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希尔·哈米特 :美国侦探小说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3:03

达希尔·哈米特,全名塞缪尔·达希尔·哈米特(1894年5月27日-1961年1月10日,Samuel Dashiell Hammett),美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

1894年5月27日哈米特出生于马里兰州圣玛利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13岁辍学后做过一系列低薪工作,包括货运员、铁路工人、信使和装卸工。在1915年,他加入了平克顿全国侦探事务所,开始了他的私人侦探生涯,为后来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在1918年,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服役于美国马达救护车军团,但在此期间患上了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结核病,被迫结束了短暂的军队生活。

从1922年开始,他将自己在“平克顿机构”的经历变成了短篇侦探故事;同年在《智能集》出版。 他最初的大部分作品都发表在领先的犯罪小说杂志《黑面具》上。 他在 1920 年代在旧金山逗留期间写下了大部分侦探故事,其中许多地点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被提及。 他一生中继续写了 80 多个以标志性侦探为特色的故事,例如“山姆·斯佩德”和“大陆行动”,他的两个著名角色成为哈米特创造的“硬煮”类型的经典之作。“山姆·斯佩德”是他的核心人物,成为美国私家侦探的象征,尤其是在 1941 年电影《马耳他猎鹰》上映之后。《马耳他猎鹰》是他的第二部小说,第一年就印刷了七次。他只写了另外四部小说——1929 年的《红色收获》、1929 年的《戴恩诅咒》、1931 年的《玻璃钥匙》和 1934 年的《瘦子》。 在写完《瘦子》之后,他再也没有写过其他故事,而是把时间花在左派政治事业和民权上。

哈米特的个人生活也备受关注。在1931年,他与编剧丽莲·海尔曼(Lillian Hellman)开始交往,两人一直保持了长期的感情关系,直到哈米特去世。此后,哈米特停止了小说创作,转而从事左派政治活动和电影剧本写作。他曾加入美国共产党,并积极参与反法西斯和民权运动。在1942年,他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担任陆军中士,在阿留申群岛编辑军队报纸。

然而,他在1951年因拒绝向法庭提供共产党员名单而被判蔑视法庭罪,并被监禁了六个月。哈米特于1961年1月10日因肺癌在纽约去世,享年66岁,并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

哈米特被认为是硬汉派小说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对侦探小说和黑色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造了一些经典的侦探人物,如山姆·斯佩德、尼克·王尔德和诺拉·查尔斯、大陆侦探社无名探员等,这些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趣的对话。哈米特的小说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如《马耳他之鹰》《瘦子》《十字街头》等,成为黑色电影的代表作品,对电影史和文化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哈米特一生中的小说作品并不多,但他在有限的创作当中以现实主义特色开创出了“硬汉派”侦探小说,是犯罪小说中具有独创性的杰出典范。《华尔街日报》文学评论家汤姆·诺兰(Tom Nolan)曾评价他说:“哈米特与当时任何一位最著名的美国作家一样重要,如欧内斯特·海明威约翰·奥哈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达希尔·哈米特于1894年5月27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圣玛丽县,父亲是一个叫做“霍普维尔与艾姆”农场的农场主,后来全家在费城暂住了一段时间,此后定居在巴尔的摩。1907年,由于父亲病重,13岁的哈米特只得离开学校,干活养家,先后做过邮递员、计时员、铁路工人、装卸工等工作。

1915年,哈米特来到旧金山一所叫阿伦·平克顿的侦探社从事侦探工作,从办事员到盯梢的暗探再到专职办案的侦探,这段经历让哈米特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独特的生活经验为他后来创作侦探小说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源泉。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哈米特应征入伍,并在机动救护队服役。从军队退役之后,哈米特又回到平克顿侦探社工作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名护士约瑟芬·多兰,他于 1921年7月11日在旧金山结婚后生下一名女儿名叫玛丽。

创作生涯

1922年,平克顿侦探社破坏罢工运动,此举引发了哈米特的强烈反感,于是辞去了侦探社的工作,到广告公司从事广告宣传工作,后来主要从事写作工作,他的短篇小说在杂志上频频发表,广受读者喜爱。

1923年10月,在最受欢迎的黑面具杂志中发表了《纵火加》,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哈米特在《黑面具》的书页中磨练了他作为讲故事者的技能。在那里,他引入了一个无名角色,被称为“大陆行动”。。接着又陆续在杂志上发表了《奸诈小人》《谁杀了鲍勃·蒂尔》《烧焦的脸》等短篇小说。1925年末,由于太太再次怀孕,家庭负担加重,哈米特又兼职了广告公司的制作人。1926年5月,为避免恶化的肺病传染给女儿,哈米特只能与家人分居,写作的时间也变得更加充裕。

