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 :美国女作家

更新时间:2023-08-15 18:33

苏珊·桑塔格(英文原名:Susan Sontag,1933年1月16日—2004年12月28日),女,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生于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

人物生平

童年

1933年1月16日,苏珊·桑塔格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桑塔格出生后一直由祖父母抚养。她的父母常年在中国北方做皮货生意,5岁那年,父亲在中国患肺结核逝世。

整个童年,苏珊·桑塔格都在对文学书籍的陶醉中度过,她迷上了莎士比亚查尔斯·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维克多·雨果阿图尔·叔本华等人的作品。6岁时,她读到居里的女儿艾芙·居里(Eve Curie)写的《居里夫人传》,曾立志成为一个化学家,后来又希望成为物理学家。最后,她决定从事文学,成为一个作家。

青年

苏珊·桑塔格很聪明,因为能读写,一开始上学就上了三年级。从北好莱坞高中毕业时,她才15岁。之后入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7岁时,遇到了28岁的社会学家菲利普·里夫(Philip Rieff),10天后,两人闪电结婚。两年后,她随丈夫移居波士顿,诞下儿子戴维,同时考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哈佛大学英语及哲学双硕士学位。

1957年,她拿到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但四个月后转赴巴黎大学,深受到法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的熏陶,在此期间,她阅读了大量的欧洲哲学著作,并结识了一批先锋艺术家,他们组成了一个由摇滚、新浪潮电影、新小说写作和存在主义哲学的新兴欧洲文化圈,苏珊·桑塔格深深被其吸引,并从此爱上了电影。

桑塔格26岁,她回到美国,回国之后便要求与丈夫离婚,并提出不要资助独自抚养儿子戴维。离婚后,她携带了“70美元、两只皮箱以及7岁的儿子”来到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宗教学。这时的苏珊·桑塔格依然混迹在纽约的先锋艺术家和反文化的圈子中,对当时美国的小说不屑一顾。

1966年,桑塔格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论文集《反对阐释》。这是桑塔格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也是她成为美国“ 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 的奠基之作,评论的锋芒涉及先锋派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 新知识分子”“ 反对阐释”,并以“ 新感受力” 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晚年

20世纪70年代中期,桑塔格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她做了乳房切除手术。从她那痛苦的治疗经历中,她写出了《疾病的隐喻》一书。

得病是苏珊·桑塔格的思想的一个转折点。生病前的苏珊·桑塔格沉浸在文学艺术当中,在艺术思想中体现独特的趣味和智慧。但生病后,为了治疗,她穿梭于美国和法国的数家肿瘤医院,见到很多和她一样的病友,她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很多隐喻和被遮蔽的真相。比如,人人都可能患的疾病和生病的人,却在健康人的社会处于尴尬位置。患者沉浸在对疾病的幻觉中和他人的歧视中,自觉有罪。但苏珊·桑塔格却不认这种罪。她认为这是一个自古就有的疾病的隐喻,在隐喻中,患者和疾病都被妖魔化。

苏珊·桑塔格从不为自己的疾病感到羞愧,更不妥协这种命运——最初诊断她患了癌症的医生认为她逃不过这一劫。她接受切除手术,请求医生让她进行2年半的电疗。两年半后,她战胜了癌症,同时发表了作品《疾病的隐喻》(Illness as Metaphor),从文学作品和现实背景分析疾病的文化寓意及其深刻影响,探讨“仅仅是身体的病”为何会变成道德批判,又为何会转换成一种社会压迫和歧视。

生病以后,苏珊·桑塔格更关心眼前的世界。

1982年,她在曼哈顿市政厅发表的演讲里对进步人士进行了抨击。在那次支持波兰团结工会运动的集会上,她公然指责东欧的共产主义是“带着人面的法西斯主义”。

1989年,她根据艾滋病的盛行,又写下《艾滋病及其隐喻》。1992年, 桑塔格出版了《火山情人》,这是她二十五年来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书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两个月。

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4月,苏珊·桑塔格在儿子的邀请下,来到萨拉热窝。7月她决定再次回到萨拉热窝,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一位萨拉热窝戏剧界的朋友邀请她导演一部戏剧。就这样,她导演了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她在萨拉热窝生活了将近3年。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9·11事件以及之后的美伊反恐战争,更让年近七十的苏珊·桑塔格写下了《真正的战斗与空洞的隐喻》一文,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

2000年,桑塔格出版最后一部小说《在美国》,该作基本上以十九世纪波兰女演员海伦娜·莫杰斯卡为原形创作的。她移民到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公社。尽管《在美国》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但评论界对其毁誉参半。后来该书涉嫌剽窃,受到指责。

桑塔格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于2004年12月28日逝世。三十多年来,她与不同形式的癌症斗争,包括乳癌和子宫癌。

个人生活

1950年,桑塔格离开伯克利去芝加哥大学念书后,她和认识不到一个月的老师菲利普结婚,但是婚后的夫妻俩并不幸福。在她1947到1963年的日记里面充满了她对夫妻争吵的彻底厌倦以及对婚姻的极度失望。按照桑塔格自己的说法,和菲利普之间既没有通过隐私和孤独才能获得的自我提高,也没有伴随着激情而来的辉煌和英勇的自我失去。这样的纽带终究会被自己扯破。两人终于在1957年9月离婚,桑塔格也一直没有再婚。离婚后的两人还曾为争夺儿子的抚养权闹得很不愉快。

在2000年接受《卫报》的采访中,桑塔格承认说自己爱过9个人,其中5位是同性伴侣,4位是异性伴侣。

创作特点

桑塔格许多的所谓的论文集可以称为散文集或者随笔集,因为桑塔格写作风格较为奇特,她以一种散文形式来写论述性质的东西,风格上不受论文的局限,还可以传达出她的女性敏感细腻的感受来。她行文很少有注释,书写完后也没有参考文献,只管放笔而谈,桑塔格酷爱格言式的表达方式,这与她推崇弗里德里希·尼采瓦尔特·本雅明以及罗兰·巴特写作风格有很大关系,或者说,她对格言式的喜欢使得她偏爱本雅明以及尼采等人的行文风格。

反对阐释”是桑塔格的基本立场,提倡艺术色情学其目的是要达到拓展“新感受力”,而感受力是对形式的感受力。接下来形式就自然而然成为桑塔格选择通向此目的的道路。在桑塔格的论述中,她通常把形式与风格等同视之。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桑塔格总是能让笔下事物焕发新意,即使是不同意她观点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她文字的魅力。”(《新共和》杂志文学编辑莱昂·威瑟提尔评)

桑塔格的去世,让人们失去了评估未来美国和世界重大事件的一个清晰尺度。更少了一个如此清楚冷静并具有良知的人。(翻译家黄灿然评)

人物作品

参演电影

导演作品

编剧电影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