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都

更新时间:2023-11-13 10:15

萨拉热窝(波斯尼亚语/克罗地亚语/英语:Sarajevo,塞尔维亚语:Сараjево)是波斯尼亚和波黑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该国政治实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的首都。萨拉热窝位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角形国土的几何中心附近,北部是波黑联邦的泽尼察-多博伊州,西北部是波黑联邦的中波斯尼亚州,西南部是波黑联邦的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南部是塞族共和国的福察区,东部与波黑联邦的波斯尼亚-波德里涅州接壤,东北部是塞族共和国的萨拉热窝-罗马尼亚区,面积141.5平方千米,下辖四个区。截至2023年10月,萨拉热窝的人口为27万人,官方语言是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

萨拉热窝位于萨拉热窝山谷之中,平均海拔500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分布均匀,米尔贾卡河和波斯尼亚河流经该市。早在新石器时代,萨拉热窝地区就出现了布特米尔文化(Butmir culture)公元9年,该地被罗马征服。1461年,波黑第一任奥斯曼帝国总督伊萨-贝格·伊沙科维奇(Isa-Beg Ishaković)建立了萨拉热窝,该市在第二任总督加齐·胡斯雷夫-贝格(Gazi Husrev-beg)的领导下迅速发展。1697年,萨拉热窝在大土耳其战争期间遭到摧毁。1878年,奥匈帝国占领了波黑战争,萨拉热窝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工业化。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大公弗朗茨·费迪南德(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及其妻子索菲(Sophie)在萨拉热窝遇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之后,萨拉热窝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萨拉热窝遭到盟军的轰炸。二战之后,萨拉热窝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境内波黑的首都。1984年,萨拉热窝举办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波黑战争期间,萨拉热窝从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遭到围城,这是现代战争史上时间最长的的首都围城战。在1995年11月《代顿协定》(Dayton Agreement)签订后,萨拉热窝迎来了和平。

作为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旅游业。萨拉热窝的工厂包括甜菜精炼厂、啤酒厂、家具厂、烟草厂、袜子厂、通讯设施厂等。2017年,萨拉热窝的GDP约为60.5亿美元。2023年3月,萨拉热窝的人均工资为1269欧元,人均净工资为805欧元。萨拉热窝交通便利,曾在奥匈帝国时代就建造了欧洲第一条电车轨道,当地的主要机场是萨拉热窝国际机场,该市与波黑境内的所有主要城市都有铁路相连,主要车站是萨拉热窝站。

萨拉热窝是波黑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中心,也是巴尔干半岛的重要文化中心,在娱乐、媒体、时尚和艺术领域发挥着区域性影响力。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及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萨拉热窝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或“巴尔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是欧洲唯一一座四种宗教和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城内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天主教教堂、东正教教堂和犹太教堂和谐共存。当地的著名景点包括国王清真寺 (Careva džamija)、加齐·胡斯雷夫-贝伊清真寺(Gazi Husrev-Beymosque)、巴斯卡希亚广场(Baščaršija)等。在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寂寞星球)2006年的“世界都市”排行榜中,萨拉热窝排在第43位。2009年12月,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将萨拉热窝列为2010年最值得游览的10个城市之一。

名称

萨拉热窝这个名字来源于土耳其名词saray,意思是“宫殿”或“大楼”。这个土耳其词语又来源于波斯语سرای(sarāy),也是同样的意思。学者们对于其后缀evo的起源存在分歧。在斯拉夫语言中,在词尾添加“evo”可能表示名词所有格,即萨拉热窝名称的含义为“宫殿之城”。

另一种理论认为,这个名字可能源自土耳其语单词Sarai Ovas,意思是“宫殿周围的平原”或简称“宫殿的平原”,该词首次记录于1455年。然而,阿卜杜拉·什卡尔季奇(Abdullah Škaržić)在他的《土耳其语外语词典》中表示:evo词尾更有可能源自斯拉夫语后缀evo(广泛用于表示地名),而不是土耳其语词尾ova。萨拉热窝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菲尔贝伊(Phil's Bey)于1507年写的信中。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400年里,这座城市的官方名称是Saraybosna(意为波斯尼亚宫殿),并且该城市的名称在现代土耳其语中仍是Saraybosna。

萨拉热窝有很多绰号,最早的是Šeher,伊萨-贝格·伊沙科维奇(Isa-Beg Ishaković,一位奥斯曼帝国将军,长期统治波斯尼亚,建造了萨拉热窝这座城市)用它来描述自己建造的这座城镇。Šeher来自土耳其语şehir,意为“城市”,而后者又来自波斯语shahr(شهر,意思是“城市”)。随着萨拉热窝的发展,该市许多绰号来自于与伊斯兰世界其他城市的比较,例如“北方的大马士革”和“欧洲的耶路撒冷”,而后者最受欢迎。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萨拉热窝地区最早的发现之一是新石器时代的布特米尔文化(Butmir culture)。布特米尔文化是1893年奥匈帝国政府在今天的萨拉热窝郊区伊利卡(Ilidža)修建一所农业学校时发现的。该地区丰富的燧石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具有吸引力,定居点也随之繁荣。1894年,在萨拉热窝举行的国际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大会上,专家认为这个定居点开发出了独特的陶瓷和陶器设计形式,体现了布特米尔人独特的文化。

萨拉热窝的下一个重要文化是伊利里亚文明(Illyrians)。古代伊利里亚人将西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视为自己的家园,他们在该地区拥有几个重要的定居点,主要围绕米尔贾卡河(Miljacka)和萨拉热窝谷地。萨拉热窝地区的伊利里亚人属于戴西蒂亚部落(Daesitiates),他们是最后抵抗罗马对波黑地区占领的伊利里亚人。公元9年,戴西蒂亚部落被罗马皇帝提比略·奥古斯都(Tiberius)击败,标志着罗马对该地区统治的开始。尽管罗马人没有建设现在的波斯尼亚地区,但靠近现在伊利卡山顶的罗马殖民地阿奎苏弗雷 (Aquae Surfrae) 是当时最重要的定居点。继罗马人之后,哥特人(Goths)又在该地区定居,到7世纪时,斯拉夫人占据了这片土地。

中世纪

在中世纪时期,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弗尔赫博斯纳省(Bosnian province of Vrhbosna)的一部分,靠近波斯尼亚王国的传统中心。尽管存在一个名为弗尔博斯纳的城市,但此时萨拉热窝的确切定居点仍存在争议。很多文件都指出,此地有一个名为托尔尼克(Tornik)的地方,很可能位于现在的马里金德沃尔(Marijin Dvor)街区。种种迹象表明,托尔尼克是一个很小的市场,周围环绕着较小的村庄。

其他学者指出,弗尔博斯纳是当今萨拉热窝地区的一个主要城镇。罗马教廷的文件称,1238年该地区建造了一座供奉圣保罗(Saint Paul)的大教堂。圣人西里尔(Cyril)和美多迪乌斯(Methodius)的门徒曾在该地区停留,并在波斯尼亚之泉(Vrelo Bosne)附近建立了一座教堂。无论弗尔博斯纳是否位于现代萨拉热窝地区的某个地方,这些文件都证明了该城镇和地区的重要性。在萨拉热窝老城(Old City)东北方还有一座霍迪杰德城堡(Hodidjed),其历史可追溯至1263年左右,该城堡在1429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奥斯曼帝国时代

萨拉热窝是在1450年代由征服该地区的奥斯曼帝国建立的,并以1461年作为该市的建城日期。波黑的第一任奥斯曼帝国总督伊萨-贝格·伊沙科维奇通过修建一些重要建筑,包括清真寺、封闭市场、土耳其浴室、商队旅馆和桥梁等,将此地从村庄群转变为城市和州首府。他修建的建筑还包括总督官邸(saray),saray在结尾加上evo,(ova的衍生词,意为低地),赋予了萨拉热窝现在的名字。他还修建了一座以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名字命名的清真寺,即国王清真寺(Careva Džamija)。随着这些基础建设的完成,萨拉热窝迅速发展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城市。到1461年,霍迪杰德城堡周围的定居点发展成一座城市,命名为波黑萨拉 (Bosna-Saraj) 。

15世纪末,犹太人被驱逐出西班牙,他们接受了奥斯曼帝国的邀请,这些塞法迪犹太人(Sephardic Jews,指伊比利亚半岛的犹太人)应奥斯曼帝国之邀来到萨拉热窝定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成为塞法迪文化和拉迪诺语言(犹太西班牙语)的主要中心。萨拉热窝的犹太区虽然面积相对较小,但规模也发展到横跨巴斯卡希亚广场 (Baščaršija)的几个街区。

在此期间,许多当地基督徒皈依了伊斯兰教。为了容纳前往麦加的新朝圣者,时任贝伊(即总督)加齐·胡斯雷夫·贝格 (Gazi Husrev-beg) 的军需官韦基尔·哈拉赫 (Vekil-Harrach)于1541年建造了一座朝圣者清真寺,现在被称为哈季斯卡清真寺 (Hadžijska Mosque)。

