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 :中国上海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3-05-17 21:03

徐汇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市辖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东与黄浦区相邻,并有徐浦大桥浦东新区相连;西与闵行区相交;南与闵行区接壤;北与静安区长宁区毗邻。截至2022年末,徐汇区占地面积54.93平方千米,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109.85万人,户籍人口为94.54万人。

徐汇区地处上海市地貌区的碟缘高爽地中部、江南水网地带,为低平冲积平原,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约六千年前,在长江和海水交互作用下,现在的上海西部逐渐成陆。徐汇区区境在唐朝五代十国、宋代属华亭县,元代、明代、清代上海县。1956年3月,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定名为徐汇区。截至2023年9月,徐汇区下辖12个街道、1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漕溪北路336号。

徐汇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浓厚。徐汇是上海市近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元初有传播先进纺织技术的黄道婆;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徐家汇地区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部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徐家汇”也因此而得名。在近现代历史上,革命家黄兴、著名的爱国人士宋庆龄等,都曾经在徐汇工作和生活过。徐汇区境内共有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徐光启墓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宣怀住宅、张元济故居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优秀保护建筑138处,以及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剪纸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9月,徐汇区共有4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徐汇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商贸业和房地产业为支撑产业。徐家汇为“中央活动区”,集中了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港汇恒隆广场、汇金百货等一批知名商厦;美罗大厦、上实大厦等商务楼宇吸引了微软百胜餐饮集团阿迪达斯等众多世界著名企业入驻,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商贸繁荣的标志性区域。2022年,徐汇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7.91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23.31亿元,商业商务繁荣,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名称来历

徐汇区因“徐家【shè】”得名。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上海县城西建农庄“瀼西草堂”,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处肇嘉浜路和李枞泾两水会合处,故称“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约六千年前,在长江和海水交互作用下,现在的上海市西部逐渐成陆。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今上海地区属越国东境。战国时期(前468~前221年),今上海地区划属楚国,曾经是楚国黄歇黄歇的封邑。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军降越君,今上海地区隶属于扬州会稽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时,孙权陆逊为华亭侯,今上海地区隶属于孙吴吴郡

两晋时期,今上海地区复属扬州会稽郡。

隋唐至宋元

天宝天宝十年(751年),今徐汇区境隶属江南东道吴郡华亭县高昌乡。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今区境隶属吴越国开源府华亭县高昌乡;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时,改属吴越国秀州华亭县高昌乡。

宋朝至道三年(997年),今区境隶属两浙路秀州华亭县高昌乡;庆元元年(1195年)时,华亭县高昌乡改属浙西路嘉兴府,今区境遂隶属浙西路嘉兴府华亭县高昌乡。

元朝至元十四年,徐汇区隶属江浙行省浙西道华庭府华亭县高昌乡;至元十五年(1278年),隶属江浙行省浙西道松江府华亭县高昌乡;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隶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松江府上海县高昌乡。

明清时期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今区境隶属南京松江府上海县高昌乡。龙华在明代成镇,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一些世家大族在此聚居,徐光启早年在龙华寺读书,使这里成为上海市“文笔峰”。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今区境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松江府上海县高昌乡,康熙六年(1667年)时改属江苏布政使司松江府上海县高昌乡。清宣统二年(1910年),隶属江苏省上海县,分属上海城、法华乡、漕河泾乡。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三年(1914年),法国殖民主义者第三次扩张租界,今区境肇嘉浜路以北、华山路以东地区划入法租界,其余地区仍属上海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设上海特别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改称上海市,今区境除部分地区为法租界范围外,分属沪南区、漕泾区法华区。抗日战争期间,华界先后分属伪上海市大道政府南市区、沪西区和第四、七、八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今区境属上海市第七区(常熟区)、第八区(徐家汇区)、第二十六区(龙华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先后改称上海市常熟区、徐汇区、龙华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常熟区人民政府和徐汇区人民政府成立,后于1956年3月合并为徐汇区。1964年5月,原闵行区区域(闵行地区和吴泾镇地区)并入徐汇区。1981年2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政府,同意恢复闵行区(实际恢复时间为1982年4月),原闵行地区和吴泾地区仍属闵行区。1984年9月,上海县龙华镇和漕河泾镇划归徐汇区。1986年2月,上海县虹梅路以东、漕宝路以北、上澳塘港以西、蒲肇河以南地区划归徐汇区。1992年7月,上海县龙华乡划归徐汇区。1998年5月,华泾镇撤乡建镇,易名华泾镇。2001年2月,龙华镇和漕河泾镇撤镇建街道办事处。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徐汇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占地面积54.93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3′~121°28′、北纬31°06′~31°13′。徐汇区东依陕西南路、瑞金南路与黄浦区相邻,并有徐浦大桥浦东新区相连;西沿虹梅路虹梅南路、老沪闵路闵行区为界;南至华泾镇以村庄自然线与闵行区接壤;北到长乐路华山路兴国路淮海西路静安区长宁区毗邻。

