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存在于1992年至2003年的联邦共和国

更新时间:2024-06-20 13:49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语:Савез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 СРЈ/Savezna Republika Jugoslavija,SRJ,常简称南联盟),成立于1992年4月27日,由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面积102173平方公里(其中塞尔维亚88361平方公里,黑山13812平方公里),人口约1041万(1991年普查数,其中塞尔维亚约979万,黑山约62万)。主要民族有:塞尔维亚族,约649万人,占全联盟人口的62.3 %,阿尔巴尼亚族,约173万人,占16.6 0o,黑山族,约52万人,占5%,匈牙利族,约34.5万人,占3.3001南斯拉夫族,约34万人,占3.300,穆斯林族,约33万人,占3.15%。其余还有克罗地亚族、吉普赛人、斯洛伐克族、马其顿族、罗马尼亚族、保加利亚族等10几个民族。首都贝尔格莱德。国旗为蓝、白、红3色旗(即取消五角星的原南斯拉夫国旗),国歌仍为原南斯拉夫国歌“嗨,南斯拉夫人”。官方语言为塞尔维亚语。货币名称仍叫“第纳尔”。

历史沿革

“第三南斯拉夫”诞生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议会通过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宪法》,并宣布建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作为国土面积大大缩小的南斯拉夫联邦的继承者。这个新建立的“第三南斯拉夫”,由“大哥”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小兄弟“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组成。这个由在南斯拉夫联邦废墟上站立起来的最强者和最弱者撮合而成的新国家,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营养不良,特别像两条腿不一样长的跛脚。

这个新国家定都贝尔格莱德,它的官方语为塞尔维亚语,新国旗仍为红白蓝三色,但是中间没有了五角星。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1945年后建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彻底解体。

南斯拉夫联盟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后,本想作为前南斯拉夫联邦的“合法继承者”,自然地继承它在联合国和各种国际组织中的席位。但是,西方国家在肢解了南斯拉夫联邦后,认为塞尔维亚是前南斯拉夫的共产党人还在继续执政,是欧洲最后的一个“共产主义堡垒”,而且还是南斯拉夫地区战争的“罪魁祸首”。所以,它们不仅不承认南斯拉夫联盟对前南斯拉夫拥有自然继承权,而且对它采取了歧视、孤立、禁运、封锁、制裁,直至武装侵略的野蛮政策。同时,诸多国际组织也参加了反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大合唱。所以,南斯拉夫联盟一成立便处于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之中。它在国际上处境孤立,受到不公正对待,沦为一个“二等国家”。但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国际社会如果没有南斯拉夫联盟的合作和参与,巴尔干地区的许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塞尔维亚社会党执政

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实行多党制后,各式各样的党派应运而生。到1990年12月20日,在前南斯拉夫联邦地区就建立起了各类政党和组织248个。到了1996年8月,在南斯拉夫联盟正式注册的政党有199个。90%以上的政党组织存在于塞尔维亚。按这些政党的性质和活动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中左派和中右翼两大类。其中,塞尔维亚社会党(SPS)既是塞尔维亚也是南斯拉夫联盟的第一大党,是中东欧国家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中左翼政党。

塞尔维亚社会党的前身是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者联盟和塞尔维亚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于1990年7月16日合并改名而来。首任党的主席为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在多党制条件下,该党为自己确立的纲领目标是:建设民主、进步和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联盟和统一的塞尔维亚。在1992年10月塞尔维亚社会党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塞尔维亚社会党纲领的基础》,确认“党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的民主社会主义”,并积极投身于多党议会选举。

2000年举行了南斯拉夫联盟议会选举、总统提前大选和塞尔维亚议会选举。这时,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塞尔维亚社会党成为美国欧盟重点打击的目标,它们决心尽早除掉这个欧盟和北约东扩的“绊脚石”。在国内外的“倒米洛舍维奇”运动的配合下,塞尔维亚社会党及其主席米洛舍维奇双双败北,从此一蹶不振。

塞尔维亚民主反对派上台

2000年9月24日,南斯拉夫联盟全境开始投票总统选举。民主党领袖科什图尼察在选举中获胜。米洛舍维奇发表电视讲话,表示辞去南斯拉夫联盟总统职务,并祝贺科什图尼察在总统选举中获胜。10月7日晚,科什图尼察在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誓就职,正式成为南斯拉夫联盟新任总统。

