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菊朋 :京剧老生名角

更新时间:2023-08-15 17:34

言菊朋(1890年12月29日—1942年06月20日),北京人,蒙古族正蓝旗,老姓玛拉特,名延寿。延、言谐音,遂取“言”字作为汉姓。曾在清政府蒙藏院任职,是京剧“言派”老生创始人。

1907年-1910年,言菊朋就读于陆军贵胄学堂,嗜好戏曲,出入戏场茶园,与梨园界交游。曾师从爱新觉罗·溥侗陈彦衡钱金福王长林杨小楼王瑶卿等。初以票友身份转学谭鑫培;1912年起,在蒙藏院任录事;1913年,首次登台,同年入言乐社票房;1919年,作为票友领班赴汉演出;1921年,收奚啸伯为徒;1923年,梅兰芳约言菊朋同行赴沪演出,因言菊朋任职于北京蒙藏院,遂托人请假。因此1924年被蒙藏院以“请假唱戏,不成体统”的名义革退职位;1925年,下海成为专业京剧演员。此后常为名班争聘,有时以双头牌合作演出;1925年,与王幼卿组班南下上海演出。同年又搭双庆社与尚小云王长林合演;1926年,搭又兴社;1928年,组民兴社;1929年,组咏评社;1930年2月,搭永胜社与新艳秋并挂二牌;1935年,组春元社,次年改名宝桂社);1942年6月20日。在北京逝世。

言菊朋由恪守“谭派”开始,结合自己嗓音条件,博采众长,创造新腔,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言派”艺术。在表演艺术方面,由于他文学修养深厚,尤精音律,对“四声”的运用有深刻的研究,无论唱腔,还是念白,都力求不倒字,形成字准句清、婉转跌宕、精巧细腻、韵味清幽、善于表达人物的愁苦哀怨之情的“言派”艺术风格。代表剧目有《让徐州》 《卧龙吊孝》 《骂王朗》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言菊朋出生于1890年,北京人,蒙古族正蓝旗。老姓玛拉特,名延寿。延、言谐音,遂取“言”字作为汉姓。其父为清末举人。父亲为了让言菊朋继承官宦仕途,在年幼时即送他入清末陆军贵胄学堂学习。

仕途生涯

言菊朋在陆军贵胄学堂学业期满后,在理藩院任职。民国时在蒙藏院任录事。但那时收入微薄,勉强维持六口之家的生计。任职时期,正值京剧兴盛之际。言菊朋工作之余,经常到茶楼听戏,有时还到“春阳友会”票房彩唱,并与梨园界人士广有交往’他对“伶界大王”谭鑫培的表演尤为喜爱,每逢谭鑫培演出时,他几乎场场必到。言菊朋对“谭派”的念白演唱、举手投足、功架身段都默默记在心里,回去后悉心模仿,仔细揣摩,达到废寝忘食的“痴迷”程度。为进一步寻求“谭派”艺术真谛,言菊朋拜师于多位与谭先生长期合作的梨园名宿,如名净钱金富、名丑王长林,并向深谙谭鑫培演唱的琴师陈彦衡学习谭派的发音吐字、口气用嗓,还向久与谭先生合作的王瑶卿及谭鑫培义子杨小楼学习表演。经多方求教、苦钻苦学,言菊朋技艺大进,被誉为“谭派名票”。

言菊朋学“谭派”演唱神韵皆佳,引起了梅兰芳先生的注意。1923年,在梅兰芳第五次赴上海市巡演之时,戏班中的老生演员王凤卿因故不能随往。梅兰芳经过考察,决定邀请言菊朋代王凤卿出演。结果演出大获成功。上海的观众情绪热烈,掌声不断,评价言菊朋的演唱深得谭派精髓,梅兰芳先生也热情鼓励言菊朋说: “你红了,就顺势下海吧,已经有把握了。”有人送言菊朋对联,以示祝贺: “上海即下海,无君而有君。”

随后,因随同梅兰芳先生演出一事,蒙藏院以“请假唱戏,不成体统”为由,将言菊朋革职。对此,早已下定决心下海的言菊朋不为所动,毅然投入名家刘景然门下,正式踏入梨园。自此,时年33岁的言菊朋成为专业演员,每月可得3000元报酬,他感到养家糊口再无后顾之忧。