在第二任总督加齐·胡斯雷夫·贝格等人的领导下,萨拉热窝发展迅速。加齐·胡斯雷夫·贝格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座城市,因为现在的旧城区大部分都是在他统治期间建造的。萨拉热窝以其大型市场和众多清真寺而闻名,到16世纪中叶,萨拉热窝清真寺数量已超过100座。在帝国鼎盛时期,萨拉热窝是继伊斯坦布尔市之后巴尔干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奥斯曼帝国城市。到1660年,萨拉热窝的人口估计已超过8万人。相比之下,1683年贝尔格莱德的人口为10万人,1851年萨格勒布的人口为1.4万人。

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萨拉热窝成为战乱之地。1697年,在大土耳其战争期间,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monarchy)的萨沃伊尤金亲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率军对奥斯曼帝国发动突袭,他们占领了萨拉热窝,并给此地带来了瘟疫。在彻底抢掠之后,萨沃伊尤金亲王的手下放火焚烧了这座城市,一天之内几乎摧毁了一切,只剩下一些街区、几座清真寺和一座东正教教堂。之后的多次火灾削弱了这座城市的影响力,尽管后来进行了重建,但萨拉热窝从未完全从破坏中恢复过来。到1807年,这里只有约6万名居民。

1830年代,萨拉热窝发生了几次波黑人起义,战斗由侯赛因·格拉达舍维奇 (Huseyin Gradašević) 领导。如今为了纪念他,该市的主要街道被命名为Zmay odo Bosne(波斯尼亚之龙)。起义失败后,奥斯曼帝国继续控制波斯尼亚数十年。

到了1850年,奥斯曼帝国已使萨拉热窝成为一个重要的行政中心。15世纪伊萨-贝格·伊沙科维奇创建该镇后,巴斯卡希亚广场(Baščaršija)成为萨拉热窝的中央商业区和文化中心,地名“he Baščaršija”源自土耳其语。

奥匈帝国时代

根据《柏林条约》的内容,奥匈帝国于1878年占领波黑,并于1908年全面吞并。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萨拉热窝实现了工业化。同时,奥匈帝国将萨拉热窝作为有轨电车(发明于1885年)等新发明的试验地,在这里试运行后才安装在维也纳。建筑师和工程师纷纷赶往萨拉热窝,希望帮助它重建为现代化的欧洲都市。一场大火摧毁了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区,但也为萨拉热窝的重建留下了更大空间。因此,这座城市独特地融合了未烧毁的奥斯曼城市市场和当代欧式建筑的特点。同时,萨拉热窝还有一些源自这一时期的分裂派和伪摩尔风格的建筑。

奥匈帝国统治时期是这座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之一,帝国在其新获得的土地上按照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建造了各种工厂和其他建筑,许多设施都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一时期萨拉热窝居民开始使用拉丁文字,几个世纪以来城市第一次扩张到传统边界之外。萨拉热窝许多现代化的地区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萨拉热窝的建筑迅速形成一种多元风格,例如圣心大教堂是采用新哥特式和罗马式风格建造的。国家博物馆、萨拉热窝啤酒厂和市政厅也在这一时期建成。此外,奥匈帝国使萨拉热窝成为欧洲第一个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

尽管波黑省在法律上仍然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事实上它是作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被治理的,奥斯曼人对其日常管辖没有发言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08年,这一年波斯尼亚省被正式吞并并转变为共管地,由奥地利的西斯莱塔尼亚(Cisleithania)和匈牙利的特兰莱塔尼亚(Transleithania)共同控制。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大公弗朗茨·费迪南德(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及其妻子霍亨贝格公爵夫人索菲(Sophie, Duchess of Hohenberg)在萨拉热窝遇刺,凶手是自称是南斯拉夫人的青年波斯尼亚组织成员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随后萨拉热窝发生反塞尔维亚骚乱,导致两人死亡并有财产被损毁。这次刺杀也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然而,在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地区的大部分战斗都是在贝尔格莱德附近进行,萨拉热窝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害或破坏。战后,波斯尼亚被并入南斯拉夫王国,萨拉热窝成为德里纳省(Drina Province)的首府。

南斯拉夫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塞尔维亚皇家军队(Royal Serbian Army)的压力下,萨拉热窝与奥匈帝国境内的其他斯拉夫民族一起发动起义,随后该市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萨拉热窝先后作为波斯尼亚地区和德里斯卡巴诺维纳(Drinska Banovina)地区的中心,具有一定政治意义,但它不再是国家首都,全球影响力已经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王国的军队被德国意大利军队击败。经过德军的轰炸后,萨拉热窝于1941年4月15日被德国第16摩托化步兵师占领。之后轴心国创建了克罗地亚独立国(Independent State of Croatia),并将萨拉热窝纳入其领土。

被轴心国占领之后,萨拉热窝的塞法迪犹太卡尔格兰德教堂(Il Kal Grande)立即被纳粹抢劫、焚烧和摧毁。几个月之内,在此生活了数百年的萨拉热窝塞法迪犹太人和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波黑犹太人)被围捕在旧犹太教堂(Stari hram),并被驱逐到克罗地亚集中营直至被害。在克罗地亚独立国大屠杀(The Holocaust in 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Croatia)期间,大约85%的波斯尼亚犹太人死于纳粹和乌斯塔沙(Ustaše,一个克罗地亚法西斯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组织)之手。萨拉热窝哈加达(Sarajevo Haggada)是这一时期幸存下来的最重要的文物,由时任国家博物馆馆长德尔维什·科尔库特(Derviš Korkut)在萨拉热窝以走私的方式从纳粹和乌斯塔沙手中抢救出来。

1941年夏天,乌斯塔沙民兵定期拘禁和处决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人。 1941年8月,他们逮捕了大约一百名涉嫌与抵抗军有关的塞尔维亚人,并将他们处决或驱逐到集中营,其中大部分是教会成员和知识分子。1941年10月12日,由108名萨拉热窝波斯尼亚公民组成的团体签署了《萨拉热窝穆斯林决议》 ,谴责乌斯塔沙对塞尔维亚人的种族灭绝行为,并将参与此类迫害行为的波斯尼亚人和其余波斯尼亚人区分开。他们还提供了有关塞尔维亚人迫害波斯尼亚人的信息,并呼吁确保所有公民的安全,无论其是何族群。1942年夏天,大约20000名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避难,躲避乌斯塔沙的恐怖袭击。

1943年至1944年间,萨拉热窝遭到盟军的轰炸。南斯拉夫游击队在该市也有活动。1945年2月至5月,马克斯·卢布里克 (Max Luburic) 在一座被称作卢布里奇别墅 (Villa Luburić)的大楼里设立了一个乌斯塔沙总部,并将其用作酷刑和处决的场所,战后有323名受害者身份得到确认。抵抗运动由弗拉基米尔·佩里奇·瓦尔特 (Vladimir Perić Valter)领导,他于1945年4月6日在解放这座城市的过程中去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萨拉热窝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境内波黑的首都。政府对萨拉热窝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在新城(Novi Grad)和新萨拉热窝(Novo Sarajevo)等区建设了许多新的住宅区,同时发展城市工业,将萨拉热窝转变为现代化城市。萨拉热窝迅速发展,成为南斯拉夫重要的区域工业中心。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南斯拉夫解体,这座城市的人口从115000人增加到超过600000人。弗拉卡纪念公园(Vraca Memorial Park)内有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者的纪念碑,于1943年11月25日波黑和黑塞哥维那国庆节,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民族解放国家反法西斯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当日落成。

1984年,萨拉热窝击败日本札幌瑞典的法伦和哥德堡市,成功举办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奥会之后,萨拉热窝旅游业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成为这座城市最繁荣的十年之一。

波黑战争

1992年3月,波黑就国家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波斯尼亚族和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战争爆发。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联合国。当波黑宣布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独立并获得联合国承认后,波黑的塞族国民议会做出回应,宣布从波黑领土上划分出一个新的塞尔维亚民族国家——塞族共和国(Republika Srpska)。波黑战争爆发后,塞族共和国军队以18000人的军队围攻萨拉热窝,他们驻扎在城市周围的山丘上,用大炮迫击炮、坦克、高射炮、重机枪、火箭弹等武器攻击这座城市。从1992年5月2日起,塞族共和国军队封锁了萨拉热窝,被围在城内的波斯尼亚政府军装备简陋,无法突围。

1992年到1996年的波黑独立战争造成了萨拉热窝大规模的破坏和急剧的人口迁移,特别是萨拉热窝之围(Siege of Sarajevo)。围城期间塞族共和国军队对平民的持续轰炸和狙击导致数千名萨拉热窝人丧生。波斯尼亚塞族共和国军队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人民军(Yugoslav People's Army)从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围困萨拉热窝,造成现代战争史上时间最长的的首都围城战。围城期间,萨拉热窝共有11541人丧生,其中包括1500多名儿童。另有56000人受伤,其中包括近15000名儿童。199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围城前该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口为525980人。

1995年11月21日,在美国的主持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弗拉尼奥·图季曼波黑总统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签署代顿波黑和平协议,波黑战争结束。随着《代顿协定》的签订,萨拉热窝迎来了和平,该协议对领土的划分导致1996年初约6000名萨拉热窝塞族人大规模逃离该市及其郊区,形成了战后萨拉热窝成为单一族群城市的局面。

