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及演说家

更新时间:2023-03-15 11:49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小说家、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为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名叫佛罗里达的村庄,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但收入微薄。马克·吐温在上学的时候就不得不打工。1839年秋,马克·吐温一家迁往密苏里州汉尼拔(Hannibal)的一个密西西比州河边的港市,为他了解奴隶制从而进行创作奠定基础。1847年3月24日,马克·吐温的父亲死于肺炎。同年起,马克·吐温先后做了印刷所学徒、报童、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记者等工作。1852年5月1日,马克·吐温在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1858年,马克·吐温回到密苏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的旅途中,他开始学习领航员技术并在两年后正式开始这一职业,直到南北战争爆发才停止。

1863年,他正式使用“马克·吐温”作为笔名。1865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被译为法语,在文学领域获得国际声誉,此后经常为报刊撰写幽默文章。1870年,马克·吐温与欧莉维亚·兰登结婚。婚后居住在布法罗,自己编辑发行《快报》,一年后因赔钱过多而出让。1873年,他同查·沃纳合写的《镀金时代》,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1876年,《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马克·吐温的声名开始逐渐达到高潮。此后二十年间,他创作了大量名作。1895年,马克·吐温和妻女一起开始全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1年,马克·吐温担任了由他帮助成立的美国反帝国主义联盟(American Anti-Imperialist League)副主席。晚年马克·吐温因家庭不幸和社会的弊病而越发悲观,对于人生、世界感到困惑与迷茫。1910年4月21日,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治逝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代表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5),《百万英镑》(1893)等等。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和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流露出对人道主义的关注和对民主制度的信仰,批判美国种族主义、宗教偏见、社会不公和金钱丑恶,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的自由和平等的渴望。他对自然的描写也很精细,描绘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

马克·吐温擅长幽默和讽刺的写作手法,且尽量用多种不同风格展现社会现实。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马克·吐温在其作品中广泛使用口头语,使得人物可以在页面上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讲话,从而打破了19世纪文学中华丽散文的主导地位。同时,马克·吐温的影响还涉及文学以外,如由肯尼迪中心颁发的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奖,就是表彰那些以与吐温类似的方式影响美国社会的个人,他的若干名作被改编成电影等艺术体裁。

笔名由来

马克·吐温源自水手术语。马克·吐温曾当过领航员,在与其伙伴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叫道“Mark Twain!”,意思是“两个标记”,亦即水深两浔(约3.7米,1浔约1.852米),这是轮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条件。还有一个原因是,马克·吐温的船长塞勒斯,曾经是位德高望重的领航员,会不时为报纸写些介绍密西西比河掌故的小品,这位船长选择的笔名也是“马克·吐温”。1858年,塞勒斯船长发表了一篇预测新奥尔良将被水淹没的文章。萨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的原名)决定对船长开个玩笑,就模仿他的笔调写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讽刺小品。谁知这篇游戏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船长的心,船长从此弃笔不写,“马克·吐温”这个笔名也从此在报纸上销声匿迹了。四年后,已经当上记者的萨缪尔得悉塞勒斯船长谢世的噩耗,为自己当年的恶作剧追悔不已,决心弥补这一过失,于是他继承了“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并以此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但亦有一说,指其在西部流浪时,马克·吐温经常在酒店买酒两杯,并要求酒保在帐单上记“两个标记”,这使其回忆起他的领航员生活,所以选择“Mark Twain”作为笔名。

人物生平

早年

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门罗县一个名叫佛罗里达的小村庄,父亲是一个贫穷律师。马克·吐温是家中7个小孩的第6个,他只有3个兄弟姊妹在童年的贫苦生活中幸存。1839年,马克·吐温一家迁往密苏里州的汉尼拔,一个毗邻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这里成为他后来的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圣彼得堡这座小城市的原型。那时,密苏里州是联邦的奴隶州,而年轻的吐温开始了解奴隶制,这成为往后在他的历险小说中的主题。1847年3月,当吐温11岁时,他的父亲死于肺炎。次年,五年级的他离开学校,成为一名印刷学徒。1851年,他成为一名排字工人,同时开始给他哥哥奥利安创办的《汉尼拔杂志》(Hannibal Journal)撰写文章、草稿和幽默文段。