气候

徐汇区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寒暖空气季节性的交替影响,四季较明显,全年暖湿多雨,酷暑、严寒期不长;春秋短、冬夏长,初夏有梅雨,夏秋有台风,秋冬多雾。徐汇区年平均气温15.5℃,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3℃左右,夏季8月份平均气温27.5℃左右。全年无特别干旱季节,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1毫米,降水量夏季多于冬季,春季又超过秋季。每年6~7月梅雨期雨量集中,降水量最多,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12月月平均降水量最少。冬季降雪时间短暂。积雪也不深,冰雹的次数和数量都极少。

地质

地质构造

徐汇区位于太湖碟形洼地东端,距上海市成陆年代最早的冈身地带较近,是冈身与黄浦江之间的低平冲积平原。基底岩石由古生代碳酸盐岩类,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以及局部凹陷盆地的新生代红色砂砾岩与玄武岩组成。其上覆盖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埋深不一。

地层

徐汇区地面表层为褐黄色土层,由亚粘土、粘土构成。下层为灰色粉砂层。据勘察虹桥路市民村一带,距地表10米内为填土层,10米以下至50余米处为粘土、亚粘土及轻亚枯土层,地表下50余米至80米左右处为粉砂、亚粘土层。区境南部长桥一带距地面25米处发现有暗绿色硬土层。龙华等地区为河漫滩相灰色亚砂土或灰色轻亚粘土夹薄层粉砂层所组成。天然含水量高,易产生流沙。潜水埋藏深度一般为0.5米,漕河泾地区为0.3~0.5米,长桥地区为1.3~2米。埋藏较浅的第一承压含水砂层地基承载力约8~14吨/平方米。

地形地貌

徐汇区地处上海市地貌区的碟缘高爽地中部、江南水网地带,为低平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地表自然坡度小,都在高潮位之下。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土地沉降肇嘉浜路以北的部分地面海拔高程在2.5~3米之间,低洼处在2.5米以下。

水文水利

水文

徐汇区曾是水陆运输和货物集散地之一,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徐汇区境内河道属黄浦江水系,历史上曾有大小河浜约500条,东西向河流主要有蒲肇河,肇嘉浜,龙华港淀浦河漕河泾港等;南北向的主要有法华港、蒲肇河,娄浦河,上澳塘港等。蜿蜒曲折,都向东注入黄浦江。南半部现存100多条河流,都在新划入地区,如蒲汇塘,龙华港、张家塘、上澳塘港和人工开挖的淀浦河等。有的部分河段正逐步淤塞填没,有的经多次疏浚和截弯取直,仍在发挥着运输灌溉和排涝泄洪等作用。

2022年,徐汇区境内河道数量43条,河道长度63.73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1.16千米;河道(湖泊)面积共计4.0643平方千米,河湖水面率7.42%。境内骨干河道共32条段,总长约62.1公里。其中主干河道7条段,长度约33.6公里;次干河道2条段,长度约3.3公里;支级河道23条段,长度约25.2公里。

水利

徐汇区内共有春申港水闸、春申港涵闸、中心河泵站、华泾港泵站、关港涵闸、北潮港水闸、青春河东泵闸、青春河西泵闸、新华河涵闸、三江路泵站、机场河排水泵站等泵站。

上海黄浦江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依托黄浦江堤防和徐汇滨江贯通工程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景区采用分级设置防汛墙的先进理念,建成绿色生态景观堤防8.4公里,公共开放空间50公顷,亲水平台10万平方米,构筑多层次、梯度式、一体化的滨水空间。景区依托历史遗存,综合利用各类场馆设施,围绕“西岸传媒港”“西岸智慧谷”等项目,推动滨江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现拥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土壤

徐汇区境内土壤由河漫滩相灰色亚砂土或灰色轻亚粘土夹薄层粉砂层所组成,土种主要为沟干地和潮沙地,均为菜园土亚类的代表土属。随着城区的发展,还出现园林地、堆叠地、挖平地等多种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徐汇区总用地面积54.90平方公里,除河道水系外,建设用地面积为51.11平方公里,河道水域面积3.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5111.17公顷,水域378.65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052.24公顷,占比40.2%;公共设施用地988.25公顷,占比19.3%;工业用地149.46公顷,占比2.9%;道路广场用地931.6公顷,占比18.2%;绿地824.88公顷,占比16.1%;无农用地。

