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窝滩镇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8:58

草窝滩镇,隶属于甘肃省景泰县城,地处甘肃省景泰县城以北8.4公里、景电一期灌区中心地带。省道201线横穿全境,包兰铁路沿其南端而过,芦草公路为东西相接的主道。1998年撤乡建镇。

草窝滩镇,地处景泰县北部,东与五佛乡接壤,南连一条山镇,西邻寺滩乡西北上沙沃镇,飞地在其东北,北东南三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549平方千米。

1980年6月25日,设杨庄公社;2002年4月23日,改为草窝滩镇。截至2018年末,草窝滩镇户籍人口为22574人。2020年6月,草窝滩镇下辖18个行政村。

草窝滩镇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8年,草窝滩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历史沿革

1980年设杨庄公社,1982年11月10日,更名草窝滩公社。1983年置草窝滩乡。1996年,面积440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杨庄、新建、红嘴子、三道梁、黑嘴子、龚家湾、长城、红跃、范家湾、安家湾、景城、新墩、草窝滩、陈槽、西和、陈梁、翠柳17个行政村。2002年4月23日,改为草窝滩镇。2004年12月,撤乡并镇,原八道泉乡7村划归草窝滩镇。2005年1月,将原八道泉乡的青城山镇、清泉、八道泉、猎虎山、常丰、丰泉、青石墩等7个村并入草窝滩镇。【八道泉乡】位于景泰县中部,距县城6千米。地处长岭山东南麓,西北为山区。景点有明长城梧桐山等。1980年设八道泉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228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辖八道泉、丰泉、红柳泉、清泉、于家窑、青城山、百花湾、青石墩、榆树、段家井、边外、王庄、猎虎山、常丰14个行政村。2005年1月,撤销八道泉乡,将段家井、王庄、榆树市、边外等4个村并入上沙沃镇,将青城山镇、清泉、八道泉、猎虎山、常丰、丰泉、青石墩等7个村并入草窝滩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草窝滩镇地处景泰县北部,本部东与五佛乡以及一条山镇飞地接壤,南连一条山镇,西邻寺滩乡西北接上沙沃镇,飞地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54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草窝滩镇境内大部分属腾格里沙漠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略西东低、北高南低。最高点翠柳村位于黄草塘山峰,海拔2018米;最低点陈槽村位于排碱渠,海拔1534米。

气候

草窝滩镇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8.6℃,1月平均气温-7.7℃,7月平均气温22℃。最低月均气温1.8℃(1976年),最高月均气温17.1℃(1998年)。平均气温年较差28.5℃,最大日较差25.2℃。生长期年平均210天,无霜期年平均141天,最长达201天,最短为1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18.3小时,年总辐射114.8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47天。年平均降水量182.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55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水文

草窝滩镇境内属黄河水系黄河自翠柳村东南入境,由南而北,流向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河道长30千米。

自然灾害

草窝滩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干旱、冰雹、沙尘暴、霜冻等。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93年5月5日,造成2.8万亩小麦受灾,减产12万千克

自然资源

草窝滩镇分为山区和灌区两部分。山区位于景泰县东北翠柳地区,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南临黄河,西邻五佛乡,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距县城70多公里,是景泰县最边远的偏僻之地。境内山峰突兀,沟谷幽深,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面积4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景泰县面积的1/13,土地瘠薄、地下水贫乏。翠柳地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东有黄草塘山,植被较好,适于放牧牲畜。南有黑山峡,是黄河上游的著名峡谷,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自黑山峡向西至十里沟一带,蕴藏着大量的煤和石膏,十里沟是景泰县主要的产煤区之一。

草窝滩镇镇域面积549平方公里,分灌区和山区两部分。总耕地面积32800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8000亩。交通便利,包兰铁路和省201、308线穿境而过。资源丰富,有煤炭、石膏、粘土、石灰石等。名特优产品有枸杞、翠柳羊羔肉肉兔、沙漠梨瓜等。煤炭、石膏、石灰石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201线兰钢段两侧为主要商业区,汇聚了加工业、批发零售业、修理运输业、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68家。自1999年建成龚家湾小康示范村以来,自来水、气化站、厕所等设施现已配套,车站、农贸市场即将运行,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活跃的市场景象。

行政区划

2005年元月原八道泉7村并入,辖长城、西和县、新建、新墩、龚家湾、黑咀子、三道梁、陈槽、翠柳、杨庄、红跃、青城山镇、清泉、八道泉、猎虎山、丰泉、常丰、青石墩18个行政村、156个村民小组、120个自然村,乡治西和村。

2011年末,草窝滩镇下辖18个行政村:西和、杨庄、红跃、陈槽、长城、三道梁、新建、黑嘴子、龚家湾、新墩、青城山、清泉、八道泉、常丰、猎虎山、丰泉、青石墩、翠柳;下设157个村民小组。

2020年6月,草窝滩镇下辖1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西和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草窝滩镇总人口2069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39人,城镇化率7.0%。另有流动人口1256人。总人口中,男性10485人,占50.7%;女性10205人,占49.3%;14岁以下4465人,占21.8%;15—64岁14382人,占695%;65岁以上1843人,占8.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0651人,占99.98%;有土、回、壮、布依族等9个少数民族,共39人,占0.02%。2011年,人口出生率9.2‰,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7.7人。

