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南市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3-09-14 14:58

历下区(英文名:Lixia Distric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南市市辖区,是济南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山东省西部,济南市东部。东与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相接,南北与历城区相接,西、西北与市中区天桥区相邻,总面积100.8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历下区常住人口82万人。截至2023年,历下区辖14个街道,政府驻地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99号。

历下区位于山东地块泰山隆起北侧,北临济阳坳陷,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历下区境内有东泺河、柳行河、全福河、大辛河以及护城河(人工)等5条主要河流。济南市主要泉水多汇集于此地。六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远古居民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历下属齐国隋唐,历下属齐州历城县。清代,历下属济南府历城县。1955年9月,济南市第一区改称历下区。1967年改称红卫区,1973年7月复称历下区。

历下区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 截至2020年,历下区已无规模农业用地。2022年,历下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82.94亿元,总量居济南市首位。历下区第二产业以制造业、建筑业等为主,增加值476.78亿元;第三产业以服务业、金融业、贸易业为主,增加值1806.16亿元。二三产比重为20.9:79.1。2022年,历下区在济南市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获得“十五连冠”,位列中国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主城区第15位。

历下区是济南市的文化和旅游中心,名胜古迹众多,有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公园等,“大舜的传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3年,历下区的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黄金谷山水画廊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个。历下区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山东省首批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区。

名称由来

古时候根据“大舜的传说”,历下一名,取意于大舜帝耕作于历山之下。20世纪50年代,以古地名历下命名。“历”即历山,千佛山古称历山。古城位于千佛山北侧,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故名历下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六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历下就有远古居民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历下属齐国。“平公元年伐齐,齐灵公与战靡下”,“靡一作历”,靡下就是指历下。后又称为“历城”。战国时期,城市意义上的济南市称“历下邑”。历下指的是现代济南城区一带。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指的是鲁国国君桓公与齐国国君襄公曾相会于“泺”,也就是历下的趵突泉。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历下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西汉刘启四年(公元前153年),设历城区,治所在历下。历下属济南郡历城县。

晋永嘉(公元307~312年)后,济南郡治所由平陵城迁至历城县。

十六国时期,济南郡相继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属,历经兵战乱。其属辖范围不可考,历下区具体所属地区不能得知。

隋唐至宋元

隋统一后,杨坚开皇三年(583年)取消郡一级建制,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济南郡改为齐州。隋唐时期,历下属齐州历城县。

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齐郡历城区等10县。

天宝元年(742年)济南郡改为临淄郡,天宝五年复为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又称齐州,辖历城、章丘区临邑县、临济、长清区、禹城6县。李白苏辙等文人墨客曾多次来历下客居或游览观光,唐朝杜甫在大明湖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诗句。

宋开国后,济南市沿称齐州。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为府,齐州遂为济南府。宋代,历下就属济南府历城县。

元代,济南为路,历下属济南路历城县。

明清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历下古城原来的土质城墙改为砖石结构,“始内外以砖石,周围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阔五丈。门四:东曰齐川,西曰泺源,南曰历山,北曰汇波“。护城河“绕城一周,池阔五丈,水深三尺”,河水由娥英水、泺水等汇聚而成。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历下古城成为省、府、县三级治所的所在地。

清代,历下属济南府历城县。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徐镜心、刘溥霖、薄守德在历下领导了山东省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市初属岱北道。历下于1913年属岱北道历城县。1914年,岱北道改称济南道,历下属济南道历城县。

1919年5月10日,济南学生罢课,在历下的演武厅集会游行,声援北京“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最早在历下区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组织成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较早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

1929年,济南市设立。1929年,历城县析出,辖区属济南市,为市一区、市二区、市三区。

1949年,济南解放之初,沿袭革命战争年代传统,济南辖区按数字顺序划分为第一区至第十一区。1949年3月,济南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第一区与第二区合并,称济南市城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1月,济南市城区改称第二区,第三区改称第一区。历下就是济南市第一、二区。

1955年1月,济南第一区与第二区合并,称第一区。9月,根据国务院“市辖区应改为地名称呼”的指示,济南市第一区改称历下区。1967年改称红卫区,1973年7月复称历下区。

1986年,新建花园庄、甸柳新村、科院路、和平路街道。1987年3月,济南市郊区撤销,原郊区姚家街道划归历下区管理。

2005年,隶属济南市,辖10个街道、1个镇、19个行政村,总面积100.89平方千米,共598743人。

2007年6月,撤销姚家镇,将其辖区分设姚家、智远、龙洞3个街道。至2014年底,辖14个街道,85个社区,21个村。

截至2020年,历下区有14个街道,129个社区,4个村。

地理

位置境域

历下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部,济南市东部,介于北纬36°35′34′′~36°42′30′′,东经117°0′16′′~117°10′24′′,东与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相接,南北与历城区相接,西、西北与市中区天桥区相邻。截至2023年,历下区总面积为100.89平方千米。