当萨拉热窝围城战结束时,迫击炮爆炸造成的残垣断壁被红色树脂填充,留下了花纹图案,这种图案被称为“萨拉热窝玫瑰”(Sarajevo Roses)。

现代

各种现代建筑遍布萨拉热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博斯马尔市中心(Bosmal City Center)、ARIA中心、萨拉热窝市中心和阿瓦兹扭塔(Avaz Twist Tower),前三座建筑均由建筑师锡阿德·戈洛斯(Sead Gološ)设计,阿瓦兹扭塔在建成时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高的摩天大楼。

2011年,萨拉热窝被提名为2014年欧洲文化之都。2014年,该市发生了反政府抗议和骚乱。同年,萨拉热窝的降雨量创历史新高,引发了历史性的洪水。近年来,萨拉热窝人口增长迅速,同时旅游业发展很快。

2017年,萨拉热窝缆车(Sarajevo cable car)得到重建,并于2018年4月6日重新开放。萨拉热窝缆车又称特雷贝维奇缆车(Trebević cable car),是1984年冬奥会期间萨拉热窝的重要地标。缆车从萨拉热窝的比斯特里克站(Bistrik)运行至滑雪场的特雷贝维奇站(Vidikovac)。

2019年10月,萨拉热窝因将文化置于其发展战略中心的举措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创意城市,并被评为世界18个电影之都之一。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萨拉热窝位于波黑三角形国土的几何中心附近,城市中心点地理坐标是43° 51' 23.1480'' N、18° 24' 46.9044'' E。萨拉热窝北部是波黑联邦的泽尼察-多博伊州(Zeničko-dobojski kanton),西北部是波黑联邦的中波斯尼亚州(Srednjobosanski kanton),西南部是波黑联邦的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Hercegovačko-neretvanski kanton),南部是塞族共和国的福察区(Fočanska regija),东部与波黑联邦的波斯尼亚-波德里涅州(Bosansko-podrinjski kanton)接壤,东北部是塞族共和国的萨拉热窝-罗马尼亚区(Sarajevsko-romanijska regija)。萨拉热窝的面积是141.5平方千米,位于东一区。

气候

萨拉热窝受到北部中欧大陆性气候影响和南部地中海气候影响,再加上地形的多样性,使该地区具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萨拉热窝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分布均匀。由于靠近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萨拉热窝的平均气温较为温和,但城市南部的山脉大大削弱了海洋对该市的影响。

萨拉热窝的年平均气温为10 °C,1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平均温度-0.5 °C;7月是全年中最温暖的月份,平均气温19.7 °C。萨拉热窝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946年8月19日和2008年8月23日,达到40.7°C;最低气温出现在1942年1月25日,为-26.2°C。该市每年有约7天气温超过32 °C,有约4天气温低于-15 °C。

萨拉热窝通常多云,年平均云量为45%,云量最多的月份是12月,平均云量为75%,最晴朗的月份是8月,平均云量为37%。该市全年降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为949.5毫米,平均降雨天数为75天,平均风速为28–48千米/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69小时。

地质

萨拉热窝位于欧洲板块的边缘,与其西部邻国相比地质较为稳定,地震不多。该地区的地质非常复杂,地壳内动力形成了由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为代表的复杂的岩相和岩石地层结构,最古老的岩层可以追溯到古生代和前寒武纪。萨拉热窝的地质主要由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砾岩等沉积岩组成。

地形地貌

萨拉热窝位于迪纳里克阿尔卑斯山中部、萨拉热窝山谷中的萨拉热窝平原,平均海拔500米。萨拉热窝周围是森林覆盖着的山丘,主要山脉共五座,其中最高的是特雷贝维奇山(Trebevic),海拔2088米,其次是别拉什尼察山(Bjelasnica),海拔2067米,亚霍里纳山(Jahorina)海拔1913米,特雷贝维奇山海拔1627米,伊格曼山(Igman)海拔1502米,后四座山也被称为萨拉热窝的奥运会山。

水文水利

水文

萨拉热窝的主要河流包括波斯尼亚河(The river Bosna)和米尔贾卡河(Miljacka,又称萨拉热窝河),城市内和周边地区还有一些小的河流和溪流,例如科舍夫斯基波托克河(Koševski Potok)。

波斯尼亚河

波斯尼亚河发源于萨拉热窝郊区,向北流至萨瓦河河口,全长271千米。河上没有水电站或者大型水坝。波黑之泉(Vrelo Bosne)靠近伊利卡(萨拉热窝西部),是波斯尼亚河的源头,也是著名的自然地标,同时还是热门旅游目的地。根据研究调查,波斯尼亚河中发现了至少17种受伯尔尼公约和欧盟栖息地指令保护的鱼类,因此波斯尼亚河被纳入欧洲的生态保护网络。

波斯尼亚河是完全位于波黑战争境内的最大河流,同时是三大内河之一,也是该国第三长的河流。波斯尼亚河流域面积为10800平方千米,河流平均深度约为17.3米,河口流量为173立方米/秒,其支流有泽列兹尼察河、米尔贾卡河、福伊尼卡河、拉斯瓦河、戈斯托维奇河、克里瓦哈河、乌索拉河和斯普雷察河。

米尔贾卡河

米尔贾卡河是萨拉热窝的主要河流之一,它自东向西流经萨拉热窝市中心,最终与波斯尼亚河汇合。米尔贾卡河源头被称为米尔贾卡之泉(Vrelo Miljacke), 位于萨拉热窝市中心以东几千米、亚霍里纳山脚下的帕莱镇(Pale)以南2千米处。

水利

弗兰杜克水电站(Vranduk Hydropower)位于波黑河上,装机容量为19.6兆瓦,于2013年开始修建,并在2019年竣工。

2016年7月,蒂拉瓦水库(Reservoir Tilava)投入运营,开始为萨拉热窝地区供水。

自然资源

萨拉热窝的矿产包括赤铁矿磁铁矿、盐矿和煤矿,其中煤矿主要是褐煤和烟煤。萨拉热窝以采矿业而闻名,采矿业有几千年的历史。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约43%。

生物多样性

动物

萨拉热窝常见的鸟类包括猫头鹰、鹰和乌鸦,森林中有棕熊、狼和猞猁,其他哺乳动物包括野猪、狐属和鹿,还有大量的蛇和两栖动物,例如蝾螈。迪纳里克山脉混交林中有猫头鹰、啄木鸟科,潘诺尼亚混交林中可以看到鼹鼠、蝙蝠、老鼠和狐狸。

发源于萨拉热窝郊区的波黑河中发现了至少17种受伯尔尼公约和欧盟栖息地指令保护的鱼类。其他受保护鱼类包括赤梢鱼 (Aspius aspius)、多瑙河 (Barbus balcanicus)、弗拉迪科夫七鳃鳗 (Eudontomyzon vladykovi)、长鳅 (Cobitis elongata)等, 甚至被描述为新物种的萨瓦河欧白鱼 (Alburnus sava)在2017年也首次出现。

植物

萨拉热窝的巴尔干混交林和迪纳里克山脉混交林中有波斯尼亚松、银杉鸟巢状欧洲云杉欧洲山毛榉、银冷杉和欧洲黑松等树种。

自然保护区

特雷贝维奇保护区(Trebevic protected landscape)从1954年开始成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0公顷,分为三部分,第一个区域是核心区域,属于严格保护区,占地55.40公顷;第二个区域占地294公顷,第三个区域是过渡区域,占地50.80公顷。建立特雷贝维奇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增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特雷贝维奇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有记录的鸟类有26种,最常见的物种包括松鸡金雕、岩鸪、中斑啄木鸟和大。特雷贝维奇地区栖息着多种哺乳动物,包括白腹刺猬 (Erinaceus concolor)、狼 (Canis lupus)、棕熊 (Ursus arctos)、狐属 (Vulpes vulpes)、东方狍 (Capreolus capreolus)、欧洲野兔(Lepus europaeus) 、欧亚欧洲狗獾(Meles meles)等。波黑蛇(Vipera ursinii)被列入爬行纲红色名录,高鼻蛇(Vipera amodytes)一般出现在岩石地区和砾石地里,在特雷贝维奇还观察到了翠绿蜥(Lacerta viridis)和新疆岩蜥(Lacenta muralis)。

特雷贝维奇保护区拥有迪纳里克山脉典型的植被,例如山毛榉树(Beech)、土耳其栎(Turkey oak)、欧洲霍布叶铁木(European hop hornbeam)、冷杉属(Abies alba)、塞尔维亚云杉(Picea omorika )和鸟巢状欧洲云杉。生态学家已在特雷贝维奇保护区鉴定出99种植物和14种真菌。这些植物物种中有3种被列入波黑红色名录,包括塞尔维亚云杉 、亚尔丁兰 (Orchis maculata ) 等,橙盖伞 (Amanita Caesarea)则被列入真菌红色名录。

行政区划

萨拉热窝由4个城区组成,分别是中央区(Centar)、新城(Novi Grad)、新萨拉热窝(Novo Sarajevo)和旧城(Stari Grad)。萨拉热窝大都市区(大萨拉热窝)包括以上区域以及临近的伊利扎(Ilidža)、哈季奇(Hadžići)、沃戈斯恰(Vogošća)和伊利亚斯(Ilijaš)等区。城区再进一步分为“区域社区”(波斯尼亚语:Miesne Zajednice),旨在作为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

