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容 :中国近代革命宣传家

更新时间:2023-04-10 20:03

邹容(1885年—1905年4月3日),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字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邹容祖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出生于四川巴县(今重庆市渝中区)的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

1891年邹容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离场,后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邹容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到东京东亚同文书院学习,并于次年始撰《革命军》初稿,该书由章太炎作序,在《苏报》发表了序言,并于当年5月在上海出版发行。1903年6月《苏报》案发生后,邹容于7月1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于租界监狱,在监狱监禁两年后不堪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1912年3月29日,经孙中山批准,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遗著辑有《邹容文集》。

邹容是辛亥革命前重要的革命家,在孙中山之前基本确立三民主义的框架,是系统阐述民主革命思想的第一人。孙中山评价:“邹容在全体国民都醉生梦死的时候,独独能著书立说,鼓舞人心……告慰忠魂,使之能永垂不朽。”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邹容出生于四川巴县城内夫子池洪家院子(今渝中区邹容路)的一个商人家庭,邹容祖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后迁居四川巴南区。邹容的父亲邹子经商出身,经常奔走于重庆、汉口和上海市之间从事杂货生意,在重庆城内开设商号“利川升”,后又与人合伙创办“同园”,到邹容出生时其家庭比较富裕,他有兄弟姐妹十二人但大多夭折,只有大哥邹蕴丹、二妹邹兰和六弟邹侠丹生存下来,邹容在家中排行第二,母亲是邹子璠续娶的二房夫人邬姓

1891年,邹容跟随大哥邹蕴丹进入私塾进行启蒙教育,到十一岁左右之时,邹容可以熟读四书五经和部分《史记》等典籍名篇,但邹容本身对封建旧文化逐渐厌倦。1898年,邹容奉父命跟随大哥前赴巴县参加童子试,由于反感“四书五经”式的考题而罢考离场,之后被父亲安排进重庆经文书院学习,因排斥孔孟而被书院山长开除。1901年6月,父亲邹子璠迫于邹容对旧学的反抗而允许其报考官费留日的考试,已取得不错成绩却因言行不端而被取消录用资格。后来,邹容争得父亲的应允而自费留学日本。同年的秋天,邹容孤身乘船到上海市江南制造总局附近的广方言馆补习日语。1902年春夏之交,邹容来到日本东亚同文书院读书。

投身革命

邹容留学日本之初,先是阅读《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等西方思想启蒙著作,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与知识,他还和同学钮永建等人规划建设中国协会,参与组织中国青年会等革命组织,并于1903年春开始创作《革命军》一书,以此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和爱国的热诚。同年1月30日(当年春节),邹容和马君武等人在东京骏河台留学生会馆举行大会宣传革命,并召集留学生在锦辉馆开会组建“拒俄义勇军”,推举学习军事的蓝天蔚为队长,但之后被清代驻日公使蔡钧勾结日本政府而解散。

不过邹容等人继续组织军国民教育会,宣传尚武精神和革命活动。同年三四月间,清政府派往日本监督留学生的学监姚文甫因私事被检举揭露,因其平时对留学生加以迫害,于是邹容率领留学生趁其准备逃回国内之际,冲进姚文甫的居所并剪掉其发辫,邹容等人将发辫悬挂在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正门上。之后清政府驻日公使蔡钧获悉并通知日本外务省捉拿邹容,邹容在朋友的劝说下回国避祸。邹容回国后抵达上海市并就读于爱国学社,期间与担任教师的章太炎结为忘年交。除此之外,邹容还与章太炎、章士钊张继三人结为兄弟,章太炎对邹容所著的《革命军》表示欣赏并为其作序。

《苏报》案

1903年夏,章太炎为《革命军》作的序使邹容的《革命军》声名鹊起,有的出版商将邹容的著作与序文合刊发行,让《革命军》的影响力继续扩大,当时正在刊物《苏报》当主编的章士钊察觉到《革命军》的影响力,于是将章太炎和邹容二人邀请到《苏报》写专栏,以此提升《苏报》的销量。《苏报》的创办人陈范对章士钊的才干给予欣赏和信任,因而对其连载邹容等人的作品并不反对,但之后一名叫钱宝仁的上海小流氓冒充孙中山赞助《PHY苏报》,陈范受骗因而继续大胆发表邹容等人的《革命军》等激进文章,引起清廷官员的注意。