水资源

上海市现有四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青草沙水源地目前供水范围主要涉及上海市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上海超过七成的饮用水都来自于长江青草沙水库从长江引水,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徐汇区长桥水厂原水取自青草沙水库,咸潮期间取黄浦江松浦原水厂原水。2020年,徐汇区完全消除劣五类水体,徐汇区河道三类水比例稳步提升,2021年50个断面三类水占比80%,其中11个断面优于三类占比81.8%,2022年上半年三类水占比同比高于预期。

生物多样性

徐汇区商业商务繁荣,随着城区的发展,区境内自然植被已基本上被人工植被所取代。

自然灾害

徐汇区气象灾害主要有热带风暴(台风)、龙卷风、暴雨、冰雹、暴雨、高温、低温、雷电;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地面沉降

台风

1978年至2020年,1985年影响徐汇区台风数量最多(5个),其次为2010年(4个),平均每年有2个影响徐汇区的台风,其中8月、9月出现最多。

暴雨

徐汇区6~9月降水集中,暴雨日较多,其中8~9月大暴雨日较多。以徐家汇站为例,1978年至2020年间共有149次暴雨过程,过程累积降水量最大值为282毫米,区境内区域性暴雨过程共有159次,其中强度等级为特强的过程8次。徐汇区年雨涝指数总体呈北高南低趋势,,暴雨致灾危险性分布特征总体呈北高南低态势。

高温

徐汇区高温过程的日极端气温于2017年达最高(41.2℃)、2013年次之(41.1℃);徐汇区高温过程的持续日数于2013年达最长(40天)、2003年次之(38天)。

低温

据统计,1978年至2020年徐汇区共发生冷空气过程217次,达到冷空气标准天数511天;霜冻害过程519次,达到霜冻害标准天数1603天;低温寡照天数为1542天。

风灾

徐汇区春季大风最多,夏秋冬季相当。徐汇区区境内,徐家汇街道和华泾镇属于大风灾害较高风险区域,而枫林路街道、虹梅路街道、湖南街道、康健新村街道属于低风险区。

雷电

徐汇区雷电天气主要集中在7~8月;6~9月为地闪高发月份,其中以8月份为最高。徐汇区雷电活动危险性总体偏高,带状分布差异明显,主要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雪灾

根据徐汇区雪灾危险性等级图,徐汇区大部地区以中低风险为主,徐汇区雪灾总体数量较少,雪灾过程中最大积雪深度为7厘米,积雪日数最长为8天,最低温度可达-8℃。

地质灾害

徐汇区位于高潮位下,由于大量采集地下水,有地面沉降等灾害风险;因上海市周边陆域具有发生M5级至M6级地震构造,徐汇区易发生小震与远震致灾的现象。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9月,徐汇区下辖12个街道、1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漕溪北路336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徐汇区常住人口总数为109.85万人,其中本地常住人口为78.38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为31.47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5377人,出生率为4.3‰,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年末户籍人口94.54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4273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4.5‰,户籍人口增长率为-6.2%。

民族

根据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市常住汉族人口为24471085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8.4%。徐汇区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汉族为徐汇区的主体民族。至2022年,徐汇区共有回族满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等5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58万人,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区总人数2.2%。

语言

徐汇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上海市小片。太湖片的主要特征有①古流、效摄字一般不带[-u]韵尾,而读单元音韵母。②古见系开口二等字除有舌面后-软腭音[k]组的白读层外,各地还有数量不等的舌面-龈腭音[te]组的官话型文读层。⑧有“支微入虞”现象。如“龟贵柜围”等字的白读层为ly]韵母。④古鱼、虞韵字一般读[y]韵母,但各地“虚鱼去锯”等字或第三人称“渠”有非[y]韵母的白读层。⑤古知、庄、章组声母合并后读舌尖-齿龈音[ts]组声母,有别于读[te/t]组的南部昊语。

宗教信仰

徐汇区内宗教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截至2023年9月,徐汇区共有4处宗教场所。

佛教

三国孙吴赤乌五年(242年),西域和尚康僧会路过上海市龙华荡,吴主孙权得知后召见康僧会,并命人建造龙华塔,补赐“龙华寺”额;佛教遂在境内始传,龙华寺成为上海市最早的佛教律宗道场。解放初,徐汇区境内共有寺、庵、堂15座;至2023年9月,境内共有2所佛教场所,即龙华古寺、宁国禅寺。据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宁国禅寺由当地乌泾巨富张百五捐款建造,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请得寺额,20世纪中叶曾一度被毁。重建的宁国禅寺为宋代建筑风格,揉合中国佛教建筑精华,伽蓝制式。