截至2018年末,草窝滩镇户籍人口为22574人。

经济

综述

1991年以来,草窝滩镇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全面实施“项目带动型”发展战略,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面,发展城郊型农业为主的区域性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向精品农业迈进;以资源和科技优势为依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00年,农业总产值1648.88万元,比1990年增长1.18倍。粮食总产量1350.21万千克,比1990年增长1.0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比1990年增长3.07倍;财政收入144.8万元,比1990年增长3.6倍。农业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共开挖排碱渠10千米,恢复弃耕地1200亩;衬砌斗农渠100千米;建立了范家沟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新建小碱沟小提灌;大、中、小型汽车、拖拉机已达3500辆。2000年草窝滩镇植树3000亩,种草3000亩,推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小麦为主粮的产量不断增加,品种得到有效改良,品质不断优化,2005年达到5516.6吨。随着结构调整合理化,玉米、阳芋、油料及其它杂粮种植面积适度增大,产量明显增加。枸杞栽植已达10108亩,其中进入盛产期的4326亩,枸杞平均亩产干果300斤,按每斤8元计,最高亩收入8000元,最低亩收入1500元,已成为草窝滩镇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金盏花、西红柿种植分别达到360亩、1200亩,收入可观。舍饲养殖业不断发展,标准化圈舍逐年增加,草窝滩镇已有标准化建设212个,舍饲养殖小尾寒羊12500只(现存栏),共计羊只存栏44650只,猪存栏17210头,全年畜牧业收入1150万元。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54元,比2004年增加119元。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2000年,完成了工业总产值1253万元,比1990年增长1.2倍,完成镇水泥厂扩窑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年产量由4万吨扩大到7.2万吨;通过整改后的镇属煤矿年产原煤2000吨;建成2个石膏粉厂;建设开发区,形成以镇政府为中心南北延伸的经济走廊;新建小康示范户21家,发展服务网点104家;投资67万元建成秸秆气化站一座;营盘水建成13家个体私营经济。

2011年,草窝滩镇财政收入5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纯收入4500元,比上年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

区域优势

1、沿路经济开发条件优越。草窝滩镇政府距县城8.4千米,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201、308省道过境达10千米,可建设以个体私营为主的经济走廊,带动二、三产业。小城镇示范村建设已具雏形。营盘水地处甘、蒙、宁三省交界处,以土地开发、畜产品交易、发展商贸个体经济等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2000年草窝滩镇落实间套带20495亩,地膜覆盖16000亩,单产增长9%。引进实验了枸杞、仁用杏、种桑养蚕等新品种。枸杞种植达2270亩,亩收入1700元;桑蚕亩纯收入1000元;沙漠阳芋5000亩,亩纯收入500元。范家沟小流域治理,成为甘肃省农民承包绿化、美化荒山荒坡的先进典型。

3、黑山峡小观音水力发电站。小观音坝址位于翠柳村,黄河在这一段峡谷深窄,水流湍急,地质水文条件好,具有建大型水电站的天然优势,被甘肃省政府列为“十五”期间争取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百亿元。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黄河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可增加水域面积90平方千米,兼灌溉、防洪、反调节等多项功能,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发展思路

草窝滩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结合实际,鼓足干劲,开拓进取,有力的推动了草窝滩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再接再厉,奋发向上,纳贤聚士,大开门路,努力完成草窝滩镇的枸杞加工企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构建平安草窝、和谐草窝。

农业

2011年,草窝滩镇农业生产总值8226.6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1%。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4657吨,人均708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枸杞、胡麻、葵花、西红柿等,其中枸杞86.4万吨,西红柿50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1398.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

工业

2011年,草窝滩镇生产总值929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工业企业27家,职工15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24%。

商贸

2011年末,草窝滩镇有商业网点69个,职工12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2000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草窝滩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

文化

地名由来

草窝滩镇以所辖草窝滩(地片)而得名。

当地特产

沙漠枸杞是1998年经草窝滩镇党委、镇政府考察推广的一项帮助农民增收的特优产业,从试验50亩,到万亩枸杞园区建设,草窝滩镇党委、镇政府因势利导,算帐对比,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推广栽植,促进了广大农民的增收。草窝滩镇枸杞栽植面积已达到10108亩,干果产量达3032吨,仅枸杞收入为3032万元。草窝滩镇生产的“景沙红”牌沙漠枸杞具有个大、色艳、肉厚、籽少的特点,2004年11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林博会最受欢迎奖”

交通

草窝滩镇境内有201省道经过。

社会

综述

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修建草窝滩中学、龚家湾、新墩小学教学楼4幢。幼儿园2所;建成市级标准化、示范化学校8所;新修剧院1处;扩建乡卫生院住院部、门诊部,增设医疗网点3个;完成农网改造70千米,架通翠柳村输变电线路;新修改建乡村道路100千米;草窝滩乡电视接通户达96%,农话开通户达60%。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0多万元。1999年,省道201线景泰路段拓宽改造,草窝滩镇抢抓机遇,在公路沿线建起了龚家湾小康示范村,先期筹集118万元建成22家,共建起了50栋上下两层小洋楼。小洋楼因地制宜,一楼为铺面,经营饭店、理发、百货、医疗等,二楼自然为住宅。院内配套有塑料大棚和猪圈鸡舍,既经济又实惠,每个家庭的小日子都过得很红火。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草窝滩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人数40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12所,在校生1250人,专任教师1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2所,在校生1046人,专任教师9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34万元,比上年增11.8%。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15%,比上年增长12%。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草窝滩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8个,各类文化专业户54个,各类图书室19个,藏书5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19人。2011年末,学校体育场14个。2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草窝滩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3个,村卫生室21个,个体诊所11个;床位18张;固定资产总值12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1人,其中执业医师13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0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1万人,参合率97.15%。

社会保障

2011年,草窝滩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户,人数52人,支出6500元,比上年下降19%;城市医疗救助19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7人次,共支出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8.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社会福利费2万元,比上年增长15%。

参考资料

草窝滩镇.行政区划网.2016-02-2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草窝滩镇:小小西红柿铺开振兴路.景泰县人民政府网.2021-07-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