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中学 :1905年成立的公办中学

更新时间:2023-08-15 18:00

保定市育德中学是河北省保定市的一所公立初中,始建于1905年。学校历史悠久,曾为革命输送了大批人才,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现育德中学附近建有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目前有28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618,教职工119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河北支部主盟人陈幼云联络13名同志以讷公祠小学校址建育德中学,使其成为河北同盟会的总机关。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利用育德中学部分旧址,建立了“留法勤工简学运动纪念馆”。1917至1920年,育德中学建立了留法勤工俭学高级预备班,共办4期,毕业生213人,其中115人留法。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刘少奇、李维汉、孙树勋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就读。1935年曹禺曾在该校担任英文教员。

办学规模

育德中学旧址位于保定市裕华路北侧、保定行署招待处大院内,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时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大门坐西朝东,是一个青砖、灰瓦、黑色木板门大的古式门楼。

历史沿革

留法勤工俭学 运动的兴起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革命党人以此为基地,吸收各界富有革命思想的进步分子加入同盟会,积极开展反对清朝的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期,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进一步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军阀连年混战,天灾频频,匪祸遍地,实业不振,深重的国际、国内矛盾迫使中华民族濒于危亡边缘。在这种形势下,李石曾、吴玉章等爱国人士,在探求救国拯民道路的过程中,在“改良社会,首重教育,欲输文明于国内,必以留学泰西为要图”思想的影响下,在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工人求学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为宗旨的“勤工俭学会”,在全国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一九一六年,蔡元培、李石曾等人从法国回国后,在北京设立了华法教育会,留法勤工俭学会会所,并先后在保定市天津市上海市成都市济南市等地设立了二十余所留法班(学校),为留法“以工求学”做准备,育德中学的“留法预备班”就是其中之一。

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的建立

一九零七年,老同盟会会员、蠡县陈幼云(又名陈兆雯)创办了育德中学,校址设在保定市西关。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期,育德中学已是华北地区颇有影响的一所私立中学,以办学时间长、毕业人数多、教学设备好、质量高而闻名全国,素有“天津南开,保定育德”之称。

一九一六年,高阳人王国光担任育德中学校长,主张变革教育,发展实业以振兴国家,同时在育德中学的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实用手工,让学生们学习制作手工品,以增加实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这样的办学宗旨,得到了蔡元培李石曾等人的赞赏,并于一九一七年六月,由北京专程来保定育德中学参观,李石曾还在学校礼堂做了“留法勤工俭学之复兴及其可能”的演讲,育德师生大为感动,当即就有学生要求出国深造寻找强国富民的道路。身为同乡、挚友的李石曾和王国光,商议后决定在育德中学设立“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人们简称“留法预备班”。

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的主要活动

一九一七年六月,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开始招生,招生对象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为主。第一期留法预备班共录取学生三十一名,于同年八月正式开学,教室设在育德中学校内。一九一八年七月,第一期留法预备班毕业,其中二十二名学生经上海赴法。

一九一八年八月,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招收第二期学员八十六人,其中湖南省学生七十四人,故有“湖南班”之称。九月初,李维汉、李富春、张昆弟贺果等作为第一批湖南学生,由北京到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一九一九年春夏之交,第二期留法预备班包括李富春、贺果在内的七十名学员毕业后赴法勤工俭学。

一九一九年六月,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招收第三期学生六十三人。这次招生较前两期更加正规,事先在报刊上刊登了招生广告,并详细说明了招生的宗旨、章程、学习内容和学生条件等。一九二零年六月,二十三名学生毕业后赴法留学。期间,刘少奇作为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第三期学生,思想敏捷,学习刻苦,未等毕业即去俄国留学。

一九二零年暑假,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招收了第四期学生,共三十三人。此时国内外形势更加严峻,影响了留法预备班的继续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物价高涨,经济萧条,觅工困难。在国内,南北两个政府,特别是掌握外交、财政、教育实权的北京政府对勤工俭学之事漠不关心、不予理会,再加上负责勤工俭学具体工作的华法教育会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致使留法勤工俭学 运动在一九二一年初基本结束,各留法预备班(学校)相继停办,其中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也于一九二一年六月结束。

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从一九一七年六月创办到一九二一年六月停办,先后招收全国各地学员四期(班),毕业二百一十三人,赴法勤工俭学一百一十五人。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期,全国创办留法预备班(学校)的情况看,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在办学时间、教学设备、教学质量、毕业生人数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培养了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张昆弟、鲁其昌、熊信吾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页。此外,它的建立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保定市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九二一年,邓中夏同志来保定市直隶高等师范任教,在他的组织领导下,育德中学很快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一九二三年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保定育德中学支部,成为保定党组织的发祥地,是当时保定革命活动的领导中心。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撤退到河南城、西峡县,一九四五年撤退到西安市。抗战胜利后迁回保定。一九五二年,改为市立第二十二中学。目前学校名称仍为“保定市育德中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