天主教

明万历三十六年,徐光启邀请意大利神父郭居静来沪开教,并在其亲友和农庄佃户中发展教徒,天主教随之在境内得到传播。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在今蒲西路附近建造上海耶稣会最早的会院;清咸丰七年(1851年),在今蒲西路附近建造希腊式教堂,教徒约40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立徐家汇天主堂。至解放前夕,徐家汇教堂区的教徒已有1万余人,成为上海天主教的教务中心。1958年,徐汇区天主教爱国会正式成立;1960年5月27日,徐家汇大堂举行祝圣大典,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正式成立,徐家汇天主堂成为上海教区主教座堂。

基督教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基督教(新教)开始传入上海市。民国四年(1915年)12月,徐汇区境内建立自立会鸿灵堂;民国十四年,境内建成上海国际礼拜堂;民国二十八年,中华圣公会救主堂虹口区迁至五原路。至1949年,区境内基督教堂共有14所。1950年,嘉善路福音堂蒙恩分堂改为自立会耶稣堂;1951年,卫理公会景文堂、海涵堂合并,于衡山路成立沪西礼拜堂;1952年,中华基督教会鸿德堂在区境内设立分堂,区境内共有基督教堂17所。1958年,徐汇区17座教堂集中到国际礼拜堂、中华圣公会救主堂(现为民办的进修学院),实行联合礼拜,自此国际礼拜堂成为徐汇区联合礼拜的主要场所。

经济

综述

徐汇区因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并没有发展第一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商贸业和房地产业为支撑产业。徐汇区是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载体,据统计,徐汇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9%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0.1件,位居全市第一。2022年,徐汇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7.9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92.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65.54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23.31亿元,税收总收入585.15亿元;全年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4.3亿元(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71.65亿元,其中进口总额763.52亿元、出口总额308.13亿元。

第二产业

徐汇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区工业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业发展的产业规模。徐汇区境内著名商业食品品牌有以大白兔奶糖为代表产品的“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品牌和以团、圆、糕、粽为核心产品“乔家栅”品牌。2022年,徐汇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1.6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6.05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总产值175.38亿元。

第三产业

徐汇区第三产业主要有现代服务业、商贸业、房地产业,其中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包括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科技研发服务业等主要产业。

2022年,徐汇区全年完成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3992.38亿元,其中信息服务业以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等为主,营业收入1441.97亿元;专业服务业以展法律、会计、咨询、广告、人力资源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业为主,营业收入755.47亿元;科技研发服务业以研发服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为重点领域,营业收入703.21亿元;金融服务业营业以传统金融机构、新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等为主,收入506.71亿元。2022年,徐汇区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45.3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5.53亿元;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91.56亿元、金融业增加值335.62亿元,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迈上3000亿元台阶。

经济功能区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具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三重功能的开发区,地跨徐汇、闵行区两区,主体位于徐汇区虹梅街道。该开发区集聚中外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服务机构约1.4万家,其中规上企业近1200家,包括144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50多家内资上市企业;重点产业为元宇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三大产业。2021年,该开发区总营收5886亿元,税收总额213亿元,从业人员逾30万人。2022年,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徐汇区域)总产值239.4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徐汇区共有各级各类教育单位204所,其中普通中学42所、小学44所、幼儿园(托儿所)99所、特殊学校2所、职业高中1所、中专学校6所、其他教育单位10所;共有在校学生133266人,其中普通中学46899人、小学51320人、幼儿园(托儿所)22741人、特殊学校341人、职业高中1857人、中专学校10108人;符合条件的本区户籍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及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98%;共有专任教师10790人,其中普通中学4278人、小学3295人、幼儿园(托儿所)2013人、特殊学校92人、职业高中142人、中专学校741人、其他教育单位229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徐汇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5家,其中医院33家(含民办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63个,门诊部122家;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共有职工3.45万人,其中医生9814人,护士13269人,床位15010张。截至2023年6月,徐汇区共有区属公立医疗机构19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家(徐汇区中心医院)、二级医疗机构2家(上海第八人民医院、徐汇区大华医院)、专科站所3家(徐汇区牙病防治所、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徐汇区妇幼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护士总数2300多人,各医疗机构均建立健全护理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共13家护理站,居家护理机构护理员总数1259人,在岗护理员1136人,服务对象总数16179人;开展护理上门服务42项,其中涉及基本生活照料27项,涉及常用临床护理15项。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徐汇区共有14所公共图书馆、1所艺术馆、18所博物馆及纪念馆、1所文化馆、24所电影院、13个街道(镇)文化站、86处名人故(旧)居、153家出版物经营单位、6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62家内资文化娱乐场所。2022年,徐汇区全年开展非遗活动13次,接待参观者近6400人次;全年区内博物馆、纪念馆接待参观者达84万人次;共有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5个(其中示范园区2个),示范楼宇4个,示范空间5个;打造“海派文化之源”特色公共文旅空间10个,新增延时服务公共文化场馆10个、延时服务项目20个。

