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纪元 :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23:49

《超新星纪元》(Supernova Era)是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于2003年1月在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超新星纪元》撰写的19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恰是中国、世界剧烈动荡的时代。时代的剧变对刘慈欣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89年,刘慈欣在北京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展览会期间,一次阴森恐怖的梦境让他带来了作品《超新星纪元》的构思。该作品从1989年动笔至2003年1月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14年一共写作了五稿。根据《超新星纪元》作家出版社初版本的落款可知,这部作品的前四稿分别于1989年12月、1991年10月、2001年4月2日、2002年1月25日完成。刘慈欣在《第一代科幻迷的回忆》中写道,第五稿是在出版过程中应编辑要求,删掉了第四稿最后的“交换国土”部分。

在20世纪末,御夫座超新星爆发,辐射导致所有成人死亡,只有13岁以下的孩子因基因修复功能存活下来。在成人即将全体死亡的消息传出后,中国通过游戏选拔和培训孩子们成为未来的领导人,其他国家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交接。地球变成了由儿童掌管的世界,孩子们在南极大陆上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战争游戏,并建立了全新的社会制度。

该小说主要以中国儿童的视角去关注超新星纪元下的新社会,讲述儿童们如何管理一个完全由他们作为公民、资源丰富但运行机制岌岌可危的国家。这本书刻画了“糖城”时期下儿童式乌托邦从昌盛到没落的过程,通过对儿童式乌托邦内涵、形成与特征的解析,可以得出战争的悲剧主要是由成人社会对儿童的制约和影响、儿童心智不够成熟以及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引导等造成的。2010年,该小说获得2007-2009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儿童文学奖。2019年,由美国托尔出版社出版的刘慈欣《超新星纪元》英译本,海外馆藏数达586家,涉及美、英、法、德、日等十几个国家,是所有中国科幻作品中传播范围最广的作品之一。2019年8月23日,该小说改编的电影曾宣布启动,但豆瓣显示该片于2025年上映。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第一次科幻文学的高潮,应和当时百废待兴的发展形势,科幻主要集中在科普功能上。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前后,既是科学的春天也是文学的春天,科幻文学迎来了第二次短暂的高潮,当时的科幻文学同主流文学的界限并不分明。以1997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标志,掀起了第三次科幻文学高潮。

《超新星纪元》撰写的19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恰是中国、世界剧烈动荡的时代。时代的剧变对刘慈欣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0年代是“短20世纪”终结的时代,也是世界格局再次洗牌的时代。全面展开市场化改革并积极重返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在90年代已日益深刻地参与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某种意义上,1990年代的中原地区在新的历史语境和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入地“遭遇”了西方(美国),重新激活了刘慈欣思想中的“东方红记忆”。

个人背景

1989年,参加工作不久的刘慈欣在北京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展览会期间,一次阴森恐怖的梦境给他带来了作品《超新星纪元》的构思。

刘慈欣把自己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纯科幻阶段,“对人和人类社会完全不感兴趣”,认为“科幻小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幻想的奇丽与震撼的程度”。纯科幻作品一直是刘慈欣心仪的文本,也符合普通读者甚或主流文学对科幻的期许。以《乡村教师》为代表作的阶段被刘慈欣划分为创作的第二阶段,“人与自然阶段”,“由对纯科幻意象的描写转而描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这一阶段的共同特点,就是同时描述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灰色的,充满着尘世的喧嚣,为我们所熟悉;另一个是空灵的科幻世界”。第三个阶段,刘慈欣称之为“社会实验阶段”。在这阶段,他主要关注在极端环境下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形态的描写。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三体2:黑暗森林》和中篇小说《赡养上帝》《赡养人类》等。这一阶段的作品中所构建的科幻世界,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一种投射,其中人的社会性在这些作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超新星纪元》则在出自前两个阶段。

版本演变

《超新星纪元》从1989年动笔至2003年1月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14年一共写作了五稿。根据《超新星纪元》作家出版社初版本的落款可知,这部作品的前四稿分别于1989年12月、1991年10月、2001年4月2日、2002年1月25日完成。这里的落款缺少第五稿的时间。刘慈欣在《第一代科幻迷的回忆》中写道,第五稿是在出版过程中应编辑要求,删掉了第四稿最后的“交换国土”部分。因此,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应是《超新星纪元》的第五稿,写作时间应是2002年1月25日至2003年1月。

一稿1:社会、政治批判与“80年代末的刘慈欣”

刘慈欣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开始创作《超新星纪元》一稿1。这一稿在思想与艺术上均不成熟,由于作者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社评和政论。这一稿与作者创作于同时期且同样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中国2185》在思想上可谓一脉相承,深受80年代思潮的影响。

