红岗农场 :主营橡胶制品等生产的企业

更新时间:2024-09-20 22:01

红岗农场创建于1958年,位于澄迈县东南部,濒临南渡江畔,距省会海口市69公里。这里丘陵连绵,峰峦起伏,溪流纵横,阳光普照,雨水充沛,草密林茂,四季常青,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土地植被以热带、亚热带经济林为特色,覆盖率达80%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农场成为发展橡胶和热带作物种植的好地方。农场秉承“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企业宗旨,拟建的中线高速公路穿过场中部地带,出口处距场部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凌空而立高达5米的巨型济公天然石像吸引着众多游客,是红岗农场的观光景致。以“诚实、守信、勤劳、高效”为经营理念,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把农场建设成为体制规范、管理科学、实力雄厚的现代企业。

农场简介

海南国营红岗农场-创建于1958年7月,是一个以发展橡胶生产为主,发展高效热带农业及多种经营的中型企业。红岗农场位于澄迈县东南部,北上海口市69公里,东临屯昌县,至屯昌县城24公里,南濒南渡江,中间为澄迈县文儒镇,将全场分隔为东西两片。农场处于山地向丘陵过渡地带,植被热带亚热带经济林为特色,覆盖面积达80%以上,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发展橡胶和热带作物的良好地方。场部已初具小城镇规模。

全场总面积13万多亩,生产队38个,农村转制队15个,医院一所,基修队1个,场招待所1个,集贸市场1个,邮电所1个,场中心幼儿园一所。全场现有天然橡胶园48929亩;经济防护林24187亩;热带高效作物13000亩;年产干胶2000多吨;还生产有胡椒、槟榔、水蜜桃等产品。

改革开放的东风,红岗农场以'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为企业宗旨,以“诚实、守信、勤劳、高效”为经营理念,创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框架的新体制,使企业焕发了生机,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主要经营指标一再刷新,一年打基础、二年有变化、三年上水平,五年太晚,只争朝夕'。红岗人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把国营红岗农场建设成为体制规范,管理科学,实力雄厚的现代企业,描绘出二十一世纪美好蓝图。

农场环境优美,场部附近2公里处有一山,名日济公山,山上凌空而立,高达5米的巨型天然济公石像,混然天成,栩栩如生,与山上72处自然石像景观和水面面积66公顷的南翠湖相衬成章,自成一体,堪称鬼斧神工,天然美景,是海南岛别具一格的旅游景观。1990年济公山一经发现,便被海南省旅游局和澄迈县人民政府列入旅游发展规划景点加以保护。特别是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江,在农场境内蜿蜒穿行,大江河两岸,水清草绿,蝶舞蝉唱,鸟语花香。农场有10多个生产队座落南渡江畔,可谓依山傍水,是观光旅游、嬉水度假的天然场所。

发展历程

自1958年,红岗农场由最初的“加乐人民公社热带作物营”和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一团演变而来,在近50年的艰苦创业中,勤奋勇敢的红岗人和数百名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知青,凭着一往无前、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在11万多亩山区土地上,屯垦拓荒,披荆斩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累累硕果,使农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成为拥有人口1.2万多人,2200多名在岗职工,38个橡胶生产队,4.8万亩橡胶园,15个农村并场队,2.5万亩耕地,3所中小学校,一家职工医院的中型农业企业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改革开放给红岗农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近年来,农场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改革力度,强化经营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速度,使企业经济实力逐年壮大。从2003年开始,农场主业橡胶干胶年产量突破3000吨,步入海南省垦区产胶大户行列,年工农业总产值超过6000万元。职工自营经济也取得较快发展,职工自营橡胶达到0.95万亩,槟榔2.3万亩,成为农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2005年职工自营经济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农场职工人均主副业收入1.2万多元。场部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电力、交通、通讯、邮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农场先后被评为海南省农垦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海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植树造林先进单位。

橡胶产业

红岗农场完成干胶251吨,依照农场“长包”方案,上缴农场实物干胶147吨,“长包”胶工“归己”干胶104吨。按6月份干胶市场价格24元/公斤计,胶工“长包”结算总收入248.5万元,减去直接成本和折旧103.3万元,该场胶工纯收入145.2万元,人月均收入1895元,对比,增加749元,增幅达65%。

该场7队胶工符永周“长包”3个树位940株开割树,6月份收入3462元;六月份全队20位胶工收入平均达到2960元的32队队长深有体会地说,胶工收入高了,护林保胶工作压力小了,我们队干部的工作也轻松多了。