气候

历下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春秋季均不足2个月(4月3日~6月1日),干旱少雨,多西南风。夏季近4个月(6月2日~9月2日),炎热多雨。秋季(9月3日~10月31日),天高气爽。冬季长近5个月(11月1日~次年4月2日)。寒冷干燥多东北风。主导风向南、南西南,其次是西南和东北,最少的是西北、西西北和西风。历年平均气温14.2℃,最热月份七月的平均气温为27.4℃,最冷月一月份的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为685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160毫米,年最小降雨量320.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382.1小时,年平均晴天数97.5天,全年无霜期218天,霜冻一般初霜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终霜日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地质

历下区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山东省地块泰山隆起北侧,北临济阳坳陷。

历下区南部即黑虎泉以南至千佛山一带,分布着古生界奥陶系下统和中统的海项沉积的碳酸盐地层。下统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地层厚度为106.63米;中统按照沉积旋回划分为3组6段,每组的下段岩性为薄层状泥灰岩、泥质灰岩夹角砾状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厚度为31.63~46.70米,每组的上段为深灰色厚层石灰岩和豹皮状石灰岩,厚度为121.09~226.46米,产珠角石化石,中统厚度为678.64米。在千佛山西南侧发育的是千佛山断层,长约25千米。千佛山断层沿北北西方向通过趵突泉附近,至今有活动。历下区中、北部为第四系松散层。松散层之下即为隐伏的济南辉长岩体,岩体东西长30千米,南北宽15千米,分布面积430平方千米。主要岩性为橄榄苏长辉长岩等。岩体属于浅成至半深成相,产状为向北倾伏的复杂岩盖

地形地貌

历下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底山丘陵,属泰山山地北支,由罗袁寺顶、金刚垛、将军帽等山峰组成了东西向的主山脉,主山脉又向北伸出南北走向的侧支,如燕子山、洄龙山、野峪顶等。北部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其上分布有五顶茂陵山、角山、波萝山等五座孤峰。区内平均海拔102米,最高为白云山、海拔545.4米,最低处海拔24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历下区地表水小清河支流水系,境内有东泺河、柳行河、全福河、大辛河以及护城河(人工)等5条主要河流。

护城河,亦称“济南环城河”,别称济南护城河、泺河等。全长6.9千米,是中国唯一河水全部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汇集而成的河流,最终流入大明湖。东泺河是济南市东部南北走向的重要的泄洪通道。柳行河和全福河也是济南市排洪通道,柳行河在历山东路东侧的河道要下穿胶济铁路。全福河流经济南市区,水流量很小。大辛河是济南东部城区重要的泄洪、补源及景观河道,承担着孟家水库的泄洪任务。

地下水按照自然因素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属鲁中低山丘陵北麓山前平原水文地质区双重结构,上部为第四系孔隙水含水组,其下隐伏有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含水岩组,是熔岩水的径流排泄区,由此形成泉群地带,济南市主要泉水多汇集于此地。境内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三大泉群。湖泊有大明湖、百花洲等。泉水水位主要受降水影响,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是济南的枯水期。按照规律,济南泉水在夏秋之交达到每年最高水位,随后便会下滑。第二年5、6月份天气变暖但尚未进入汛期时,则是全年泉水水位的最低点。

水利

历下区上游有小型水库两座。一个是孟家水库,另一个是浆水泉水库。此外,历下区境内有广场东沟、全福河、羊头峪东西沟等25条排洪河道和历山路铁路立交桥排水泵站。

孟家水库总库容为156万立方,大辛河承担着孟家水库的泄洪任务;浆水泉水库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近30米。2022年,浆水泉水库库容105万立方,承担着回龙山7平方千米的洪水流入,全福河河道属于浆水泉水库的下游泄洪河道。

土壤

历下区土壤以褐土性土和褐土为主。褐土性土占土壤面积的24.87%,土层薄、结构差,易受干旱威胁,可发展林、牧业。褐土占75.13%,土层厚、保水保肥、熟化程度高,为主要产粮区。土壤表层质地可分为石渣土、轻壤土、中壤土3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底,历下区土地8729.22公顷(13.09万亩),农用地3041.57公顷(4.56万亩),建设用地5534.39公顷(8.3万亩),未利用地153.27公顷(2299.09亩)。其中耕地94.65公顷(1419.75亩),无基本农田。林地2773.76公顷(4.16万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23年,矿产资源有铁、钴、水泥石灰岩等。铁矿为小矿区。矿石磁铁矿为主,含少量铁矿石。钴矿为铁矿石的伴生物,贮存在铁矿石中。水泥石灰岩分布于南部山区,平均年开采量为86万立方米。

