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果忍冬 :忍冬科忍冬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3-01-20 19:53

蓝果忍冬(学名Lonicera caerulea L.),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落叶灌木,俗名蓝果、阿尔泰忍冬、狗奶子、黑瞎子果、蓝锭果忍冬等。蓝果忍冬原生于欧亚大陆温带,世界分布于俄罗斯、日本、蒙古、朝鲜、中国以及欧洲、北美洲各国家,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河北省河南省吉林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西省、甘肃南部、四川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区。蓝果忍冬喜湿润,抗寒性强,通常生长在海拔2600~3500米的落叶林下或灌丛中。

蓝果忍冬为棒状根系,分枝多;枝条木质化。树枝内有实心髓;芽体呈分枝状,偶具附芽。叶柄间托叶为肾形,叶片为卵形至长圆形或倒卵形,中脉生有平展的密集脉毛,基部圆形,先端尖到钝。花序腋生,花成对生长;苞片线形,小苞片合生成杯状紧密包围子房。花黄白色,花被融合。花冠呈管状漏斗状,雄蕊向外露出;子房2室。浆果为蓝黑色复合果,形状各异,有圆柱形、椭圆形等,具果霜。种子褐色,球形至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蓝果忍冬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矿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丰富,营养丰富,可供新鲜食用和加工食用,可加工成果汁、果酒等,同时还是可食用天然色素的原料。此外,蓝果忍冬的花、叶、果观赏性强,可用于园林绿化。

演化历史

忍冬科是植物界中的1个较晚新物种,而忍冬属在该科内属于中心地位,约有200个种。据考据,在第三纪末期,蓝果亚组(Subsect. Caeruleae)的原始种类开始出现,也就是距今约2百万年前。而现在的遗传资源形成于新生代最新一纪,即第四纪。由于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原始的物种逐渐形成了隔离的种群,以至于现在不同种群的植株形态特征表现各异。

关于蓝果忍冬的起源中心看法还未统一,一些人认为蓝果忍冬起源于中亚山区,也有人认为亚洲东北部和中亚山区才是其起源地。学者通过考证发现蓝果忍冬中二倍体的形态特征变化幅度比四倍体的小,且一般分布在没受冰川作用影响的地区,邻近中国中部,即忍冬属的原始起源中心。以上证据表明,二倍体较四倍体更为原始,同时也说明亚洲东北部也是蓝果亚组的起源中心之一。

研究历史

忍冬属起源较晚,还在活跃发展中,不同地区的同属物种性状关联性较小,且形态表达呈波动化、不稳定态势,变异相对复杂,分类难度较高。在忍冬属,蓝果忍冬分布最为广泛,形态变异波动度较大,因此曾被划分出许多变种,但由于过渡类型的存在,导致很多种下的级别难以分辨。中国植物志记载中原地区可能存在蓝靛果(学名:Lonicera caerulea Linn. var. edulis Turcz. ex Herd.)、阿尔泰忍冬(学名:Lonicera caerulea Linn. var. altaica Pall.)2个变种。

形态特征

蓝果忍冬为多年生落叶灌木,高度可达2.5米。

棒状根系,分枝多,其成熟期灌丛根系的分布直径约为1.5米,基本上在树冠的投影范围内。

枝条木质化,有结节、分枝。树枝内有实心髓,树皮可剥落;芽体呈分枝状,有时具附生芽。冬芽表生数对鳞片,外部鳞片呈长渐尖状。

叶柄间托叶为肾形,约有6毫米;叶片为卵形至长圆形或倒卵形,长约1~6厘米,宽约1~3厘米,正反面均生有稀疏短毛,中脉生有平展的密集脉毛,有时近无毛,基部圆形,先端由尖到钝。

花序腋生,花成对生长;花序梗长约2~10毫米;苞片线形,长约子房的2~3倍;小苞片无毛,合生成杯状紧密包围子房。花黄白色,花被融合。花冠呈管状漏斗状,长约1~1.5厘米,外被微柔毛,基部浅凸状;裂片长2~3毫米。雄蕊从花冠向外露出;子房2室;花柱向外伸出,表面无毛。

浆果为蓝黑色复合果,形状各异,有圆形、椭圆形、圆柱形等,同时浆果表面光滑或有各种凹凸不平,表面具白色果霜,长约1.5厘米。

种子

种子褐色,为球形至椭圆形,约1.5毫米。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蓝果忍冬原生范围为欧亚大陆,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日本、蒙古、朝鲜、中国以及欧洲北美洲各国家,曾作引种被引进挪威加拿大安大略省等国家地区。

中国分布

中国分布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吉林省辽宁省、新疆、山西省甘肃省南部、四川省北部、云南省西北部等省区。

生长习性

生境状况

蓝果忍冬喜湿润,对环境的湿度要求较高,抗寒性强,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广,但对有机质含量要求较高,对碱性胁迫、盐胁迫有一定代谢能力,通常生长在海拔2600~3500米的落叶林下或灌丛中。

