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

更新时间:2024-09-21 17:19

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

疾病简介

组织滴虫病(Histomoniasis)也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它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鸟纲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多发于雏鸡和雏火鸡,成年鸡也能感染,但病情较轻;红原鸡、孔雀、珠鸡、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

病原学

病原

火鸡组织滴虫为多样性虫体,大小不一。非阿米巴虫阶段的火鸡组织滴虫近似球形,直径为3~16µm。阿米巴阶段虫体是高度多样性的,常伸出一个或数个伪足,有一个简单的、粗壮的鞭毛,长6~llµm;有一个大的小楣和一根完全包在体内的轴刺;副基体呈V 形,位在核的前方;细胞核呈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平均大小为2.2cm×1.7cm。

在组织切片中,组织滴虫性阴道炎没有鞭毛,它可以下列几种不同阶段存在:(1)“侵袭”阶段的虫体存在于病变边缘地区,虫体大小为8~17µm,呈阿米巴虫形,可形成伪足。(2)“营养性”阶段的虫体较大,大小为12~21µm,数目更多,成簇地出现在变性组织的空泡中;(3)第三阶段的虫体存在于陈旧的病变中,有嗜伊红性,虫体较小,可能是一种变性型虫体。

生活史

本虫的连续存在是与异刺线虫(又称盲肠虫)和普通存在于鸡场土壤中的几种蚯蚓密切相关联的。寄生于盲肠内的组织滴虫性阴道炎,可进入异刺线虫体内,在其卵巢中繁殖,并进入卵内。当异刺线虫卵排到外界后,组织滴虫因有虫卵卵壳的保护,故能在外界环境中生活很长时间,成为重要的感染源。火鸡雏和雏鸡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生于夏季,3~12 周龄时的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最高,成年鸡多为带虫者。蚯蚓充当本虫的搬运宿主。蚯蚓吞食土壤中的鸡异刺线虫虫卵后,组织滴虫随同虫卵进入蚯蚓体内,并进行孵化,新孵出的幼虫在组织内生存到侵袭阶段,当鸡吃到这种蚯蚓时,便可感染组织滴虫病,因此蚯蚓起到一种自养鸡场周围环境中收集和集中异刺线虫虫卵的作用。在气候和土壤类型适合异刺线虫和蚯蚓生存的牧场,若要预防组织滴虫病的发生,必须将蚯蚓的作用问题也考虑在内。

虽然火鸡和鸡可吞食粪便中活的组织滴虫性阴道炎而直接感染,但由于活的虫体非常脆弱,排出体外后数分钟即发生死亡,因此在生产上直接感染的方法是难以发生的。

流行病学

许多鹑鸡类都是火鸡组织滴虫的宿主。火鸡、鹧鸪和鸽、松鸡均可严重感染组织滴虫病,并发生死亡;鸡、孔雀、珠鸡山齿鹑和雉也可被感染,但很少呈现症状。曾发现不同品种的鸡易感性也有所不同。在鸡和火鸡,易感性都随年龄而有变化,最大的易感性在鸡是4~6 周龄,火鸡是3~12 周龄。

宿主对感染因素的反应是不同的,它受易感性和感染方法及感染量的影响。死亡率常在感染后大约第17 天达到高峰,然后在第4 周末下降。有人报道,火鸡饲养在受鸡污染的地区时,曾有89%的发病率和70%的死亡率。易感火鸡的人工感染的死亡率可达90%。虽然鸡的组织滴虫病的死亡率一般较低,但也有死亡率超过30%的报道。在我国关于鸡组织滴虫病呈零星散发,但却是各地普遍发生的、常见的原虫病。

临床症状

本病是由于组织滴虫性阴道炎钻入盲肠壁繁殖后进入血流和寄生于肝脏所引起的。组织滴虫病的潜伏期为7~12 天,最短为5 天,最常发生在第11 天。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以至废绝,羽毛蓬松,翅膀下垂,闭眼,畏寒腹泻。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严重者粪中带血,甚至排出大量血液。病的末期,有的病鸡因血液循环障碍,鸡冠花发,因而有“黑头病”之称。病程通常为1~3 周。病愈康复鸡的体内仍有组织滴虫,带虫者可长达数周或数月。成年鸡很少出现症状。