水资源

水资源无过境客水,只有大气降水,水资源供不应求,且分布不均衡,山前平原水源相对充裕,山区水源贫乏。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一年中,夏季富足,秋季次之,春季最缺。泉水会受地下水环境影响,一般年份,泉水变化过程是自年初始,流量逐渐减少,至6月出现最小流量和最低水位;7月份随降水量增加,流量开始增大,八九月出现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

历下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589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509万立方米,地表水80万立方米,而实际需水量为2300万立方米。历下区是济南市用水量较大城区,自备井数量多、体量大。2016年,历下区水质氨氮平均值为5.75毫克/升,超过国家地表水五类水体标准1.79倍。此外,历下区建设泉水直饮点,水源均取自舜井地下水,与趵突泉泉脉贯通。2023年,历下区进行新型环保透水路面铺装。雨水通过建成路面渗入地下还原成地下水,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

森林资源

历下区林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其中非农耕型植被主要有: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草丛混杂植被。截至2021年,历下区林地面积4.75万亩,占辖区总面积的31.29%;省级公益林面积2.54万亩,集中分布在济南林场及周边区域,占区林地总面积的49.39%;市县级公益林面积1.90万亩,主要分布在大明湖、趵突泉、济南泉城公园山体公园、道路两边绿化带,占历下区林地总面积的44.94%。辖区合计森林面积4.24万亩,森林覆盖率27.95%。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历下区系华北黄淮平原区类型,野生动物有两栖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野生鸟兽350余种,昆虫500余种,还有家畜、家禽、水生动物等品种繁多的养殖动物。比如,大明湖就自然繁殖鲤、鲫等鱼种。

植物

历下区野生植物有570余种,主要分布在荒山、荒坡及山谷中,野生灌木主要有酸枣树黄荆欧黄栌胡枝子等,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远志北柴胡等百余种;野生草类主要有白草、羊胡子草、黄背草等。

自然灾害

旱灾是主要灾害之一,各季均有发生,也常有春夏、夏秋、秋冬春等连旱发生。春季更有“十年九旱”之说。旱灾常常造成作物的减产甚至绝产,人、畜饮水困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此外,历下区也有洪涝灾害发生。

2020年6月,由于持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快,历下区的黑虎泉取水点和泉水浴场关闭。2023年,受台风杜苏芮外围云系影响,济南市城区出现较强降雨,平均降雨量34毫米,折合水量约3.3亿立方米,相当于下了275个“大明湖”,历下区的东仓小区、长盛小区南区附近被淹。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历下区辖14个街道。历下区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9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历下区常住人口82万人。根据2021年的历下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历下区常住人口占济南市常住人口比重8.9,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7.35。共有家庭户264400户,集体户27435户,家庭户人口为706631人,集体户人口为11250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1人减少0.04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5873人,占16.59%;15~59岁人口为536589人,占65.51%;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6677人,占17.9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0724人,占12.30%。

民族

截至2021年,历下区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1.25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5万人。人口较多的主要有回族6325人,满族1693人,蒙古族770人。没有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典型的散居区。少数民族人口过千的街道有4个,分别为姚家街道、文化东路街道、智远街道、龙洞街道。

语言

历下区方言是济南方言的代表,属北方官话系统,语音有四个声调、二十五个声母和三十七个韵母,声母比普通话多一个唇齿浊声母v、一个舌面鼻音声母和一个舌根鼻音声母。方言语音中,有、i、u、y、、i、u、y八个鼻化韵母,方言四个声调的读音与普通话中相应的声调完全不同。

宗教信仰

截至2021年,历下区有五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有宗教活动场所11处,其中,佛教3处(千佛山兴国禅寺、崇明寺、千佛山观音园),道教2处(吕祖庙、千佛山三清观),伊斯兰教1处(南关清真寺),天主教3处(将军庙天主教堂、林家庄天主堂、十里河天主堂),基督教2处(后宰门基督教堂、盛福基督教堂)。区级宗教团体1个(济南市历下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济南市佛教协会、济南市天主教爱国会及天主教济南总教区主教府在历下区。备案教职人员64人。

经济

综述

历下区是济南市的核心商贸区,聚焦金融、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商贸流通、精品旅游、新城建、人力资本等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现代产业体系趋于优化。2022年,历下区在济南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获得“十五连冠”,位列中国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主城区第15位。历下区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1990~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不断减少,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至2020年,已无规模农业用地。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82.94亿元,总量居济南市首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76.7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06.16亿元。二三产比重为20.9:79.1。