科技事业

2022年,徐汇区全年获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70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9项;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802家;入选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14家,累计数达203家;年内技术合同登记总数6699项,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金额364.92亿元,位居上海市第二;新增市场主体4567户,注册商标11007件,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平均有效商标拥有量16047件,商标聚集度连续7年位居上海市第一。截至2022年末,徐汇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1.11件,区PCT申请总量665件,区专利授权总量7724件,其中发明专利2558件,占总量35.4%;区商标申请数18337件,注册数14566件,有效注册商标数74342件。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徐汇区共建立3016处体育场所。2022年,徐汇区全年新增体育场地6.71万平方米(含上海市可利用体育场地面积),新建和改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个、健身驿站3个、健身步道3条、多功能运动场7片、益智健身苑点51个;承办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全年共组织各级各类赛事活动512场次,32.6万人次参与,获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最佳赛区奖、最佳组织奖;全区注册运动员3838人,确认一级运动员69人、二级运动员80人、三级运动员2人,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72人,获得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奖学金37人;培养和输送的运动员参加十九届国际游泳联合会世界游泳锦标赛,获3枚金牌,参加第23届跳水世界杯,获2枚金牌。

环保

2022年,徐汇区全年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OI)优良率为91.5%;水环境11个市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超过90%,各考核断面主要指标中溶解氧平均浓度为6.52毫克每升,氨氮平均浓度为0.43毫克每升,总磷平均浓度为0.09毫克每升;全年新建绿地27.9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6.41公顷,新建立体绿化2.51公顷,新建绿道3千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62平方米(户籍人口),绿化覆盖率为32.6%。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徐汇区共有59家养老机构。2022年,徐汇区全年新增养老床位792张,养老床位数合计6494张,共为3193名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助餐点增至132家,共为7173名老人提供140271次助餐服务;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增至47家,共为156名老人提供日托服务;全区养老护理员合计168人,共为25846名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其中享受政府补贴老人6310人,自费老人19536人;全年共对9.47万人次实施最低生活保障,金额达1.27亿元;共对2601人次发放特困供养金,金额达687.31万元;全年共申领新版社保卡72729张,申领敬老卡16720张。

交通

综述

徐汇区是上海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中心城区。区域内有铁路上海南站、长途客运南站、漕溪路公交枢纽站、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总站等交通枢纽设施,内环高架路、中环路、外环城市快速路(S20)、上海沪闵高架路经过区境,上中路隧道龙耀路隧道徐浦大桥穿越黄浦江连通浦东新区轨道交通1、3、4、7、9、10、11、12、15号线共9条经过区境。

公路

截至2021年底,徐汇区境内有市政道路239条,其中主干道17条、次干道41条、支路181条,总长度约277公里,车行道面积484.9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210.25万平方米;有市政桥隧125座,其中车行桥98座、市政人行天桥18座、市政下立交9座。

2022年,虹梅南路高架(徐汇段)竣工通车,华发路、武宣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工程主体竣工,龙吴路拓宽(华泾路-景联路)、宜山路改建(合川路-南丹路)等项目按计划推进。2023年,徐汇区重点推进龙吴路拓宽二期、长华路拓宽二期、天钥桥南路(龙恒路—龙兰路)等“六纵”道路工程开工,加快中城南片区收储腾地,突出南北枢纽功能,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和现代都市产业的引领示范区。

铁路

徐汇区铁路以沪昆普速铁路为干线,金山铁路穿过。

上海南站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001号,建成于2005年,隶属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现为特等站。上海南站是上海铁路客运的南大门,也是联系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及中国南方其他大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上海站上海虹桥站并称为“上海三大铁路交通枢纽”,是上海的第三大火车站。

2021年,上海南站日均开行列车96.5对,全年运输收入8.27亿元,发送旅客1052.91万人次,其中沪杭铁路金山支线发送旅客415.61万人次。

航空

龙华机场位于徐汇区东南部,黄浦江沿岸,处于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龙华机场始建于1917年,早期为军用机场,1929年转为民用后,发展为东亚最大的民航机场;龙华直升机场改建工程于2016年开工,总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设有23个直升机位,并于2017年竣工。2017年12月19日,上海龙华机场获B类通用航空机场许可证。

航运

徐汇滨江公共客运码头位于徐汇区黄浦江西岸,东至黄浦江、上游至上海云峰集团、下游至徐汇梦中心南端。徐汇区作为“世界级会客厅”水上旅游门户之一,滨江公共客运码头是专为黄浦江水上班轮多点停靠打造的景点码头,可极大丰富浦江游览内涵,实现与中心城区滨江景观水陆联动。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30.30万国际标准箱,连续13年位列全球第一。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9月,徐汇区内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4号线、7号线、9号线、10号线、11号线、上海地铁12号线、15号线共九条线路穿行;区内共运营30条公交线路。

