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慈 :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规划专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20:37

邹德慈(1934.10.1~2020.12.28),男,汉族,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1948年邹德慈考入上海圣约翰中学;1951年9月本科考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195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城建部民用建筑设计院工作;1986~1996年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后该院学术顾问、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保护咨询委员会委员。1988年~1991年获得谢菲尔德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12月28日邹德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邹德慈从事工程科技工作60余年,为推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参加“一五”重点新工业城市的总体规划,参与北京市上海市等重点城市的规划评议及香港新国际机场、杨浦大桥等重大项目论证;参与新中国第一本《城乡规划》教科书等的编写及编审工作。近十多年邹德慈主持和参加了30多个重要科技咨询项目。著作多本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得华夏优秀建设科技一、二等奖

人物经历

早年与学业经历

1934年10月01日,邹德慈出生上海市,原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1946年就读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1948年邹德慈考入上海圣约翰中学。1951年9月邹德慈考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1955年毕业并取的学士。1988年-1991年邹德慈获得谢菲尔德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是该大学城市规划系第一位中国荣誉博士。

工作经历

1955年邹德慈大学毕业进入城建部民用建筑设计院工作;1956年3月在城建部城市设计院工作;1957年国家开展反“四过”(占地过多、规模过大、标准过高、求新过急)运动,规划工作处于连年“挨批”的环境状况。期间先后参与集宁区绵阳市德阳市湘潭市的规划,主持德阳总体规划工作,以及郑州市哈尔滨市香坊、吉林四平等地的城市人民公社规划。

1961年1月邹德慈进入国家计委城市规划研究院工作,期间参加了沈阳市抚顺市大连市天津市等城市煤气工程调查,以及承德市城市和避暑山庄建设问题的调查。1964年,中央城市规划研究院被撤销建制,邹德慈被调入国家经委城市规划局工作,后转入国家建委城市局、政策研究室和党组办公室等,开始政策研究和文书写作。期间两次赴大庆市蹲点调研。1965年3月进入国家建委城市局、政研室、党组办。1969年邹德慈在江西清江和河南修武期间曾参与江西省樟树市上阳水库施工图设计、大坝及放水建筑物的建筑设计。1974~1979年在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设计院(天津)工作,前3年搞一航院的基建工作,后3年在土建室搞建筑设计,曾负责交通部北戴河区疗养院礼堂门厅改造设计、秦皇岛市煤港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等项目。

1979年10月邹德慈调回北京市,重回规划工作战线。1980年升职为交通部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设计院工程师;1982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恢复组建,先后在任城市规划经济研究所所长、院副总规划师、副院长、院长、院顾问、院学术顾问等;期间领导参与了三峡库区移民及城镇迁建规划。1986年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参与天津市震后重建规划、三峡工程淹没城镇迁建规划,北京、上海市等重点城市的规划评议及香港新国际机场、杨浦大桥等重大项目论证。1996年11月邹德慈调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担任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任中国工程院土木、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2010年3月20日上午,邹德慈在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地产与旅游主题论坛发表演讲。2013年1月底,邹德慈先生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1949-2009)”通过结题验收。

人物逝世

2020年12月28日23时28分,邹德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城市规划

邹德慈从事工程科技工作60余年,在城市规划研究和设计方面有突出成就,为推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参加“一五”重点新工业城市的总体规划,80年代天津市震后重建规划、三峡工程淹没城镇迁建规划,北京市上海市等重点城市的规划评议及香港新国际机场、杨浦大桥等重大项目论证,主持和参加了30多个重要科技咨询项目。

邹德慈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城镇化和城市发展”专题研究,“我国大城市连绵区的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等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以及“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1949-2009)”等重大课题。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邹德慈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提出5个“三”。一是城市的三个结构:空间、规模、产业;二是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个重要的环节;三是城市发展的三个动力:改革、科技、文化;四是城市的三大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五是管理,将政府、社会、市民这三个城市管理的主体结合。提出5个“三”需要统筹、协调。做到五个方面的全面统筹、协调,城市才能是比较合理、健康的发展。

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战略

邹德慈在他的论文《可持续发展城市——一个新的城市世纪》中,提出了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战略,21世纪的必然选择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选择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存在;他还提出了我国城市发展的一般目标,适当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合理的土地利用,高效的经济发展和健康的社会发展。

主要论文与著作

出版著作

邹德慈出版书籍多部,如《城市规划导论》《城市设计概论》和《邹德慈文集》等。

邹德慈还主导翻译了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译著,第一、四、五版)等书籍。

主要论文

邹德慈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根据中国工程科技专家库及万方数据库,收录以下为部分论文。

社会任职

邹德慈曾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委员、国家环境保护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人才培养

邹德慈在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北京市深圳市杭州市等市城市规划顾问,清华、同济大学重庆市南京市等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61年上半年,清华、同济、南京工业大学、重建工四校联合展开新中国第一本《城乡规划》教科书的编制工作,邹德慈为编写组秘书(联系人)承担部分编写任务。邹德慈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二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和《土木建筑大辞典》等的编写及编审工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学科打下理论基础,为中国培养新一代城市规划人才奠定了基础。

荣誉与获奖

2009年邹德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在浙江省优秀规划获得一等奖,多次获得华夏优秀建设科技等活动一、二等奖

影响与后世纪念

2012年12月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成立邹德慈院士工作室,将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2021年12月2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邹德慈院士逝世周年纪念学术座谈会”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立秋主持、院长王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等四十余名专家和领导出席座谈会,共同缅怀邹德慈院士。

人物评价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评:邹德慈提出的有关现代城市规划的很多理论在中国国内具有较大影响。

光明网表示:邹德慈从事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近70年,为推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AMiner - AI赋能科技情报挖掘.AMiner中国工程科技专家库.2023-04-28

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4-22

邹德慈院士逝世.人民网.2023-04-28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逝世,享年87岁.澎湃新闻.2023-04-22

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规划专家邹德慈逝世,享年87岁.界面新闻.2023-06-05

【同济规划学科百年系列】李浩 | 青年时代的邹德慈先生.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23-05-03

口述中国|建筑师⑤邹德慈:“一五”时期城建的“反四过”.澎湃新闻.2023-04-29

图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邹德慈.新浪财经.2023-04-29

邹德慈:“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切中当前城市问题的要害.中国城市规划网.2023-06-03

校友邹德慈先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3-05-27

..2023-04-28

邹德慈.万方数据库.2023-04-28

第四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 (2007-2011).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05-19

邹德慈(院士).建筑文化研究会.2023-05-19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2023-04-28

“邹德慈院士逝世周年纪念学术座谈会”在中规院召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3-04-29

邹德慈院士逝世,享年87岁.光明日报.2023-06-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