1990年代波黑战争结束后,根据《代顿协议》,波黑的行政区划被重新调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FBiH)以及塞族共和国(RS)的边界也被重新划定,大都市区被缩小,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的边界处创建了几个新的城区,包括伊斯托奇诺伊利扎(Istočna Ilidza)、伊斯托奇诺新萨拉热窝(Istočno Novo Sarajevo)、伊斯托奇尼斯塔里格勒(Istočni Stari Grad)、卢卡维察(Lukavica)、帕莱(塞族区)、特尔诺沃(Trnovo,塞族区)以及索科拉茨(Sokolac,传统上不是萨拉热窝地区的一部分,但也没有被分割出去),这些城区组成了塞族共和国的伊斯托奇诺萨拉热窝(Istočno Sarajevo)。

政治

国家首都

萨拉热窝是波黑的国家首都,也是该国政治实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的首都,同时还是萨拉热窝州的首府。此外,萨拉热窝还是波黑战争另一个政治实体塞族共和国的法理首都。每一个政府都在该市设有议会或理事会以及司法法院,所有国家机构和外国大使馆都位于萨拉热窝。萨拉热窝还是波黑部长会议、波黑议会、波黑总统府、波黑宪法法院以及波黑武装部队作战司令部的所在地。萨拉热窝的议会办公室在波黑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人员和文件只能转移到附近的大楼,以继续维持议会的正常运转。2006年底,议会办公地开始重建,并于2007年完成。重建费用的80%由希腊政府通过希腊-巴尔干复兴计划(ESOAV)提供,20%由波黑战争提供。

行政机构

萨拉热窝每个城区都有自己的政府,同时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拥有自己章程的市政府,市政府的行政部门由一名市长、两名副市长和一名内阁组成。

立法机构由市议会(Gradsko vijeće)组成,市议会有28名委员,其中包括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秘书长1名。市议会成员由市政府按照各区域人口的大致比例选举产生。法律规定,市议会包括来自每个主要族群(即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波黑族)的至少六名议员和来自其他族群的至少两名议员。萨拉热窝的政府所在地是Hamdije Kresevljakovica大街3号。

市长

萨拉热窝现任市长为本杰明娜·卡里奇(Benjamina Karic),女,1991年出生于萨拉热窝,2013年毕业于萨拉热窝大学法学院,2014年获得萨拉热窝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2018年在泽尼察大学法学院国家历史与法律系获得博士学位,是波黑最年轻的法学博士。本杰明娜精通德语和英语,出版、翻译了五十多本(篇)书籍和论文。2010年,本杰明娜成为波黑社会民主党成员,2019年担任波黑社会民主党副主席。她还受聘于特拉夫尼克大学法学院,担任国家历史和法律系助理教授,2019年担任教学副院长。2021年4月8日,本杰明娜·卡里奇被选举为萨拉热窝市长。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10月,萨拉热窝总人口为27万人。2021年到2022年,萨拉热窝的人口增长率是0,2022年到2023年的人口增长率是0.58%,2023年到2024年的人口增长率是0.29%。

2013年,波黑进行了人口普查,其结果在2016年6月公布。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萨拉热窝人口为275524人,其中中央区有55181人,新城人口最多达到118553人,新萨拉热窝有64814人,旧城有36976人。

根据2020年的数据,萨拉热窝人口增长最快的市区是新城,它是主要城区之一,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区,自2013年人口普查以来,该城区的人口增加了近4000人。

族群

波黑战争改变了这座城市的族群构成。当地的主要族群是波斯尼亚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在2013年的波黑人口普查中,萨拉热窝的波斯尼亚族有222457人(占比约80.7%),塞尔维亚族有10422人(占比约3.8%),克罗地亚族有13604人(占比约4.9%),其他族群有29041人(占比约10.5%)。

语言

萨拉热窝的官方语言为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

宗教信仰

萨拉热窝目前的主要宗教包括伊斯兰教(教徒人数占比49.3%)、东正教(29.8%)和天主教(6.7%)。

由于该市多元化的族群和宗教构成,萨拉热窝被称为“巴尔干的耶路撒冷”。几个世纪以来,萨拉热窝一直有多种宗教共存。在奥斯曼帝国占领波黑时期,穆斯林、东正教徒、罗马天主教徒和塞法迪犹太人都居住在这座城市,他们又保持着独立的宗教属性。到1909年,该市约50%的居民是穆斯林,25%是天主教徒,15%是东正教徒,10%是犹太人。萨拉热窝是欧洲唯一一座四种宗教和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城内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天主教教堂、东正教教堂和犹太教堂和谐共存。

萨拉热窝主要的清真寺包括国王清真寺、加齐·胡斯雷夫-贝伊清真寺、穆斯利胡丁·埃克雷凯贾清真寺、阿里帕夏清真寺和白色清真寺等。

国王清真寺

国王清真寺 (Careva džamija)建于1462年,是波黑最早建造的清真寺之一,也是萨拉热窝的第一座清真寺。现在的国王清真寺于1566年由苏莱曼大帝 (Sulejman Velicanstveni) 下令、由伊萨-贝格·伊沙科维奇在原址上重建的。该清真寺是一座中央式清真寺,有三边门廊,中央圆顶横截面呈半圆形,这是奥斯曼帝国古典时期建筑的典型特征,旧圆顶在1480年的一场火灾中被烧毁。清真寺后面的墓地里有萨拉热窝建造者伊萨-贝格·伊沙科维奇的坟墓。

加齐·胡斯雷夫-贝伊清真寺

加齐·胡斯雷夫-贝伊清真寺(Gazi Husrev-Bey Mosque) 是波黑战争最重要的伊斯兰建筑之一,以其建筑价值、多样化的基座以及大胆的风格而闻名。清真寺的祈祷区被圆顶覆盖,跨度13米,高26米。其扩建部分被称为“tetims”,有独立的入口,用于为朝觐者提供庇护所。

这座清真寺是由当时奥斯曼帝国的著名建筑师阿泽姆·埃西尔·阿里(Adžem Esir Ali)建造的。在建造过程中,他采用了早期的伊斯坦布尔市风格。在1697年的尤金袭击中被摧毁后,该清真寺于1762年得到修复,但于1879年被再次被烧毁,并于1886年再次修复。加齐·胡斯雷夫-贝伊清真寺在1992-1995年的波黑战争期间又一次遭到破坏,战后进行了修复。

加齐·胡斯雷夫-贝伊清真寺包括喷泉 (šadrvan)、穆斯林小学 (mekteb)、仪式洗涤室 (abdestham)、圆顶墓地 (turbeti) 以及加齐·胡斯雷夫-贝伊和穆拉德-贝·塔尔迪亚 (Murad-Bey Tardiæ) 的后宫、祈祷者住所 (muvekithana) 等。这座清真寺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周边地区、街道和社区的活动。

穆斯利胡丁·埃克雷凯贾清真寺

穆斯利胡丁·埃克雷凯贾清真寺(Muslihudin Èekrekèija Mosque)于1526年在巴斯卡希亚广场建成,是萨拉热窝第二座圆顶清真寺。穆斯利胡丁·埃克雷凯贾清真寺是按照早期伊斯坦布尔风格建造的,在奥匈帝国占领期间被部分摧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摧毁。

阿里帕夏清真寺

阿里帕夏清真寺(Ali-pasha Mosque)由布达佩斯行政区 (budimski begler-beg) 总督哈迪姆·阿里·帕夏 (Hadim Ali-pasha) 于1560-1561年建造,当时他担任波黑区总督。这座清真寺是按照古典伊斯坦布尔风格建造的,圆顶覆盖着祈祷区,三个小圆顶覆盖回廊。清真寺内有一个圆顶墓地,里面有阿拉德战士阿夫多·桑布尔(Avdo Sumbul )和贝赫吉特·穆特韦利埃(Behdžet Muteveliæ)的两具石棺。该清真寺在1992年至1995年波黑战争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

白色清真寺

白色清真寺(White Mosque)由加齐·胡斯列夫·贝伊于16世纪上半叶在弗拉特尼克地区 (Vratnik) 的贾伊采 (Jajce) 军营下方建造。白色清真寺的宣礼塔细长,由石头制成,祈祷区有两层。它在1992-1995年的波黑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已完全重建。

经济

综述

作为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同时旅游业发达。在多年的战争之后,萨拉热窝的经济开始重建。波黑中央银行于1997年在萨拉热窝开业,萨拉热窝证券交易所于2002年开始交易。2017年,萨拉热窝的GDP约为60.5亿美元。

虽然萨拉热窝在社会主义时期(南斯拉夫时代)拥有庞大的工业基础,但能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企业并不多。萨拉热窝的工业主要涉及烟草制品、家具、袜子、汽车和通讯设备制造等行业。总部位于萨拉热窝的公司包括BH电信、制药公司Bosnalijek、能源石油公司Energopetrol、萨拉热窝烟草公司和萨拉热窝啤酒厂(Sarajevska pivara)。

2019年,萨拉热窝州的出口总额约为142749.6万波黑马克。萨拉热窝商品的最大出口国是德国(占比20.55%),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紧随其后,分别占出口量的12%。该市商品第一大进口国是克罗地亚,占20.95%,进口总额约为487221.3波黑马克,进口总额是出口总额的3.4倍。

