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菜 :纯天然的绿色高档脱水蔬菜

更新时间:2023-08-24 16:29

贡菜为菊科(Asteraceae)莴苣属(Lactuca)植物,又名苔干、响菜、山蜇、苔菜等;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在清朝乾隆曾作为贡品,故称为贡菜。贡菜的产地为中国涡阳县、江苏邳州市睢宁县,其中义门镇作为“中国苔干之乡”,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贡菜生产基地,产品销售遍及东北亚、东南亚地区。贡菜为耐寒性蔬菜,忌高温、耐霜冻,适宜种植在易排易灌、适于耕作且pH为6.5-7.0之间的弱酸性、湿土类、土质疏松的土壤中。

贡菜株高50~70厘米,为形成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根系浅而密集。短缩茎,随植株的旺盛生长而逐渐伸长;食用茎呈棒状,皮淡绿色,肉翠绿色。叶片互生于短缩茎上。花序为圆锥形黄色的头状花序,花黄色。果实为瘦果。种子有黑褐色、黄褐色、灰黑色等颜色。

贡菜质地爽口、色泽亮绿,为中国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等地的名贵特产;其还含有丰富的谷氨酸维生素c维生素D等,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高档脱水蔬菜。此外,贡菜的吃法多样,可凉拌、热炒等。

贡菜是中国安徽省州市涡阳县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涡阳县依托公司、基地和农户的连带关系,已经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生产基地。2017年,涡阳贡菜的制作技艺入选中国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栽培历史

贡菜的栽培历史相传起源于中国老子的炼丹地天静官无忧园,而中国涡阳县志记载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当中国实行农村经济改革之后,贡菜被列为涡阳县的多种经济种植作物发展;1991年中国农业部将其列为“八五”期间重点扶持的名优特产项目进行开发;1995年,贡菜又被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确定为贡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同时纳入省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到1998年,中国涡阳贡菜生产面积已发展到20万亩,年产量1万吨,从业人数已超过30万人,年产值3亿多元,生产4大贡菜食品系列30多种产品,畅销于中国20多个省市,出口到日本、欧美、香港及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已增至1500余吨,创汇近千万美元,受到了世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自1988年以来,贡菜先后8次分别获得了“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95中国专利技术及产品博览会”“天津市绿色食品宣传展销会”等金、银奖牌及第一名。

名称来源

据《义门区志》记载,贡菜创制于中国300年前一个叫"张绣楼"的村庄,起初得名为"绣楼苔干";但后因义门的水陆交通比较方便,商业繁荣,又改称"义门苔干";又因义门集称"庙集",所以又叫"庙集苔干";这种菜风味独特,被人们视为珍品,中国清朝乾隆开始连年进贡朝廷,故又称之为"贡菜";中华民国时期,贡菜制成后打包运往各地销售,开包以后,清香扑鼻,因此被中国香港客商称之为"香菜";1983年,贡菜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因其吃起来有海蜇的响脆,又称之为"山蛰菜"。

形态特征

贡菜株高50~70厘米,为形成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直根系,根系浅而密集,主要分布在20-30厘米的耕作层中,根的再生能力较强。

茎为短缩茎,随植株的旺盛生长而逐渐伸长,茎端分化花芽后继续伸长;其食用部分包括小麦胚芽轴发育的茎和花茎两部分。两者的比例因季节而异,秋贡菜比越冬贡菜占比大。食用茎具肥大的髓部,充满薄壁细胞,呈棒状,长达40-60厘米,横径约3-4厘米。皮淡绿色,肉翠绿色,质地致密。

贡菜的叶片互生于短缩茎上,茎生叶,节间短,叶的基部为斜形包在茎上。叶为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叶面平滑,质柔软,绿色,最大叶长40厘米左右,宽8厘米左右,叶脉淡绿色,全缘。茎叶中含有乳状汁液,内含莴苣素。

贡菜的花序为圆锥形黄色的头状花序花托扁平,每个花序有花20朵左右,子房为单室,自花受粉,花黄色。

果实及种子

果实为瘦果。种子有黑褐色、黄褐色、灰黑色等颜色。种子成熟后,顶端有伞状冠毛,随风飞散。

产地

贡菜的产地为中国涡阳县、江苏邳州市睢宁县。其中义门镇作为“中国苔干之乡”,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贡菜生产基地,产品销售遍及东北亚、东南亚地区。

