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乔彬 :邓乔彬

更新时间:2024-09-20 15:57

邓乔彬(1943年10月18日-2018年1月30日),男,汉族,广东珠海(原属中山市)人,中共党员,暨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方向为词学及词学批评、二十世纪古代文学学术史等,主要作品有《吴梅研究》《唐宋词美学》等。

人物经历

1943年10月(日本飞机停止大轰炸后两个月)出生在重庆市,1947年随父母移居上海市,1948年底回广东省原籍,在祠堂小学完成初小教育后,于1953年再迁上海,沪穗间的一来一往,因语言不通而多读了两年小学。1956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1960年被选入虹口区少体校受训,学籍仍保留在师大一附中,1961年打破区男子跳高记录,1962年6月获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业余体校组跳高冠军。因有意于科幻小说创作和自然辩证法研究,同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却因对微积分的厌烦,无意于抽象的数理逻辑思维,“思迁”图变,经努力争取并考试,于次年转入中文系二年级学习。课余写作诗歌、散文,曾将叶紫的中篇小说改写为电影剧本,又继续着初中以来对绘画的爱好,并初涉篆刻。1964年4月跳过1.92米(运动健将标准为1.95米),再破华东师大跳高记录,并破上海市高校记录(保持15年之久)。正当学业和体育都可以有所作为时,被全国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浪潮裹挟,于1964年10月与同学一起到安徽全椒县参加“四清”运动,后再到定远县,先后共参加三期,1966年4月回校。不久,“五·一六”通知下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在运动大潮中,曾参与批判“文艺黑线”,因自己家庭受到冲击,在惶惑中深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遂随大流而加入“保守派”,在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大字报发表后,全国形势急转,“保守派”迅速瓦解,“造反派”掀起夺权高潮,因曾“保皇”而遭受打压,逐渐转向“逍遥”,以临摹毛泽东诗词手迹、刻印鲁迅诗抄等打发岁月,亦曾参加学校的电影批判组,因此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得以在上海译制片厂看过小银幕的《一个人的遭遇》、《海之歌》、《雁南飞》等“苏修”“毒草”片。

1967年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因“文革”持续,各地武斗不断,推迟到1968年分配工作,被分到永登县水泥厂,服从建材部的决定,先到南通市东方红军垦农场劳动锻炼。1968年9月至1970年3月,在长江边的芦苇滩上战天斗地,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共劳动一年半。其间曾受命创作幻灯片与宣传画,先后代表团、师二级,参加师、军组织的文艺“调演”,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机关报发表作品。锻炼期满,1970年5月到甘肃厂里报到,先专职挖防空洞,后到原料车间当工人,1971年春,在兰州市首届运动会上获得男子跳高冠军,在集训并即将代表兰州市参加省运动会之前,被令回厂,使得打破省记录的希望落空,也就此告别体育生涯。1972年初,被“顶缺”调到该厂职工子弟小学当体育教师,一年后才教中学体育课,兼教中学语文,担任班主任,后一直教语文,兼当班主任,直到离开该厂。曾数次为厂文艺宣传队参加重工业局、建材局和省的文艺调演而创作节目,包括话剧、朗诵诗、曲艺等,并设计、绘制布景,其中如独幕话剧《为英特纳雄耐尔而战》,多幕话剧《祁连春潮》、《斗鳄鱼》等,都曾得较高评价,受到观众的欢迎,在甘肃、青海的厂矿、部队演出,但一如体育一样,仍无法以此专长改变自己的境况。当时社会为“读书无用论”所左右,却仍能勉力教书育人,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二十多年后仍为学生所乐道。

粉碎“四人帮”后,恢复了高考,于1978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万云骏、马兴荣学习词曲,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系工作。先后从事本科、函授、助教进修班、骨干教师进修班的古代文学有关课程教学,指导论文,也当过班主任。又曾为徐汇区政协、虹口区、铁路局、冶金局的电大辅导站授课,在上海市老干部局所办的班上讲过古代诗词。1983年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94年任教授。1989年起带硕士生,1995年被评为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1996年起带博士生。所带硕士生有哲学系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建设)方向,中文系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和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方向等;所带博士生有唐宋词研究方向和中国古代诗画比较方向。共带出了14名硕士生和11名博士生(另有4名因本人调动工作而移交别人),都获得了学位。 2003年12月调离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11月借调到暨南大学并报到,2003年12月正式调入,工作至今。

担任职务

20多年前始任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上海市古代文学学会理事,并加入上海作家协会。现在的社会兼职有: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秦观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词学会学术委员;《词学》主编、《中国韵文学刊》、《中华词学》、《宋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

研究方向

词学及词学批评,诗学,古代诗画比较,古代文艺与文化关系,中国古代画论与绘画,二十世纪古代文学学术史。

主要贡献

学术讲座:《诗画与虚实》。所著百万字的《中国绘画思想史》是我国首部研究绘画思想的通史著作;《有声画与无声诗》亦为古代诗画比较的首创之著,有书评称之为“中国的《拉奥孔》”;《唐宋词美学》、《中国词学批评史》与《吴梅研究》均在各领域为初创,将出的《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是工具书之外篇幅最大的词学著作;《学者闻一多》亦为全面研究闻一多古代文学学术成就的第一部专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文史哲》、《学术研究》、《华东师大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上海大学学报》、《暨南学报》、《中国文化研究》、《求是学刊》、《齐鲁学刊》、《东南大学学报》、《中国文学研究》、《美术史论》、《中国画研究》、《戏曲研究》、《词学》、《中国韵文学刊》等刊物发表古代文学、艺术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150多篇,在各种鉴赏词典和报刊发表赏析文章、学术短论170多篇。以上已出版、发表的论著共约500万字,连编著约700万字。