青年

在他18岁时,他离开汉尼拔,先后在纽约市、费城圣路易斯辛辛那提当印刷工人,还加入了新成立的国际印刷联盟——印刷商工会,他白天工作,夜里到图书馆学习。22岁时,吐温回到密苏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的旅途中,轮船的领航员碧士比(Horace Ezra Bixby)答应教授马克·吐温领航员技术,并要求他终身成为轮船领航员,这是当时全美国薪资第三高的职业,每月薪水250美元。马克·吐温在他1859年得到领航员执照之前,花了2年多时间,一丝不苟地研究密西西比河长达2000英里的沿岸水情。在训练期间,吐温说服他的弟弟亨利·克莱门斯与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的经历,被他写入传记《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中。

1858年6月21日,由于工作的轮船爆炸,亨利不幸去世。亨利的死对马克·吐温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吐温曾在亨利死前一个月,梦到亨利的死亡,这让吐温此后对玄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另一方面,亨利的死让吐温感到极内疚,并觉得他一生都需要为此负责,于是他继续在河上工作并一直当领航员,直到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影响了密西西比河的交通,马克·吐温才不得不停止这份工作。此后,他曾短暂加入南方邦联部队,写下了简稿《一场失败的战役的私人历史》(The Private History of a Campaign That Failed)记录这段经历。

1861 年,马克·吐温的哥哥奥利安出任内华达州领地(NT)州长秘书,马克·吐温跟哥哥一起向西旅行,他们乘坐马车穿越了大平原和落基山脉,旅行了两个多星期,还参观了盐湖城的摩门教社区。吐温抵达内华达州弗吉尼亚市的一个银矿小镇后,成为康斯托克矿脉的一名矿工,但工作不太成功,他又到当地一家报纸,在作家朋友丹·德奎尔 (Dan DeQuille)手下工作。1863 年2月3日,他在这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幽默的游记,首次使用自己的笔名“马克·吐温”。他在美国西部的这些生活和工作经历启发了19世纪70年代初出版的《艰难历程》的创作。

马克·吐温的第一部小说名作《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于1865年11月18日在《纽约周六报刊》首次发表,取材自吐温在加利福尼亚州生活的经历。这部作品本打算在阿特姆斯·沃德的关于美国西部风情的著作中收录,但由于马克·吐温未能及时写成这篇小说,转而刊登于报纸,该作为他赢得广泛的文学声誉。之后,《萨克拉门托联盟报》(The Sacramento Union)派马克·吐温去当时被称为三明治群岛的夏威夷做通讯记者,寄来当地情报。后来他又到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地报》(The Daily Alta California)工作,报社派他取道巴拿马运河从旧金山到纽约,做巡回记者,在这期间他就不断寄出信件给报纸出版,讽刺而幽默地记录他的所见所闻,这些信件也成为他小说创作的素材。1867年6月8日,在工作单位的资助下,吐温乘“贵格会”号轮船前往环地中海地区游历,历时5个月,为他撰写讽刺幽默游记《傻子国外旅行记》奠定了基础,该书通过“傻子”对欧洲中东的很多国家的批评来讽刺美国及西方的社会。也正是在这次旅行中,他遇到了查尔斯·兰登,看到了他妹妹欧莉维亚的照片,为自己的婚姻埋下伏笔。

中年

1872年,吐温出版了第二部旅行文学著作《苦行记》,该书也是《傻子国外旅行记》的续集。《苦行记》是吐温在内华达州美国西部地区的后期生活的半自传式描述,其中反映了拓荒时代美国西部的野蛮,特别批判了当时美国社会对美洲原住民和从中国移民来的劳工的歧视与欺凌。这一时期,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了马克吐温所命名的“镀金时代”,随之暴露出的贪赃纳贿、营私舞弊、巧取豪夺、假公济私、压制民主、种族迫害等社会弊病和丑恶现象,动摇了马克吐温以往对美国民主优越感的信念,唤醒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良知,他开始作为一个社会批评家而崛起在美国文坛上。1873年的《镀金时代》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批判现实的小说,由他和邻居查尔斯·达德利·沃纳(Charles Dudley Warner)合写而成,也是马克·吐温唯一一部与人合作的作品。1875年,马克·吐温应威廉·豪威尔斯之约,为《大西洋月刊》撰文。他以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的生活为题材,写了7篇文章,后汇集成书,命名为《密西西比河的往事》。8年后,他回到家乡,把这本书扩充成为《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体现吐温对浪漫主义的醒悟。1876年,吐温写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来追忆他在汉尼拔的童年。吐温模仿自己小时候的性格,塑造出汤姆·索亚的性格来,这本书还引入哈克贝利·费恩为配角。

