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角 :中国戏剧的一种角色行当

更新时间:2023-08-15 18:36

旦角,作为戏曲表演中的一个重要行当,是对戏曲中女性角色的总称。依据所扮演人物的年龄层次、社会身份、性格特质以及表演上的独特风格,旦角大致可以细分为多个类别,包括正旦(亦称青衣)、花旦老旦、贴旦、武旦、彩旦和花衫等。

正旦因其庄重典雅的表演风格,常被称为青衣;而正旦、花旦与武旦在广义上又被统称为小旦,以突显其作为女性角色中的年轻或活泼形象。此外,在花旦类别中,还有专门扮演闺阁少女形象的闺门旦;武旦中,则有擅长武打场面、骑术及刀剑表演的刀马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与荀慧生,均是戏剧旦角领域内的代表人物。梅兰芳作为梅派宗师,以大青衣典范之姿,扮相绝美,唱腔婉转,享誉国际;程砚秋则独创程派,音韵独特,悲情演绎中追求“声、情、美、水”的极致结合,幽咽婉转,动人心魄;尚小云,尚派翘楚,文武双全,刚劲唱腔塑造出无数巾帼英雄,英气勃发;而荀慧生,荀派泰斗,擅长花旦,以活泼温柔、天真演绎著称,融多家艺术之长,自成一派。

旦角类别

正旦

正旦往往指的是中年妇女形象,唱做并重,以唱功见长讲究动作稳重,举止端庄优雅,表现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女性。在青衣的表演过程中,既要重视唱又要关注做,而且要把唱和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用唱腔来辅助人物形象的表现。在秦腔表演环节,正旦出现频率极高,往往将件板作为开头,或者是把慢板作为介入,对相应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情绪状态进行表现。比如《铡美案》当中的秦馨莲是青衣正旦,《斩秦英》当中的银屏公主是华彩正旦。另外,有扮演仪表端庄,刚柔相济的青年少妇或年轻女子,归正旦过老,视闺门旦却浮,在表演上取正旦之唱功,用小旦之做功,称为正小旦,也属正旦行当。如白娘子、宋巧娇等。

正旦又称青衣,青衣是戏曲中旦行之一,一般扮演端庄文静的已婚青年女子。青衣在旦行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也被称为正旦。其剧服常为黑色,黑色在古时被称为“青”,故名“青衣”。青衣按流派主要可分为梅派青衣和张派青衣。梅派唱腔质朴清新,刚柔并济,具有自然中和之美,代表作品有《贵妃醉酒》《生死恨》《四郎探母》《苏三起解》等;张派唱腔则刚健委婉、俏丽清新,代表作有《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红鬃烈马》等。

花旦

花旦主要表现的是少女形象,此类形象聪明活泼,非常可爱。要对少女形象进行有效地塑造和表演,通常需要加强外形塑造,保证体态轻盈俏皮,同时还需要凸显出娇憨的神韵,把少女的鲜明形象展现出来。在肢体动作上也讲求一定的表演方法,确保脚步轻盈、手指灵活、眼神灵动、腰部身段柔软,同时要把握好面部表情,表情要明艳并且富有变化,这样才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真实。因此在花旦类别中,还有专门扮演闺阁少女形象的闺门旦。此外,花旦本属行当,因其表演上的泼辣、活泼、大方与小旦的含蓄、温文、憨厚迥然不同,故另立门类,是小旦行当的另一门类。故而,除了普遍的闺门旦外,湘剧有擅长诙谐的玩笑旦,川剧则有性格泼辣的泼辣旦,还有特俗的刺杀旦。

闺门旦

闺门旦是戏剧旦行的分支,有别于青衣,指的是未出阁的少女,又或者指的是大家闺秀或者小家碧玉。在穿着上,闺门旦经常穿着纯白、月牙、淡粉、艾青和雪青等颜色比较清丽的服饰,并且在服饰上都绣着秀丽的兰花和梅花等,在表现出少女清新气质的同时显示人物身份的尊贵。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是典型的闺门旦川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越剧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豫剧秦雪梅》中的秦雪梅、京剧勘玉钏》中的俞素秋、《红娘》中的崔莺莺、《凤还巢》中的程雪娥、《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都属于闺门旦。

玩笑旦

玩笑旦扮演的是喜剧、闹剧中爱说爱笑、好打好闹的人物。不唱“皮黄”,而唱“南锣”、“吹腔”、“柳枝腔”等民间小调,用唢呐伴奏。如《小上坟》《小放牛》《打面缸》《打花鼓》中的女性。

泼辣旦

泼辣旦扮演的是举止放荡、说话锋利的女性。如《翠屏山》中的潘巧云、《乌龙院》中的闫惜姣、《巴骆和》中的马金定。

刺杀旦

刺杀旦,有两种认识:一是说刺杀别人的;一是说被别人刺杀的。前者如《双钉记》中的白金莲、《双铃记》(也称《马思远》)中的赵玉、《杀子报》中的徐氏;后者如《战宛城》的邹氏等。

老旦

老旦通常表现出的是老年妇女形象,在实际的表演风格呈现上,要求做到创作兼备,结合戏曲作品情节以及人物人物设计的要求来把握好唱和做各自所占比重,而最终呈现出来的唱腔必须苍劲有力、浑厚深沉。服装方面多穿蟒或女式老斗衣。由于老旦形象的划分还会根据身份地位有贫富的差别,所以在实际表演中还要兼顾人物身份,运用符合人物身份的技巧来塑造形象,如佘太君、《放饭》中的朱母等。

贴旦

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

武旦

武旦特指的是身怀武艺的女性,结合她们的身份以及武艺,又可以细分为刀马旦和武旦。刀马旦侧重于身段功架,要求呈现出大气的表演风格,而且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而后者则把侧重点放在身形方面,要求呈现出灵活的表演风格,将女性的英姿体现出来。在服装上有长靠与短扮之分。长靠者多表现将帅人物,如穆桂英刘金定等。

彩旦

彩旦即丑旦,亦称“媒旦”或“摇(音)旦”,则女丑,是表现女性特定人物的行当。此类形象具有一定的特制性,主要是媒婆、店婆。此类形象通常特别注重外部装饰,妆容过浓而且显得比较滑稽,在着装方面会穿得较为俗艳,性格张扬甚至稍显跋扈,给人一种幽默诙谐的欣赏感受,而有的则是被嘲笑捉弄的对象。彩旦进行表演时,在风格上要尽可能地做到夸张念白,提升念白艺术性。虽然这一形象只是配角,但是在舞台表演中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能够起到调剂表演效果的积极作用,推动戏曲情节的发展。如《法门寺》中的刘媒婆、《玉堂春》的鸨儿等。

花衫

花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大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瑶卿为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

扮相

代表人物

民国时期,天津市《大风报》的创办者沙大风,于1921年在创刊号上首次提出评选京剧四大名旦的倡议。1927年6月,北京《顺天时报》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他们就是京剧舞台上旦角行当中的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