一稿2与二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民族主义叙事

与充斥着大量关于中国的社评、政论的一稿1相比,一稿2将视野转向了国际层面,且这一转向的思路在二稿中得到了完善并延续至后面三稿之中。一稿2中有相当多的笔墨用于评论日本民族主义势力的崛起。《超新星纪元》一稿2和二稿的写作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刘慈欣的思想与创作。从更为宏大、开阔的角度去思考国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世界舞台上民族主义的意义与民族国家的角色。

1990年代初期,刘慈欣曾尝试发表《超新星纪元》二稿,但一方面因二稿自身的思想艺术缺陷;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国科幻正处于低谷,这部作品一时难以出版。在《超新星纪元》二稿与三稿之间的十余年时间里,刘慈欣创作并发表了《流浪地球》《微纪元》《天使时代》等一系列中短篇科幻。在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1990年代的现实语境中,这些思想的碎片逐渐汇聚成了刘慈欣独特的思维体系和科幻美学,而这也深深地体现在《超新星纪元》的三稿中。相比于二稿,三稿的主要改动是故事前半部分以及世界战争的对垒双方。故事的起始部分更富有文学和科幻色彩。

三稿:丛林世界的全球大战

在三稿酝酿和撰写的199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正是中原地区积极推动市场经济改革,并申请复关入世,与相关缔约国进行艰苦的多边谈判的年代。其间虽有谈判顺利的时候,但也时常产生摩擦。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未经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以“保护人权”为由强行介入科索沃战争,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空袭,并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国在尝试融入世界体系时,真切感受到了霸权的存在。在《混沌蝴蝶》等作品中,刘慈欣以愤懑之情表达了自己的切肤之痛。

新世纪之交,刘慈欣创作的几部中长篇科幻,如《球状闪电》《全频道阻塞干扰》包括未出版的《超新星纪元》三稿,描述的都是中国独自对抗北约及世界各国的故事。在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刘慈欣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国的前景。显然刘慈欣自己也明白,三稿因过多的敏感内容最终将难以出版。因此,对于刘慈欣来说,四稿的任务便在于删改过于直白显露的刻画,并进一步践行自己的科幻美学理念。

四稿与五稿:民族国家的利益争夺

相较于三稿,四稿改动最大的就是战争场面。三稿中的世界围攻中原地区改变为世界各国为了争夺南极大陆这一新纪元的战略要地而相互之间进行大混战。战争也由具体的军事对抗变为更具科幻色彩的“游戏形式”。同时,四稿也删除了一些过于残酷的情节。

2002年至2003年,作家出版社在出版《超新星纪元》时建议刘慈欣删除“交换国土”部分,作者虽不十分情愿,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编辑的意见,写出了第五稿,即《超新星纪元》的初版本。在作品的思想层面上,四稿、五稿与三稿实际上没有根本的差异。世界依然是那个复杂诡谲的世界,国家间的明争暗夺也依旧存在。刘慈欣将世界冲突的根源聚焦在民族国家的利益之上。

内容情节

20世纪末,位于御夫座的一颗超新星爆发,强烈的辐射使地球上的成人患病,走向死亡。但由于基因的自主修复功能强,13岁以下的孩子不会受到辐射的影响。获知大人很快就要全体死亡、世界上将只剩下孩子之后,中国大人迅速采取行动,以游戏选拔的方式从全国孩子中选出了未来的领导人,并对所有孩子进行专业和生活方面的培训。世界其他国家也以自己的方式开始了交接。在全世界的大人全部死亡后,地球进人“超新星纪元”。纪元之初,恐慌感和无所适从占据了孩子们的心灵,国家陷入了混乱,是谓“悬空时代”。利用超级计算机“大量子”,中国孩子领导人解决了混乱危机。

在接下去的“惯性时代”,孩子们对大人世界的运行方式感到无趣,纷纷在虚拟网络社区“新世界”表达不想工作、只想玩的意愿,并在虚拟空间中建立了以游戏为核心的国度。很快,享乐主义盛行,社会进入“糖城时代”,孩子们肆意消耗着大人留下的食品、商品,不事生产。而这并不是中国一国的情况一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也进入了“糖城时代”,孩子们拿着武器开始了死亡游戏。孩子们在玩厌倦后陷入沉睡。之后,孩子领导团发表午夜谈话,在谈话中,眼镜提出两个重要思想:其一,玩将会成为孩子世界的主要驱动动力,这个思想成为超新星纪元社会学经济学的基础。其二,孩子世界玩的原则将以某种方式影响到以后的成人世界,使人类社会发生质的变化。联合国秘书长乔加纳向中国发来电子邮件邀请函,糖城时代结束。

