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文化史 :迷影文化史

更新时间:2024-09-21 10:09

本书作者根据旅法多年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述了“迷影”如何改变了电影和电影文化的历史,从1895年电影的诞生到传奇杂志《电影手册》,从因痴迷电影而破产的乔治·梅里爱到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萨特的论战,从1950年代的“作者论”到1968年的“朗格卢瓦事件”……作者从“迷影情结”衍生的理论话语和美学话语角度触发,对“上镜头理论”、“摄影机笔论”、“作者论”等电影理论史上诸多重要话题的话语背景进行了清理,文笔生动又不失严谨,是电影爱好者、电影专业学生不可多得的必读佳作。

图书信息

作者:李洋

ISBN: 9787309074673

页数: 360页

定价: 28 元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10-8

内容简介

如果你热爱电影,你会在这本书中找到伟大的知音,他们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乔治·梅里爱让·雷诺阿路易·德吕克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安德烈·巴赞乔治·萨杜尔亨利·朗格卢瓦、特吕弗……他们曾改写了电影史,并非因为他们在特定时代担负了某个身份,更因为他们对电影有着共同的热爱和痴迷,这独特的热爱和痴迷就是“迷影”(cinéphilie)。

苏珊·桑塔格说:“电影是一场圣战,电影是一种世界观。喜爱诗歌、歌剧和舞蹈的人心中不仅有诗歌、歌剧和舞蹈,但影迷会认为电影是他们的唯一。电影包容一切——他们的确做到这一点,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迷影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电影的热爱、信仰和忠诚,如果没有对电影的爱,就没有电影的历史。

作者简介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委员会主任,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欧盟大学协会(Erasmus mundus)计划高级访问学者,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7项,在《当代电影》、《文艺研究》、《电影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著有《莱昂内西部片中的手势:影片动势语言分析导论》、《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迷影文化史》立足于法国迷影历史的史料和事实,提出“迷影”这个概念并把“迷影文化”作为重要的电影史现象纳入电影史研究的视野,从“迷影文化”的角度重新阐述了世界电影史的诸多核心问题。主编《宽忍的灰色黎明:法国哲学家论电影》,译有《巴迪欧论电影》、《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宽忍的灰色黎明》选编和翻译了罗兰·巴特米歇尔·福柯让·鲍德里亚居伊·德波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阿兰·巴迪乌等九位法国思想家共计十八篇经典电影文献。另在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百余篇。《看电影》杂志、《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2006年以“大旗虎皮”的网名创办中文电影百科网站。

目录

导言:迷影文化与电影史

1829-1895:游戏冲动与电影的诞生

1895-1912:乔治·梅里爱与导演的诞生

1919-1924:德吕克与电影批评的诞生

1916-1926:让·雷诺阿的迷影时光

1936-1950: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影评生涯

1936-1968:朗格卢瓦的“电影教堂”

1944-1958:安德烈·巴赞的遗产

1946-1967: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

1948-1966:“希区柯克症候”

1953-1968:罗热·泰耶尔与《正片》杂志

1973-1981:特吕弗的“文化上正确”

1973-1992:电影之子塞尔日·达内

1981-1991:雅克·朗格改革

结语:从“作者论”争论看“迷影话语”的本质

附一:电影迷恋与场面调度——让-米歇尔·傅东访谈

附二:论作者论/安德烈·巴赞

附三:1968:风暴中的戛纳/李洋

后记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