为做好国有开割胶园长期承包工作,红岗农场遵循“完成上缴,剩余归己,自主经营,市价结算”十六字方针,积极采取了有力措施:

一是及时召开党委会,对农场“长包”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宣传工作不到位,基层生产队职工对“长包”改革存在思想疑虑;(2)个别生产队干部对农场“长包”方案学习和理解不透,对“长包”胶园株数确定及定产方法存在误解,操作不当;(3)未能迅速组织胶工签订“长包”责任书。

二是召开全场干部大会,再次组织学习农场“长包”方案,进一步统一全场干部思想和认识。

三是从6月28日至30日,组织机关全体干部深入到各联系点生产队,协助生产队干部组织职工反复学习农场“长包”方案,并组织职工签订“长包”责任书,消除职工思想模糊认识和疑惑。

是组织机关全体干部深入到各联系生产队进行“长包”工作督导,并出台2条工作纪律:①对不执行农场“长包”方案,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干部就地免职。②对随意截留职工“长包”结算款或巧立名目克扣职工的单位干部一律免职。

十五队

重新选址和重新规划建设的红岗农场十五队,后依银瓶岭,前傍银瓶河,占地8000平方米,3幢27间职工住房分三级一字排开,两翼横廊各39间遥相对称。“和谐十五”四个大字在红花绿叶的映衬下十分醒目。前来参观的人们都把十五队称为红岗的“小布达拉宫”,总局文明生态队考核组的同志夸十五队是名副其实的“文明之队”、“和谐之队”。

十五队能够在文明生态队创建中唱响了一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垦的和谐之歌,2008年被评为海南省农垦优秀共产党员的该队队长王川法立下了汗马功劳。

抓好满岗割胶制的贯彻执行,确保每位胶工有3至4个树位,割株达到1000株以上;开展胶园大献肥活动,义务积献优质有机肥20吨,党员人均培养高产树120株,是工人培养株数的2倍。开展干胶生产劳动竞赛,制定出台《十五队干胶生产劳动竞赛奖励办法》,对超产给予资金和物质奖励;产量从2004年的22吨上升到2007年的40.5吨,上升幅度名列全场榜首,胶工人均割胶月收入从原来的不足700元增加到1700元。

改变落后的人居环境,创建文明生态队。考虑到队里职工有较为殷实的经济基础,农场文明生态队(村)创建领导小组根据十五队危房较多,扩建又受地理条件限制的实际,决定在紧挨原队的银瓶岭脚下新建一个十五队,在文明生态队创建过程中,职工自筹资金67.5万元。此外,职工义务投工3250个,搬运土石方5200立方米,拆除危房114间,平整场地1.5万平方米,种花植草1618平方米。“三室一场一所一栏”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从而实现职工住房平顶化、道路硬板化、电视闭路化、庭院美绿化、饮水自来化。新十五队成为红岗橡胶林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济公山

济公山位于澄迈县南部的红岗农场境内,因一酷似济公的巨石而得名。风景区内山石奇特,组合巧妙,充满神奇色彩,另有橡胶林、胡椒园,苍翠丰茂。这里除有惟妙惟肖、堪称一绝的济公石像外,还有济公椅、济公鞋、济公脚印等奇石景点50多处。

济公山的奇岩怪石堪称一绝。沿小道穿过山脚茂密的树林,从石板小径攀登上山。山上有块约6米高的巨石,观看巨石的模样,那歪歪破破的毡帽、高高的鼻梁、笑眯眯的眼睛、滑稽的嘴巴、颠荡的身态等酷似济公。天地造物神奇无比,这座酷似济公半身侧面像的“济公山”,妙趣天成。

移步山上各处,观赏遍山石景,游客更要惊奇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技艺。山上一巨大的石壁上,一道道条纹自上而下,流线自然使得本无水流的石壁,看来却酷似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有一块长方形巨石,其大小高低的比例实相一张床,因而得名“仙人睡床”。

济公山的南湖,湖岸蜿蜓曲折,绿林环绕,水清见底。湖面岛屿众多,岛上茂林掩映,林间鸟语啁啾。离济公山不远处有温泉,水温在50摄氏度上下,泉水含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矿物质,且常年喷涌,是温泉度假之佳处。传说当年济公云游至此,曾饮湖水,那些脚印和鞋就是饮水时留下的。

参考资料

品古城今夕变迁 走进长寿澄迈之旅(4).新浪旅游.2024-01-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