第一产业

历下区第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较小,至2020年,历下区已无规模农业用地。

2005年,历下区第一产业增加值0.2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3000万元,粮食总产量5700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00年的3760元增加至2005年的6480元。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0.1亿元,下降50%,占有比重只有0.02。2018年,历下区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共69.49公顷。

第二产业

历下区第二产业以制造业、建筑业等为主。

2022年,历下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实现营业收入450.2亿元,同比增长37.8%;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81.5%。建筑业增加值增长平稳。历下区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7%,同比增长5.3%。

2022年,历下区48家规上工业企业上报总产值433.99亿元,同比增长35.3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高出济南市11.1个百分点。61家规上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实现营收105.5亿元,同比增长0.6%。26家规上物流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95.3亿元,同比增长5.4%,总量列济南市第一名。历下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24.1%,超额完成济南市下达目标任务。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85.9%,增速居于济南市区县第二位。

第三产业

历下区第三产业以服务业、金融业、贸易业为主。2022年全年,历下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济南市首位。各行业所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金融业27.16%、非营利性服务业17.69%、营利性服务业15.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90%、房地产业12.75%、零售业8.55%、批发业4.62%、餐饮业0.83%、住宿业0.23%。从服务业行业内部结构看,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排名前三位的是:金融业(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54.86%)、非营利性服务业(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22.48%)、营利性服务业(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20.65%)。

2022年,历下区金融业主要指标实现较高增长,完成金融业增加值490.6亿元,增长7.7%,占济南市的47.64%;实现金融业税收72.9亿元,占历下区总税收的23.24%,占济南市的38.67%。截至2022年,历下区各类金融机构超720家,比2012年增加近500家。

2022年,在贸易业方面,历下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0.10亿元,同比下降13.2%,总量居济南市首位。其中,限上零售额完成460.34亿元,同比下降20.7%,总量居济南市首位。

经济功能区

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

2022年,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已成功落位华为、中电、科大讯飞等重点招商项目,汉鑫科技海量数据、北大软件、城投云映、和合信息等20余家企业已入驻。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已获“省级数字示范园区(试点)”“山东省软件名园”“2022年度济南市(储备)特色产业楼宇”“市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园区”“历下明湖系信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等称号。

济南中央商务区

济南中央商务区是济南市委、市政府打造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核心区3.2平方千米,规划建设92栋商务办公楼宇,总面积545万平方米。济南中央商务区确定了以金融和新总部经济为两核,以创新、创业、创意为一芯的产业布局,整个辐射区面积达8.9平方千米,是济南“东强”战略策源地,也是历下区打造“一轴三区多园”城市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一环。2023年上半年,济南中央商务区累计建成商业商务载体260万平方米,汇聚各类优质企业6500余家,入选“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产业园区”。2023年9月,济南中央商务区在“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商务区”排名第7位。

重要企业

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于2000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拥有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等18份报纸,青年记者、今参考等5份杂志,拥有山东省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大众网大众音像出版社,以及齐鲁手机报、齐鲁手机杂志等网络媒体,是山东中国广电集团第一大股东,综合实力位居中国报业集团第三位。

济南历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历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是经历下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平台公司。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转山西路1号奥体金融中心B座。截至2021年,历下控股已累计投资超300亿元,开发建设23个商务地块、30栋商务楼宇,总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相继引入齐鲁银行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鲁信集团、山东国惠、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大型金融类、总部型企业,初步形成了“金融总部”集聚效应,以上企业入驻后累计注册资本金将超过3000亿元。

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属一级、功能型商业二类国有企业,省委组织部负责业务指导,于2021年2月注册成立,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666号金融中心D栋楼 。经营范围包括:园区管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不含职业中介活动、临时工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技术服务;创业空间服务;软件外包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互联网数据服务等。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历下区有小学35所(单位办2所,部门办体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1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单位办2所,民办学校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民办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历下区还驻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60所大中专院校。2022年,历下区学前教育普惠率高达96.2%。截至2023年,历下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1.3万个,市级“领航、特色、新优”名校达31所。

卫生健康

2021年,历下区注册医疗卫生机构684家,其中医院22家、门诊部和诊所414家、审批制中医机构22家、医务室29家、护理站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5家、备案制中医机构146家。截至2022年11月,历下区区域内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为64家。

媒体

历下区媒体机构众多,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记者站、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济南广播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等。

科技

2021年,历下区“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高价值发明专利考核”位居济南市各区县首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连续多年均位列济南市第一、山东省第二。2022年,历下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万人拥有量均位列济南市首位、山东省前列。同年,历下区明湖系信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揭牌、5家企业科协挂牌成立;新建2处科普体验中心、一处科普体验广场,历下区科普体验中心(广场)已达16个,年接待居民5万余人次;创建3所院士专家工作站,并获评“济南市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荣誉称号。

