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梅尔维尔 :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

更新时间:2023-03-28 08:04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

赫尔曼·梅尔维尔在1819年出生于纽约,父亲艾伦·梅尔维尔在赫尔曼十二岁时逝世,赫尔曼·梅尔维尔不得不辍学谋生,十五岁便投身社会,先后做过银行文书,店员,小学教员,农场工人等工作。1837年,他应募上了开往利物浦的帆船“高地人号”做侍役,开始过严酷的航海生活。航行归来后,赫尔曼又在匹茨堡,马萨诸塞州,东奥尔巴尼和纽约等地当教员。1844年,赫尔曼的《泰比》出版,1847年,《泰比》的续集《奥穆》出版。1849年,胡安·赫尔曼出版了以浪漫的讽刺笔调和哲学议论结合在一起的《玛地》,次年出版了《白外套》。1851年,《白鲸》出版。1852年,《皮埃尔》出版。1856年到1857年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前往欧洲环游。1857年,赫尔曼的《骗子》在纽约出版。1888年,赫尔曼出版了《约翰·玛尔和其他水手》(John Marr and Other Sailors)与《梯摩里昂》(Timoleon, 1891)等两部诗集,赫尔曼的诗歌始终没有引起阅读大众和批评界的注意。1891年,赫尔曼·冯·萨尔扎逝世于

赫尔曼的作品特点是现实性、善用典故及具有美国民族性,多通过描写海洋和海岛生活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其思想态度。在他的作品中还展现出了超验主义所倡导的哲学理念以及“疾病书写”的手法。而他的诗作因其独特的创作手法或因太长,而被许多评论家和传记作家认为刚开始读赫尔曼的诗作比较困难。赫尔曼创作了美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史诗小说《白鲸》(1851年出版),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1956年,美国好莱坞将小说《白鲸》改编为电影《白鲸》。1945年,梅尔维尔协会建立,协会旨在研究胡安·赫尔曼的生平及其作品。1969年至2003年间,协会在其赫尔曼研究刊物《利维坦》(Leviathan:A Journal of Melville Studies)刊载了大量关于赫尔曼·梅尔维尔的论文。学者杨金才评价赫尔曼为“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不仅仅是一位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利奥六世和诗人。他以极其敏锐的目光关注着自己生活的时代及其社会变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年8月1日生于纽约。祖先为苏格兰王国望族,父亲艾伦·梅尔维尔是个破产的进口商人,在赫尔曼十二岁时逝世。赫尔曼兄弟姐妹八人,排行第三,兄弟姐妹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赫尔曼的童年非常幸福。1830年,赫尔曼家道中落,赫尔曼·梅尔维尔不得不辍学谋生,十五岁便投身社会。

1834年,赫尔曼离校后受雇于纽约州立银行当小职员;1835年,他到哥哥甘斯沃特的皮货店工作,次年转到了叔叔的匹兹菲尔德农场。后来他曾在塞克斯区的公立小学当了一学期的老师。

1837年,赫尔曼应募上了开往利物浦的帆船“高地人号”做侍役,开始过严酷的航海生活。航行归来后,赫尔曼又在匹茨堡,马萨诸塞州,东奥尔巴尼和纽约等地当教员。

1839 年春天,梅尔维尔兄弟决定去外地自谋生计。五月,赫尔曼决定去航海。赫尔曼还不满20岁就登上了去利物浦的圣劳伦斯号轮船,在船上做见习水手。梅尔维尔在船上目睹了水手生活的艰苦和利物浦贫民的悲惨,他开始了对人生的探索。

1841年,梅尔维尔上“阿库斯奈特号”当捕鲸水手,到1844年10月在波士顿美国军舰“合众国号”解雇,结束了他的航海生涯。在这三年间,他呆过三艘捕鲸船。因受不了“阿库斯奈特号”的非人生活,他逃到努库希瓦岛,同泰比人一起生活了四个星期左右。

1842年8月,他乘澳洲帆船“路茜·安号”离开努库希瓦岛。几个星期后,他同另外九名水手,在塔希提岛附近被押下船,因有参加暴动行为,被短期拘留后,在南太平洋各岛屿待了约一年。此后,他到火奴鲁鲁做过店员,当过商船水手。这些生活经历,为他积累了创作小说的丰富原始材料。