2023年3月,萨拉热窝的人均工资为1269欧元,人均净工资为805欧元。

第一产业

萨拉热窝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玉米、牛奶、蔬菜、阳芋、小麦、李子、苹果大麦。当地拥有天然草地和牧场,也有果园、葡萄园以及用于种植草药和香料的草场。该国农业几乎全部掌握在私人手中,农场规模小且效率低下,而且该国传统上是粮食净进口国。

第二产业

萨拉热窝19%的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该市的主要工业产业有食品和饮料的生产和加工、金属加工业、纺织品生产、鞋类和配件生产、木材生产,工业产品包括烟草制品、化学产品、电机、建筑材料等。萨拉热窝15%的企业从事加工业。该市的工厂包括甜菜精炼厂、青岛啤酒、家具厂、烟草厂、袜子厂、农业综合企业和汽车工厂。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萨拉热窝的主要产业,全市的企业中有47%从事贸易,14%提供商业服务和运输。

旅游业

萨拉热窝的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每年游客数都大幅增加。在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寂寞星球)2006年的“世界都市”排行榜中,萨拉热窝排在43位。2009年12月,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将萨拉热窝列为2010年最值得游览的10个城市之一。

在其600多年的历史中,萨拉热窝受到各大帝国的统治,各种文化交融使这座城市成为旅游圣地。萨拉热窝的著名观光景点有波黑弗雷洛公园、萨拉热窝大教堂、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等。2019年,萨拉热窝游客总数共计733259人次,过夜住宿人数为1667545人次。

对外贸易

萨拉热窝主要的进口产品是木材综合制品、各种机器、机动车辆、纸制品、食品和饮料、化学产品和通信装置和设备。出口产品主要流向德国意大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奥地利斯洛文尼亚,进口产品主要来自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德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中国。

社会

教育

小学和中学

截至2005年,萨拉热窝有46所小学(1-9年级)和33所高中(10-13年级),其中包括三所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开设的学校。

大学

萨拉热窝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第一个可以被归类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校是苏菲哲学学院(school of Sufi philosophy),由加齐·胡斯雷夫-贝格于1537年创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其他宗教学校也相继建立。1887年,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伊斯兰教法学院(Sharia Law School)开设了五年制课程。

萨拉热窝大学是该市最主要的大学,其他大学包括萨拉热窝科技学院(Sarajevo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萨拉热窝国际大学(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Sarajevo)、波黑和黑塞哥维那美国大学美利坚大学 University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萨拉热窝商学院(Sarajevo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国际伯奇大学(International Burch University)等。

萨拉热窝大学

20世纪40年代,萨拉热窝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arajevo)成为该市第一所世俗高等教育机构,该大学在1537年萨拉热窝哈尼卡(Saraybosna Hanıka)的基础上建立。1950年代,萨拉热窝大学开始授予研究生学位。尽管在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萨拉热窝大学在战后得到重建并与其他40多所大学进行合作。

萨拉热窝大学有22个院系、3个学院和5个研究中心,学术工作涉及七个领域: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概论、医学、技术研究、科学、生物技术和艺术。2022-2023学年之后,有3769名学生从萨拉热窝大学毕业。萨拉热窝大学是欧盟和平联盟组织成员,该组织由九所欧洲大学组成。截至2016年11月下旬,萨拉热窝大学的在校生有30442人,2016年全职聘用教师(包括正教授、副教授等)共877名,助教有429名。

国际学校

萨拉热窝有几所国际学校,专门针对外籍人士,其中包括萨拉热窝国际学校(Sarajevo International School)和1998年成立的萨拉热窝法国国际学校(French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arajevo)。

卫生健康

萨拉热窝拥有发达的医疗水平,不仅为当地公民还为整个国家的公民提供医疗服务。在波黑战争之前,全国30%至40%医疗资源和人员都集中在萨拉热窝。战争之后,改善卫生条件和医疗设施被定为优先任务。萨拉热窝的主要医疗机构为萨拉热窝大学中心医院和阿卜杜拉纳卡什医院。

萨拉热窝大学中心医院设立了截瘫中心,治疗战争中的伤残者。该中心可以进行心脏手术,还进行了当地第一例肾移植手术。临床中心设有床位1867张,科室包括神经外科、普腹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外科、重建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肿瘤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颌面外科、妇科学产科学、麻醉和复苏科以及心脏外科。

亚戈米尔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按照欧洲最现代化的同类机构进行了翻修,在人口最多的新城区有两座大型医疗保健中心,其中位于萨拉杰波列的保健中心进行了部分重建。萨拉热窝州立医院可提供280个床位以及诊断实验室和放射站,该医院设有普通外科、内科、耳鼻喉科、妇产科和重症监护科。萨拉热窝还有州立精神病院,拥有75张床位。

文化事业

萨拉热窝是波黑文化的中心,拥有多座博物馆和图书馆。战争导致多座与文化和宗教有关的施舍被摧毁,包括加齐·胡斯雷夫·贝格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萨拉热窝东方研究所以及专门为1984年冬季奥运会设计的博物馆。因此,各级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文化保护法律和机构,负责保护萨拉热窝文化的组织包括波黑文化、历史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所(及其萨拉热窝州对应机构)以及波黑国家古迹保护委员会。

博物馆

萨拉热窝拥有众多丰富的博物馆,包括波黑国家博物馆、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博物馆、战争童年博物馆、萨拉热窝博物馆(Sarajevo Museum)、阿尔斯阿维当代艺术博物馆(Ars Aevi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波黑历史博物馆(Bosnia and Herzegovina History Museum)、波黑战争文学和戏剧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Literary and Dramatic Arts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等。

波黑国家博物馆

波黑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成立于1888年,馆里藏有萨拉热窝哈加达(Sarajevo Haggadah),这是一份彩绘手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塞法迪犹太文献,于1350年左右在巴塞罗那发行,包含传统的犹太哈加达(Haggadah)。这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带有插图的塞法迪犹太人哈加达。波黑国家博物馆全年都会举办有关当地、该区域以及国际文化和历史的展览,并展出5000多件波黑历史文物。

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博物馆

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博物馆(Alija Izetbegović library)位于旧城区,为纪念波黑首任总统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而建造。该博物馆于2007年10月19日开放,即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逝世四周年之际。最初,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博物馆是萨拉热窝博物馆的一个机构。根据萨拉热窝州议会的决定,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博物馆于2009年12月31日成为一个独立的博物馆。

战争童年博物馆

战争童年博物馆(War Childhood Museum)创立于2015年5月,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博物馆,收藏了波黑战争中的个人物品并展示了它们背后的故事。该博物馆于2018年荣获欧洲博物馆委员会最佳博物馆奖。

战争童年博物馆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是杰斯明科·哈利洛维奇(Jasminko Halilovic),他曾撰写《战争童年:萨拉热窝1992–1995》一书。博物馆建成几个月后,馆内藏品就已经包含数百件物品和文件。杰斯明科·哈利洛维奇预计,开放十年后,萨拉热窝的战争童年博物馆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记录战争期间儿童成长经历的档案馆。

图书馆

加齐·胡斯雷夫-贝伊图书馆

加齐·胡斯雷夫-贝伊图书馆(Gazi Husrev-Bey’s library)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成立于1537年,藏有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波斯语、波斯尼亚语和其他一些欧洲语言的约100000件图书馆资料(手稿、印刷书籍、杂志和各种文件)。该图书馆拥有10500多份手稿抄本和约20000部书籍,涉及伊斯兰教科学、东方语言、美术、哲学、逻辑、历史、医学、兽医学、数学、天文学和其他科学领域。馆内的数千份土耳其语手稿对于研究奥斯曼帝国时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事件尤为重要。

剧院

萨拉热窝国家剧院(Sarajevo National Theater)是波黑最古老的专业剧院,成立于1921年。自从1996年以来,萨拉热窝国家剧院已经进行了超过600000场演出,完成了3000多个作品,用34种语言进行演出。

萨拉热窝青年剧院(Sarajevo Youth Theatre)的前身是两个儿童剧院,即萨拉热窝木偶剧院和萨拉热窝先锋剧院,两家剧院都成立于1950年。1977年,萨拉热窝木偶剧院和萨拉热窝先锋剧院合并,成为了现在的萨拉热窝青年剧院。该剧院有木偶、舞蹈、哑剧等表演,并推广波黑本国制作的戏剧。

媒体

作为波黑最大的城市,萨拉热窝是该国媒体的主要中心。大多数通信基础设施在战争期间被毁,联合国高级代表监督(Office of the High Representative)的重建工作帮助整个行业实现了现代化。萨拉热窝于1995年首次使用互联网。

报纸杂志

《解放报》(Osloboženě)成立于1943年,是萨拉热窝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也是唯一一份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报纸。1995年创办的《每日之声》(Dnevni avaz)和萨拉热窝出版的《晨报》(Jutarnje Novine)在发行量上已经超越了历史悠久的《解放报》。

其他当地期刊包括克罗地亚报纸Hrvatska riječ和波斯尼亚杂志《开始》(Start),以及周报《自由波斯尼亚》(Slobodna Bosna)和《BH岁月》(BH Days)。《新火焰》(Novi Plamen)月刊属于左翼出版物。