1929年,米哈特第一部长篇小说《血腥的收获》出版,此后《马耳他之鹰》问世,头一年就印刷了七次,被评论家称为“胜过欧内斯特·海明威所有小说的硬汉派第一名作”,这部小说也在1941年被搬上银幕,成为了黑白电影片的经典之作。1931年,哈米特又写出了《玻璃钥匙》,小说中抨击了美国政治的黑暗与权利的腐败,被纽约时报称为是“把夏洛克·福尔摩斯的传统与海明威的风格融为一体”。1930年夏天,哈米特被好莱坞高薪聘请,与另一批作家一起为电影公司编写剧本,同年,哈米特定居于洛杉矶。但哈米特常年耽于声色犬马的生活,疏于写作,1933年,他的长篇小说《瘦子》出版,这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1934年,博斯特高薪聘请哈米特为连环漫画《特工X九号》撰写人物对白,由于米哈特经常拖延交稿,合作不到一年就终止了。

政治经历

1937年,哈米特加入美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左派”的政治运动,1942年初,偷袭珍珠港发生,哈米特再次报名参军。1943年,哈米特被派到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编辑《阿留申人报》,次年升为中士,与罗伯特·柯洛尼合作编写《阿留申群岛之战》。

大战结束后,哈米特离开军队,他把主要精力更多放在了社会活动与政治活动方面,1946年到1956年期间,哈米特在纽约的杰弗逊社会科学院担任写作课的讲师。1946年,哈米特当选为左派组织民权大会的主席,同时还一起与海尔曼担任共产党人保释基金会的理事,后来有共产党人经哈米特保释后失踪,他也因此入狱六个月,并被没收全部财产。出狱后的米哈特只好寄居在纽约州边远地区的一个朋友家中。1953年,受到了当时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影响,哈米特因为左派人士的身份受到了国会的调查,被列入了黑名单。但此时的哈米特身体状况已经日趋恶化,1955年,哈米特心脏病发作,在接下来的最后几年时光中,他曾计划过撰写半自传《郁金香》,但最终未能完成。

1961年1月13日,哈米特因肺癌纽约一家医院去世,终年66岁,死后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来源:

创作特点

思想主题

个人主义

作为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侦探小说的集大成者,达希尔·哈米特的作品非常真切地诠释出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普通民众逃避现实、追求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哈米特总是擅长于在他的作品当中塑造出一个孤胆英雄形象的侦探作为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并且常常借用主人公之口来阐述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不要被现实社会作束缚,要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生。但个人主义的最终结果也可能会发展成为犬儒主义,即无所谓理想,也无所谓责任。而这样个人主义与犬儒主义相互交织的价值观念也渗透在了其作品中主人公对于爱情的处理上。

人物塑造

“硬汉派”形象

达希尔·哈米特是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开创者,对后来的硬汉侦探小说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一改古典式侦探小说的许多俗套,在小说中的场景、情节、语言等许多方面作出革新,尤其是塑造出了“大陆探员”和萨姆·斯佩德这两个具有血肉之躯的典型硬汉侦探的形象。并且哈米特的侦探小说中,他并不强调对于罪犯的一次性解决,而是强调整个社会的腐败以及这种腐败带给所有人包括侦探本人在内产生的影响。这样的创作理念无疑也使得哈米特小说的主题要比古典式侦探小说显得深刻得多。

哈米特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充分揭露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病症,其所塑造的强硬而愤世嫉俗的一系列侦探形象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英雄形象,赢得了大众对他的喜爱,他的著作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畅销小说,这为他后来进入好莱坞奠定了文学和社会的基础。

创作手法

简洁叙事

哈米特不仅仅只是一个通俗小说家,他实际上是一个继承了马克·吐温赫尔曼·梅尔维尔等人的书写传统,并且拥有欧内斯特·海明威般凌厉写实语言功力的文学大师,此外,他还善于在故事当中制造出跌宕起伏的节奏,以简洁、明快的文笔来精确描绘出美国当时社会生活的百态。

哈米特所创造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多少具有针砭事态的含义,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创作手法也常常独具一格,为了使故事情节更加简洁轻快,哈米特往往不注重小说的场景描绘以及人物心理的描述,而是通过简洁的叙述和机智隽永的对话呈现小说情节,从而把侦探小说的写作艺术与美学价值提到了新的高度。