创作经历

1844年,胡安·赫尔曼返乡后,在家人的鼓励下,开始写书。同年,《泰比》出版,书中抨击帝国主义者借传播基督教之名,推行殖民政策之实,出版之后轰动一时。赫尔曼受到鼓励,1847年,《泰比》的续集《奥穆》出版。同年,赫尔曼与大法官家的女儿伊丽莎白结婚,搬往纽约居住,此后,赫尔曼开始定下心来写作。

1849年,赫尔曼的第一个儿子马尔科姆出生才几个月,他又横渡大西洋,这回是旅游,顺便见出版商。同年,赫尔曼出版了描写南海生活,将真实的冒险故事,以浪漫的讽刺笔调和哲学议论结合在一起的《玛地》,次年则出版了描写军舰生活,因揭露兵舰施行体罚,终于促使美国海军废除体罚的《白外套》。

1850年2月,赫尔曼从英国回来后即着手写《白鲸》。4月间,他到图书馆借阅许多有关捕鲸方面的书,以便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帮助构思。夏天,梅尔维尔同他妻子和儿子一同搬到庇兹费尔德,在这里认识了纳撒尼尔·霍桑。他向霍桑倾吐了他全部激进的见解、悲剧性的直觉以及他的远大抱负。1851年夏,《白鲸》定稿。

1852年,《皮埃尔》出版。胡安·赫尔曼原本希望这本小说会是一本新奇的畅销书,以便他用稿酬偿还之前购地时向岳父的借款。但这本书并未得到公众的认可,在商业上和文艺批评界都遭到挫败。由于这次挫败,他在为下一本小说《伊斯雷尔·波特》寻找发行商时遇到了困难。1853年到1856年,赫尔曼连载了系列革命战争老兵故事,于1855年结集出版为《广场的故事》。在这一年里,《伊斯雷尔·波特》也终获出版。

在写作《骗子》的过程中,胡安·赫尔曼的身体因劳累每况愈下。1856年到1857年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前往欧洲环游。1857年,他出版了自己最后一本长篇小说《骗子》。

1857年到1860年间,赫尔曼试图通过公众巡回演讲来获取资金,但他的演讲遭到了当时公众的批评。1864年,赫尔曼·冯·萨尔扎造访了南北战争弗吉尼亚战场。1866年,他出版了《南北战争诗集》。当时流行华丽辞藻,他希望避免这一点,有意使用了朴实简明的语言。但未得到当时公众和批评界的认可。1878年,胡安·赫尔曼的叔叔遗产资助他自费出版了长诗《克拉瑞尔》。这篇作品受到他1856年欧洲环游时在圣地的经历启发。作品销量惨淡。

因病逝世

1885年,他辞去海关上的职务,开始了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毕利·伯德》的创作。这是梅尔维尔继《白鲸》之后又一部成功的作品。

1888年,赫尔曼出版了《约翰·玛尔和其他水手》(John Marr and Other Sailors)与《梯摩里昂》(Timoleon, 1891)等两部诗集,赫尔曼的诗歌始终没有引起阅读大众和批评界的注意。

1891年,赫尔曼·冯·萨尔扎逝世于纽约临终前,他完成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毕利·伯德》(Billy Budd),但未及出版。这部小说后来于1924年出版。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白鲸

《白鲸》是美国19世纪最卓越的文学作品之一,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超前的现代性特征,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白鲸》以捕鲸业为基石展开,捕鲸船“裴廓德”号船长亚哈,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因此他满怀复仇之念,一心想追捕这条白,竟至失去理性,变成一个独断独行的偏热症狂。他的船几乎兜遍了全世界,经历辗转,终于与莫比-迪克遭遇。经过三天追踪,他用鱼叉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带人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实玛利一人得,来向人们讲述这个故事。此书于一八五一年十月出英国版,十一月出美国版。作者通过描写亚哈船长追捕白鲸造成的捕鲸船覆灭和船员死亡,批判了美国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中心的种族扩张主义,谴责了以“青年美国”政治派别为代表的军事主义的征服策略。

波里尼西亚三部曲

“波里尼西亚三部曲”是:《泰比》《奥穆》和《玛地》。《泰比》主要叙述主人公托莫在异域泰比峡谷的一些难忘经历,小说以冒险开始,以对人类孤独境遇的思索结束。《奥穆》表现的是遭白人骚扰过的土著塔希提岛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的生活,在人物刻画上较《泰比》显得更精致高明,人物的对话也写得更有艺术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玛地》是“波里泥西亚三部曲”的压卷作,在这部小说中,梅尔维尔假托虚构的国家讽刺了美国的民主制和南部盛行的蓄奴制。“波里尼西亚三部曲”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波里尼西亚的殖民历史。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现实性