2020年9月28日,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App正式上线试运行,通过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叫车方式,配合上海市200多个出租车候客点的“一键叫车”功能,引导市民有序约车,徐汇区内设有汇金百货、太平洋百货等出租车候客站。2023年5月31日,徐汇区首个智能充电场站——上海南站智能充电场站正式投入运营,被评为“上海市出租车充电示范站”。截至2021年底,在徐汇区交通管理部门登记的出租车公司3家,有车辆2696辆,驾驶员2807人。

2021年,徐汇区上海南站长途客运有限公司发往外省市长途客运线路201条,全年到、发车21.52万班次,到、发旅客250.42万人次。

徐汇区境内地铁站有:1号线7站;3号线5站;4号线5站;7号线4站;9号线6站;10号线3站;11号线6站;上海地铁12号线:9站;15号线7站。

人文

综述

徐汇区历史悠久,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电影、唱片、藏书、高等教育和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徐汇区境内共有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徐光启墓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剪纸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现代历史上,徐汇区是名人汇聚的地方,宋庆龄、张澜、马叙伦、黄炎培等曾在徐汇区工作、生活,区境内共有86处名人故居。

文物古迹

综述

截至2022年末,徐汇区共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43处区级文物保护点,23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有86处名人故居,其中以名人名字命名的35处。

徐光启墓

徐光启墓位于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中。墓冢为合葬墓,共有10个墓穴,按照古代墓葬规则,采用隔代葬形式;墓碑碑文为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所题,碑身阳面撰文“庚申春月,明徐光啟墓”。

龙华塔

龙华塔建于宋代,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宋代楼阁式塔,位于龙华路2787号。塔身八面七层,总高41.29米,底层高敞,以上各层逐渐收敛,外壁各层均有平座、勾栏,飞檐翘角,伸展深远;每层四面辟壶门,其方位各层转换45度,外形美观,各层砖壁荷重均匀;塔内各层铺设楼板,沿扶梯可达顶层;第六层塔心立一长18米的塔心柱直通塔尖。塔刹高约8米,以覆钵承托露盘及七重相轮,上有宝瓶结顶。

“龙华晚钟”为上海市老八景之一。“龙华晚钟”钟楼中间悬挂一青龙铜钟,高余,对径约,重,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铸造。对其钟声,历史上颇多记载,清人归懋仪有诗称:“何处疏钟隔暮云,劳人暂息思纷纭。数声断续斜阳外,较胜寒山夜半闻。”

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

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位于徐家汇街道华山路1954号,包含老图书馆、新中院、中院、新上院、工程馆、科学馆、北四楼、执信西斋、文治堂、总办公厅、体育馆、新建楼、盛宅、华山路校门、史穆烈士墓、五纪念柱,共计16处文物本体。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是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属于中国跨越三个世纪、保留发源地与办学地不变的早期高等学府所在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截至2022年末,徐汇区共有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区级非物质物化遗产20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14名,其中国家级1名、市级26名、区级87名。

上海剪纸

上海剪纸出现于20世纪初,当时多用作门笺、鞋花和绣花样。上海剪纸以北方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奔放和圆润饱满为基调,合江南的细腻秀丽、行云流畅的特点,以纤细秀美、构图丰满的风格见称,作品除表现吉祥喜庆的花鸟动物图案外,也会刻制成套历史故事作品、报刊题花和尾花装饰,装饰性强,形成独特的都市艺术风格。2008年,上海剪纸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9年,上海剪纸作为中国剪纸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乌泥泾的手工棉纺织技艺步骤包括捍、弹、纺、织,其中“捍”是用搅车辗压籽棉而去掉棉籽的技术,搅车为黄道婆黎族踏车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工具,其主要结构为一对辗轴,通过其相互的辗轧,使棉籽与棉花分离;“弹”是用弹弓将棉花弹松,同时清除棉花中的杂质,使得棉纤维更加洁白匀净,便于纺纱;“纺”是将棉花纺成纱线,先把棉花用细竹条搓成棉条,然后在三锭脚踏棉纺车上纺成棉纱;“织”是通过织布机将棉纱织成布匹,经黄道婆在原有的织麻布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加入经架、纬车等部件而制成的新型织机,利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特色技法,可织出“折枝”“团凤”“棋局”等精美的图案。

