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 :禾本科苦竹属多年生常绿植物

更新时间:2022-12-10 14:49

苦竹(拉丁学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P. C. Keng),禾本科(Poaceae)苦竹属(Pleioblastus),别名伞柄竹。苦竹为多年生常绿中型竹,当年开花结果,较耐寒、耐贫瘠,喜疏松肥沃土壤,适应性强,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分布广泛,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长江流域各省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

苦竹直立生长,竿高3-5米,粗1.5-2厘米,竿壁厚约6毫米,幼竿淡绿色,具白粉,成熟后转为黄绿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每节具有5-7枝,枝梢开展;末级枝条具3-4片叶,叶鞘无毛,呈现干草黄色,叶片椭圆形披针状,长4-20厘米,宽1.2-2.9厘米,叶柄长约2毫米;苦竹的花序为总状或圆锥状,具3-6小穗,每一小穗含8-13朵小花,长4-7厘米,呈绿色或绿黄色,被白粉;笋期6月,花期4-5月。

苦竹因其植株挺拔及优美的姿态,常被用在园林绿化及观赏园艺中。苦竹茎竿直立,竹质坚韧,可被加工用来制作伞柄、鱼竿、旗杆等。此外,苦竹纤维含量高,是竹制家具及造纸的主要原料,不仅色泽鲜艳,还具不易被虫蛀的特点。苦竹根、苦竹笋、苦竹叶等都可作为中药材,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清心明目,在广东、福建等地都有食苦笋的习惯。

形态特征

竹鞭

苦竹地下茎为复轴混生型,地下茎也被称为竹鞭。竹鞭主要分布在0-20厘米土壤中,通常可根据竹鞭色泽、鞭(竹鞭上有节,节部有退化的叶,称为鞭箨)及侧芽数判断鞭段年龄,1年生竹鞭有鞭箨着生,浅黄色且有光泽;2年生竹鞭侧芽发育完全,鞭箨出现腐烂现象,竹鞭颜色加深;3、4年生竹鞭颜色变为黄铜色或深黄色,此年份竹鞭生长旺盛,笋芽抽笋率高;多年生竹鞭颜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出现较多死芽。

竹鞭的侧芽可分为四类,分别为:死芽、休眠芽、状芽和笋芽,竹鞭侧芽的种类及数量,对苦竹后期抽笋成竹的数量及品质至关重要。

竿

苦竹竹秆又可称为竿或竹竿,竿幼时淡绿色,有白粉,直立生长,成熟后可长至高3-5米,粗1.5-2厘米,呈现黄绿色,被灰白色班;节间为圆筒形,一般长度在27-29厘米,下方有明显的粉环,节内长约6毫米;竿环呈隆起态并高于箨环,箨环上留有箨鞘基部木栓质的残留物,幼竿期,箨环还具一圈发达的棕紫褐色刺毛;箨鞘革质,绿色,被较厚白粉,在基部生有棕色刺毛,且有金黄色纤毛边缘着生;耳不明显或无耳;箨舌为截形,淡绿色,约1-2毫米高,边缘生有短纤毛;箨片为狭长披针形,正常态为开展状态,但易向内卷折,边缘有锯齿。

竿每节具5-7枝,枝稍开展,末级小枝通常生有3或4片叶。苦竹叶叶柄长约2毫米,叶片呈椭圆形披针状,长4-20厘米,宽1.2-2.9厘米,表面淡绿色且生有白色绒毛,有4-8对次脉,小横脉清晰,叶缘两侧具有细锯齿;叶鞘草黄色,没有纤毛着生,有细纵肋;没有叶耳和箨口䍁毛,具紫红色叶舌,高约2毫米。

苦竹的花为总状花序或圆锥状花序,具有3-6小穗,生长于主枝侧面或小枝下部各节,1片苞片包围基部;小穗轴节长4-5毫米,顶端膨大,边缘生有短纤毛;每一小穗包含8-13朵绿色或黄绿色小花,长4-7厘米;每一穗生有3-5片颖,由下至上逐渐变大,第一片颖呈鳞片状,第二颖较第一颖宽大,第三、四、五颖与外相似;外稃呈卵状披针形,长8-11毫米,生有9-11脉,伴有小横脉,内稃通常比外稃长,有纤毛;花药淡黄色,长约5毫米,子房狭长,长约2毫米,花柱短且呈羽毛状。