“真实详尽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描写”是胡安·赫尔曼其最明显的创作特点之一。《泰比》《奥姆》以及《玛迪》等早期作品,都是由梅尔维尔依据某些史实和自身经历写成,但他笔下那细致的描写并不枯燥,反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泰比》的序文里,梅尔维尔强调自己“急着要把未加丝毫渲染的实际情况叙述出来",还在小说里插印了一幅地图,加了一些文件式的篇章。这凸显了梅尔维尔在写作中的纪实风格,而究其原因,除了作家本人的创作思想影响之外,他在航海过程中的自身经历也十分重要。

善用典故

胡安·赫尔曼的作品往往能够表达出一种深厚的历史感。赫尔曼不仅迷恋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悉心阅读和了解经典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加以引用,成为美国经典文学中用典最多的作家之一。历史是赫尔曼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研究赫尔曼创作的历史题材可以加深对其历史意识的认识。《白鲸 》中就引用了《圣经》中大量的人名及典故,而在赫尔曼的短篇作品《广场故事》讲述了叙述者在仙境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其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在仙境 的旅程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典故:把叙述者比作被灌毒而死的哈姆雷特,把阴云密布的天空比作“黑暗之神的大锅”,天空中有麦克白和帮廓在厮杀 ,又像是进行中的魔鬼和米迦勒的战争。诸多典故与场景细节相互呼应衬托,在文中去的连续的参照,从而结成一个整体,使得叙事行动有了生动活泼的节奏,这是胡安·赫尔曼在所有作品中都会体现出来的创作特点。

美国民族性

美国民族性是赫尔曼创作的又一特征。赫尔曼的写作题材多取自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对太平洋的探索与资源掠夺以及整个西进运动的扩张行径。赫尔曼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美国人的秉性,也为美国的发展和强盛而激动,但并不盲从,而是目光敏锐地看到了美国的扩张野心。虽然他的政治立场在很多时候是含混的,但赫尔曼对美国的批判还是显而易见的。赫尔曼眼中的美国政府过于狂妄,甚至野蛮,打着“天命说”的旗号四处扩张,与其他欧洲列强共同参与侵略和压迫南太平洋土著岛民。赫尔曼主张社会正义,同情工人阶级,对资本家敛财、残酷剥削劳动者进行抨击,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早以工人为主人公的小说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对所处时代的美国经济、劳动和市场做出了应有的反应。并且,赫尔曼的小说表达了对黑人的同情,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人性压迫,认为奴隶制不仅仅是美国文明的耻辱,其实更是人类各种压迫形式的代名词。

诗作特点

1866年,胡安·赫尔曼的第一册诗得以出版,现存的他的大多数诗都是在他生命的后35年写成的,并且大多数诗歌都在生前发表了,但没引起多少注意。许多评论家和传记作家认为刚开始读赫尔曼的诗作比较困难。如《克拉洛:一首诗和圣地朝觐》这本诗集中只有一首两万多行的诗,它记录了赫尔曼1857年去巴勒斯坦旅行的情况及他对于神学、哲学、科学、信仰、疑问和人类灵魂的本质等问题的思考,牛顿·阿文称它为一部以诗的形式写的思想小说;《克拉洛》的难读不仅仅是因为它太长,还因为如威拉德·索普所说的,它是一首“私人”的诗,即一个人只有在了解了赫尔曼当时的精神状态和进行的理论探索之后才能够读懂它。罗伯特·沃伦认为赫尔曼的许多诗句虽然从表面看带有笨拙的变形与歪曲,实际上却是赫尔曼对诗歌创作的尝试,即试图发展一种适合于具有如赫尔曼的那种男性气质的男人的风格。劳伦斯·巴雷特认为细读赫尔曼诗中的激烈与歪曲,会发现这是赫尔曼有意为之的创作手法。