现实性

为了增强小说的现实性,哈米特在语言方面也作出了特别的努力。首先,为了契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与心态,特别是对于大量社会下层犯罪分子、盗贼这一类人,哈米特为他们设计了美国本地的方言、俚语等,为读者带来了人物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其次,哈米特还特别注重在小说当中制造出一种浓郁的社会氛围,生动具体地把当时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混乱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使读者在小说的阅读当中强烈地体会到弥漫于整个社会之中的腐败气息,得出“这样的猪圈真是非打扫不可”的结论。哈米特甚至曾说过:“我小说里的所有人物角色,都是有原型的,都是我在办案过程中遇见过的人。”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其他奖项

参考资料:

人物影响

尽管哈米特作品并不算丰富,但他一直算得上是那个时代最有分量的作家之一。哈米特的硬汉侦探小说极大影响了40-50年代的美国黑色电影流派(film 黑色),改编自小说的《马耳他之鹰》成为黑色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真实性与现实主义是他作品当中非常显著的特点,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笔下所有的人物都是基于我所认识的人或听说的人而写出的。”

哈米特的写作开创了“硬汉派”推理小说的先河。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硬汉派大奖“达希尔·哈米特奖”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在硬汉派和犯罪小说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古典推理界的爱伦·坡加上阿瑟·道尔。他与同时代的雷蒙·钱德勒一起,将硬汉侦探文学发展为现实主义色彩浓厚、深受读者欢迎的理想文学类型,且这一类作品又衍生了许多旁支,诸如法庭程序小说、犯罪小说、警察小说、间谍小说和国际政治小说等,这些作品的繁荣,哈米特作为创始者之一有着不可估量的功劳。

人物评价

与米哈特同时代的侦探小说家雷蒙·钱德勒,也被认为是哈米特的衣钵传人曾评价哈米特:“哈米特把谋杀从威尼斯花瓶中解放了出来,也不再只是简单提供一具尸体,而是把谋杀交到那些有理由犯下罪行的人手里。罪犯所使用的的凶器也不再是精致的决斗手枪、箭毒与热带鱼,而是实实在在唾手可得的器具了。”“哈米特绝对是我们的掌门人……他语言简朴,惜墨如金,文风冷峻,但是他却一次又一次地写出了只有最优秀的作家才能写出的作品。”

埃勒里·奎因则认为:“哈米特是现代侦探小说界最重要的原创者,是他首次给予了我们百分百的美国本土侦探小说。”

人物纪念

达希尔·哈米特奖

哈米特奖创设于1992年,由国际犯罪作家协会北美分会每年授予给一名北美大作家在冷硬犯罪小说领域的杰出作品,获奖者会得到一尊“瘦子”铜像(铜像的形象来源于达希尔·哈米特的侦探小说《瘦子》)。

个人生活

1930年,美国女剧作家莲莉·海尔曼在好莱坞饭店第一次与米哈特相见,此时的米哈特才36岁就已经头发花白,当时他的小说《马耳他之鹰》已经出版,并在美国享有盛誉。初次相见的两人很快进入热恋,哈米特小说《瘦子》中的角色尼克·查尔斯和他的妻子娜拉身上就可以看出哈米特与海尔曼的影子。哈米特与海尔曼两人虽然没有结婚,但他们在余生当中一直相互扶持、休戚与共。晚年哈米特身患肺炎,海尔曼也对他悉心照料直到哈米特去世。

社会活动

1938年,哈米特曾当选为美国电影艺术家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反法西斯主义事业筹款,特别是为了支援西班牙人民反抗卡门·佛朗哥国共内战和中国人民英勇的中国抗日战争

1946年,哈米特当选为左派组织民权县大会的主席,同时还一起与海尔曼担任共产党人保释基金会的理事,后来有共产党人经保释后失踪,哈米特也因此入狱六个月,并被没收全部财产。

相关作品

哈米特与海尔曼的关系在1977年的电影《茱莉亚》 中表现了出来,其中饰演了哈米特的演员杰森·罗巴兹(Jason Robards)获得了第五十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饰演海尔曼的演员简·方达(Jane Fonda)获得了第五十届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参考资料

阿灵顿国家公墓.华盛顿特区.2023-10-14

Dashiell Hammett: Detective, Writer.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网.2023-09-27

Dashiell Hammett Biography.The Famous People.2023-10-27

Hammett, Dashiell.Encyclopedia.com.2023-10-25

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infoplease.com.2023-10-25

..2023-04-12

改变推理小说轨迹的三个人.今日头条.2023-04-13

达希尔·哈米特 Dashiell Hammett.豆瓣电影.2023-04-13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The 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简称MWA)票选出的史上最经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说排行榜.豆瓣.2023-10-25

理查德·朗格获得本年度哈米特奖.豆瓣.2023-09-27

茱莉亚 Julia (1977).豆瓣电影.2023-04-1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