文化事业

历下区聚集众多文化单位,比如山东省文化馆济南市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历下文体档案中心、历下区图书馆等。

2021年,历下区开展文艺活动333场,下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组织历下区文化分馆、图书分馆举办文化展演1398场。开展“阅读益同行”“传统文化研学”等活动243场次。2022年,历下区举办“非遗”校园展、公益电影放映等各类活动300余场次。截至2023年1月,历下区举办“泉韵文旅·大美历下”等主题群众文化活动130余场,新建社区文化中心4处。

体育

2016年至2020年,历下区为市级体校输送221人,培养、输送的3名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中获金牌。历下区代表团在2021年济南市第八届青少年运动会上包揽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3个第一,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区教体局被评为济南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2021年,历下区人均体育消费4096.10元,位列济南市第一。历下区举办全民健身赛事和参加群众体育活动11个大项,25场赛事活动。此外,历下区新增和更新健身设施150余件,区属全民健身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束了历下区没有大型室内体育场馆的历史。2022年,建设燕山立交低线运动公园。2023年,历下区启动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社会保障

2022年,历下区新建、改造养老服务设施110处,长者助餐点100处,实施“亲情E联”项目,为2300余名独居老人提供安全监护。发放稳岗返还补贴7500余万元,协助281名创业者获批担保贷款554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7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普提10%,发放各类救助金3000余万元,惠及7万余人次。此外,截至2023年1月,历下区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残疾人发放各类救助补贴3860万元,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206套,发放补贴2400万元,2000余名来济务工人员拿到了“泉城安居卡”。

人居环境

2021年,历下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24天,6项主要污染物均实现大幅改善,其中PM2.5浓度为36ug/立方米。2022年,历下区完成8条道路整治提升,40余个路口路段实现优化;成功打造垃圾分类模范小区175个、模范单位77个。义和庄改造破冰启动,13个片区、198.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工。历下区6座城市公园建设完成,成功打造10条绿色景观道路,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7.2%。截至2023年1月,历下区完成5处社区综合用房改造提升,完成13个片区、198.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惠及居民1.8万户。总长度达74.7千米的“U”型山体休闲绿道网络全部串联,绿化覆盖率达47.2%。

交通

综述

截止到2023年3月,历下区完成辖区40余条丁字路瓶颈路的贯通,对近30条重点道路实施改造提升。高标准实施了历山路、解放路、泺源大街等道路大中修项目,建设完成经十路、舜耕路、浆水泉路等一系列精细化养护示范道路,历山路作为试点工程入选“省级城市品质提升试点项目”,解放路被授予“济南市道路大中修典范工程”,样板路不封路式升级改造。此外,历下区先后对22条主干道、54条次干道、93条支路实施日常养护,保障轨道交通4号线、6号线、7号线工程顺利推进。

公路

2021年,历下区加快推进市政道路建设,解放路西段、天地坛街等8条道路启动改造,浆水泉路北段、坤顺路等3条道路正式通车。此外,针对龙鼎大道与龙奥南路交叉口、经十路奥体中路交叉口、二环东路解放路交叉口以及燕山立交桥下等30余处易拥堵路口情况,历下区采取增设潮汐车道、优化车道功能、设置摩托车、非机动车待行区等措施进行提升。2021年,历下区累计摊铺沥青路面24293平方米,混凝土路面浇筑711平方米,黑碎道路补强3706平方米,铺设花砖9288平方米,安砌沿石4741米,更换、提升检查井390座。

2023年,历下区先后对明湖东路、黄台南路、奥体东路等22条主干道、54条次干道、93条支路实施日常养护。

铁路

历下区辖区内没有火车站,但有铁路路段,比如胶济铁路,胶济铁路沿线东关段和八涧堡段全长约2.6千米。位于天桥区济南东站济南站在历下区的西北方向,距历下区分别大约有4.6千米、7.5千米;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济南西站在历下区的西边,距历下区大约有16千米。2019年4月,历下区与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潍莱高速铁路落户协议及综合开发合作协议。

公共交通

2019年,历下区对泉城路、解放路、泺源大街等15条道路公交专用道进行整治,在奥体西路进行公交专用道施划。 截至2022年,济南市中心城区公交全部实现电动化;开通运行6条无轨电车线路;氢能源公交车已达到60辆,建成充电终端216处。2023年,历下区先后部分城市桥梁、10座过街天桥实施日常养护,推进轨道交通4号线、6号线、7号线工程。