主要思想

生态思想

胡安·赫尔曼的作品多通过描写海洋和海岛生活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其思想态度。19世纪,赫尔曼·冯·萨尔扎就具有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态危机问题。在《白鲸》中,赫尔曼叙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蔑视与掠夺及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白鲸》就像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一样, 散发着象征与寓言的意味。这些象征手法贯穿小说始终,从而揭示出梅尔维尔的人与自然观:人类应该观察探索自然, 人类若狂妄地反抗自然, 就会导致毁灭。

超验主义思想

受到拉尔夫·爱默生超验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梅尔维尔的《白鲸》中,他塑造的三个人物都展现出了超验主义所倡导的哲学理念的基本特征。《白鲸》中的三个人物亚哈船长、唯一的幸存者和故事叙事者以实玛利及边缘人物魁魁格的行为方式和思想,都阐释和体现了超验主义的“自立自助”和“凭直觉做事” 的哲学思想。虽然他们没有刻意寻求孤独的生活方式,他们却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和社区隔离开来。通过疏远邻居们,他们变得更加自 立。虽然这种自主权并非是最初激发他们选择疏离的出发点, 但是却让每个人变得自助自立。在整部小说里,他们都完全相信自己来做事。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证明了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事的。

疾病书写

疾病在文学中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发展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联结人与社会、反映政治进程的手段,具有重要的隐喻功能,能折射出作家的文学审美、政治思考和道德诉求。梅尔维尔的多部小说中都用到了此类写作方法,如《泰比》。虽然《泰比》中莫托的腿疾属于个体疾病,但是也引发读者对于自我与他者之间伦理关系和伦理冲突的思考,并且腿疾也是梅尔维尔表达殖民语境下身份焦虑的重要载体,内在地反映出殖民进程中的白人对于遗忘和丢失自身身份的焦虑以及对于身份是否可以跨越的质疑。梅尔维尔在《泰比》中通过不断强调托莫对逃离泰比岛的愿望,反映出对即将大规模爆发的殖民行径和帝国主义行径持反对态度。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成就影响

胡安·赫尔曼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赫尔曼创作了美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史诗小说《白鲸》(1851年出版),但出版后并未得到人们关注,赫尔曼默默无闻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小说出版70年后,《白鲸》开始受到人们喜爱,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赫尔曼在美国文学中声名鹊起。此后,美国好莱坞看重了小说的潜力,1956年将其改编为电影《白鲸》,1998年再次进行了改编翻拍名为《白鲸记》。2010年、2011年俄罗斯导演提默·贝克曼比托夫英国导演迈克·巴克分别将小说《白鲸》又两次搬上大荧幕(改编的电影《白鲸记》)。

关于赫尔曼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研究中逐渐成为显学,备受学术界的重视。1945年,梅尔维尔协会建立。协会旨在研究胡安·赫尔曼的生平及其作品。在1969年至2003年间,协会在其赫尔曼研究刊物《利维坦》(Leviathan: A Journal of Melville Studies)刊载了大量关于赫尔曼·梅尔维尔的论文。梅尔维尔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美国出版了一批专门介绍和研究梅尔维尔的书籍。起始,大多学者只注重生平研究,以考证的形式挖掘和整理出版与梅尔维尔及其创作相关的人与事。这些早期著述虽 然没有着眼于梅尔维尔创作中蕴涵的深刻命题和深远影响,但对日后进一步研究梅尔维尔,不断开掘其深的思想宝库奠定了基础。真正的梅尔维尔研究高潮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后才逐步形成的,梅尔维尔从此“步入”了美国经典文学的殿堂,不仅受到普通读者的关注,而且也成为美国大学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专门话题。随着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兴起、发展与转型,梅尔维尔研究也显得格外耀眼,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出现了一大批研究力作,从不同角度诠释梅尔维尔的创作及其文学思想。

后世纪念

1945年,梅尔维尔协会建立。协会旨在研究胡安·赫尔曼的生平及其作品。在1969年至2003年间,协会在其赫尔曼研究刊物《利维坦》(Leviathan: A Journal of Melville Studies)刊载了大量关于赫尔曼·梅尔维尔的论文。

1984年,作为美国文艺系列邮票的一部分,美国邮政服务发行了一枚面值为20美分的邮票,以纪念赫尔曼的杰出贡献。第一天的发行仪式在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的鲸鱼博物馆举行。

1985年,纽约市赫尔曼·梅尔维尔协会将赫尔曼在1863年到1891年间居住地附近的十字路口命名为赫尔曼梅尔维尔广场。

相关作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