演艺生涯

票友下海,想在京剧舞台上站住脚或有所建树绝非易事。据刘嵩夏所著《京师梨园故居谈》记载:成为专业演员后,言菊朋倍加努力、勤奋,常常日出而练、日落而息,频繁登台实践且常为名班争聘,有时以双头牌合作演出。如1925年与王幼卿组班南下上海市,演出了《汾河湾》《武家坡》《回龙阁》《琼林宴》等剧。同年又搭双庆社,与尚小云合演了《汾河湾》《林四娘》,与王长林合演了《琼林宴》等戏。1926年与王幼卿、孙莹合组又兴社;1928年与徐碧云合组云庆社。

伴随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言菊朋在亲法“谭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嗓音特点,强调行腔中“腔由字生,字正腔圆”的道理,以声腔取胜,创出脍炙人口的“言派”唱腔艺术。 “言派”艺术对京剧老生演唱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言菊朋的演唱特点是:腔由字生,字正腔圆,吐字、归韵精确。在演唱上,多用字重腔轻的方法,旋律丰富,抑扬顿挫,千折百回,若断若续,变化多端。行腔似险而实圆,似纤细而实苍劲。每出戏的唱腔都各有异致绝少雷同。他的念白也深具功力,字句清晰,娓娓动听。

1934年9月,公余联欢社与中国国立戏曲音乐会联合举行京、昆大会串,言菊朋参加演出。1935年以后,言菊朋根据自己的音质,结合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现,改造推出了新的唱法。在《卧龙吊孝》一出戏中,他的唱腔凄楚委婉,如泣如诉,将诸葛亮祭奠周瑜的情感,表现得入情入理,细致入微,催人泪下。此时,言菊朋的舞台表演已进入了炉火纯青的阶段。加之一批新剧目的上演,标志着言菊朋表演艺术更加成熟, “言派”艺术风格日趋形成。言派唱腔被喜爱京剧的人们争先传唱。1939年,随着女儿言慧珠日渐走红,言菊朋组建了“春元社”。

晚年生活

晚年的言菊朋演出日渐减少,且生活日渐凄凉。据《京师京 梨园故居谈》记载:晚年的言菊朋,每天打坐念经,并自起法名“善友”,所敲木鱼声常传至街巷,日常亦身着僧衣,并摄闻影留念。他身体本就虚弱,又染有吸食大烟的嗜好,加之历经坎坷心情欠佳,经常咳嗽咯血,后确诊为慢性肺结核

1942年6月20日晨,言菊朋病逝于校场小七条寓所,临终前,他哀叹“言派”演唱艺术不为人重视,为后继乏人而忧虑。新中国成立后, “言派”艺术得到了发扬光大。言氏子孙中的言少朋、言兴朋及传人奚啸伯张少楼李家载等,均继承了“言派”的演唱风格和舞台艺术,为“言派”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主要作品

代表剧目

言菊朋的擅演剧目,早期以谭派风格演唱的有《击鼓骂曹》《捉放曹》《武家坡》《汾河湾》《战太平》《卖马》等;建立言派演唱艺术后的代表艺术有《让徐州》《卧龙吊孝》《上天台》《白蟒台》《法场换子》《贺后骂殿》《除三害》《宫门带》等剧。言菊朋除演出唱工戏外,以念白、做工吃重的《审头刺汤》《失印救火》《天雷报》《琼林宴》和以武功动作吃重的《定军山》《九龙山》等戏,他演来均称当行出色。

代表唱片

1924年,言菊朋应胜利公司约,灌制唱片五张,其中《辕门斩子》《桑园寄子》 合录一张,《状元谱》《鱼肠剑》 合录一张,《法场换子》 《奇冤报》 合录一张,《二进宫》《取帅印》各录一张,这是言菊朋首次灌制唱片;1925年,受高亭公司邀请,灌制六张半唱片,其中《清官册》《法门寺》《汾河湾》各录一张,《回笼阁》 《宝莲灯》 合录一张,《战蒲关》《辕门斩子》合录一张,《法场换子》 《骂曹》 合录一张,《奇冤报》 录一面;1928年,经徐慕云介绍,由孙佐臣操琴,在大中华公司灌制三张唱片,《问樵闹府》《捉放公堂·宿店》《法场换子》 各录一张;1929年,应开明公司邀,灌制六张又一面唱片,其中《连营寨》《云台观》《南阳关》各录一张,《珠帘寨》《回龙阁》各一面,又与裘桂仙合作录制了《托兆》《二进宫》《骂曹》 各一面。

