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风 :代表作《六月流火》

更新时间:2024-09-20 12:07

蒲风(1911-1942),原名黄日华,又名黄飘霞,是一位著名的革命诗人。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蒲风曾主编《中国诗歌》杂志,致力于新诗歌运动。他历任厦门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执行委员、广州文化界抗敌协会理事等职务。1940年,蒲风加入新四军,在军部从事文化工作。他经常到战地编写黑板报和墙报,朗诵反映战斗生活的诗歌。蒲风著有15部诗集,包括《范范夜》、《抗战三部曲》、《街头诗选》、《取火者颂集》等。1942年6月18日,蒲风在安徽省天长市逝世。他是中原地区诗歌会发起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生平

教育经历

在家乡小学毕业后,于民国14年(1925)考进梅城学艺中学。

写作经历

“四·一二”事变后,蒲风深受教育,毅然放弃读书生活,回到家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写下《鸦声》一诗。诗中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光明与黑暗斗争的现实。

不久,为形势所迫离开家乡,远走南洋,到印度尼西亚其胞兄处寄居。他虽身处异邦,但为了探索真理,追求进步,与友人合作,在侨居地编辑出版不定期刊物《狂风》。

后来,在其兄支持下,回到祖国,在上海公学读书。不久,他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民国21年(1932),他与杨骚穆木天任钧等人组织“中国诗歌会”,他任总务干事,是诗歌会中最活跃的诗人。同时,他与北平市广州市青岛市等地诗歌会建立了联系。

后来,他在河北分会的《新诗歌》上,发表了长诗《茫茫夜》。不久便以《茫茫夜》为书名,在上海出版了第一部诗集。

1934年,蒲风在河北分会《新诗歌》上,发表了他的代表作《茫茫夜》,并以此为名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这是他较长期地生活在农村,亲自看到感触到广大农民要活要革命情景的创作成果。

1935年,蒲风赴东京,积极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的活动,和留日进步青年组织“诗歌座谈会”,与雷石榆林林等创办《诗歌》杂志。同时,与国内诗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这年出版了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其中《铁流》一节,在中国自由诗史上,第一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春夏间,蒲风自东京回国,怀着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写下了《我迎着风狂和雨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为着祖国,将“汇合起亿万的铁手”,迎着狂风暴雨“顽强战斗”,夺取胜利的坚强信念。这年夏末,他应聘自青岛市上海市福州市,在福建学院附中(现福州市第二中学)担任高中国文教员。他一边教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还花费心血培养青年诗人。在福州期间,他与学生叶可根(现在台湾)合译了《普式庚诗抄》,后在广州由诗歌出版社出版。

1937年1月中旬,蒲风到汕头市。经友人介绍,在当地星华日报社工作,并发起召开汕头文艺座谈会,开展诗歌活动。5月中旬到厦门,和青年诗人童晴岚、陈胜子等发起组织诗歌座谈会,他当选为理事,并主编会刊《厦门诗歌》,抗战爆发后,蒲风积极参加厦门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是大会主席团五个成员之一,并当选为执行委员。8月中旬,他离开厦门市到广州,与当地诗友黄宁婴等人组织召开“广州诗歌座谈会”,参加编辑《广州诗檀》;10月下旬经蒲风建议《广州诗坛》改名为《中国诗坛》,他仍担任编务工作。

民国27年(1938),蒲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抗日军队。后来,由中共党组织安排其夫妻到皖南,在新四军军部做文艺宣传工作,曾任新四军皖南文联副主任。他以战斗诗篇鼓舞士兵,作品多发表在《新路东报》(淮南日报前身)等报刊上。先后出版了16部诗集、2部译诗、3部诗歌论文集,为我国革命自由诗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的《茫茫夜》《母亲》《武装田地山河》被选入《现代百家诗》中,在我国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年秋,他奉命赴广州市接收广批抗日青年学生回部队,途经增城区日寇轰炸,与部队失去联络而潜回家乡(注:其间曾有人误传蒲风是役牺牲,亦有人著文悼之)。应聘在梅县国光中学任教,仍热心于诗歌创作活动,曾创办《七日诗刊》,主编《风云》半月刊,与诗友合编《中国诗坛(岭东刊)》,参加编辑《战时文艺》(月刊)。他总是倡导以诗歌为武器,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8月,偕同新婚不久的妻子离开梅州市,到广西桂林第八路军办事处,由办事处主任李克农介绍前往抗日民主根据地。带领同行数十人,经湖南省江西省,穿过重重封锁线,克服了许多困难,于这年初冬抵达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战地,他写了大量的墙头诗、传单诗、明信片诗、短诗、歌词等,鼓舞部队战士奋勇抗日。曾在淮南市的一次战斗后,用通俗语言写过一篇叙事诗《帕米岗》,并在群众大会上朗诵,给与会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他一生中既拿枪杆子又拿笔杆子,是战士又是诗人的光辉一页。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1940年春,他在梅州国光中学与学生谢培贞(后改名于斐,笔名白鸽、天贞,福建连江人)结婚。

健康状况

皖南事变(1941)后,蒲风随新四军转移到淮南抗日根据地。当时环境非常恶劣,生活十分艰苦。他长期患肺病,抱病坚持工作,致使病情不断恶化。

民国31年(1942)8月12日,蒲风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安徽省天长市病逝,时年32岁。追悼会由方毅主持。皖南根据地还出了纪念蒲风逝世专辑。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

【客家文脉·梅县·博览】诗人蒲风:以笔为枪以诗为火的战士.搜狐网.2024-04-01

【我与新中国共成长④】“当蒲风的精神传到我们身上”!.搜狐网.2024-04-01

蒲风.中国军网.2024-04-01

蒲风 (1911.9.9—1942.8.13).中国作家网.2024-04-01

蒲风:诗人·烈士·时代的歌手.南方+.2024-04-01

【客家文脉·梅县·博览】诗人蒲风:以笔为枪以诗为火的战士.腾讯网.2024-04-01

蒲风日记.豆瓣读书.2024-04-01

蒲风.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2024-04-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