1881年,吐温在《王子与贫儿》中首次尝试写“乞丐”,但吐温在英国社会并没有足够丰富的阅历,因此内容不是很充实。在写作《王子与乞丐》期间,他完成了另一部游记《浪迹海外》,该书记录了马克·吐温在中欧及南欧旅行的过程。《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于1884年正式出版,令吐温成为更著名的美国作家。《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1876年夏天开始创作,较前作更为严肃。这部书成为美国大部分学校的必修书,因为该书以1850年代的美国奴隶制为历史背景之一,而哈克的不循规蹈矩和对于传统的反叛正契合当时很多同龄人的想法。

在这一时期,马克·吐温first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他与美国重要的发明家、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建立了良好的友谊,1886年,马克·吐温在特斯拉的实验室试验球状闪电,他还取得了若干发明专利,如“可调节和可拆卸服装肩带的改进”“历史问答游戏”“自粘剪贴簿”等。在他的作品如《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部分故事中,还涉及了指纹识别等科学知识。

晚年

1894年,马克·吐温写了《傻瓜威尔逊》,塑造了一个富有斗争性的女黑奴罗克西的形象。在这前后,他的家庭遭到不幸:两个女儿一病一死,妻子的健康也恶化;他投资制造自动排字机失败而破产,再加上愈发认清现实的丑恶,马克·吐温作品中逐渐弥漫悲观主义。1895年,为了偿还债务,他决定外出旅行演讲,访问了夏威夷、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南美等地。1897年写成《赤道旅行记》,其中讽刺并谴责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他此后创作的中心思想。

1901年,马克·吐温担任了由他帮助成立的美国反帝国主义联盟(American Anti-Imperialist League)副主席。同年,吐温被耶鲁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1902年和1907年,密苏里大学牛津大学分别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1904年,妻子在意大利逝世。马克·吐温进入了事业的最后阶段。他早期作品如《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已有表现的对“人类”(实为对有产阶级)的悲观情绪,此时成了他一些作品的主调。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散文《人是怎么回事?》(1906)以及其死后出版的故事《神秘的陌生人》(1916)等都展现出吐温对于人生、世界的困惑与迷茫。而在马克·吐温的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他口授、由他的秘书笔录的《自传》。

1909年,托马斯·爱迪生拜访了马克·吐温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家,并拍摄了他的影像,部分镜头被用于两卷短片《王子与乞丐》(1909),这也是现存唯一的马克·吐温的影像资料。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因心肌缺血不治逝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的伍德劳恩公墓(Woodlawn Cemetery),其墓志铭为:“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感情生活

马克·吐温在22岁时遇到了一位名叫劳拉·怀特的姑娘。劳拉与马克·吐温相遇于一艘名叫“罗伊号”的船上,虽然只有3天的短暂相处,马克·吐温对劳拉已产生了共度一生的想法,他本想与这位赠予他一枚金戒指为信物的劳拉姑娘继续交往,可后来,马克·吐温因弟弟亨利的去世陷入自责和苦痛中。后来,马克·吐温好不容易走出了悲痛,想继续和劳拉交往,他不仅写信给劳拉,还到劳拉的家中看望她。可是,24岁的马克·吐温的到来,让这个姑娘的母亲对他充满了怀疑和戒备。此时的马克·吐温脾气比较坏,他受不了劳拉的母亲对他的敌意,就甩手而去。

1867年,32岁的马克·吐温仍然单身一人。可就在这一年,在他前往欧洲中东的旅程期间,认识了一个名叫查尔斯·兰登的男子,并经过查尔期·兰登看到了他的姐姐欧莉维亚·兰登的照片。看到照片上年轻漂亮的欧莉维亚,马克·吐温当时就有了对她一见钟情的感觉。1868年元旦,马克·吐温见到欧莉维亚,向她送上了新年祝福,并在她的公寓里待上了一段时间。1868年8月,马克·吐温再次前往欧莉维亚家做客,又待了两个星期,并向欧莉维亚提出了求婚,结果遭到了欧莉维亚的拒绝。原因是身为富家小姐的欧莉维亚认为,出身卑微且有着粗俗的抽烟喝酒行为的马克·吐温与自己并不匹配,她讨厌马克·吐温的雪茄不离手,大口喝烈酒这些不良的嗜好。但马克·吐温没有沮丧,再次见面时,他恳请欧莉维亚和他保持书信往来,并请她监督自己戒烟戒酒,并在戒酒期间不停地给欧莉维亚写情书。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马克·吐温给欧莉维亚一共写了184封情书,并且为了能够配得上欧莉维亚的身份,马克·吐温还不断地写作,并到处参加演讲。184封情书和变得越来越好的马克·吐温终于赢得了欧莉维亚的芳心。成名后,马克·吐温再次向欧莉维亚求婚,这次她同意了。1870年2月2日,马克·吐温和欧莉维亚·兰登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人物关系