历下区有济南地铁4号线的泉城公园站、泉城公园站—千佛山站区间、千佛山站、千佛山站—山师东路站区间、山师东路站和省体育中心站等。此外还有地铁六号线的绸带公园站、绸带公园站、大明湖站。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中贯通主城区的东西向骨干线,连接济南西站、济南站、济南东站三大综合交通枢纽。7号线历下区段全长约13千米,设站8座、停车场1座,包含奥体东路站、龙奥站、牧牛山公园站、历下广场站、绸带公园站、工业南路站、华能路站、山大路站和西周家庄停车场,其中历下广场站,绸带公园站,工业南路站3个站在济南中心商务区范围内,均已随中心商务区建成。

文化

综述

历下区是济南市的核心文化区,集中体现了济南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城市的内涵和底蕴。历下区群众文艺汇演活动是重点打造的群众性文化品牌。截至2023年,历下区内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125项,有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3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饮食

历下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有馒头、面条、大米饭,各种花样主食有烧饼、油卷儿、蒸包、水饺等用杂粮食品做的窝头、煎饼、小豆腐等,已成为人们调剂口味的传统食品。鸡、鱼、肉、蛋、奶等成为日常副食。食用的蔬菜有白菜、芹菜、菠菜、油菜、黄瓜、韭菜、茄子、土豆、西红柿以及藕、鲜菇等品种。

风味食品

历下区的风味食品来源于民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多已由自炊自食的家庭范围,发展成为市场风味小吃。历下风味食品花样繁多,既是民间日常食品,又是集市食摊和各小吃店的经营品种。主要有水饺、蒸包、饼类、粥类等。

水饺俗称“包子”,旧称“饺子”。有肉馅、素馅、花馅之分。蒸包俗称“大包子”。饼类有用饼子(小鏊子)烙成的白面单饼和菜饼,有用煎饼鏊子(大鏊子)摊的摊煎饼、刮煎饼。旧时还有掺入柿子或枣的柿子煎饼、枣煎饼。有用锅烙制的葱花油饼,此外还有用半发酵硬面,烙烤制成的厚锅饼、薄锅饼;各种烧饼有发面油盐火烧、油酥烧饼、麻芝烧饼、肉馅烧饼、糖烧饼、杠子头火烧烧饼、盘丝烧饼、油旋等。粥类有水磨米粥、甜沫、油粉、八宝粥、杏仁茶、油茶、茶汤、糁等。此外还有高汤米粉、豆腐脑、油条等风味小吃。

济南菜

济南菜古称历下菜,起自鲁西地方,立足济南,形成独特风味。济南菜系中名品代表主要有糖醋鲤鱼炸荷花等。历下区菜的其他菜品还有棒子鱼油爆鱼片、清烧元鱼、醋椒鱼、干烧鲫鱼奶汤元鱼、煎烹对虾、筒子鸡、鸡里崩、八宝鸭子、芙蓉鸡片火爆燎肉、炒里脊丝、芫爆里脊丝、炸灌汤丸子、火腿炒香蒲坛子肉把子肉、软炸腰穗、油爆肚头、卷煎奶汤核桃肉、爆三样、罐儿蹄、黄葱烧蹄、汤爆肚头、烧面、珊瑚白菜炸茄盒、炒八宝辣椒、酸辣汤、红烧茄子、奶汤白菜、雪丽香椿、溜黄菜、海米炒蒲菜、奶汤什锦、软烧豆腐、姜拌藕、炸藕盒蜜汁三果、蜜腊莲子、炒三泥、拔丝山药、水晶桃等。

习俗

重阳山会

千佛山的重阳山会,开始时间不晚于元代。元代成宗年间,定农历重阳节为千佛山重阳山会之日。古时,千佛山附近盛产柿子,尤以大盒柿最为出名。每年重阳山会期间,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赶山会的人多会选择买些柿子回家,因此千佛山重阳山会又被济南市民众称为“柿子会”。

消夏晚会

消夏晚会于1984年开办,是由历下区委、区政府主办,区文化局等相关部门承办的一项公益性大型文化系列活动。每年7—9月,持续3个月,演出40余场,主要以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小品、杂技为主。作为山东省“知名文化品牌”,历下区消夏晚会至2023年已连续成功举办37届。2023年7月,第38届消夏晚会开幕式举行,历下区文化馆等单位带来了歌曲合唱《最美时代》、器乐曲《情忆二安》等节目,还有舞蹈、杂技、原创情景剧等形式丰富的文艺演出。

舞龙

东关圩子门的龙灯,又称舞龙,继承汉族传统娱乐形式。龙身每节装有彩灯或烟花,至广场中央表演昂首、跳跃、翻身、翻尾等动作,东关圩子门的舞龙,借鉴江、浙一带舞龙技法,比传统的舞龙更加宏大。

1996年,姚家镇组建了女子舞龙队和娃娃舞龙队。1997年,女子舞龙队代表山东省参加了香港回归在深圳举行的“全国舞龙大赛”,在众多的参赛队伍中是唯一一支女子舞龙队,获得第九名。此外,历下区有些学校也会进行舞龙表演。

