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雪鸿 :郜雪鸿

更新时间:2024-09-20 21:59

雪鸿先生,原名雪恒,1917年生,商河县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少年时曾拜济南市名家杨几甫、吴天等山东省著名画家为师研习书画。1935年,18岁的郜雪鸿在济南搞画展,被赏识他的国立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推荐至北平国立艺专(现在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中国画系深造。后经人推荐,拜于京城书画名家吴镜汀大师门下。

从此,在吴镜汀、秦仲文、萧谦中等大师的亲传指授下,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书画艺术海洋里如鱼得水,孜孜不倦,穷理尽兴。从郜先生的书画作品中能够体会到他渊博的学识,深厚扎实的笔墨技巧和高超的写实能力,在他的作品中绝没有粗制滥造和应酬之作,老人始终坚持着严谨治学的艺术态度。

岁月如梭,而之年的郜先生,一直保持着中国文人淡泊名利、严以律己的人生态度,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并出版了《郜雪鸿书画精品选集》。

古意雪鸿

【导视】

生于山东省,家境贫寒,又逢兵荒马乱,是什么机缘让他走到北京市,学于大家门下?

辗转京津冀鲁,几经沉浮,又遇国画寒冬,他怎样潜心于宋元传统,走过90载艰难历程?

——著名画家郜雪鸿

【解说】

暑期的河北师范大学,没有了平日人流往来的熙熙攘攘,却多了几抹浓浓的色彩。这里是92岁的郜雪鸿老人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如今,在学生的陪同下,重新走在校园里,郜雪鸿依旧精神抖擞。

虽然已经年过九旬,但郜雪鸿耳聪目明,而且每天都坚持绘画创作、练习书法。谈起山东省,谈起自己的艺术启蒙,郜老滔滔不绝却乡音不改。(50秒)

(郜雪鸿:咱们山东这个地方是一个古老的圣地,咱们有泰山是个文化山,济宁曲阜是咱们孔子的文化圣地。一个是从清代以后,我知道的画家很多,上中学的时候在济南市这个地方,接触的人,都是些文化人,画画这个事情还是跟环境有关系,还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1917年,郜雪鸿出生于山东济南北部商河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受齐鲁文化传统影响,郜雪鸿喜欢在老家旁边的小河边涂鸦,开始在乡间的泥土气息中寻找艺术的灵感。等到记事的时候,军阀混战,********,年少的郜雪鸿入了私塾,在诵读四书五经的同时,他开始思考当时所有人都在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生存?(45秒)

(郜雪鸿:自立的思想,就是搞什么能够自己养活自己,首先得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情况我就走到了绘画这条道路上。这个画画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真正要研究到高深的时候,每一步走下去的时候,觉得越走越困难,可是你还不能倒回来。)

16岁那年,郜雪鸿只身一人来到济南市读书。当时的济南,是一个文化和商业气息都十分浓厚的城市。郜雪鸿一边在学校里学习西画技法,一边又想法设法拜当地名师。几经周折,他拜当时任教于国立济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绘画科的吴天墀为师,学习花鸟绘画技法;同时,从著名山水画家杨几甫学习“四王”山水。(45秒)

(郜雪鸿:这两个老师私下了就说:你画画必须得下功夫。学习山水画,杨几甫就这样说:你画的这个墨,别画的太了,不能画湿墨,那个时候他不让画湿墨,他是画“四王”的,不画湿墨,他说必须擦渲染,你得搞好了,这是个基础,就是这么一句话。所以这样以来,感觉(绘画)越来越深。)

【导视】

中国画的深刻之处仅仅在于基础功夫吗?

处在初学阶段的郜雪鸿会满足于此吗?

