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

更新时间:2023-10-19 14:08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英文名:The Blue Danube,德语: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全称为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作品号为第314号,由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于1867年,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与《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并称为施特劳斯的三大圆舞曲。

乐曲由序奏 、五首小圆舞曲和结尾构成。1866年,小约翰·施特劳斯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委托进行创作,于1867年创作完成。灵感来自于诗人卡尔·贝克的一首诗,1867年于奥地利维也纳首演失败后,小约翰·施特劳斯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之后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成功。后来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将该曲作为保留曲目演出。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866年,奥地利在和普鲁士王国的战争中遭到惨败,整个国家的人们陷于沉闷、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为了摆脱这种情绪,激励民众,维也纳合唱会指挥赫贝克,邀请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小约翰•施特劳斯并没有马上答应,现在要求他写的是一首声乐曲,而他过去从没有写过合唱。最终在赫贝克再三要求下,他创作了这部声乐曲,并邀请了诗人哥涅尔特为合唱曲写歌词。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是受诗人卡尔•贝尔的诗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魅力、温和柔顺,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启发的。

1867年2月15日,该作品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但反响平平。半年后,小约翰•施特劳斯便将它改编成管弦乐曲,并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作为不带合唱的管弦乐演奏,获得了成功。之后施特劳斯远伦敦指挥演奏了该曲,同样获得了成功。自此世界各国纷纷印刷该曲谱,演奏该曲。该曲被视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也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之一,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作者背景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庭里,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他曾经在银行任职,因为父亲不希望他学习音乐,因此,只能私下学习小提琴和作曲,后转为专职作曲和指挥,很快就显示出音乐才华,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辗转欧洲各国、南美洲巡回演出,在创作与演出中度过一生,1899年病逝于维也纳。  

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127首维也纳圆舞曲、112首波尔卡、16部轻歌剧及120多首其他舞曲。其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皇帝》《艺术家生涯》等圆舞曲,《闲聊》《拨弦》《雷电》等波尔卡。这些作品旋律优美,节奏富有动力性,结构简单清晰,情绪热烈奔放,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演曲目,小约翰·施特劳斯也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乐曲结构

乐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和结尾构成。乐曲升始的序奏分两个段落。第一段是小行板,小提琴用烦音演奏出A大凋主和弦。接着圆号吹奏出第一主题,也是全曲的主要音调,长笛等木管乐器在较高的音区吹出下行音调与其相呼应。接着是更显生机的第二主题,随后是小提琴与双簧管在D大调,为第一圆舞曲做了充分的铺垫。

第一圆舞曲主题一随后接第二主题,第二圆舞曲主题一之后转到B大调,第三圆舞曲主题一三度和声学连续进行,随后四校节过门后乐曲从G大调转到F大调而进入下一圆舞曲,第四圆舞曲主题一分解主三和弦接主题二,第五圆舞曲开始由一个F过渡到A调性转换后是一个较长时间的间奏,主题一由木管和小提琴奏出,随后是主题二促成全曲的高潮。此曲有两种形式的结尾,以管弦乐曲形式演出时,结尾规模较大,再现了前面几个圆舞曲的部分段落:第三、第二、第四、第一圆舞曲,最后在D大凋上再现第一圆舞曲的主导动机而结束。以合唱形式演出时,结尾简短,直截了当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创作轶事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首演失败后,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多瑙河边获得灵感,要将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于是把五线谱写在了自己衬衣的衣袖上。他的妻子发现后,将这件衬衣小心地收好,不料洗衣妇却把衬衣连同其他的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妻子发现后四处寻找,最终在一位好心的老奶奶帮助下找到了衬衣,避免了乐谱被洗掉。这部作品便是成名后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之后,它还被称为“谱写在衣袖上的名曲”。

作品影响

电影配乐

作品赏析

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

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尾声

尾声较长,再现了圆舞曲中的主要主题,使乐曲更为鲜明、生动、圆满。整首乐曲给人以豪华壮丽、清澈典雅,无处不美的感觉。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使用的乐器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段尾声的处理,更突显了施特劳斯的高超技巧。

作品评价

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作品以一种纯写景的手法,如同施特劳斯大多数作品的风格一样,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经典音乐广播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