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蕊娥 :中国秦腔表演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02:28

苏蕊娥(1931年—1967年),中原地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擅长旦角,被尊为秦腔“坤伶皇后”。原籍陕西商县,出生于西安市秦腔生角演员苏哲民的长女。

苏蕊娥生活在戏曲之家,七岁时便能登台演出《柜中缘》,后加入三意社,成为“一旦挑八角”的台柱演员。她文化水平高,能够深刻领悟角色内涵,还有一口天赋的好嗓子,唱腔甜畅圆润,婉转动听,吐字清晰分明。新中国成立后,被聘请到陕西省戏剧研究院任教,工作积极负责,受到剧院师生称赞。

苏蕊娥的代表作品有,《斩秦英》《清风亭》《柜中缘》《打金枝》《断桥》《苏三起解》等。

人物经历

苏蕊娥(1931—1967),秦腔女演员,工旦角。原籍陕西商县,苏哲民之长女,自幼聪明、活泼,生活在戏曲之家,耳濡目染。后加入三意社,三意社的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一些声名显赫的旦角名家,如老辈的安鸿印、福生、杨金声乔银声、刘光华、何振中等,这些演员大都是搭班演唱居无定所。由于搭班的不稳定,三意社也曾开课授徒,出科的演员中以唱旦角小有名气的有段玉华、屈振民、田玉堂、张镜民、郭育中等,这些演员多是坐科的时候就走红,而后随着“倒仓”或其他因素往往昙花一现。三意社风波后,原先培养的许多学生在刘光华的拉拢下另组集义社,三意社一时门可罗雀但,几乎无力支撑,苏育民为谋生计叫回了在外面搭班演出的苏蕊娥,苏蕊娥当时尚不满10岁。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丫头”,把困苦中的三意社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开创了“一旦挑八角”的罕见局面。苏蕊娥不仅天赋好,而且悟性极,聪慧过人,很有戏缘。庄里镇一位老戏迷至今还能清楚的回忆起苏蕊娥在骡马市演出《斩秦英》时的盛况,一句闷帘“银屏女绑烈子泪如雨洒”便能要下三个“好”来。提到“一旦挑八角”,苏蕊娥戏路宽大凡旦角的戏都能拿下来。

由于家庭的熏陶,加之天资聪颖,虚心好学,从小就经常出入“三意社”剧场和排练室,7岁即能登台演出《苏武牧羊》里的射雁女、《柜中缘》里的许翠莲等。社里若临时缺个闺门旦、丫鬟之类的角色即由她上台顶替。1938年她在西师附小上学,还经常参加三意社分社演出,不久就正式加入该社。经常演出《三回头》《别窑》等戏,成为“一旦挑八角”的台柱子。1953年参加西北戏曲研究院,后任院演员训练班唱腔教师。她饰演过《苏三诉苦》里的苏三,《清风亭》里的王文英,《白玉楼》里的白玉楼,《走雪》里的曹玉莲,《拾玉镯》里的孙玉姣,《白毛女》里的喜儿等。她扮相俊美,表演生动活泼,特别是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童声奶气,甜润娇嫩,清脆浴滴。其独特的韵味,满腔满调的演唱,听众赞称“听她的戏是一种绝美的享受”,尊为秦腔“坤伶皇后”。她的唱腔,高音挺拔俊秀,中音舒展平和,低音细腻缠绵,本声纯真自然,假声光彩明亮。她在《打金枝》中所唱的“十三腔”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为时人很少所及。她的声腔在质朴中洋溢着华彩,俊逸飘洒,婉转动听,浑然天成。其唱腔艺术风格轻盈流畅,华而不浮,巧而不虚。后因病患缠身,难于表演,就坐着演唱。曾任西安市文联委员。录制唱片有《花亭相会》《二度梅·重台别》《周仁回府·夜逃》《白衣庵·路遇》《四进士·写状》等唱段。正值何英年,却被病魔夺取了生命,终年三十七岁。

个人作品

参演电影

参演舞台作品

人物评价

陕西省戏剧志编纂委员会评:苏蕊娥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满腔满调的演唱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她的唱腔艺术风格轻盈流畅,华而不浮,巧而不虚。她的声腔在质朴中洋溢着华彩,俊逸飘洒,婉转动听,浑然天成。后因病患缠身,难于表演,就坐着演唱。曾任西安市文联委员。录制唱片有《花亭相会》《二度梅·重台别》《周仁回府·夜逃》《白衣庵·路遇》《四进士·写状》等唱段。正值英年,却被病魔夺取了生命,终年三十七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