为了争夺受到超新星爆发影响而气候变暖的南极大陆,在美国总统戴维的怂恿下,世界各国派出由军队构成的代表团,在南极洲举行了第一届超新星奥运会,即超新星战争,孩子们按照比赛的形式开展了各种战争游戏。由于公元世纪的传统战争方式在孩子世界中失去了作用,美国代表团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在超新星战争中取得明显优势。因此,在俄罗斯代表团的默许下,戴维对中国代表团实行了核打击,但中国的孩子领导人因提前转移基地幸免于难。当中国孩子在南极战争中陷入困境时,中国大人领导人在世界交接前成立的特别观察组出现,将大人们以防万一的公元地雷——东风101洲际核导弹交接给了孩子。中国立即对美国代表团实施了核反击,超新星战争结束。此时,超新星爆发对气候的影响开始消失,南极大陆逐渐恢复严寒,孩子们慌忙撤离南极。经过漫长的海上颠簸,孩子们终于看到了中原地区的海岸线,开始欢呼。而这时,中国国内已经完成了大迁移,所有孩子迁到长江以南居住,长江以北将成为绿色的世界。超新星战争造成了50万孩子的死亡,3万孩子死于撤退时的严寒。

美国总统戴维因为在超新星战争中的失利而被弹劾下台,由女孩贝纳接任美国总统。美国国务卿沃恩创造了新的世界游戏——中美两国交换国土,双方签订协议。

作者在小说的后记中这样写道:“在一片黑暗中,你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慢慢地向着某个方向走,黑暗中你看不清他们的身影,但那两只手使你的精神踏在坚实的大地上。突然,那两只手松开了你的手,你徒劳地在黑暗中摸索着,想找回那两只手,你绝望地大喊,无际的黑暗吞没了你的声音……

人物介绍

(资料来源)

作品特点

主题思想

《超新星纪元》主要以中国儿童的视角去关注超新星纪元下的新社会,管理一个完全由儿童作为公民、资源丰宫但运行机制发发可危的国家。其刻画了“糖城”时期下儿童式乌托邦从昌盛到没落的过程。通过对儿童式乌托邦内涵、形成与特征的解析,得出其陨落的原因主要是由成人社会对儿童的制约和影响、儿童心智不够成熟以及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引导等造成。

艺术特色

写作手法

在《超新星纪元》这部小说中,作者刘慈欣采用了他非常喜欢的一种写作手法,称为“架空历史”体,他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就是采用了这样的写法,架空历史,就是用写历史的笔法来写未来,这样的写法能最大限度地让读者感觉那些遥远未来的事情就跟真的一样。

在《超新星纪元》中,常用“文摘手法”,即借助虚构的著作的“文摘”,对整个事件做出另一角度的陈述,使得整部书的叙事角度更加多变,手法更加多样,读这样的长篇小说毫无冗长之感。每部著作都写明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真实可信。这种叙事方法,是科幻文学的便利。因为科幻文学本身就是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式的。在刘慈欣的创作中,这种手法的使用始自《超新星纪元》,在“三体系列”中也使用了很多。

人物塑造

《超新星纪元》的儿童形象是类型化的,塑造了一群而非个别儿童的文学形象。因为故事的背景是全球性,各国儿童更多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所以这些儿童人物的塑造不可能强调个性,更多的是提炼共性、民族性。这也证明了科幻文学的人物是族群性质的。

作品影响

2019年中国共有3部长篇小说获得英译首版发行。其中《超新星纪元》英文平装版及电子书于2019年9月由科幻出版社美国托尔(Tor Books)出版,译者为周华(Joel Martinsen);10月,托尔和伦敦书商宙斯之首(Head of Zeus)又一同出版了《超新星纪元》的英文精装版。

2019年由美国托尔出版社出版的刘慈欣《超新星纪元》英译本,海外馆藏数达586家,涉及美、英、法、德、日等十几个国家,是所有中国科幻作品中最高的。

2019年8月23日,《超新星纪元》改编的电影宣布启动,孔二狗担任导演兼编剧,刘慈欣深度参与,曾出演《流浪地球》、《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张亦驰是首位曝光的卡司,但豆瓣显示该片于2025年上映。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超新星纪元.豆瓣读书.2024-05-05

张泰旗论刘慈欣《超新星纪元》 | 版本演进、历史转轨与思想演变.乌有之乡.2024-05-20

“赵树理文学奖”揭晓.中国文艺网.2024-05-05

· 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影响日益扩大(文学聚焦).人民网.2024-05-05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首曝卡司.时光网.2024-09-06

超新星纪元.豆瓣电影.2024-09-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