物种分布

自然生苦竹广泛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在中国的安徽、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等长江流域各省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分布广泛,同时在海拔300-500米的中、低山区及丘陵地区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苦竹对生长地有较强的适应性,只要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苦竹就能生长良好。此外,苦竹具有较好的耐寒性,可以在低温地区良好生长,对温度及降雨量的需求分别为年平均温度16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

苦竹是由苦笋经过逐年生长而成,苦笋由母竹竿基部及竹鞭上的笋芽发育而来。竹鞭上的笋芽从分化到膨大出土历时4-5个月,通常从1月份开始,至5月份为止,其中在4月中下旬开始出笋,笋期30-40天。

幼竹高生长阶段自竹笋出土后开始,根据生长速度的不同,可分为四个生长阶段:生长初期,幼竹缓慢生长;生长上升期,较初期生长加快;生长旺盛期,在此时期,幼竹高生长速度达到高峰;生长末期,幼竹在经历10-12天的生长旺盛期后,生长速度减缓,经过10天左右后,笋箨基本全部脱落,新枝开始生长,经过数年的持续生长,长成3-5米高的苦竹。

栽培技术

苦竹的人工栽培通常采用移栽:即选择健康粗壮的单株竹子作为母竹进行移栽,最好为一、二年生的竹子,最佳定植时间为每年春季2-3月份定植。

选地与整地

选取土层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气候条件以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宜;在种植过程中,要及时中耕松土,一年一次为佳,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同时清除杂草,此外,要适时砍伐小竹,培养大竹,增加竹株数量的同时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

水肥管理

以施用有机肥为宜,进行挖沟施肥,沟深20厘米左右,过程中避免肥料接触笋芽,施肥后覆土,同时,苦竹作为常绿浅根系植物,需水量较大,但应根据具体生长情况及气候条件,适时适量进行浇水,及时排除雨后积水。

覆盖

在苦竹的栽培管理中,为了达到早产、丰产的目的,通常采用覆盖技术,将糠壳或稻草铺盖在林地中,若条件允许,也可以直接铺地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林地积温,加快有机物质分解,促进苦竹早产、丰产。

采收

若栽培以采收苦笋为主,在苦竹生长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采收苦笋的时间,一般在种植第四年后开始逐步收获苦笋,在春季,2月-4月,苦笋出土15-20厘米即可采收,采收过程中要注意在空地处留养大笋,后期培养成健壮母竹,5月之后生出的苦笋可全部采收。

病虫害防治

在苦竹的生长过程中,如何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对苦竹的后期生长及品质至关重要,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虫害防治

苦竹最常见的虫害有:竹螟(Algedonia coclesalis)、竹介壳虫(Chionaspis bambusae)、竹笋夜蛾(Atrachea vulgaris Butler)、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竹织叶野(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等,其中以竹织叶野螟和竹广肩小蜂对苦竹危害最重。主要防治措施可分为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其中化学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敌敌畏乳油、二三三乳油和敌杀死等,对于密度大的竹林,可以使用敌敌畏烟雾剂进行熏杀;物理防治主要措施有: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剪除病枝并及时焚烧以及清除杂草等。

病害防治

苦竹生长阶段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孔穿病、杏病、竹疹病、竹丛枝病等,其中细菌性孔穿病会对叶片造成危害,进而对植株造成危害,杏疔病易在萌生新梢阶段发生,常用的防治措施为,在萌芽前喷施石灰硫黄合剂,在展叶之后喷施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苦竹植株长势挺拔;枝叶茂密;姿态优美;较很多树木成熟早,可作园林绿化及观赏用。

经济价值

苦竹竿坚韧挺直,经加工处理后可用作伞柄、旗杆、鱼竿等,同时苦竹纤维含量高,也是制作竹质家具和造纸的优质材料。

食用价值

苦笋作为苦竹抽生出的新笋,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例如脂肪、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等,可作为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食用。

延伸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其中竹子因其生长特性,常被文人墨客用来赞美坚持操守,坚韧不屈的优秀品格。唐代诗人杜甫曾以苦竹为题作诗,刘雁翔曾在其著作《杜甫秦州诗别解》中鉴赏此诗,同样表达了对苦竹象征的贞洁自守的高贵品格的赞美。

苦竹

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 轩曾不重,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