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狭口蛙 :姬蛙科狭口蛙属的一种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2:53

花狭口蛙(学名:Kaloula pulchra),由于鸣声洪亮,又名“地牛”,为姬蛙科狭口蛙属两栖动物。其身体呈三角形,背面有醒目的镶深色边的棕黄色宽纹带易于辨识,趾间仅具微蹼。本种雄蛙体长55~77mm,重约38g;雌蛙体长56~76mm,重约33g。为中国体型最大的狭口蛙,寿命可达10年。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大部分地区。它与人类共生,适应性很强,善于将身体隐藏于土中,仅露出吻部。平时常潜伏于地下,多见于暴雨之后。以捕食蚁类为主,完全捕食节肢动物门,个别捕食蚯蚓、蜗牛种群数量稳定,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ver3.1——无危(LC)。

形态特征

指名亚种

雄蛙体长55~77mm,雌蛙体长56~76mm。相比于其他狭口蛙属,本物种体型较大。身体呈三角形,头小,头宽大于长。吻短,吻端圆,鼻孔位于吻端两侧。鼻间距小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鼓膜不显。无犁骨齿。舌宽大,后端圆。背面有醒目的镶深色边的棕黄色宽纹带,从两眼之间起,绕过眼睑,沿体侧伸至胯部。两条醒目宽带外侧分别有一条深棕色宽纹从眼后斜伸至腹部。

该蛙皮肤厚,较为光滑,背面有小疣粒或圆疣,枕部肤沟明显,褶皱清晰;腹面皮肤呈褶皱状,散有浅色疣粒;雄蛙咽喉部皮肤粗糙。四肢背面密布不规则斑块或深色斑点。前肢发达,前臂及手长大于等于体长的一半。指末节前宽后窄。掌突3个,外掌突较大,呈长椭圆形,种掌突最小,内掌突较高,略游离。后肢短壮。趾末端略尖出,趾间仅在基部具微蹼。内突斜置,具游离刃,外蹠突平置,二者不相遇。雄蛙具单咽下外声囊,咽喉部蓝紫色,胸腹及四肢腹面浅黄色,有不明显的紫色斑纹。胸腹部有厚的皮肤腺体雄性线明显。

亚种分化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大部分地区。在东南亚,它分布于缅甸、泰国(包括普吉岛)、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半岛、沙巴州、刁曼和兰卡威群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加里曼丹和苏拉威西)和新加坡。在南亚,它的分布范围分散在孟加拉国东南部和东北部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阿萨姆邦、米佐拉姆和中央邦)。

中国分布

该物种原产于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和海南省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栖息环境

栖息地类型为森林、灌木林、草地、内陆湿地、人工陆生以及人工水生环境。该蛙可能最初是一种湿地、河岸、森林边缘物种,现在已经成功地适应了农业和住宅景观。它与人类共生,适应性很强,可以迅速在城市栖息地定居,不过它仍然可以在干燥的森林中找到。

该蛙虽然从海平面到海拔750米都有过记录,但花狭口蛙指名亚种多生活于海拔150m以下的住宅周围或山边的石洞里、石块下、土穴里。或见于耕地,菜圃和红薯地,也曾多次被目睹位于有蚁窝的树洞里;花狭口蛙海南亚种则多见于海拔10~30m的海边平原地区的土穴中。

生活习性

为了避免捕食者和不适宜的天气条件,该物种善于用后肢掘土并将身体掩埋于土中,并持续带上很长时间。它们在后肢拨土挖穴的同时将身体后部逐渐埋入土中,只需3到8分钟即可将全身隐藏于土中,仅露出吻端。因为该蛙常潜伏于地下,也有隐藏于距离地面不高的树洞内的,除了繁殖季节,平时不易发现它们的踪迹。该蛙多在湿度大的时候外出觅食,暴雨前后较为活跃。平日多活跃于黄昏至夜间十点左右。捕食多在栖息地附近的道路上、路旁及其附近的地上,以捕食蚁类为主。

生长繁殖

求偶配对

繁殖季在3至6月,繁殖期间雄蛙常群集漂浮于水面、四肢伸直,鼓起声囊,发出“ng-weng,ng-weng.”的鸣声吸引雌性,鸣叫声音洪亮如牛吼,而雌蛙声音相对较小。

产卵

卵巢发育成熟雌蛙的怀卵量为1500~3000粒,每年可产卵两次,常在暴雨之后产卵于临时形成的水坑。卵径1.2~1.4mm,动物极黑色,顶端外层胶膜形成圆盘帽状"漂浮器"。植物极乳白色。卵群聚集成片,但并不互相粘连,单粒浮于水面,1天左右孵出小蝌蚪。

生长发育

蝌蚪嘴小,末端由半圆形的背侧和腹侧组成。头体背面及尾肌深棕色,尾鳍及体腹面颜色较浅,棕色斑点少。口位于吻前端,眼位于头部两极侧。出水孔在腹面后端中线上,肛孔开口于尾基腹面。采用戈斯纳(Kenneth L.Gosner)的分期标准,蛙类胚胎及胚后发育从受精卵完全变态可划分为46期。蝌蚪多为底栖,从25期开始进食,食性杂,非常活跃,不断地寻找食物来源,生长快。该物种的第29期蝌蚪全长28mm,头体长10mm左右,尾长接近头长的两倍。大约在45期停止进食,20天左右即完成变态发育。刚完成变态的新成蛙体长约为10.5mm。

物种保护

栖息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且会被作为宠物进行贸易,但是由于该物种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受影响不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ver3.1——无危(LC)

主要价值

根据花狭口蛙的食性和温业棠的解剖研究,该蛙对防除蚁害有一定作用。该蛙属于两栖动物,以各种昆虫和小型动物为食,被视作是害虫的天敌,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一定作用。

参考资料

Kaloula pulchra Gray, 1831.物种2000.2024-08-27

Malaysian Narrowmouth Toad.iucn.2024-08-27

Gruesome twosome kukri rippers: Oligodon formosanus (Günther, 1872) and O. fasciolatus (Günther, 1864) eat Kaloula pulchra Gray, 1831 either by eviscerating or swallowing whole.Herpetozoa.2024-09-04

ITIS - Report: Kaloula pulchra.itis.2023-03-18

Banded Bull Frog Kaloula pulchra Gray, 1831.biolib.cz.2023-03-18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023-03-1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