家庭关系

父亲:约翰·克莱门斯(John Clemens)

母亲:简·克莱门斯(Jane Clemens)

哥哥:

奥利安·克莱门斯(Orion Clemens)

普莱曾特 ·克莱门斯(Pleasant Clemens)

本杰明·克莱门斯(Benjamin Clemens)

姐姐:

帕梅拉·克莱门斯(Pamela Clemens)

玛格丽特·克莱门斯(Margaret Clemens)

弟弟:亨利·克莱门斯(Henry Clemens)

妻子:欧莉维亚·兰登(Olivia Landon)

儿子:兰登·克莱门斯(Landon Clemens)

女儿:

苏西·克莱门斯(Susie Clemens)

克拉拉·克莱门斯(Clara Clemens)

让·克莱门斯(Jane Lampton "Jean" Clemens)

社会关系

童年伙伴:

威尔·鲍恩(Will Bowen)

约翰·布里格斯(John Briggs)

作家伙伴:

威尔·华莱士(Will Wallace)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

海伦·凯勒与马克·吐温在1895年的一次午餐会上相识,并建立了友好和持久的关系。之后,马克·吐温被海伦·凯勒深深吸引,他写信给一位朋友,请求他可以有机会资助海伦·凯勒的教育。在其去世前一年,马克·吐温还邀请海伦·凯勒在他的康涅狄格州雷丁的家中小住。

主要作品

马克·吐温主要作品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早期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作品主人公作为独立党的候选人参加了纽约州州长的竞选,自信“声望很好”。但是不久,参加竞选的美国共和党美国民主党利用报纸以选民的名义接二连三地给他扣上“伪证犯”、“小偷”、“盗窃犯”、“舞弊分子”等等莫须有的罪名,并在公开场合对他进行了人身攻击,搞得他声名狼藉,迫使他不得不声明退出竞选。作者利用这一候选人进退的侧面,紧紧抓住资产阶级报纸专事造谣、诬陷这一特征,有力地揭露素称“最民主”的美国“民主”选举的虚伪,指出它不过是对人民的欺骗与愚弄。

《汤姆·索亚历险记》标志着马克·吐温现实主义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小说描写美国南北战争前的一个小镇上的故事。主人公汤姆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儿童,生性活泼、善于说谎,会搞无穷无尽的恶作剧,却又不乏正直、勇敢、善良的品性。他厌恶枯燥刻板的生活环境,追求传奇的冒险生活。一天,他约好朋友哈克夜间去坟场玩耍,目睹伊洛瓦底江杀人的惨案,经思想斗争,汤姆揭发了伊江的罪恶。伊江企图杀害汤姆,结果失足坠入深谷而死。汤姆和哈克在山洞里发现了伊江埋的一箱金子,两人平分,都成了富翁。作品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风气、伪善的宗教仪式和陈腐呆板的学校教育制度,都进行无情的揭露和讽刺。1905年因为语言问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被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禁止儿童阅读。

《百万英镑》写穷汉亨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因此成了轰动伦敦的名人,人们不问这张钞票的真正主人是谁,也不辨它的真假,见到它就欣喜欲狂,立刻对亨利产生信任感,他们对这张百万英镑顶礼膜拜,因此对亨利也十分敬畏,一时间荣誉、金钱、爱情向亨利蜂拥而来,令人招架不住,小说用夸张的方式讽刺了金钱万能的美国社会。

《神秘的陌生人》是马克·吐温死后发表的中篇小说,更为突出地表现了马克·吐温的绝望情绪和宿命论的观点这种倾向。作品假托在16世纪的奥地利,一个自称天使的撒旦来到人间,大显神通,尽情嘲弄人间的丑恶,对人类前途表示了极大的失望,最后悄然离去。作品对资本家的重利剥削,统治者欺凌弱小国家的种种恶行劣德,给以淋漓尽致的嘲骂。然而,在嬉笑怒骂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绝望情绪。