此次南斯拉夫联盟大选后,塞尔维亚民主反对派上台执政,南斯拉夫联盟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其国内却面临科索沃、与黑山的关系、经济发展和与海牙法庭合作四大难题。但是,各反对派政党推翻米洛舍维奇和塞尔维亚社会党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之间在与海牙国际法庭合作的方式上虽存在分歧,但仍然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彻底打垮米洛舍维奇。

南斯拉夫联盟分崩离析

2006年5月21日,在黑山独立问题全民公决中,以米洛·久卡诺维奇为首的“支持独立派”以55.5%的选票击败以普雷德拉格·布拉托维奇为代表的“支持联合派”(得票率为44.5%),赢得胜利。全民公决投票率高达86%以上,即近48.5万人参加了投票,这对一个小国来说是绝无仅有的现象。6月3日,黑山共和国议会通过了黑山独立决议及独立宣言,这标志着欧洲地图上又多了一个新的主权国家

2000年6月25日,黑山正式向联合国提出不愿继续留在南斯拉夫联盟内。同年11月,米洛舍维奇下台后不久,久卡诺维奇发出警告,如果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同国家不解散,黑山将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2002年3月14日,黑山和塞尔维亚开始谈判改组南斯拉夫联盟。同年10月20日,久卡诺维奇为首的社民党在黑山议会选举中获得75个议席中的39席。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改组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共同体,并规定黑山有权在3年后通过全民公决选择独立。2005年2月22日,黑山提议与塞尔维亚和平“分离”,塞尔维亚拒绝了这一建议。

自然地理

地理

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北部与匈牙利交界,东部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相邻。南部与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接壤,西部与克罗地亚波黑和和黑塞哥维那为邻,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有海岸线277千米。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伏伊伏丁那平原是著名的粮仓。多瑙河以南的丘陵、山地和高原一直绵延到科索沃黑山。杰拉为察峰(海拔2656米)是塞尔维亚第一高峰,博博托夫库克峰(海拔2522米)是黑山第一高峰。河流绝大部分汇入多瑙河,流向黑海,小部分汇入瓦尔达尔河,流向爱琴海,黑山的泽塔河和莫拉查河流向亚得里亚海。

气候

内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湿热,春季短促,秋季漫长而温暖。沿海属温带地中海气候。贝尔格莱德年平均气温12.3℃(1989年),最低-11.9℃,最高35℃,年降水量约700毫米。

自然资源

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是著名的粮仓,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气。黑山共和国境内多山,有铝矾土、铅、锌、褐煤矿等矿藏。塞尔维亚(尤其是科索沃自治省)的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铜、铅、锌、褐煤、铝矾土等。

人口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人口约1100万,即塞尔维亚630万、科索沃200万、伏伊伏丁那200万、黑山60多万。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民族成分:塞尔维亚人占63%,阿尔巴尼亚人占14%,黑山人占6%,匈牙利人占4%,其他民族人口占13%。

经济

现状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原南斯拉夫联邦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成,其中塞尔维亚共和国在原南斯拉夫属于中等发达的共和国,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在经济上则属于较落后的共和国。在南全部社会总产值中,塞尔维亚占95%,黑山仅占5%。1990年的南联盟社会总产值约为250亿美元,人均国民产值约2300美元。南联盟境内水力、热力、有色金属、非金属、森林资源丰富,其自然资源占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60%以上。农业在南斯拉夫联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其农业人口占原南农业人口的47%,因此食品加工比较发达,除此之外,南联盟主要工业为:汽车、黑色冶金、电子、机械、纺织、皮革等。

南联盟经济自80年代后期连年滑坡,原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解体后,原南统一市场被破坏,加上邻近的原南共和国内爆发大规模内战,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工业行业遭到致命打击,丧失了相当多的生产材料来源和产品市场,不少工厂停工停产,经济面临崩溃,通货膨胀直线上升,年通货膨胀率达到4位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从战区涌入的大量难民给南联盟经济造成更大的压力,而联合国对南联盟实行的制裁给南联盟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工业经济