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产生于上海开埠时期,是徐汇区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艺术,将西方素描技法、线条表现和雕塑技巧与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相结合,形成圆润明快的雕刻技法和传神的艺术表现力。黄杨木雕以严谨写实的现实主义为基调,同时注重艺术化的表现技巧,灵韵生动。在作品表现上,黄杨木雕广泛涉及显示生活信息及民族因素,脱离西方雕刻技艺的传统宗教题材范域,讲求作品的生动传神,捕捉瞬间的灵动;黄杨木雕有历史典故、民间故事及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人物、传统吉祥图案、传统民间游戏、农村题材、动物题材和西方宗教题材等。

上海砚刻

砚刻是在砚石上所进行的精致雕刻,对于质地优佳的砚台能起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被历代文人尊崇为“文房四宝”中的第一宝。上海砚刻用料多为质地优良的广东省端石、安徽歙石和山西澄泥石,上海砚刻以造型雅朴,刀法刚健著称。其雕刻技法在继承砖刻石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金石雕刻的精华,运用深、浅雕相结合的方法,使作品富有立体感。题材多取于蔬菜、瓜果等静物,也有少数人物和鱼虫等图案,具有独特的海派特色。2004年,上海砚刻已被认定为首批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2013年6月被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

饮食习惯

上海菜又叫本帮菜,汇聚了苏、锡、宁、徽等16个地方风味,料取鲜活,品种众多,擅长烧、生煸、滑炒、蒸,品味适中,即有清淡素雅,也有浓油赤酱的特点。上海小吃特点是品种繁多,兼具南北风味;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应节适令,因时更变;供应方便灵活。上海地处湿热带,物产丰富,形成了特有的海派饮食文化,以鲜为特色,夏秋清淡、冬春香浓,一日三餐均有汤水。

特色饮食

双酿团

双酿团是20世纪40年代创造于上海的一种特色点心。用糯米粉制成面团,在面团里包上芝麻和豆沙两种馅料,外裹椰丝,且具有层叠效果,故称为“双酿团”。制作双酿团,首先将赤豆,精制油,白糖制成豆沙馅心,其次将芝麻洗净,炒熟,碾碎,冷却后加入白糖拌匀;把糯米粉和粘米粉拌合之后倒入清水揉成面团,用旺火蒸熟,再将面团分成均匀的胚子,将胚子扁,包入豆沙馅,捏拢口;再揿扁,包入芝麻馅,收口处包成圆形,用大拇指在中间略揿,裹上椰蓉即可。

百果松糕

百果松糕为上海地区著名美食。百果松糕将上等白元或阴元糯米和精选青浦白稻米为主料,掺和磨成干粉和广西上等蔗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包裹优选大红袍赤豆炒制成的豆沙,外皮软化内心香甜、口味细腻。最后还要加入瓜仁、核桃仁、红枣、糖冬瓜等辅料,整个制作过程有浸泡、浇洒、磨粉、筛粉等几十道工序,是传统手工糕点的卓越代表。

油墩子

油墩子是一种上海市传统美食,主要原料为青萝卜、盐和葱。一口并不很深的油锅,几个椭圆的铁勺,便是制作油墩子需要的所有工具。略带咸味的面糊、满满的萝卜丝煎饼和少许葱花带来富有层次的口感。热气腾腾的油锅里,通常会有三四个装了面糊萝卜丝的勺子,把最先放入油锅的在锅边轻轻一敲,不一会儿,一个黄灿灿、香喷喷的油墩子就炸好了。这种物美价廉的美食,外脆里嫩,油而不腻,人见人爱,老一辈的上海人把油墩子当作下午的点心。

习俗

上海龙华庙会

上海龙华庙会是华东地区著名的庙会之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到唐朝龙华寺相传为弥勒佛的道场,每逢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日,龙华寺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以众姓水陆道场为主;至明代,龙华庙会由单一的礼佛庙会发展为兼容商贸、娱乐的综合性庙会;清代,庙会与赏桃花的习俗结合起来,正日由农历三月初三推至三月十五,规模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娱乐内容也有所增加,庙会进入全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龙华庙会由乡村庙会向都市庙会转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参与组织龙华庙会,使庙会结束自发状态,进入新兴阶段。龙华庙会具有都市性、商贸性、娱乐性,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正值春播时间,庙会因此成为农用物品交易场所。龙华庙会上,特色食品有龙华羊肉、龙华五香豆、龙华豆腐干、龙华素斋等,娱乐活动有踏青赏桃花、观赏皮影戏、花鼓戏、舞龙舞狮和荡湖船等。

匾额习俗

匾额,简称为扁、匾或额,凡是宫室、殿堂、亭、书斋、商铺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可称匾额。经过长期的流传使用,匾额形成了一定的惯制和表现形式,成为了一种帝王将相与黎民百姓共享、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共有、大陆与台湾地区共存的、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习俗。2007年,“匾额习俗”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上海市级非遗名录。