高跷

历下区高跷表演基本上沿续了汉族传统的“脚把”和“柳木腿”的表演技法,表演者将两腿分绑其上,一人或数人来往逗舞,多表演故事,以唢呐锣鼓伴奏。每一年的正月十五,各办事处都要组织队伍一起到泉城路,为数万泉城市民表演高跷等。历下区千佛山地区还有一支独特的传统家族式高跷队——胡家高跷队。至2005年,胡家高跷已传至第六代,有近150年的历史。历下区历山路社区以东舍坊高跷闻名,截至2018年,东舍坊高跷队已经传承了120多年的历史,每逢正月初六至十四,高跷队就全员出动,沿着趵突泉公园、泉城路、大明湖、百花洲转场演出。

艺术

截至2005年,历下区13个办事处都有业余艺术团,居委会、社区都设立了一定规模的文化活动室或文化大院。千佛山办事处的健美操表演队、泉城路办事处的秧歌队等较活跃。1986~2005年,历下区有800余件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和展出,获国家级奖励50余件、省级奖励200余件、市级奖励400余件。历下区群众文艺汇演活动是历下区重点打造的群众性文化品牌。2023年,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了第九届群众文艺汇演。截至2023年6月,历下区先后搭建了山东手造元剧场、百花洲露天剧场、八号院露天剧场、文体中心剧场等大型演艺场所,打造了13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22个社区文化中心,历下区共有文化队伍300余支,专兼职演出人员800余人。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历下区区内有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3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芙蓉街

芙蓉街是一条济南市特色的老街,长432米,平均宽约6米。芙蓉街位于济南市中心,北起济南府学文庙,南临济南泉城路。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而得名,街位于水冶珍珠泉群之中,邻近历代两大府衙和贡院、府文庙及古城主干道。金、明、清时,向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清代诗人董芸曾寓居“芙蓉馆”,他写了《芙蓉泉寓居》:“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是古代济南府最高规格的官学机构和祭孔庙宇,也是济南市区现存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济南府学文庙曾参与山东省乡试的举办,赶考者需在此祭拜孔子、宣读考试纪律后方能前往贡院考试。从济南府学文庙走出的举人,据统计有14000多人,进士4087人。千年时光中,府学孔子庙曾数次被毁又屡经重建,新中国成立后保留教育功能,先后被小学和教育局使用。2005年,济南府学文庙大修,历时五年,2010年9月28日重新对社会开放。大修后的济南府学文庙,重新恢复了中路的建筑,占地25亩,分成前后七进院落。截至2023年,还有影壁、大门、泮池、大成殿等四座建筑物,基本保持了明代以来的文庙布局。

督城隍庙

督城隍庙位于济南市历下区东华街5号,院内北侧的戏楼曾经是济南古城八大戏楼之一。督城隍庙占据了整个东起按察司街、西至泮宫街、南临东华街、北到县学街的方形区域,面积约有万余平方米。 截止2023年,督城隍庙是山东省现存最大的督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崇祯十二年(1639年)毁于大火,次年重新修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末至清代建造。由于未使用木料,这座门楼可能是崇祯火灾幸存下来的明代早期建筑。2020年开始修缮,修缮中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技术施工,尽量使用原建筑石材、木料等,保留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

题壁堂

题壁堂古建筑群位于历下区寿康楼街北段,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题壁堂号称“江北最大清代戏楼”,始建于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是济南市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木质古建筑。题壁堂于爱新觉罗·颙琰八年(1803年)经历了一次修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再次扩建,用途更改成为义学学堂。2018年11月,题壁堂被列入征收范围,进行改造。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历下区内有121个区级非遗项目,35个市级非遗项目,9个省级非遗项目。2023年,历下区内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125项。

大舜的传说

大舜的传说源于济南历下,其历史距今已有4000余年,历下区有“舜耕于历山”的故事。舜生于永济县诸冯村。他姓姚,因眼里有双瞳,故名叫重华。相传舜以孝行而闻名。舜离家到历山耕种,其原因就是他父母对他的虐待,尽管如此,他还是时刻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扁鹊脉学诊法

扁鹊脉学诊法项目是是中医独特的诊断学技术。医生通过按压病人的脉搏识别脉搏的形态和功能变化,进而诊断人体心理、生理以及疾病等多方面的信息。脉诊技术在中国传承了2000多年,发源地就在山东省,创始人是济南长清人扁鹊。2023年,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成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扁鹊脉学诊法传播中心”分中心。