创作特点

幽默讽刺

马克·吐温开始创作时,正是美国幽默文学极为繁荣的时代,而这种文学的根源在西部的口头文学,怪诞、极度夸张是其特色。这一时期的作品总的看来是以轻松活泼的幽默为其主要特色。即使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刺作品也充满了诙谐和幽默的意味,诙谐而不尖锐、幽默而不辛辣是马克·吐温将幽默同轻微的讽刺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个时期,他既写较为轻松的滑稽、幽默作品,也开始写一些针砭时弊的幽默、讽刺作品。

马克·吐温的成名作《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一个叫吉姆的市民,终日无事专找人打赌。他以赌为快,而赌的内容则是荒唐之极。“别人乐意怎么赌,他就怎么赌只,要能和人家打成赌,他就心满意足!他老是一心一意找机会,不管一桩什么事情,只要有人提起,那家伙就要和人家打赌……嘿,哪怕是两只鸟落在栅栏上,他也要和你赌哪一只先飞,” 寥寥几笔漫画式的夸张描写,就把美国小市民精神空虚、无所作为且不劳而获的恶习就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可笑。而马克·吐温在其写作生涯后期的代表作《败坏了赫得莱堡的人》中的幽默与讽刺则更深了一步。赫得莱堡是作者虚构的市镇,以“诚实”“清高”闻名于世,但在一口袋“金子”的诱惑下,镇上“诚实”的居民,尤其那19位首要公民,没有一人能抵住诱惑,反而都昧尽良心为钱进行欺骗、作伪,演出了场场丑剧,使不可败坏的“诚实,清高”的赫得莱堡臭名远扬 。谁是败坏了赫得莱堡的人呢?表面上看是那个费尽心机进行报复的外乡人通过几封信导演了这场丑剧,而实际上却是赫得莱堡的那些有威信的“上等”公民们。而幽默讽刺的特点同样出现在马克·吐温的演讲中,一次又一次帮助他化解尴尬,使得其从一场演讲只有一个观众到全球巡讲。

儿童心理

马克·吐温对于儿童的精神世界同样非常关注,《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完全为孩子们写的小说,它充分表现了儿童时期所特有的欢乐、恐惧、追求刺激的特点,对儿童天真、活泼、自由的性格作了非常细致的描写,语言生动,惟妙惟肖。而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将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与浪漫主义的抒情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细微的儿童心理分析、诙谐的讽刺和犀利的政论有机地结合并统一起来,使艺术与说理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境地,让读者在阅读时也收获思考与启发。

语言朴素

马克·吐温以清新幽默的文笔、毫无雕琢的朴素语言开创了美国小说口语化的先河。在他小说中的人物,限定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结合美国西部当地的文化,与现实生活中的片段紧密结合,甚至在部分作品中带有浓重的方言。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将各地方的方言口语进行提炼,以第一人称“我”用当地的方言土语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突破了以往作品中循规蹈矩的“高雅”风格。但这部作品也有部分语言引起争议,如书中大量使用南北战争时期常用的“nigger”这个词语,引起了现当代一些美国高中的抵制。

主要思想

马克·吐温的思想与其创作手法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在1887年写给作家朋友威廉·迪恩·豪厄尔斯 (William Dean Howells)的一封信中,他以法国大革命为例,指出自己早年是个保守的“吉伦特派”,但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和阅历的加深,他逐渐变成了雅各宾派的让-保尔·马拉一样的人物。总体而言,马克·吐温坚持自由放任,认为个人的政治权利和财产权是至关重要的,支持技术进步和健康的商业发展,反对福利国家,尤其反对君主制、世袭贵族等。马克·吐温在作品中最主要展现的思想则是批判种族歧视、揭示资产阶级被金钱腐朽的虚伪道德、抨击帝国主义

批判种族歧视

马克·吐温笃信不论种族肤色、人人平等的理想终会实现,痛恨野蛮的奴隶制度,赞赏黑人奴隶争自由、求解放的斗争,他反对种族主义,认为血统论极其荒谬,批判美国开发西部时对美洲原住民和中国移民劳工的压迫。马克·吐温往往通过在作品里更多地描写了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进而痛斥了南部奴隶主虐待黑人奴隶的残暴罪行。这种思想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在《镀金时代》中善良的丹尼尔大叔夫妇被卖到“遥远的南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两个骗子“国王”和“公爵”想要偷偷拐卖吉姆,《傻瓜威尔逊罗克珊娜和她的儿子先后被卖为奴。并且奴隶主对待逃奴更为凶恶,除了设置悬赏捉拿外,对捕获的逃奴,不是加以绞杀,就是卖到黄河下游或下游更远的地方。因此马克·吐温指出:实行种族歧视压迫的美国是“奴隶的地狱”,所以,马克·吐温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充满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展现其民主思想,进而鼓舞黑人群众为反对种族歧视、实现美好理想而战斗。