电视台

波黑广播电视台 (BHRT) 是萨拉热窝的公共电视台,成立于1945年,属于南斯拉夫广播电视台 (JRT),第一部电视节目于1961年播出,该电视台于1969年开始持续播放节目,它是波黑三大主要电视台之一。萨拉热窝的其他电视台包括Hayat TV、O Kanal、OBN、TV Kantona Sarajevo和TV Alfa。

巴尔干半岛电视台的总部也位于萨拉热窝,在ARIA中心的顶层设有广播工作室。该新闻频道覆盖波黑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及周边巴尔干半岛国家。

电台

萨拉热窝存在许多小型独立广播电台,包括Radio M、RSG Radio(老城电台)、Studentski eFM Radio、Radio 202 和Radio BIR。除了自由欧洲电台外,当地还能收到多个美国和西欧电台。

体育

萨拉热窝主办了198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南斯拉夫队在这项赛事上获得了一枚奖牌——朱雷·弗兰科(Jure Franko)获得男子大回转项目的银牌。198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泽塔滑冰场(Zetra)在波黑战争期间被用作临时医院,后来又被用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执行部队IFOR的营地。许多奥运会设施在战争中被保存下来或被重建,包括泽特拉奥林匹克大厅(Zetra Olympic Hall)和阿西姆·费尔哈托维奇体育场(Asim Ferhatović Stadium)。在波黑奥委会和当地体育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原来的奥运无舵雪橇和雪橇赛道得到恢复。萨拉热窝在共同举办了东南欧友谊运动会后赢得了2009年冬季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但随后举办权被取消。

2011年,萨拉热窝举办了第51届世界军事滑雪锦标赛,来自23个不同国家的35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这项比赛。这是自198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萨拉热窝首次举办国际赛事。2019年2月,萨拉热窝联合东萨拉热窝举办了欧洲冬季青奥节(EYOWF)。

足球

足球在萨拉热窝很受欢迎,这座城市拥有萨拉热窝足球俱乐部(FK Sarajevo)和泽尔热兹尼卡足球俱乐部 (FK Željezničar)两支强队,两队都能参加欧洲赛事和洲际赛事,在前南斯拉夫联赛和独立后的波黑战争联赛中都赢得过冠军。当地其他著名的足球俱乐部包括FK奥林匹克足球俱乐部(Olimpik)、纳普雷达克足球俱乐部(SAŠK)和萨拉热窝斯拉维亚足球俱乐部(Slavija)。

波黑有三座体育场达到欧洲足联欧洲联赛的三级标准,其中的格巴维察体育场(Grbavica Stadium)位于萨拉热窝,它是泽尔热兹尼卡足球俱乐部的主场。

篮球

另一项在萨拉热窝流行的运动是篮球,KK波黑(KK Bosna)篮球俱乐部于1979年赢得欧洲锦标赛冠军,并多次获得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和波黑全国锦标赛冠军,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地区最伟大的篮球俱乐部之一。

其他运动

萨拉热窝SK波斯尼亚(SK Bosna)国际象棋俱乐部自1980年代以来一直是冠军球队,也是欧洲排名第三的国际象棋俱乐部,曾在上世纪90年代连续四次获得欧洲冠军。RK波斯尼亚(RK Bosna)手球俱乐部参加欧洲冠军联赛,被认为是东南欧组织最完善的手球俱乐部之一,拥有庞大的球迷基础和出色的成绩。

萨拉热窝经常举办网球、跆拳道等国际体育赛事和比赛。近年来,网球运动在萨拉热窝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自2003年以来,BH Telecom室内赛是萨拉热窝一年一度的网球锦标赛。

自2007年起,萨拉热窝半程马拉松赛在每年9月下旬举办。萨拉热窝之旅(Giro di Sarajevo)是该市的一项自行车活动,2015年有超过2200名自行车手参加。

人居环境

空气污染是萨拉热窝的主要环境问题,来自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污染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根据PM10测量估算,萨拉热窝2010年PM2.5年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南建议的年平均浓度。萨拉热窝没有直接的长期PM2.5测量数据,只能根据PM10数据进行估计,而PM10对空气污染监测的准确性不如PM2.5。

2017年10月,波黑联邦议会批准了一项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的贷款协议,旨在解决萨拉热窝的供水问题。在此之前,萨拉热窝至少有十年没有持续的自来水供应。通过这项协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向萨拉热窝贷款2500万欧元,来解决该市的供水问题。协议签订之前,萨拉热窝几乎整个城市都面临着昼夜断水的困境。萨拉热窝的供水网络老化严重,其中一些部分供水管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奥匈帝国时期,其最后一次翻新是在上世纪80年代。

交通

综述

萨拉热窝是波黑的交通十字路口,有公路连接南部的地中海,Vc走廊高速公路、波斯尼亚之龙高速公路穿过萨拉热窝,E73高速公路的其中两段(萨拉热窝-泽尼察和萨拉热窝-塔尔钦)是萨拉热窝环城公路的一部分。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萨拉热窝就拥有了城市轨道交通,建造了欧洲第一条电车轨道。当地的主要机场是萨拉热窝国际机场。萨拉热窝与波黑境内的所有主要城市都有铁路相连,主要车站是萨拉热窝站。

公路

东西走向的波斯尼亚之龙高速公路(即E761)经过萨拉热窝,横贯欧洲的高速公路Vc走廊(Corridor Vc)穿过萨拉热窝,连接北部的布达佩斯和南部亚得里亚海(Adriatic)边的普洛切(Ploče)。这条高速公路由波黑政府修建,耗资35亿欧元。萨拉热窝通过高速公路或国道与泽尼察(Zenica)、巴尼亚卢卡(Banja Luka)、图兹拉(Tuzla)、莫斯塔尔(Mostar)、戈拉日德(Goražde)和福察(Foča)等波黑的其他主要城市相连。2014年,欧洲E73高速公路的萨拉热窝-泽尼察和萨拉热窝-塔尔钦路段竣工,这两段高速公路也是萨拉热窝环城路的一部分。

铁托元帅街(Titova Ulica)是萨拉热窝市区内的主要街道。

铁路

萨拉热窝站是萨拉热窝的一个火车总站,位于该市西北部,距市中心约3千米,靠近马里金德沃尔城区。这是一座窄轨火车站,建于1882年。1914年6月28日,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索菲伯爵夫人从伊利扎抵达萨拉热窝时,在此受到迎接。萨拉热窝每天有两趟通往萨格勒布(Zagreb,克罗地亚城市)和普洛切(克罗地亚海港)的火车。萨拉热窝与波黑境内的所有主要城市都有铁路相连。波黑主要有两家铁路运营商,其中波黑联邦铁路公司位于萨拉热窝。

航空

萨拉热窝国际机场(机场代码:SJJ,其前身为布特米尔机场)位于该市西南几千米处,2005年在慕尼黑举行的第15届ACI-Europe年度会议上,该机场被评为吞吐量在100万人次以下的欧洲最佳机场。萨拉热窝国际机场的主要国际航线飞往维也纳、慕尼黑、苏黎世萨格勒布贝尔格莱德卢布尔雅那伊斯坦布尔市等城市。波斯尼亚航空(FlyBosnia) 自2019年1月起开始运营,以萨拉热窝为中心,提供飞往伦敦、罗马利雅得吉达科威特的航班。

萨拉热窝国际机场的前身是布特米尔机场,该机场的首个定期航线开始于1930年,当时Aeroput航空公司开通了一条从贝尔格莱德经萨拉热窝飞往波德戈里察(Podgorica)的定期航线。后来,Aeroput开辟了连接萨拉热窝与斯普利特(Split)、里耶卡(Rijeka)和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的航线,并于1938年将杜布罗夫尼克-萨拉热窝-萨格勒布航线延伸至维也纳、布尔诺(Brno)和布拉格(Prague),推出了第一批国际航班。

布特米尔机场一直使用到196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南斯拉夫国家航空公司JAT开始采购喷气式飞机,喷气式飞机需要配备有沥青混凝土跑道的新机场。新机场即萨拉热窝国际机场,于1966年在布特米尔机场附近开始建设。

萨拉热窝国际机场于1969年6月2日开始使用,当时只有国内航班。1970年,法兰克福成为该机场的第一个国际航班目的地。萨拉热窝国际机场是一个“支线”机场,乘客在此搭乘航班飞往萨格勒布和贝尔格莱德等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萨拉热窝国际机场的旅客量从每年70000人次稳步增加到600000人次。在波黑战争期间,该机场被用于联合国航班和人道主义救援。自1995年《代顿协议》签署以来,该机场重新发挥了波黑主要航空门户的作用。

2017年,萨拉热窝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为957971人次,占波黑机场总客流量的61.4%。客运航站楼扩建计划以及滑行道和停机坪的升级和扩建工程于2012年秋季启动,现有航站楼面积扩大了约7000平方米。2015年至2018年间,机场升级改造耗资超过2500万欧元。升级后,该机场与商业零售中心直接相连。