艺术

上海说唱

上海说唱是一种汉族曲艺,源于独脚戏。上海说唱其中一种表达方式为说唱兼具,一般具有人物,情节,故事和场景,要求故事情节精炼、场景相对集中,人物不可过多,一般不宜超过三人,时间控制在十几分钟内;属于散文与韵文的结合,在说唱的同时要叙述,将故事情节表达清楚,代表作有黄永生的《买药》。另一种表达方式为一唱到底,其篇幅和时间相对更短一些,一般会根据内容分割成若干段,唱词韵脚在演唱过程中随情绪变化而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代表作有黄永生《狗头军师》。上海说唱主要以叙述性曲调为主,有人物、情节、故事,多采用自己谱的唱腔,以胡琴琵琶为伴奏,曲调高扬有激情,表演诙谐幽默。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的传统音乐,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琴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江南丝竹”。《嘉兴府志》中曾有“采苏杭之丝,截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粹,江南有丝竹者也”的记录。江南丝竹最早出现于周代,不同于大典的金石乐器,丝竹音乐多用于宴请时的娱乐活动,特点为“小、清、细、雅”,又被称为“国乐”“清音”“仙乐”等。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省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沪上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

沪上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流传于徐汇区天平街道湖南街道(北到复兴路,南到肇嘉浜路,东到襄阳路,西到华山路),该区域是上海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区,近代上海开埠以来,曾属于法租界区域,遍布各种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聚集近现代上海许多历史名人。“沪上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时间跨度从近代上海开埠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建设时期,内容包括旧上海闻人传说、革命者和革命传说、爱国人士传说、地方传说和史事传说,涉及近代上海社会闻人和历史事件,有爱国人士的倾心救国、无产阶级的救国业绩、民族资本家的实业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优秀建设者之成就等。

风景名胜

综述

徐汇区是江南灵秀汇聚地、海派文化发源地、红色基因承载地,境内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被评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武康路安福路街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衡复历史风貌区和滨江休闲区被评为市级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域。截至2023年9月,徐汇区共有4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徐汇区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961.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营业收入61.23亿元。

重要景区

徐家汇源景区

徐家汇源景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南、上海都市旅游中心圈徐家汇,景区面积约2.4平方公里。徐家汇源景区主要由历史景观风貌、时尚活力购物和绿色休闲娱乐三大板块组成,是一个集历史建筑、宗教、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为一体的综合人文景区,内有远东第一大教堂徐家汇天主堂徐家汇观象台上海市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徐汇公学、上海现存最早的民居明代建筑“南春华堂”,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录制地百代公司旧址(小红楼)等历史建筑,是上海首个开放型都市旅游景区。徐家汇源游客中心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451号,并在徐汇公学旧址、藏书楼、天主堂、观象台之间建立特色游步道串联文物古迹。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徐家汇源作为城市最佳实践区,引起公众对海派文化深灿烂历史的关注。2012年,徐家汇源景区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故居占地面积4333平方米,主楼座落于院子中央,是一幢乳白色假三层楼房,前后是花园,四周围绕着30多株百年香樟。此处是宋庆龄生前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宋庆龄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1997年5月,位于主楼后面的宋庆龄文物馆开馆,展出孙中山、宋庆龄的手稿、信函、照片、生活用品等200余件珍贵文物。

上海宋庆龄故居于1981年10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宋庆龄故居于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位于徐汇区龙华西路180号,于1995年7月建成开放,是一座集纪念瞻仰、旅游、文化、园林名胜于一体的新颖陵园,有“上海雨花台”之称,邓小平曾为其题写园名。该陵园建有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地下通道与就义地、碑林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革命干部骨灰存放区、游憩区,其中园名建筑、纪念碑、纪念馆由南至北构成整个陵园的主体。1997年6月,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

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位于徐汇区华泾镇徐梅路700号,由黄道婆墓黄道婆纪念馆、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实践基地组成。公园正中为黄道婆墓,东侧为黄道婆纪念馆,通过丝路女儿、技术革新、先棉鼻祖三大板块宣扬黄道婆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西侧为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实践基地,是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研究、传承及市民体验中心。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1年5月18日,徐汇区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12月8日,徐汇区被评为2011年度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13年11月15日,徐汇区入选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名单。

2016年6月13日,徐汇区入选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拟表彰名单。

2017年1月12日,徐汇区的徐家汇地区被命名为“徐家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6月15日,徐汇区被评为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2018年2月10日,徐汇区入选2017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6月14日,徐汇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2020年10月20日,徐汇区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11月10日,徐汇区获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实现全国文明城区“二连冠”;11月12日,徐汇区凭借“一网统管”城市建设理念,获“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奖”;12月25日,徐汇区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名单。

2022年11月,徐汇区被评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