【解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在济南市读书的时间里,郜雪鸿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向恩师求教,闲暇之余,他还到周爱洲创办爱美中学学习;不仅如此,他广交朋友,结识了当时济南书画界的许多名人,自己的绘画技艺也提高很快。然而,绘画技艺的提高,让他越来越感觉到书法艺术的重要性。(41秒)

(郜雪鸿:中国文化的底子很深,光搞绘画还不行,还必须得搞书法。要是学习画画,要是没有书法的底子,那不行。书法是绘画的基础,必须把字写好。那个时候我上曲阜市,差不多一个月到曲阜去看看。到那个碑帖、碑林里头看看,济宁市的隶书,济宁的碑林,东碑林,曲阜的书法,从那里买回字帖来。 )

勤于学习的郜雪鸿,从曲阜买回了《三希堂》字帖,在老师的指点下,日日研习,不敢懈怠。

这个时候,吴天墀和杨几甫看到学生的绘画技艺日益提高,几乎同时给了郜雪鸿一个同样的忠告。(30秒)

(郜雪鸿:艺术必须结合看实际作品,不能看印刷品,这是一个最主要的;看印刷品容易走到邪道上,必须得看真迹,那个时候看真迹到哪儿去看呢?必须走北京市这条道。不上故宫博物院你看不到真迹。)

说来容易做来难。当时,故宫博物院远在北京,这对郜雪鸿一介穷书生来讲,赴京绝非易事,即使费力到了北京,谁又能保证能进入故宫呢?

不过,幸运往往垂青于有志者。1935年,在济南水亭参加绘画展览的郜雪鸿遇到了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赵太眸。赵校长见到这位18岁的少年才俊,看到郜雪鸿的绘画,对其赞赏有加,并当即以书画相酬。事后,赵太眸调任北平国立艺专,郜雪鸿也从济南市随行到了北京市,并在国立艺专就读。

(郜雪鸿:首先一个我就到了故宫博物院,那个时候的故宫博物院有专题展览,一个星期它就调换一次,全部作品都换一次,所以那个时候看的时候比较方便,买张票进去就可以看了。那个绘画馆就可以看全了,这一天就是在那里,中午在那里吃点午餐,随便买个面包吃了,就在那里待好几天。)

1935年的故宫博物院,还没有经历抗战时期南迁的历史,历代名家书画不计其数,各种专题展览也时常举办。这对于郜雪鸿来讲,无疑是如鱼得水;更幸运的是,他结识了当时一个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工作的朋友,这让他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故宫的历代真品藏画。

(郜雪鸿:找到这个朋友以后,他说你要是看画的时候,可以到我那里去。当时我不能给你看,但是一个星期以后,我可以给你看,这就很不容易了。所以看的宋元的,好多东西都是宋元的东西,宋元的,明清的,我都看了。 )

【解说】

北平市期间,郜雪鸿在研习故宫名画的同时,加入了中国画学研究会;时任会长周养庵见到这位来自济南市的学子,兴奋地说:“‘历下区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你既然来自济南,也当然是名士了。”郜雪鸿谦虚还礼,毕恭毕敬;看完他的绘画,周养庵更是对这位晚生赏识有加,他十分高兴的把郜雪鸿介绍给当时名震京城画界的吴镜汀做学生。

(郜雪鸿:吴镜汀那个时候,家里喂了三只大狗,我到他家去,一敲门,那三只大狗先迎着我,一个劲儿地叫,这样让人烦吧。怎样来对付这个狗呢?我就买了吃的东西,什么猪肝啊什么的,塞在口袋里,一叫门,这狗先迎着我了,然后开开门以后我就把东西先喂狗,它们光吃了,不咬了,后来把这个狗喂熟了,我一敲门,它一听到我的声音,它们就不咬了。后来我跟老师的关系就比较密切了,别人都是一星期去一次,我可以中间没事我可以去两次,画了画我就让他去给我看作业。 )

学于吴镜汀门下,郜雪鸿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吴镜汀强调继承传统,主张从古人作品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这个时期,郜雪鸿也逐渐深入到中国的传统绘画当中。他说,他自己是一个坚定的传统绘画继承者,他认为,中国画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并不像某些改革派人士所讲的“一无是处”,而是在很多方面是领先于世界的,绝对不能丢弃。特别是对五代十国宋元以来,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更是源远流长。