物候期

蓝果忍冬花期在5~6月,果期在8~9月,其生长期可细分为萌动期、芽膨大期、展叶期、开花期、坐果期、果膨大期,果着色期、果实成熟和落叶期等。蓝果忍冬寿命在35~40年。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蓝果忍冬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也可自花授粉,但结实极少;利用蜜蜂属等昆虫进行传粉。种子微小,分散繁殖策略为自体传播以及动物内携传播。

人工繁育

有性繁殖方法

蓝果忍冬适宜在夏季进行播种,可提前将种子与细河沙混合,保持湿润,由于种子较小,在播种前需将苗床浇透水,而后均匀撒播。但由于实生繁殖在蓝果忍冬植株产量、品质等方面稳定性较弱,且可能需要4~5年时间才能结果,因此一般不采用。

无性繁殖方法

蓝果忍冬的无性繁殖方法有插繁殖法、分根繁殖法、压条繁殖法、组织培养等,其中水平压条与平茬等方法效果良好;组织培养法繁殖系数高,可实现全年实施;扦插繁殖可分为绿枝扦插、硬枝扦插,一般2~3年即可结果。

栽植管理

选地整地

蓝果忍冬的栽培宜选在空气湿润的山区或半山区地带,选用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作为栽植地。若平地栽培,则须有浇灌措施,避免生长期水分供应不足,而后整地施肥耙平。

田间管理

栽植后使用黑色塑料膜顺行覆盖,并在扦插点开口使其苗露出,在覆膜开口处四周用黏土盖压,以保持土壤湿度、抑制禾本科杂草生长。夏季植物生长盛期,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或采用滴灌法浇水,利于水分渗入植株根部。在春秋较为干旱的季节需进行灌溉,以保持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湿度。

整枝修剪

栽后翌年适当拉枝以扩大树冠,保持树冠内的通风及透光。栽后第3年开始,应在每年春秋季节对蓝果忍冬进行修剪,主要是疏剪过密的基部枝条,或剪除细弱病枝。

鼠害防治

蓝果忍冬易受鼢鼠属啃食根系、主干,多发生在蓝果忍冬的成熟果园。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法采用雷炸、熏死等方法,人力成本较高。化学防治采用药毒、溴敌隆避孕法等方法。

采收

蓝果忍冬的浆果皮薄汁多,采收时易破损,所以主要靠人力采摘。采收期为2~3周,采摘次数可达3~5次。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蓝果忍冬的果实口味酸甜,糖分较高,含酸量不定,所含糖类包括山梨醇、果胶糖等,所含酸类多为不饱和脂肪段,钾、磷、钙等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并且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P等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其比例基本接近国际推荐模式,营养价值较高。

经济价值

蓝果忍冬的果实营养成分高,同时也是可食用的天然色素原料,适合直接鲜食或者加工食用,可以加工为果汁、饮料、果酱、果酒、罐头等,或用于糕点、乳制品等多种食品及保健食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园林价值

蓝果忍冬也可作为绿化。其生长期叶片为绿色渐变深,至果期后秋季变为亮黄;花朵大;果实成熟季颜色为浅蓝直至深蓝,形态各异,观赏性强。俄罗斯曾在18世纪上半叶将其用于绿化,早于将其作为果树栽植时间。

相关研究

育种历史

俄罗斯是蓝果忍冬研究较早的国家,从20世纪中叶便开始了相关的育种工作,当时主要是从野外生长的果树中进行选优,重点放在有性杂交育种研究中。到20世纪末,俄罗斯已育有盖尔达、蓝色纺锤等17个品种,经俄罗斯国家审定,均有丰产、大果、抗寒、味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推广。

中国在蓝果忍冬的研究上,起步相对较晚。中国北方的一些省份地区相继开展了蓝果忍冬新品种的引进、培养、选育等科学研究工作,将重点集中在栽培特性、形态特征与系统分类、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2011年,经中国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中国获得第一个蓝果忍冬品种“蓓蕾”,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药用相关研究

蓝果忍冬果实富有多酚类物质,总酚含量高,有8种花色以及20种非花色苷,在抗氧化和抗糖尿病等方面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同时,蓝果忍冬的叶片含有丰富的类黄酮,抗氧化能力较强,可作为一种天然类黄提取的良好来源。此外,蓝果忍冬抗炎症效果良好,其提取物对肺炎、肠胃炎、肝炎等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它具有多种类黄酮、花青素、多酚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乳腺癌肝癌肺癌等癌症具有一定抗癌效果。另外,有研究表明蓝果忍冬有益于代谢,对抗肥胖有一定作用。

花青素

蓝果忍冬含有8种花青素,其中矢车菊苷元种类最多,含量最高,可作为矢车菊-3葡萄糖的优秀提取原料,是花青素提取及保健食品加工的优质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