1931年,应长城公司之邀,灌制唱片五张,其中《空城计》《应天球》《黑水国》《上天台》各录一张,《洪洋洞》《镇潭州》合录一张;1933年1月,应蓓开公司之邀,灌制四张唱片,《乔国老讽鲁肃》《卧龙吊孝》《骂杨广》《珠帘寨》各一张。同年2月,应EMI集团之邀,灌制唱片四张,《清官册》《天雷报》《卖马》《乌盆记》各一张。同年3月1日,又在百代公司灌制唱片三张,《打鼓骂曹》《武家坡》《大保国》各一张;1935年,应百代公司之邀,灌制唱片三张,其中《让徐州》一张,与新艳秋合作录制的《戏凤》《回龙阁》各一张。同年,应胜利公司之邀,灌制唱片七张,其中《探母》《打侄上坟》各录一张,《骂殿》《定军山》合录一张,《战太平》《御碑亭》合录一张,又与云艳霞合作录制了《武家坡》《打渔杀家》《梅龙镇》各一张。

1936年,应EMI集团之邀,灌录唱片三张,其中《让徐州》(实为《战阳》,与马连昆合作)、《芦花河》(与胡菊琴合作)各录一张,《黄鹤楼》(与王又荃、吴彦衡合作)、《阳平关》(与吴彦衡合作)合录一张;1937年,应胜利公司之邀,灌制唱片三张,其中计《文昭关》《朱痕记》各录一张,《应天球》《浣纱记》合录一张 ;1938年,应国乐公司之邀,灌制唱片五张,《二进宫》《定军山》《捉放行路》《空城计》《碰碑》各一张 。

戏曲影片

1940年11月1日,执导的戏曲影片《三娘教子》首映。

人物关系

言菊朋在家里排行老三,它的父亲为清末举人师承谭鑫培而有所发展,世称“言派”。言菊朋有二子三女,长女伯明;长子言少朋,工老生马连良弟子;次子言小朋,原工武生,后从事电影事业;次女言慧珠,工大青衣花衫,梅兰芳弟子;三女言慧兰,评剧演员。直接受教者有(按时间先后):奚啸伯、汤志朋、李家载、宋湛清、张少楼。后世传人有:毕英琦任德川刘勉宗等。其孙言兴朋,亦承祖业。

参考资料:

艺术特色

言派艺术以唱腔取胜,唱腔都符合剧情和人物思想感情,对京剧老生演唱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很大贡献。言菊朋的演唱特点是:腔由字生、字正腔圆、吐字、归韵精准。在演唱上,多用字重腔轻的方法,旋律丰富,抑扬顿挫,千折百回,若断若续,变化多端。行腔似险而实圆,似纤细而实苍劲。每出戏的唱腔都各有异致,很少有雷同之处。他的念白也极有功力。

后世纪念

2003年10月,由北京大碗茶戏楼言派票社社长尹智君、魏喜奎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周桓共同策划的“言菊朋‘下海’从艺80周年”纪念演出,展示了言派老、中、青、少四代传人继承言派艺术的可喜成就。

人物评价

言菊朋生性耿直,为人忠厚,不善交往,不屈从于势力,因此也使他晚景不佳。他业余喜植花草,尤善种梅、兰、竹、菊,这也是他清秀、素雅艺术风格在生活中的体现。

“我父亲(言菊朋)个性耿直,不善交际,一生就没拜过一个老头子,所以就很少有人请他出去演戏,这也是原因之一。”(言慧珠

言菊朋不像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些演员那样,一路走来比较顺风顺水,始终红了一辈子,言菊朋的从艺之路坎坷不平,时起时伏,尤其中后期,不很顺当。但是,他是一位对京剧艺术非常执着,并且肯于下功夫的人,在逆境中坚持前行,意志坚定。最终他创立起自己的流派,并且能被继承和流传下来,就是证明。

人物轶事

言菊朋曾几次来南京献演,均大受欢迎。1941年3月,言菊朋最后一次来南京。前三天,票房极好,孰料时乖运蹇,第四天他竟忽然生起病来,不得不停演。在南京硬是滞留了半个多月才转危为安,不但经济上损失不小,身体和精神上也备受痛苦和煎熬。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言菊朋在南京演出未能善始善终,却有意外收获,即在病中收了一个女弟子张少楼。张少楼原是夫子庙清唱出身,唱老生,学余叔岩。言菊朋收徒后给她讲了《文昭关》等戏。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张少楼于1947年在上海与言菊朋的长子言少朋结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