主要著作

学术著作:《吴梅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有声画与无声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3年)

唐宋词美学》(齐鲁书社1993年,2004年再版)

中国词学批评史》(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华东师大出版社于2005年再版,更名为《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

《学者闻一多》(合著,学林出版社2001年)

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宋代绘画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论文集《词学论》(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5年)

《爱国词人辛弃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文三百篇》(《三百丛书》之一,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豪放词萃》(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绝妙好词译注》(第一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宋词与人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副主编)

《中国词学大词典》(编委)等

主要论文

论文:1.《论姜词的清空》

2.《梦?词艺术初话》

3.《浅析\u003c古诗十九首\u003e的美学思想》

4.《论吴梅的戏曲观》

5.《论南杂风雅词在词的美学进程中的意义》

6.《诗画与诗词》

7.《论姜夔词的骚雅》

8.《从荷马史诗与西周史诗谈中西文学》

9.《中国韵文发展规律臆说》

10.《诗的空间假借与画的时间凝缩》

11.《南宗禅与南宗画》

12.《闻一多的图腾研究》

13.《论气韵生初》

14.《庄学对画论的影响》

15.《论汉画的艺术表现原则》

16.《弹指词浅尝》

17.《从艺术特色透视扬州八怪的创作观》

18.《玄学佛学与魏晋南北朝绘画》

19.《论宋词中的“骚”“辩”之旨》

20.《论顾恺之的绘画思想》

21.《长安文化与王维诗》

22.《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与文艺功能论》

23.《简论农业文化与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

24.《董仲舒天人感应论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25.《词的由中唐至宋初之变与文化转换》

26.《先秦诸子的地域文化特征》

27.《秦观“词心”析论》

28.《简论先秦历史散文的文化特性》

29.《论唐宋的绘画思想与题材之变》

30.《论宋代绘画发达的原因》

承担课题

已完成者:1.中国词学批评史(国家教育博士点基金)

2.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

3.中国古代诗画艺术思想史(国家社科基金)

4.中国古代文艺审美的文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点基金)

进行之中者:1.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暨大引进人才项目)

2.唐宋词的形式与艺术发展史(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

主讲课程

开设本科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曾分为诗歌选、词曲选、散文选等课)、《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古代诗画理论》、《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艺》、《大学语文》等。

开设硕士课程

《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文学史专题》、《唐宋词美学》、《中国文化与文艺》等课程;为博士生开设《中国文学史专题》、《唐宋词研究与词学批评》、《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国文化与文艺》等。

获奖记录

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获校、系两级本科教学优秀奖,2002年研究生教学华为奖,调暨南大学后,2004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校优秀党员。科研成果获奖的有:论文《诗的空间假借与画的时间凝缩》获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学术成果奖(1993年),论文《论气韵生动》获上海市1997——1998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中国绘画思想史》获上海市2000——2001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专著《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获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年);《唐宋词美学》获第二届夏承焘词学二等奖(1996年),《中国词学批评史》获上海市高校普通教材二等奖,第三届夏承焘词学一等奖(2002年)。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暨南大学中文系申报古代文学博士点之需,于2002年11月从原在的华东师范大学被引进到暨南大学,担任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于2003年申报博士点获得批准,被评聘为特聘教授(一级)。

人物轶事

五岁到九岁半时,曾生活在广东省故乡,那是距翠亨村(孙中山先生出生地)仅四公里的一个村子,背靠五桂山余脉,面对伶仃洋,村后是一片生长了数百年的荔枝林,村旁长着四棵高大的木棉。每到春天,木棉花和荔枝花红白相次,听着姑娘的出嫁歌、渔民的咸水歌,饱受山风、海风的吹拂,童年时就隐约从天人交互中获得最初的诗情。到上海市念高小后,始读《唐诗三百首》,继而读《唐宋名家词选》,从十一二岁开始写诗,先作新诗,再习旧体,一直持续到青年时代。高中时,作文常得老师表扬,又开始写抒情散文。由于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顾忌“小资情调”给人留下坏印象,无论诗文,都敝帚自珍、秘不示人,在“文革”“清理阶级队伍”的“红色恐怖”中,还毁掉了不少作品。待到退休后,论文肯定要少写了,但很想将自己半个世纪所作的新旧体诗歌整理出来。若目力尚可,还想重拾绘事,且将从事过的西洋画拓展到国画领域,也算对青少年时代“情结”的一种补偿或“还愿”。青年时曾从事半专业的体育训练,长于田径运动,跳高为主项,三级跳远与跳远为副项,多次在虹口区上海市高校、上海市的运动会上获得冠军或名次,亦涉球类运动,水平一般,自35岁读研后,就停止了体育活动,如今已步入“三高”行列,才知“年轻时要学狮子老虎,中年后要学乌龟王八”的自信与自行是何等错误!由于学术研究的“惯性”,珍惜桑榆时光,现在尚难抽出锻炼的时间,待到退休后,将坚持适量运动,以还青年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宿愿。不爱娱乐,对下棋、扑克、麻将、跳舞一窍不通,近年来对“脱口秀”产生兴趣,用于汉语方言的摹仿、实践,常能助人一笑。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