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瀚 :胡瀚

更新时间:2024-09-21 03:34

胡瀚(1381-1452)明学者、学官。字川甫,号今山,余姚市(今属浙江省)人。

个人生平

自幼承家学,动必以礼。年十八,从师王守仁,学习《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博约说》。后以恩贡,就华亭训导,升崇明区教谕。其学以求心为宗,谓“心无内外,无动静,无寂感,皆心也,即性也。其有内外动静,寂感之不一也,皆心之不存焉故也”《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五》)。并作《心箴图》以自课。其图列为五:心图,指本体;存、死、出入、放心,各有箴,而功以存心为主。晚年归家三十年,筑室今山著有《今山集》一百卷。

胡瀚从崇明教谕的官职退位以后,就回到老家今山,并在今山构筑起“松篁小坞”的室署,“居三十年,坐卧其中,观未发气象,号今山”(《东山志》),并在小坞著书百卷,名《今山集》。胡瀚初事阳明的经历,已为光绪余姚市县志及东山志所提及,尽管在细节上稍有出入,但究竟可以说明兰风之今山,也延承了阳明的一点思想血脉。

史料记载

《东山志》中,说胡瀚为“支湖从孙”,而在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中,却是“支湖从子”。支湖,即胡铎,字时振,号支湖,弘治末进士正德中,官福建省提学副使,嘉靖初,迁湖广参政,累官南京市太仆卿(见于《明史》列传卷)。黄宗羲在《胡瀚传》中,提到胡瀚在得到王守仁之教授以后,归家思之有省悟,“支湖召而语之曰:‘孺子知学乎?学在心,心以不欺为主。’瀚唯唯。於是日从事於求心,悟‘心无内外,无动静,无寂感,皆心也,即性也。其有内外动静,寂感之不一也,皆心之不存焉故也’。作《心箴图》以自课。就质於阳明,阳明面进之。先生益自信,危言笃行,绳简甚密。”这说明胡铎对当时的阳明心学也颇有研究,并且以已心得,指点胡瀚对心学的进一步探究。

胡瀚是胡铎的从子或是从孙,这一点已无关紧要。《东山志》中,提及胡铎另有嫡子,名璞(或朴),以父铎荫官生历官府同知,终沈府长史。在《光绪余姚县志》中,胡瀚却误成了胡的从孙。胡瀚的号为今山,而胡铎的号是支湖。支湖者,余支湖也,略“余”而号支湖,让我想起三百年前的南宋末年,胡铎先祖(胡辛一)留下的文章《惩余论》。而胡铎在三百年后,“惩余”,取号为“支湖”,其意义者,可谓巧妙。

胡铎墓在徐岭之石山(徐轺岭,俗名自吊岭,岭东一岩突起,曰赭石山),有“明大中大夫南京太仆寺卿支湖胡公神道碑”,今碑拓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胡瀚墓在榜山,与其从父或从祖的胡支湖铎,仅一(华家)岭之隔。胡氏家庙亦在今山,太仆卿铎之祖。胡铎、胡璞(朴)、胡瀚三人,是继宋末胡梦麟、胡辛一之后,造就了今山胡氏家族史上的又一次繁荣。在明朝弘治至永乐年间,兰风乡及今山一带胡氏家族的权力和学说的地位,都已到了盛极一时的地步。无论是胡铎之太仆寺卿的官宦品级,还是胡瀚的松篁小坞和他的百卷《今山集》中对阳明学说的阐发,都引起了当时国内士大夫阶层的侧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