生长习性

贡菜为耐寒性蔬菜,忌高温、耐霜冻;当温度为4℃时,贡菜种子就能发芽,适温是15~20℃,而超过30℃,则会影响其生长,甚至停滞不前。贡菜幼苗期的生长适温为16-20℃,29℃以上的高温条件生长缓慢;幼苗可耐-3℃的低温;茎叶生长适温为18-22℃;温度在24℃以上时,会导致花芽提前分化,先期抽。在嫩茎形成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白天适温为20-22℃,夜间温度为12-15℃;25℃以上,生长不良,引起腐烂。贡菜适宜种植在易排易灌、适于耕作且pH为6.5-7.0之间的弱酸性、湿土类、土质疏松的土壤中;贡菜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光照时间越长,强度越高,其产量也会越大,因此,在贡菜的栽培中要特别注重光照的增加。此外,在贡菜的生育周期中,贡菜要经历发芽期、幼苗期、莲座期、肉质茎形成期、开花结果期等时期。

栽培技术

育苗方式

播种前需对贡菜种子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环境温度尽量保持在15℃-20℃之间。播种时,一般选择在秋季8月初进行,若日均温度能够稳定在25℃左右,可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播种,以增加出芽率;播种时,将细潮土混入种子,等到面浇水渗下后,再将贡菜种子均匀的撒播在畦面上;出苗后要及时拿去覆盖物并拔除禾本科杂草

养护管理

播种后须保持畦面水分充足,防止贡菜因种子小,顶土能力差,出现出苗缓慢的问题,还需保持湿度,加水要轻洒。等到子叶平展时,需进行第一次间苗,注意拔苗动作要轻。定苗后使用尿素追肥。在定植前需注意浇灌方法,一般采用小水漫灌的方式来帮助起苗。

病虫害防治

贡菜上易发生的病害为霜霉病、核盘菌灰葡萄孢等,可喷施乙烯菌核利(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阿米西达(菌)乳油、绿乳乳油等化学药剂来防治。贡菜上易发生的虫害为斑潜蝇、马等,可在温室内悬挂黄色诱虫板诱杀斑潜蝇,蓝色诱虫板用来诱杀蓟马;也可使用氟虫脲乳油、啶虫脒等化学药剂来防治虫害发生。

采收与加工

贡菜的品质和产量与采收时间的关系较大,采收要适时,不得过早过晚。若采收过早,贡菜不够成熟,产量严重下降;若采收过晚,肉质变硬,甚至出现中空现象,品质下降,且不利于储藏。贡菜的最佳收获期为茎部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收获后切去老根,去掉下部叶片,再剥去外皮,上部留嫩叶顶梢,根据笋茎的粗度剖成4-6条,头朝下挂在细绳上晾晒,晒去70%左右的水分后即可收起,从根部扎成小把出售。

制作技艺

贡菜是由鲜贡菜在收获后,去叶刨皮后留下的肉质茎,经自然晾晒风干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干菜,经水发泡后能基本恢复鲜蔬性状。传统贡菜生产只有秋季一茬,中国涡阳人民在长期栽培过程中,摸索出"偷茬种植"即"小麦﹣夏玉米﹣秋贡菜","春贡菜+西瓜+玉米(花生、辣椒)﹣秋贡菜﹣冬小麦","大蒜+春贡菜+西瓜+玉米+秋贡菜﹣小麦"等栽培模式,大大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中国涡阳贡菜生产的传统技艺流程为精选良种、浸种催芽、适时移栽、田间管理、收获、剥皮剖条、晾晒风干、分级扎把等。剥皮剖条是苔菜加工的关键工序,要求苔条"匀、直、细、快",苔条顶端不能剖开,以便搭晒。

用途

食用营养

贡菜经清水泡发后,其质地爽口、色泽亮绿,为中国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等地的名贵特产;其还含有丰富的谷氨酸维生素c维生素D、锌、铁、钙、等,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高档脱水蔬菜。贡菜的吃法多样,既可单独成菜,又可以拼盘成菜;既可以凉拌,又可以热炒;既可以制作中餐,又可以调制西餐;咸甜麻辣均可,荤素煎煮皆宜。此外,贡菜还可作为软性饮料的原材料之一。

相关产业

贡菜经水发泡后,具有翠绿、清香、鲜嫩、响脆、爽口的品质,是中国涡阳县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涡阳县依托公司、基地和农户的连带关系,已经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生产基地。涡阳县被命名为"中国贡菜之乡"。

保护

保护地区

贡菜的原产地保护范围为中国安徽省涡阳具义门镇陈大镇、花沟镇、标里镇、牌坊镇、新兴镇、天静宫街道星园街道等地。

保护名录

2017年,涡阳贡菜的制作技艺入选中国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张福顺。

延伸文化

相关诗词

关于贡菜的诗句有“色泽鲜绿细干长,脆爽齿舌蟹味香。曾贡宫廷名贡菜,常吃可保体愉康。”

传说故事

相传中国的名人老子在其母腹中怀孕83载,从其母左肋下生出,为炼丹救母,老子四处采药。一日,他发现一种莴苣状的植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就采集为其母煎服,服后其母精神大振,称之为“神草”。之后,老子的太清官内便有种植神草配药的传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