揭示金钱丑恶

马克·吐温通过作品展现金钱在社会中的统治力量,表现金钱对资产阶级道德的腐蚀性影响,从而剖析资产阶级贪婪本性,鞭答资产阶级丑恶灵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两个调皮的孩子汤姆和哈克发了横财,一夜之间就成为人人巴结艳羡的对象,他们的话语俨然成为拜金者眼中的金科玉律。《百万英镑》更是马克·吐温刻画金钱的魔力和描绘资产者对金钱崇拜的一篇力作,仅仅凭借这张无法使用的巨额钞票,亨利亚当斯在一月之内竟然从一个一贫如洗的落难者变成了伦敦上流社会和报纸刊物的注目对象、美国公使的座上客,获得了大笔钱财、美女和地位,突出地表现了金钱颠倒社会、支配一切的可怕力量。马克·吐温通过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性质,嘲弄资产阶级的虚伪德行,一针见血地指出“爱好金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谴责帝国侵略

暴露美国资产阶级扩张领土的野心,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罪行也是马克·吐温作品的主要思想之一,在《镀金时代》里,参议员狄尔沃绥直言不讳地声称“我们必须把我们的领土扩张一些”。他的私人秘书华盛顿对此心领神会,认为美国很需要古巴圣多明各。在《汤姆索亚出国记》里,马克·吐温借汤姆和哈克的对话,嘲笑了汤姆幻想亲任司令官,组织“十字军东征”从阿拉伯人手里夺回“圣地”的计划,实际上这也是对殖民主义者无端发动侵略战争的谴责。在他的演讲中,马克·吐温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盗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怒,于1900年8月12日在书信中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是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并且预言殖民地的人民必将奋起反抗,帝国主义者也必将自食恶果。

人物影响

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默作家,也是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因其对美国的社会现实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力,并且其作品也具有十分浓厚的现实批判意义,因此被称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同时,马克·吐温开创了美国小说创作的先河,被誉为“美国小说之父”。作为杰出的幽默和讽刺大师,马克·吐温用他独树一帜的幽默诙谐风格、奇思妙想同讽刺相结合的创作艺术,为我们留下了认识19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制度和人的宝贵遗产,并对认清当今美国社会的丑恶现象具有现实意义。并且,他在继承美国西部幽默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把美国民族文学提高到世界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语言上,马克·吐温在作品中使用口头语,使得人物可以在页面上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讲话,打破了19世纪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华丽散文。他的带有强烈方言色彩的密西西比河上“野孩子”的语言,就给整个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 震撼。 那是一种朴实无华、色彩鲜明的民间的语言,是具有革命性的,为后来的作家如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J.D. 塞林格等人铺平了道路。

人物评价

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认为:马克·吐温给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带来了真正的智力。

马克·吐温的传记作家洁丽·艾伦斯指出:在当时的每个重要事件上,马克·吐温总要说出他的心里话,用尖锐而有力的词句表达出多数人的心声。

新批评派大将克里恩斯-勃格克斯认为:马克·吐温写赫克不是用叙述人的语言,而是用赫克本身的口语来写,使感情与事件融合,形势与效果一致,从而创造了马克·吐温的风格。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亚伯拉罕·林肯解放了黑奴,马克·吐温解放了作家。

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雅威,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美国评论家威廉·豪威尔斯:马克·吐温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相比的,他是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将吐温称为“美国文学之父”,他说:马克·吐温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曾说:所有现代美国文学都源自马克·吐温的一本名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书。

对马克·吐温研究颇有贡献的特伏托曾说:确实,悲观主义在美国十九世纪文学中是少有的,即在二十世纪中也是如此,因而,在马克·吐温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悲观主义是独特的。