邹容的《革命军》发表的同时,时任上海工部大臣的吕海寰发觉不妥,便建议江苏巡抚恩寿秘密捉拿革命党蔡元培钮永建等人,同时两江总督魏光焘于1903年6月20日密电清朝外务部捉拿章太炎等人,并派遣江南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前赴上海道袁树勋查办,不过由于俞明震爱惜人才而只是对章太炎等人进行劝告,并建议他们各自逃跑防止被抓。章士钊、吴稚晖、蔡元培等人获悉后纷纷逃走,只有章太炎拒绝逃跑坚持留守,最后和《苏报》馆账房程吉甫于6月30日被巡捕房逮捕。

章太炎被关押在上海四马路巡捕房,期间他给邹容写信希望其来探视,邹容本来藏匿在上海新闸的新马路,收到信后被章太炎感动于7月1日晚主动投案自首。由于这起案件发生在中国境内,而且主犯都是中国人,当时上海两江总魏光焘等人主张按照清朝的法律处理,判处章太炎、邹容二人处决斩首,但把持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的外国人并不赞同,经过三次过堂审讯,邹容被判处两年的监禁,而章太炎被判处三年监禁。

病死狱中

邹容与章太炎在监狱中准备绝食而死,但没有成功,加上伙食的质量虽经改善却仍不佳,致使邹容在出狱仅剩两个月的时候生病,并于1905年4月3日凌晨病死于狱中,年仅二十岁。邹容去世后由《中外日报》报馆备棺收尸装殓,经中国教育会4月5日讨论决定将邹容的灵柩暂存于四川会馆(义庄)并通知邹容的家属,次年忌日之时,同盟会义士刘东海(刘三)冒死将邹容灵柩运往上海县华泾乡黄叶楼(今上海市华泾镇建华村),自愿捐出私产将邹容秘密安葬。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

人物思想

革命先行

邹容认为革命是社会前进动力的思想,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他认为依据进化论的观点,革命实际上就是事物通过变革发生质的变化,只有经过革命事物才能有进化,世界一切事物无不处于革命的过程中,不仅如此革命又是极其神圣正义的事业,他通过研究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历史,认为革命是由野蛮而进文明的必由之路。由此他提出只有效法美国法国实行流血革命,中国才能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号召全国人民都必须投身于革命。

天赋人权

邹容继承中国古代进步思想家的民主思想,依据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等人所倡导的天赋人权学说,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理论。邹容认为要恢复天赋之人权,必先去奴隶之根性,提高做国民的觉悟。他指出奴隶与国民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国民则有自治能力、独立性质、参政权利和自由幸福,中国要想摆脱半殖民地国家的凄惨命运,只能提高人民的觉悟和铲除奴隶的根性,使人们成为真正的国民,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

民主共和

邹容继孙中山之后再次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想主张,他以美国的民主制度为依据明确规定:在推翻清朝之后同时推翻帝制,建立独立的民主政权——中华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中,凡为国民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人人均享有生命、言论、思想、出版的自由,并均需承担服兵役、纳国税和建设新国家的义务,实行议会制度,各府、州、县举议员若干,于各省中公举一总议员,由各省总议员公举暂行大总统和副总统;依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参照中国实际,制定新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所有宣战、议和、订盟、通商及独立国一切应为之事,都应与各大国平等。

人物影响

邹容的主要影响在于他宣传革命活动,并创作出《革命军》一书。《革命军》是第一部系统阐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著作,自1903年5月在上海刊印后销售逾百万册,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重印20余次,销售量高至110多万册,占清末革命书刊销数第一位。章太炎主动为《革命军》作序,称它为“义师先声”,而《革命军》的出现推动了人们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向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转变,为辛亥革命推翻清代、建立中华民国做了舆论准备。邹容在《革命军》中以五分之二的篇幅系统揭露、愤怒谴责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罪行,认识到实行反清革命乃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对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驳斥保皇党的主张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革命军》中邹容又参照美国制度,具体描绘了未来共和国的蓝图,制定了建立共和的具体步骤和基本纲领,超越了孙中山在1895年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