公共交通

萨拉热窝市内交通主要为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和出租车。

萨拉热窝的有轨电车自1884年开始运营,并于1895年实现电气化,是该市最古老的公共交通系统。当时,萨拉热窝拥有欧洲第一条、世界第二条(仅次于洛杉矶)全日制有轨电车。萨拉热窝有轨电车作为维也纳和奥匈帝国其他地区有轨电车的测试轨道,由马拉运营。轨道最初按照760毫米的波黑轨距建造,于1960年升级至1435毫米标准轨距。有轨电车在20世纪对该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目前萨拉热窝有七条有轨电车线路,辅以五条无轨电车线路和众多巴士路线。萨拉热窝进行重大基础设施更新,对有轨电车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同时建设新的桥梁和道路。2021年1月,该市购买了25辆新的BKM 433无轨电车。 电车轨道改造从2021年8月持续到2023年9月。萨拉热窝还于2021年9月购买了15辆新的Stadler Tango有轨电车。

为了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萨拉热窝建筑师穆扎费尔·奥斯马纳吉奇(Muzafer Osmanagić)提出了一项名为“2010-2015 年生态能源”的研究,提议在米尔贾卡河床下方修建一个地铁系统。萨拉热窝地铁的第一条线路连接巴斯卡希亚广场和奥托卡(Otoka)。这条线路耗资约1.5亿波黑马克,由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提供资金。

人文

综述

历史上,萨拉热窝诞生过多位著名的波黑诗人、学者、哲学家和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拉基米尔·普雷洛格(Vladimir Prelog)、作家兹拉特科·托普契奇(Zlatko Topčić)和诗人阿卜杜拉·西德兰(Abdulah Sidran)都来自这座城市。当地的饮食以土耳其风味为主,萨拉热窝是重要的音乐发源地,白色纽扣(Bijelo Dugme)是当地著名的乐队,萨拉热窝冬季音乐节、萨拉热窝爵士音乐节和萨拉热窝国际音乐节在该市举办。萨拉热窝电影节是东南欧首屈一指、规模最大的电影节。

2011年,萨拉热窝被提名为2014年欧洲文化之都。2019年10月,萨拉热窝因将文化置于其发展战略的中心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创意城市,并被评为世界18个电影之都之一。

饮食

萨拉热窝的饮食以土耳其风味为主,烤肉是经典菜式,咖啡也是土耳其式的。当地人的正餐以波黑餐为主,烹调方法多为烤、焖、煎,招牌菜有土豆焖小牛肉、煎虹鳟鱼等,著名的菜是烤全羊

波斯尼亚火锅以及熏肉、香肠、奶皮和奶酪等在当地名气较大,萨拉热窝的传统风味小吃有“切瓦比”(牛羊肉丸和洋葱,夹在面饼里食用)、布雷格馅饼等。当地人爱吃甜食,如核桃仁加蜂蜜、奶油为主的各类点心等,人们日常在当地穆斯林餐厅就餐时可以饮酒。

习俗

服饰

当地男子的传统打扮为上身穿敞领白衬衫,外罩彩色开扣短马甲,下着白长裤,腰间系彩色宽带,脚穿浅色软皮鞋,左肩斜挎一布包,垂于右侧腰下。

女子的服饰基本以白色为主,当地女性用头砸(头砸类似花边,装饰丰富)扎住白头巾,身穿白衬衫、白裙,外罩色调素雅的坎肩,腰上缠一条装饰华丽的围裙,脚穿黑色长筒袜配浅色软皮鞋。

婚俗

根据当地习惯,求婚的男青年在女方家都会得到热情招待。饭后姑娘会亲手端一杯咖啡献给求婚人,若咖啡苦涩,表明姑娘拒绝求婚,若咖啡里加糖,则是得到了姑娘的认可,求婚者就可以回家布置新房了。新郎向新娘赠送一串念珠、一本祈祷文、一根上面串着三把钥匙的腰带(用以保护她的贞洁)、一顶毛皮帽、一枚银质结婚戒指。新娘则向新郎赠送一件新衬衣和结婚戒指,衬衣用金线和彩色丝绸缝制。

节假日

萨拉热窝的三个族群都有自己不同的节日。波黑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克罗地亚族信仰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瞻礼、圣母无染原罪瞻礼、主显节圣伯多禄及圣保罗节、圣母升天节、圣约瑟节;塞尔维亚族信仰东正教,主要节日有主进圣城日、耶稣升天日、主降生节、三位一体节、主显圣容节、主进堂节、圣母升天节(圣母安息日)、圣母进堂节、圣母领报节、圣母诞生节、举容圣架节。

除了萨拉热窝的主要三大族群外,当地犹太人的主要节日是赎罪日。而除了宗教节日外,波黑全国共同的重要节日有新年、波黑独立日(3月1日)、国际劳动节、波黑武装力量日(12月1日)。

艺术

音乐

乐队

萨拉热窝是重要的音乐发源地,1961年至1991年间,萨拉热窝流行摇滚乐派在该市发展起来。这种音乐流派由Indexi、Kodeksi等乐队和创作歌手凯末尔·蒙特诺(Kemal Monteno)等人发起,一直流行到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人认为,蓝色乐团(Plavi orkestar)、红苹果(Crvena jabuka)和野草莓(Divlje jagode)等乐队开创了该地区的摇滚运动。有史以来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南斯拉夫摇滚乐队之一白色纽扣(Bijelo Dugme)也诞生于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也是后朋克音乐流派的发源地,这种音乐流派称为“新原始”(New Primitives) 。该音乐流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巴格拉马(Baglama)乐队,这支乐队在其第一张LP推出后不久就被禁止演出。但通过Zabranjeno Pušenje、Elvis J. Kurtović \u0026 His Meteors等乐队和Top lista nadrealista等广播电视节目,巴格拉马乐队进入主流音乐界。其他被认为是后朋克音乐流派的著名乐队有Bombaj Štampa。除了后朋克音乐之外,萨拉热窝还是前南斯拉夫著名乐队SCH的发源地。

萨拉热窝其他知名的乐队还有在南斯拉夫发行了两张专辑的雷吉纳(Regina),著名的波斯尼亚裔美国作家亚历山大·赫蒙(Aleksandar Hemon)在成名之前的2000年代末在南斯拉夫组建过一支乐队。

美国重金属乐队Savatage在他们1995年的专辑《Dead Winter Dead》中发行了一首名为《圣诞夜(萨拉热窝 12/24) 》的歌曲,讲述了一位大提琴手在饱受战争蹂躏的萨拉热窝演奏一首被遗忘的圣诞颂歌的故事。这首歌后来由同一乐队在他们1996年的首张专辑《Christmas Eve and Other Stories》中重新发行,并大获成功。

音乐家

萨拉热窝在19世纪末和整个20世纪都是塞夫达林卡(Sevdalinka)唱片制作的中心,并为将这种音乐流派带入主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希姆佐·波洛维纳(Himzo Polovina)、萨费特·伊索维奇(Safet Isović)、扎伊姆·伊莫维奇(Zaim Imamović)、泽拉·德奥维奇(Zehra Deović)、哈立德·贝什利奇(Halid Bešlić)、汉卡·帕尔杜姆(Hanka Paldum)、纳达·马穆拉(Nada Mamula)、梅霍·普齐奇(Meho Puzić)等音乐家在萨拉热窝创作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萨拉热窝的音乐家还包括兹德拉夫科·科利奇(Zdravko Čolić)、迪诺·梅林(Dino Merlin)、赛德·梅米克·瓦伊塔(Seid Memić Vajta)、哈里·马塔·哈里(Hari Mata Hari)、姆拉登·沃吉西奇·蒂法(Mladen Vojičić Tifa)、泽利科·贝贝克(Željko Bebek)等。

音乐节

萨拉热窝有名的音乐节包括萨拉热窝冬季音乐节、萨拉热窝爵士乐音乐节和萨拉热窝国际音乐节。巴斯卡希亚之夜(Baščaršija Nights)音乐节也在萨拉热窝举办,是为期一个月的文化、音乐和舞蹈展示活动。萨拉热窝音乐节是该地区规模最大、最多元化的爵士音乐节,音乐节在文化中心(又称“主舞台”)、萨拉热窝青年舞台剧院(又称“奇异果舞台”)、陆军大厅(Don Vojske Federasije,又称“独奏舞台”)和CDA(也称为“凹槽舞台”)举行。

舞蹈

萨拉热窝芭蕾舞团成立于1946年。1950年5月25日,萨拉热窝芭蕾舞团首次独立演出由B·帕潘多普洛创作的《收获》。该芭蕾舞团拥有1600多名戏剧、歌剧、芭蕾舞艺术家和其他与戏剧相关的专业人士,到1996年为止共上演了1040部戏剧以及264部歌剧和芭蕾舞。

电影

萨拉热窝电影节创办于1995年波黑战争期间,现已成为东南欧首屈一指、规模最大的电影节。电影节期间还举办人才校园活动,由代表世界电影摄影的演讲者进行讲座,并为来自东南欧各地的电影专业学生举办研讨会。萨拉热窝电影节在波黑国家剧院举办,相关节目在位于萨拉热窝市中心的Metalac露天剧院和波黑文化中心进行播放。MESS国际戏剧节是一个实验性戏剧节,也是巴尔干半岛现存最古老的戏剧节。一年一度的萨拉热窝青年电影节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故事片、动画片和短片,是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学生电影节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前南斯拉夫著名的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于1972年公映,在3年时间里被引进到数十个国家,包括中国。2022年5月,萨拉热窝以露天汽车观影的方式纪念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问世50周年。