批评家范·魏克·布鲁克斯提出:马克·吐温虽然是一位富有天赋的艺术家,但是他又是一个屈服于环境的弱者,然而现实的环境造成了终归失败的局面。

在《夏娃日记小引》中,鲁迅指出了马克·吐温在幽默中“含着讽刺”,同时“因为这一点点的反抗就使现在新土地里的儿童还笑道:马克·吐温是我们的”。

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其评语为“美国国民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

后世纪念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奖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于1998年设立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奖,以奖励那些使用与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类似的幽默讽刺的方式,对美国社会产生影响的公众人物。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奖是美国幽默艺术届的最高奖项,奖项以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命名。每年表彰一位喜剧届有突出表现的喜剧从业者,并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肯尼迪中心录制颁奖晚会。

马克·吐温奖

1972年由马尼·尼尔设立,由密苏里校图书管理者协会主办。设该项年度奖的目的在于向儿童介绍当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马克·吐温故居

位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马克·吐温故居和博物馆,是塞缪尔·朗霍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及其家人于 1874 年至 1891年间的住所。它由爱德华·塔克曼·波特设计,采用美国高哥特式风格建造。该建筑后来用作学校、公寓楼和公共图书馆分馆。1929年,它从可能的拆迁中解救出来,并交由新成立的非营利组织马克·吐温纪念馆照管。该建筑于1962年被宣布为国家历史地标。

轶事典故

一句谎言

马克·吐温与一位夫人对坐时,他对她说到:“您真漂亮!”那位夫人高傲地回道:“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而马克·吐温毫不介意的说:“没关系,您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

头脑与容貌

有位舞女曾给马克·吐温写信,说要嫁给他,并指出:“如果我们的后代有我的容貌,你的头脑,多好啊!”而马克·吐温回信:“如果是你的头脑,我的容貌呢?”

书与割草机

马克·吐温曾向邻居借阅一本书,邻居说:“可以,但我有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之后,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用割草机,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我也有一条规则:从我家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马克·吐温的财务问题

虽然马克·吐温出版著作赚了不少钱,但是投资不当令他浪费了很多钱,其中大部分是投资在一些新发明上,还有是因为出版社经营问题。1893年,他与金融家、标准石油公司管理者的亨利·罗杰斯结成了长达15年的友谊。罗杰首先为吐温申请破产,然后罗杰把吐温著作的版权移交给吐温的妻子欧莉维亚,以免债权人夺得版权。吐温之后开始他的环球演讲旅行,把债务都还清。

马克·吐温与哈雷彗星

马克·吐温曾在1909年说道:1835年,我带着哈雷彗星来到这里(1835 年哈雷彗星路过地球的两周后,吐温出生了)。明年它会再次出现,我希望能带着它出去。如果我不和哈雷彗星一起出去,那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望。毫无疑问,全能的真主说过:“现在有这两个不负责任的怪胎;他们一起进来,也必须一起出去。”结果1910年4月21日,他在斯托姆菲尔德因冠心病去世,此时距离当年彗星掠过地球还有不到一个月。

衍生作品

纪录片

马克·吐温的耶路撒冷之旅:梦想之地

《马克·吐温的耶路撒冷之旅:梦想之地》由马丁·希恩讲述,根据马克·吐温的畅销书《海外无辜者》改编,与2017开播,这一年也是马克·吐温欧洲和圣地之旅150周年。影片在以色列拍摄,追溯了马克·吐温的足迹,通过他信件和日记中的真实细节来还原情境。讲述了马克·吐温作为一名年轻记者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他开始了横跨大西洋和圣地的处女航。他的最终目的地是耶路撒冷古城。吐温在这次旅行中的经历和见地促使他后来成为一位典型的美国作家。这部纪录片是有关马克·吐温的唯一一部在耶路撒冷拍摄以及用到以前从未见过的信件的影片。

电影

百万英镑

《百万英镑》改编自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支票给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美国穷小子的生活所带来改变的故事。该电影由罗纳德·尼姆执导,格利高里·派克领衔主演的爱情喜剧片。该片于1954年1月7日在英国上映,于1980年前后在中国公映。

淘金岁月

影片改编自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第二部成名之作《苦行记》,这同时也是一部半自传体的著作,马克·吐温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在 1861年-1866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该片由查尔斯·马丁·史密斯执导,于2002年上映。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赫敏·亨特格博斯执导的家庭冒险影片,路易斯·霍夫曼莱昂·塞德尔等作为主演。于2011年11月17日在德国上映。该片改编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同名儿童著作,讲述了美国顽童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的种种奇遇,最终努力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故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