(郜雪鸿:宋元的东西,董其昌所说的“南北宗”确实有些不同,北宗的东西,你看关仝的、范宽的作品,大概都是画的陕西省、陕甘这一块地区的山水,他画的是全景山水,画得很高大的山,你看像范仲立的《秋山行旅图》。巨然是画江南山水,江南山水呢,像江南的《问道图》,那些作品表现的都是江南的山水,他就变成了披麻皴,北方是画斧劈皴,后来到了南宋的时候又出了马远。“马一角”就是马远,他不画全景山水,他就改了。马远的东西他是画的方,画的硬,这是北宗的山水是方,南宗的山水是画丘陵,江南的山水主要是画丘陵,所以画出来的东西比较含蓄。 )

的确,正如郜雪鸿所理解的山水画传统,宋元时代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一个空前的高峰,特别是以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北宋和以马元、夏圭为代表的南宋,钩勒精细,刻画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凝重恬静;元代承袭宋代,又有所发展,皴擦点染,“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墨法变化莫测,莽莽苍苍。正因为这些优秀的传统,郜雪鸿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

(郜雪鸿:宋朝的时候,山水画的结构上,多数是写生的东西,所以宋朝的东西必须以写生,真正的画的树就像树,什么树就是什么树,必须认真的画,另外到了元朝的时候就变了,变成发挥笔墨上的东西发挥的多了,山水的结构、形象就比较差了,像倪瓒的画不就是吗?逸笔草草,逸品比较多,草草的东西;你看王蒙的东西,倪的也是笔墨,在笔墨上,吴振的笔墨是最好的,所以,原来的时候,学笔墨就学吴振的。 )

【导视】

坚持传统的郜雪鸿,为什么从北京市来到了河北省

他又从四王绘画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说】

经历了艰苦的学习,走过了战乱年代,郜雪鸿又加入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他先后辗转山东省天津市等地教授美术,最后随河北师范大学定居石家庄市;在河北师范大学的三尺讲台,他一站就是30年。

1988年退休以后,郜雪鸿静下心来,潜心创作的同时,开始从更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画的出路。他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霜雪雨,见证了中国画一个世纪的兴衰。五四时期,学界将清代正统的“四王”绘画批判至极,一心研习传统的郜雪鸿却从“四王”中寻找到了传统绘画的源流,并在“四王”的基础上艰难前行。

(郜雪鸿:到了四王的时候,形式化了,就不行了,四王的东西就是舍掉了写生这一环节,我的画学四王不跟四王一样,就是我这里面有写生。你看我这里头的笔墨、色彩中都不是四王的,实际是我是学四王不是四王,我有写生的东西,色彩学,有当代的东西,有色彩学的对比、对照、调和,有这些因素在里面,所以我是真正的西洋的理论运用到绘画,我是这样,笔墨是基础,但是没有笔墨这个颜色显不出来。没有皴擦渲染,皴法的地子,没有书法的基础,画出来它是漂浮的东西。就是说你在这个笔墨画好了,再运用西洋画的色彩学的原理,它的暖色和寒色,对照、对比,那些理论你必须掌握。)

从早年学习西洋画素描、色彩,到后来潜心传统、写生创作,郜雪鸿是一个忠实的传统主义者。从山东省走到北京市,又从北京走到天津市河北省,郜雪鸿走了一条迂回的传统之路。如今虽已耄耋之年,但他那颗充满创作激情的心灵却是年轻的。采访结束,郜老依然不忘给后辈学画者一个忠告。

(郜雪鸿:我觉得中国独立的东西不能放弃,山水画光画线不行,得有皴法,必须放下去。皴 擦 渲 染这四个字,得(需要)多年的功夫,古人说:笔墨如炼丹。你得练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发挥出作用来。 )

在今天市场化、商业化思想充斥社会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世纪老人,能够如此坚定的支持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然而,回望90年历程,无论战乱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立场坚定的郜雪鸿走过来了,而且,依然走着,坚定的走着。

(本文摘自收藏天下全国电视数字专业频道,作者王庆森)

作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