特色产品

明湖藕

大明湖的明湖白莲产藕较为丰富,其结出的藕质嫩、水多,口感脆且甘淡可口,可当水果吃,为济南市名产之一。“十步回廊三面湖,湖东种藕西栽蒲。采莲艇子无人弄,斜系弯弯柳一株”,这就是对大明湖的藕的描写。由于藕肉肥质嫩,块大脆甜,嚼后无渣,旧时湖民们将它当作一种时令水果卖给游湖的游客,美其名曰“水晶藕”。明湖藕主要品种有“大卧龙”“大青秸”“幸城藕”“红花藕”等几种,明湖莲藕可以生吃、凉拌,还可以做成炸藕合炒藕片、糯米藕、藕炖排骨等。

蒲菜

香蒲产自济南大明湖,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茭,其味似笋,遍植湖中,为北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山东通志、物产》称蒲菜为“蒲笋”。蒲菜配苔菜花、冬菇、火腿片奶汤烹制,这是“济南市汤菜之冠”——奶汤蒲菜。蒲菜的吃法还有“锅塌蒲菜”(凉碟)、蒲菜烫面饺、蒲菜饺子等。旧时,每当农历四五月,蒲子长大了,将根株齐根截取,剪去其上部绿叶,只留下像葱白部分那长长一段,小贩卖时齐齐地捆成一扎。烹调前,逐株剥去外层老叶,如同剥茭白一样,只取中间的嫩芽食用。割下香蒲后,水里还有一段匍匐的粗茎以及泥中的块根,济南人分别称之为“老牛筋”“面疙瘩”,可食。

风景名胜

综述

历下区是山东省首批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区。历下区是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2年,历下区区景区接待游客1250.47万人次。截至2023年,历下区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1个。

重要景点

天下第一泉景区

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由“一河(护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四园(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组成。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位于济南市中心,总面积约151.51公顷,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公园。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人文底蕴深厚,除秀丽的泉、河、湖景观之外,还有人文景观、建筑小品二百余处。

趵突泉

趵突泉历史上溯至商代,已经有3500多年。古称"泺",宋代已称"趵突泉"。亦有"娥英水""温泉""槛泉""瀑流泉""三股水"的别称或俗称。泉自地下溶洞涌出,三窟并发,最大流量每秒钟涌1.8立方米。趵突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无忧泉等20多处名泉组成趵突泉群,是济南四大泉群之首,是济南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趵突泉周边名胜古迹有观澜亭、万竹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馆等。

黑虎泉

黑虎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阁南护城河南岸陡崖下,在济南市黑虎泉东路。黑虎泉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宽1.7米。黑虎泉涌水量最大每日4.1万立方米,仅次于趵突泉。附近有琵琶,溪中、九女等名泉14处,组成黑虎泉群。黑虎泉是金朝《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市七十二名泉”之一,居于“黑虎泉泉群”之首。

大明湖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大明湖路271号,大明湖,古称历水陂、莲子湖、西湖,"泺水北流为大明湖”,金代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之为大明湖。大明湖湖面46.5公顷,由珍珠泉、孝感泉、芙蓉泉、王府池子等20多处泉水汇成。湖水从铁公祠东出水口和北水门流出,经泺河入小清河。湖中有岛6个。湖心、侧畔有主要古迹景观10多处。2009年,大明湖荣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称号。自2017年1月1日起,济南大明湖风景区收费开放区域(老区)向社会免费开放。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

千佛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古称靡笄山,因为古史称舜在历山耕田的缘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隋开皇年间(581年~600年),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故称千佛山。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位于济南市市中心南部,距济南市中心2.5千米,与趵突泉公园、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黄金谷山水画廊景区

黄金谷瀑布群风景区是济南市区内的原始生态园区,景区坐落在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浆水泉畔,辖区内奇山、奇石、奇木、奇泉随处皆是,游览路线掩映在密林险崖、百瀑百潭之中。景区以山、林、瀑布、泉、潭、金银花种植区等为依托,形成了包括五棵松瀑布群、长寿泉、龙潭、滴水崖等在内的十余处自然景观。 其中黄金谷大瀑布、九天大瀑布两大瀑布落差高达100余米,为江北罕见的瀑布群。黄金谷的瀑布多种类也很多,有帘式瀑布,渠式瀑布,叠式瀑布,跑马式瀑布等,构成了黄金谷独特的水系奇观,也形成了黄金谷独特的漂流情趣。

泉城广场

泉城广场是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中心广场。它南屏千佛山,北依大明湖,西临趵突泉,东眺解放阁。广场东西长790米,南北宽280米,占地面积330亩,约22万平方米,主体面积270亩。地上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水面面积约2万平方米。2002年8月,泉城广场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联合国国际艺术广场”称号,泉城广场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城市广场。

对外交流

截至2023年6月,历下区中小学与三十余所国外学校缔结为国际友好学校,遍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