建筑

作为昔日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一部分,萨拉热窝的建筑呈现出多种风格,也融合了奥斯曼一世帝国和奥匈帝国建筑的不同特点。

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修建了萨拉热窝的清真寺、旅馆、集市和桥梁,绝大多数建筑都是按照古典奥斯曼风格建造的。以奥斯曼风格建造的最重要的建筑是加齐·胡斯雷夫-贝伊清真寺。奥斯曼建筑的特征使得这个宗教场所包含了庭院、墓地、喷泉、宗教学校、公共厨房、钟楼和两座陵墓。

奥斯曼风格建筑的另一代表是巴斯卡希亚广场,这里包括众多商店、旅馆、宗教学校、图书馆等。该街区在历史上曾受到地震和几次火灾的影响,现在比最初建造的面积小两倍。

奥匈帝国也对萨拉热窝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宗教建筑以新罗马式、新哥特式、新文艺复兴式和新巴洛克风格建造,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由菲利普·巴利夫和卡洛·帕日克建造的福音派教堂。波黑国家博物馆的设计采用新文艺复兴风格并融入古典主义元素,包含一个植物园和周围的四个凉亭。

地方象征

市徽

萨拉热窝市议会于2000年11月21日通过了《关于萨拉热窝市徽和市旗的决定》(Decision on the coat of arms and flag of the City of Sarajevo),公布了新的市旗和市徽。萨拉热窝市旗的背景是浅蓝色的,市徽位于蓝色背景的中央,有两个类似屋顶的形状,也象征着山丘,屋顶下是带有两个门的城墙,这些元素构成一个盾形。盾形徽章的下部是蓝色的山地和白色的河流,代表着萨拉热窝这座城市建在山谷和河流之上。

风景名胜

综述

萨拉热窝有着发达的旅游产业,由于每年游客人数大幅增加,服务业正在迅速扩张。在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寂寞星球)2006年的“世界都市”排行榜中,萨拉热窝排在43位。2009年12月,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将萨拉热窝列为2010年最值得游览的10个城市之一。萨拉热窝的主要景点包括萨拉热窝市政厅、巴斯卡希亚广场、拉丁桥等。2019年,萨拉热窝游客总数共计733259人次,过夜住宿为1667545人次。

萨拉热窝还因其城市的观景台而闻名,包括阿瓦扭塔观景台(Avaz Twist Tower) 、 普林切瓦公园餐厅(Park Prinčeva)、 维迪科瓦茨观景台(Vidikovac,位于特雷贝维奇山)、兹马耶瓦茨观景台(Zmajevac)、黄/白堡垒观景台(在弗拉特尼克山)以及部分建筑的顶层观景台(Alta购物中心、ARIA中心、赫科豪华酒店等)。

重要景点

友谊公园

2012年12月24日,萨拉热窝的友谊公园(Friendship Park)揭幕,公园内有两尊黄铜雕塑,形似两位哀悼的母亲。这个公园为纪念萨拉热窝和巴库(Baku)两座城市之间超过45年的友谊而建造。友谊公园占地超过6公顷,在这里可以俯瞰城市景观,公园里有超过100种不同的树木。该公园还有一个小型人工湖、一个可容纳80名游客的露天剧场、30个野餐点、一个配备现代化设备的健身区、喷泉、纪念品商店。

旧犹太公墓

旧犹太公墓(Old Jewish Cemeter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暂定的纪念碑,这座有500年历史的公墓是欧洲第二大犹太坟墓群,最大的在布拉格。旧犹太公墓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纪念碑之一,是两种或多种信仰在不同文化下共存的证明,也是它们相互尊重和宽容的见证。2011年4月在柏林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萨拉热窝旧犹太公墓被认定为重要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旧犹太公墓群地势陡峭,总面积31160平方米,共有七块墓地,3850多个墓碑,还有四个法西斯受害者纪念碑。

耶稣圣心大教堂

萨拉热窝耶稣圣心大教堂(katedrala Srca Isusova)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与圣彼得大教堂相邻。13世纪中叶,圣彼得在弗尔博斯纳地区 (Vrhbosna) 生活,该地区位于今天的斯肯德里亚 (Skenderija) 到马里金德沃尔 (Marijin dvor) 之间的区域。耶稣圣心大教堂在多次战争中幸存下来,但铜制的教堂顶有580处弹孔,外墙也有损毁的痕迹。该教堂在2010年9月27日至2011年10月15日期间进行了翻修。

萨拉热窝市政厅

萨拉热窝市政厅(Sarajevo City Hall)是该市标志性的建筑,始建于19世纪,摩尔式建筑风格使其在周围的其他建筑中脱颖而出。萨拉热窝市政厅在1940年代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在1992年的萨拉热窝围城战中,市政厅几乎被摧毁,重建工作历时超过20年。

巴斯卡希亚广场

巴斯卡希亚广场(Baščaršija,来自土耳其语,意为市场)由建造了萨拉热窝的伊萨-贝格·伊沙科维奇和加齐·胡斯雷夫·贝伊于15世纪建立,此外一些王公贵族和富商也为其建造进行了捐款。广场上分布着数条小巷子,包括45个市场和80多种工艺品店。鹅卵石小巷交织在一起,延伸至清真寺、旅馆、土耳其浴室、学校、喷泉、商队旅馆。广场内的塞比利喷泉(Sebilj)建于1753年,已经成为萨拉热窝的象征。

波黑国家博物馆植物园

波黑国家博物馆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B\u0026H)位于萨拉热窝城市中心,是国家博物馆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植物园建立于1913年,创始人是著名植物学家卡洛·马利。该植物园面积14270平方米,种植植物2000多种。波黑国家博物馆植物园里还有许多外来树木品种,如日本樱花(Prunus serrulata)、巨杉(Sequoia)、银杏(Ginkgho biloba)等。

布特米尔新石器时代遗址

萨拉热窝地区最早的人类定居点源自新石器时代,大约公元前2400-2000年,位于泽尔热兹尼察河畔的布特米尔地区,考古学家于1893-1896年发现了它。布特米尔新石器时代的最大发现是陶瓷,代表了布特米尔文化。

最大的布特米尔新石器时代遗址(Butmir Neolithic settlement)位于奥科里什特的维索科盆地(Visoko Basin in Okorishte)。 布特米尔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72个由粘土制成的人物雕像,这些雕像呈现出三个族群的特征:尼格罗人、亚美尼亚人和欧洲人,且大多数都是女性。雕像中动物的形象非常罕见。

拉丁桥(普林西普桥)

拉丁桥(The Latin Bridge)建于1798年,又叫普林西普桥(Princip’s Bridge)。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这座桥对面刺杀了奥匈帝国大公斐迪南 (Archduke Ferdinand) 和他的妻子索菲亚 (Sofia),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长期以来,萨拉热窝因这次刺杀事件而闻名于世。

斯卡卡瓦茨瀑布

斯卡卡瓦茨瀑布(Waterfall at Skakavac)位于萨拉热窝以北12千米处,纳霍雷沃村上方。这是波黑最大的瀑布之一,也是欧洲第二大瀑布,高98米。瀑布周围地区以冷杉属(Fir)、云杉(Spruce)和山毛(Beech)为主。

别拉斯尼察山和伊格曼山

别拉斯尼察山和伊格曼山是冬季度假胜地,距离萨拉热窝仅25千米。这两座山是1984年第1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主要进行北欧滑雪和跳台滑雪比赛。山脉绵延300多千米,具有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的混合特征。1984年,气象台在别拉斯尼察山山顶建成。

著名人物

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

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Alija Izetbegović),1925年8月8日出生于波黑的萨马克(Bosanski Šamac),三岁时与全家一起来到萨拉热窝。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是一位波黑的政治家、律师、伊斯兰哲学家和作家,1992年成为新独立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第一任总统。2000年10月15日,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辞去波黑总统职务。2003年10月19日,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去世。萨拉热窝有为了纪念他而建造的博物馆,并以其名字命名。

弗拉基米尔·普雷洛格

弗拉基米尔·普雷洛格(Vladimir Prelog,1906年7月23日-1998年1月7日),是一位克罗地亚瑞士有机化学家,出生于萨拉热窝,因对有机化合物立体化学和反应的研究而获得197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埃丁·哲科

埃丁·哲科(Edin Džeko),1986年3月17日出生于萨拉热窝,是一名波黑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曾获得三次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冠军和一次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为波黑国家男子足球队打进65球,目前效力于土耳其足球超级联赛费内巴切体育俱乐部俱乐部。

对外交流

姐妹城市

萨拉热窝与下列城市结成姐妹城市:

友好城市

萨拉热窝与下列城市结成友好城市:

重要荣誉

2006年,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寂寞星球)评出了“世界都市”排行榜,萨拉热窝排在43位。

2009年12月,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将萨拉热窝列为2010年最值得游览的10个城市之一。

2019年12月26日,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揭晓,萨拉热窝位列第494名。

2020年4月,萨拉热窝入选“2020年全球避暑名城榜”,排名第62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