人物评价

孙中山评价:“邹容在全体国民都醉生梦死的时候,独独能著书立说,鼓舞人心……告慰忠魂,使之能永垂不朽。”

鲁迅评价:“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著的《革命军》。”

民主党派人士柳亚子评价:“自由死矣公不死,三百年来第一流。”

近代南社诗人陈去病评价:“怜君慷慨平生事,只此寥寥《革命军》。一卷遗书今不朽,诸君何以复燕云?”

邹容的曾孙邹以海评价:“尽管他生在富裕之家,父亲邹子璠积聚了万贯家财成为了一方富商,购地建造了邹家祠堂,他的子女生活优裕,但邹容不贪恋这些,物质享受于他如浮云,一点没有富家子弟的纨绔作风。”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才评价:“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邹容在《革命军》中所阐述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弱点。”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菜刀斗亲

1901年夏天,当时的四川总督奎俊效法其他省份,准备挑选二十二位青年去日本留学,邹容获悉后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出国学习机会,于是向父亲邹子璠请求报考。未等邹子璠表态,邹容的一个比较顽固的亲戚对邹容加以阻拦,说是让目前年少轻狂的邹容出国留学,一旦跑到国外去会惹出大麻烦。邹子璠听了亲戚的话心生犹豫,这时邹容拿起自家的菜刀就向亲戚砍去,想要和这个亲戚拼命。邹容的继母杨氏出来劝解,这才平息了两人的矛盾,邹子璠见状只好让邹容报考。

排斥孔孟

十几岁时,邹容奉父命到重庆经文书院学习,这个书院设置在环境静谧的山林中,而书院的山长吕翼文又是一个皓首穷经的老学究,只会钻研古文训。邹容对这样的环境不太适应,一来到学校就和部分同学展开思想的辩论,公然违反书院的纪律,甚至还轻薄周公、排斥孔孟,对于这些几千年的精神偶像采取非议和批驳,最终被吕翼文开除出书院。

人物作品

墓地

1906年,邹容的战友和留日同学刘三(刘季平)不顾清朝查究的风险,将邹容灵枢偷运回自己在上海的住宅黄叶楼旁并安葬,由蔡元培题写墓碑。1924年,曾任陕西省长的李根源主持重修邹容墓地,章太炎撰文《大将军邹君墓表》和《墓志铭》,分别由于右任和李根源手书,再由吴县孙伯渊、孙仲渊、孙季渊为之刻碑,并重修墓碑、墓表以及开辟墓道。1981年,上海市有关部门重修邹容墓地,墓地整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一亩多,整个墓区的中间是一座高2.4米的塔形墓表,上面有“邹容之墓”四个大字;墓表后是圆柱状的墓莹,高2.36米,直径2.48米;墓后有章太炎所书的“赠大将军巴县邹君容墓”墓碑,墓碑后有高大的石屏,在墓莹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高约5米的对称石亭,左亭内碑座上置1924年刻制的墓志,右亭内碑座上置当年刻制的墓表。

后世纪念

1943年12月25日,人们为纪念邹容而将重庆市渝中区新生路改名为邹容路,新生路原本是由洪家院子和临近的柴家巷街、天官街、苍坪街、三王庙街合并而成,邹容的故居就在今渝中区解放碑附近的夫子池街洪家院子,该地段在抗战时期遭受日寇轰炸被毁;1972年,政府将东北接邹容路的夫子池更名为邹容支路;为纪念邹容,重庆市人民政府于1994年在城市规划中将今渝中区临江门附近邹容路和临江路交汇处的广场命名为邹容广场,2000年建成投用;200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人民建议,将位于渝中区两路口南区路旁的南区公园更名为邹容公园,内有一座修建于1946年的邹容烈士纪念碑,碑体八面镌刻章太炎为邹容撰写的碑文,主要叙述邹容生平。

相关影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