南联盟工业和矿业产值占其社会总产值的44.4%,就业人口的40%左右在工业部门工作。南联盟食品工业比较发达,一些大型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从生产工艺到产品质量的水平都比较高,汽车和机械制造工业在其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两种工业在南联盟的对外贸易中也举足轻重。南联盟生产的小轿车、卡车、大轿车、机床等曾有大量的出口,其中“红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小轿车曾打入美国英国发达国家的市场,机床出口主要面向苏联、东欧和发展中国家。

农业经济

南联盟农业发达,其北部伏伊伏丁那自治区是欧洲著名的产粮地,那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多瑙河、萨瓦河、蒂萨河及其支流纵横交错,南又兴建了多瑙河—蒂萨河—多瑙河灌溉系统,为粮食、蔬菜、水果、的生长和发展畜牧业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南部黑山共和国生产油橄榄,烟草、葡萄等作物的生长条件良好,南联盟农业技术开发能力较强,位于贝尔格莱德的“泽蒙”玉米研究所和伏伊伏丁那的农业科研机构在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的育种、种子加工等方面都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并承担着联合国培训青年农业人员的业务。

对外贸易

南斯拉夫对外经济关系比较密切,外贸总额一般占其社会总产值的40%以上,南联盟一些较大的工业企业如汽车、石化、服装的生产队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的依赖性都很大。1990年南联盟外贸总额为110.52亿美元,其中南联盟进口65.06亿美元,出口45.47亿美元。1991年因前南联邦解体,统计数字很不完全,1992年1—9月南联盟进出口总额为54.25亿美元,其中南联盟进口32.86亿美元,出口21.39亿美元,进口和出口额分别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2.1%和41%。由于联合国自1992年6月开始对南联盟实行经济制裁,其中包括禁止同南的贸易,所以南联盟统计的1992年1—9月贸易额主要是在1992年上半年实现的。

与中国的协定

1995年9月,中国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签署经济贸易协定;1995年12月,中国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签署投资保护协定;1997年3月,中国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塞尔维亚继承“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以上协定仍然有效。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自贸协定。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签署的第22个自贸协定,塞尔维亚成为中国第29个自贸伙伴。

国家象征

国旗

蓝、白、红三色。

国徽

国徽为盾徽。

国歌

《嗨,南斯拉夫人》

国家构成

塞尔维亚共和国

塞尔维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erbia, Republika Srbija),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北部,东北与罗马尼亚,东部与保加利亚,东南与北马其顿,南部与阿尔巴尼亚,西南与黑山,西部与波黑,西北与克罗地亚,北部与匈牙利相连。9世纪起,移居巴尔干半岛的部分斯拉夫人开始建立塞尔维亚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塞尔维亚加入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6个共和国之一。1991年,前南开始解体。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6月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继承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2023年12月17日,塞尔维亚举行提前议会选举和地方选举。2024年2月,本届国民议会成立。3月,国民议会举行专题会议,投票选举议长和6名副议长,阿娜·布尔纳比奇(Ana BRNABIĆ,女)当选议长。5月2日,本届政府成立,米洛什·武切维奇(Miloš VUČEVIĆ)任总理。

黑山共和国

黑山(Montenegro,Crna Gora),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西部,东南同阿尔巴尼亚为邻,东北部同塞尔维亚相连,西北同波黑克罗地亚接壤,西南部地区濒临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293公里。西部和中部为丘陵平原地带,北部和东北部为高原和山地。年平均降水量为1798毫米。冬季寒冷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候依地形自南向北分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山地气候。公元6世纪末和7世纪初,部分斯拉夫人移居到巴尔干半岛。9世纪,斯拉夫人在黑山地区建立“杜克里亚”国家。11世纪,“杜克里亚”改称“泽塔”,并于12世纪末并入塞尔维亚。1356年,“泽塔”脱离塞尔维亚独立。15世纪,奥斯曼帝国占领现波德戈里察及其以北地区。1878年柏林会议承认黑山县为独立国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山加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法西斯入侵并占领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南斯拉夫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同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20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联邦解体,黑山塞尔维亚2个共和国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黑山就国家独立举行公投并获通过。同年6月3日,黑山县宣布独立。6月28日,黑山加入联合国

国际地位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并于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后,下列国家成立并加入联合国成为新会员国:波黑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历任领导

总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