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谦 :明朝儒学大师

更新时间:2024-09-20 23:53

赵谦,字古则,号考古先生,浙江余姚人,曾任国子监典簿。明初著名教育家,儒学大师,被后世尊称为“海南省夫子”、“海南圣人”、“字学宗师”。

人物生平

赵谦,字古则,号考古先生,浙江余姚人。他自幼励志圣学,曾作治学座右铭云:"士之为学,必先穷理,穷理必先读书,读书必先识字。故曰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明则六经如指诸掌。"赵谦博究六经百氏,尤精于文字学,为时所推重。袭封"圣人"世职的孔子后裔孔士行和赵谦见面后,深为他的学问所折服。明初文坛宗主大学士宋濂看了他的著作后,亦赞叹道:"吾辈不及。"

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元璋命词臣修《洪武正韵》,他应聘而出。虽然大学士宋濂很欣赏他的才华,但仍因其年纪较轻为众人看轻,被黜为中都国子监典簿。赵谦为人刚直,"正义所在,目无王公"。因此,第二年便因与上司论事不合而遭贬罢官。赵谦不以为意,"放歌东归,益肆力于著述,学者然从之"。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赵谦得到吏部侍郎侯庸的保荐而复被举用。赵谦对官场中勾心斗角的事很是反感,觉得在朝中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赵谦毅然放弃京官的优越地位,主动到被称为"蛮夷万里"的海南琼山任儒学教谕。

海南省自古是个蛮荒之地,文化非常落后,虽然自宋代苏轼胡铨等人流放来琼,大力宣扬文教,但直至明初,读书人还很少。琼山区知县在儒学的旁边筑了一个考古台,给赵谦作著述之所。为了培育人才,赵谦还编写了一本《童蒙习句》的识字课本和一本定名《学范》的教科书。赵谦生平著述不少,传世者还有《声音文字通》、《六书本义》、《造化经伦图》、《历代谱赞》等书。其中《声音文字通》在永乐初由赵谦门人柴文敬呈上朝廷,朱棣下诏藏于秘阁,并作为考文重典。

赵谦办学不分民族、贵贱,一视同仁。他的学生,既有贵介公子,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汉族青年,也有黎家子弟。此外,还有不少青年从远方慕名而来,其中较著名的有合肥市王仲迪、蒲田朱伯绍、三山郑尚宾、风阳孙仲岳、临川吴均平等。

赵谦在海南省办学,"文风由是丕变,今琼人家尚文公礼而读孔子书,一洗千古介麟之陋,出而北仕于中州,中州士大夫不敢鄙夷之者,未必无所自也。"后人因此赞誉道:"海南子弟,得闻圣学,实自谦始。"后来,大家干脆称他为"海南圣人"、"海南孔子"。

赵谦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10月1日病死于任所。赵谦死后,众门生如丧己父,悲痛万分,将他安葬于府城南门外六角井附近,争相负土筑墓,春秋祭祀不绝。

明儒学案

琼山赵考古先生谦

赵谦字撝谦,初名古则,余姚人也。秦王赵廷美之后,降为农家。就外傅於崇山寺,达旦忘寐。年十七八,东游。受业天台郑四表之门。四表学於张以忠,以忠学於王伯武。伯武,胡云峰之高第弟子也。洪武十二年,徵修《洪武正韵》。已别用为中都国子典簿。然以其说授之门人宋燧者,多采入於《正韵》。在中都,又以同官不合而罢归。筑考古台,读书其上。谓《六经》子史,历代阐发有人,惟音韵之学,世久不明,乃着《声音文字通》一百卷,《六书本义》十二卷。二十二年,召为琼山区教谕,琼海市之人,皆知向化,称为海南夫子。二十八年十一月一日卒於广城,年四十五。先生清苦自立,虽盛暑祁寒,蹑蹻走百余里,往来问学。尝雪夜与门人柴广敬剧谈,既乏酒饮,又无火灸,映雪危坐,以为清供。其着述甚多,而为学之要,则在《造化经纶》一图。谓其门人王仲迪曰:“寡欲以养其心,观止以明其理,调息以养其气,读书以验其诚,圣贤之域不难到。”又读姬发《戒书》而惕然有感,以往古之圣,犹儆戒若是之至,后世眇末小子,其敢事事不求之心哉。既以古篆随物而书,又铭其所用器物之未有铭者,以见道之无乎不在也。其时方希直氏亦补注《戒书》,以为其言之善者,与《诗》、《书》要义无以异焉。盖从来学圣之的,以主敬为第一义,先生固与希直善,其讲之必有素矣。庐陵郡解缙尝铭先生之墓,谓其力学主敬,信不诬也。今《大绅文集》既失此文,而先着述亦多散逸。万历间集弱侯所表章者,仅先生字学之书,某幸得此於其后人,故载之於右。

明考古赵先生故里碑

明考古赵先生故里碑位于余姚市冯村,赵谦去世后,朝廷曾派人到冯村寻求遗作。赵谦用二十年的心血写成的《声音文字通》,在永乐间被“太宗文皇帝诏藏秘阁,以为国家考文之重典”,后人尊赵谦为“字学宗师”。为了纪念赵谦,余姚冯村当地将他常走的山岭呼作“赵宦岭”,并于嘉靖间在冯村立“明考古赵先生故里碑”。

赵考古祠

江南赵考古祠是余姚市一处著名的纪念性建筑,位于余姚镇笋行弄26号。是为纪念明初著名教育家、音韵学家赵谦,于明嘉靖年间而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初年重建。赵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撝谦,号考古先生,凤亭乡(今肖东镇)人。一生淡泊名利,专注学术,留下著作300余卷,为古文字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赵考古祠”历经风雨沧桑,仍保持了原有的基本格局。该祠为硬山顶,有倒座和正厅两进,通面阔均为14.6米,正厅通进深9.76米,倒座通进深10.1米,抬梁和穿斗相结合的梁架结构。地面用石板错缝平铺。中间天井面积为250平方米,全部用石板平铺。赵考古祠这种由倒座和正厅构成的基本结构,朴素大方的装饰艺术,凸现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反映出这一时期余姚市乃至浙东地区祠堂建筑的风格特色。

赵考古祠于1997年3月19日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第二泉

江南第二泉位于雨花台东岗,原名雨花泉。

因清泉一泓在永宁寺内,又曾称永宁泉。泉凡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宋陆游品为第二泉,位列南京市名泉之首。明代赵谦为其书题“第二泉”匾额,后毁无存。

历史评价

明邱睿《考古赵先生像赞》评价他为“南海木铎,后学山斗”。“南海木铎”是赞颂他为海南省文化教育作出的“拓荒之功”,“后学山斗”是推崇他卓越的学术成就。

朱尊《赵谦传》描述了赵谦四处交友求学的情况:“天台郑四表善《易》,则从之受《易》。定海乐良、郑真明《春秋》,山阴赵俶长于说《诗》,雨善乐府,广陵张昱工歌诗,无为市吴志淳、华亭朱芾草书篆隶,撝谦悉与为友。”

解缙“教官,圣人之木铎也,吾当贺圣人于南海之滨有增一木铎矣”

参考资料

明儒学案.国学网.2014-12-11

赵考古祠.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2014-12-1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