病理变化

组织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变发生在盲肠和肝脏,引起阑尾炎肝炎,故有人称本病为盲肠肝炎。一般仅一侧盲肠发生病变,有时为两侧。在感染后的第8 天,盲肠先出现病变,盲肠壁增厚和充血。从粘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盲肠腔,使肠壁扩张;渗出物常发生干酪化,形成千酪样的盲肠肠心。随后盲肠壁溃疡,有时发生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的腹膜炎。肝脏病变常出现在感染后的第10天,肝脏肿大,呈紫褐色,表面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局限性圆形的、下陷的病灶,直径达lcm,达豆粒大至指头大。下陷的病灶常围绕着一个成同心圆的边界,边缘稍隆起。在成年火鸡和鸡,肝的坏死区可能融成片,形成大面积的病变区,而没有同心圆的边界。鸡的肝脏病变常常是稀疏的或者没有,盲肠的病变也没有火鸡那样广泛。

在受害初期,盲肠壁充血和异嗜细胞浸润,这种变化可能是对细菌、组织滴虫性阴道炎和异刺线虫幼虫的联合反应。感染后第5~6d,在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之间,可见到数量众多的组织滴虫,呈灰白色淡染的卵圆型小体。同时,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异噬细胞的数量也有所增加。盲肠内有一个由脱落上皮、纤维素、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盲肠内容物共同组成的肠芯。肠芯最初形状不定,略带红色,大约到12d 时,成为由连续一层层渗出物浓缩而成的一种分层、坚硬、淡黄色的物体。第12~16d 时,盲肠组织中出现巨细胞,凝固性坏死和组织滴虫性阴道炎的侵害可延伸到肌层,接近浆膜。大约第17~21d,肌层中的组织滴虫减少,主要集中到浆膜层附近。大量巨细胞形成,并可能出现显著的肉芽肿,凸出于浆膜面。康复以后,陈旧的病变以分散于组织中的淋巴样中心为特征。进而可发生肠芯被排出和上皮再生,但盲肠壁异常薄,隐窝变浅。肝脏早期的显微病变出现在感染后第6~7d,在靠近肝门静脉处有成小簇的异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很少见到组织滴虫。大约在10~14d,病变扩大,某些部位融合成片,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广泛浸润,异嗜细胞数量中等。病变中心的肝细胞坏死和崩解。在靠近病变外围区域的陷窝中可见到单独或成簇的组织滴虫性阴道炎。从感染后14~21d,坏死逐渐加重,结果形成只有网状物质和细胞碎片的大面积区域。在这个阶段,组织滴虫通常呈小体状出现在巨噬细胞内。如果康复,在纤维变性区和肝细胞再生处,仍保留有淋巴细胞性病灶。

诊断鉴别

在一般情况下,根据组织滴虫病的特异性肉眼病变和临诊症状便可诊断。但在并发有球虫病沙门氏菌属病、曲霉属病或上消化道毛滴虫病等时,必须用实验室方法检查出病原体方可确诊。病原检查的方法是采集盲肠内容物,用加温至40℃的生理盐水稀释后,作成悬滴标本镜检。如在显微镜旁放置一个白热的小灯泡加温,即可在显微镜下见到能活动的火鸡组织滴虫。

诊断此病一般是以生前排出特征性硫磺色粪便,剖检肝脏典型坏死灶及盲肠的干酪样肠芯和肿大变化为依据。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以排除侵害盲肠和肝脏的其他因素的感染。同时,组织滴虫性阴道炎可与球虫病蛔虫病隐孢子虫属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等混合感染,诊断时应注意区别。

虫体检查是本病确诊的依据。采用刚扑杀或刚死亡的病禽的肝组织和盲肠粘膜制作悬液标本,在保温的显微镜台上观察可见大量圆形或卵圆型的虫体,以其特有的急速的旋转或钟摆状态运动,虫体一端有鞭毛,若维持在30~40℃还可见到虫体的伪足。也可作肝组织触片检查虫体。用肝组织和盲肠制作石蜡切片时,组织滴虫在HE 染色时虫体着色较淡,以单个、成群或连片的形式存在于坏死的组织中,虫体大小为5~20ìm。

防治措施

由于组织滴虫性阴道炎是通过异刺线虫卵传播的,所以有效的预防在于减少或杀灭这些虫卵。阳光照射和排水良好的鸡场可缩短虫卵的活力,因而利用阳光照射和干燥可最大限度地杀灭异刺线虫虫卵。雏鸡应饲养在清洁而干燥的鸡舍内,与成年鸡分开饲养,以避免感染本病。另外应对成年鸡进行定期驱虫。鸡与火鸡一定要

分开进行饲养管理。对鸡的组织滴虫病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常用的药物有下列几种。

1.痢特灵

2.甲硝哒唑

3.二甲基咪唑(Dimetridazole)

4.卡巴胂(Carbarsone)

5.异丙硝咪唑(Ipronidazole)

6.硝苯砷酸(Nitrasone)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