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鳞蛇 :闪鳞蛇科闪鳞蛇属的一种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5:26

闪鳞蛇(学名:Xenopeltis unicolor),别名为日光蛇,是闪鳞蛇科闪鳞蛇属蛇类。该物种是半穴居蛇类,体长约1m左右。头、眼较小,上颌齿35-45枚;身体呈圆柱形;被覆平滑鳞片,头背具有前后2对顶鳞,4片顶鳞中央尚有1片顶间鳞,眶后鳞2;上唇鳞8,3-3-3式;下唇鳞雄8枚,雌7枚;尾下鳞雄27对,雌26-28对;肛鳞二分;尾短。闪鳞蛇背面呈褐色,腹面呈灰白色,在爬行时,其表面的鳞片在日光照射下呈现宝石绿、靛蓝、血红、紫及铜色光泽。

闪鳞蛇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国菲律宾新加坡以及中南半岛各国,在中国分布于广东、云南省南部等地。栖息生境的平均海拔范围约为0m-1300m,通常栖息于人类住所附近的稻田、花园中,或隐匿于温暖潮湿的落叶层、朽木或石块等遮蔽物下。

2000年,闪鳞蛇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1年,闪鳞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2021年,闪鳞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闪鳞蛇被广泛用于宠物交易。但该物种属于保护物种,禁止买卖。

形态特征

闪鳞蛇全长约1m左右,头较扁、头骨联结牢固;眼较小、瞳孔略近直立椭圆形;上颌骨、腭骨及下颌的齿骨上具有牙齿,其中上颌齿35-45枚;此外,其原始性特征表现为为前颌骨上也有几枚牙齿。身体呈圆柱形,被覆平滑鳞片;头背具有前后2对顶鳞,4片顶鳞中央尚有1片顶间鳞,眶后鳞2;上唇鳞8,3-3-3式;下唇鳞雄8枚,雌7枚;尾下鳞雄27对,雌26-28对;肛鳞二分。尾短,尾长仅为体全长的1/12左右,没有后肢带和后肢。闪鳞蛇背面呈褐色,腹面呈灰白色,在爬行时,其表面的鳞片在日光照射下呈现宝石绿、靛蓝、血红、紫及铜色光泽。幼体头部下方有一条白色的条纹,这条斑纹在其出生后不久就会消失。

大部分情况下,闪鳞蛇的头骨形状和附着物与蟒蛇(Python bivittatus)相似。然而在发育过程中,闪鳞蛇的前上颌骨没有同蟒蛇一样上升突起,这在大多数蜥蜴中也不存在;脑壳后部肿胀,上骨部分嵌入脑壳表面;顶叶围绕额叶向前延伸,形成眼眶上缘的重要部分。此外,闪鳞蛇骨的足板非常大,方骨相对较短。

蛇的呼吸系统主要由鼻腔、喉头、气管和肺四部分组成。其肺部呈长囊状,一般情况下蛇的左肺大多缩小,甚至完全消失,主要由右肺完成呼吸功能,而闪鳞蛇仍保持有一个机能性左肺。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闪鳞蛇广泛分布于印度尼科巴群岛,尼科巴群岛)、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西加里曼丹、爪哇、苏门答腊岛)、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国菲律宾新加坡;此外,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中南半岛各国都有记载。

中国分布

闪鳞蛇在中国的分布约占全球2%,见于广东省云南省南部(普洱市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等地。

栖息环境

闪鳞蛇为半穴居蛇类,栖息生境的平均海拔范围约为0m-1300m,在越南,闪鳞蛇分布在海拔100m-2000m之间,在云南,闪鳞蛇分布在海拔650m(云南腊)-1040m(云南孟连)之间,通常栖息于人类住所附近的稻田、花园中,或隐匿于温暖潮湿的落叶层、朽木或石块等遮蔽物下。

生活习性

闪鳞蛇通常夜间外出捕食,主要以两栖动物、蛇、四脚蛇、蛙、小型哺乳动物和地面鸟类为食。闪鳞蛇通常会直接活吞体型较小的猎物;面对大型猎物时,闪鳞蛇特殊的颅骨结构可能会限制它吞食大型猎物的能力,因此其通常会采取限制动物行动的方法来制服猎物。

闪鳞蛇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洞穴或疏松的泥土中,只有在夜间或雨季时节外出到地面活动。然而,一些进食了大型猎物或者怀孕的磁性闪鳞蛇会在白天晒太阳,在这种情况下,闪鳞蛇不会展示全部身体,通常只暴露身体的一小部分在阳光下。闪鳞蛇性格温顺,不主动咬人,只有在受到惊吓或被激怒时,它会迅速颤动尾部。也有记录显示成年雄性闪鳞蛇会进行斗争,它们相互盘绕并互相咬大约1分钟。

生长繁殖

闪鳞蛇是卵生动物,雌蛇每次能诞下6-17枚蛇卵。幼体闪鳞蛇头部下方有一条白色的条纹,这条斑纹在其出生后不久就会消失。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闪鳞蛇的分布范围较广,全球种群数量尚未量化,且由于闪鳞蛇分布地区多、数量庞大以及捕捉方法的局限性,其种群数量总体较稳定。

保护级别

2000年,闪鳞蛇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1年,闪鳞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2021年,闪鳞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闪鳞蛇在中国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

闪鳞蛇在泰国受到法律保护。

主要价值

闪鳞蛇被广泛用于宠物交易。2000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期间,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公园附近爬行纲贸易商店出售闪鳞蛇约875只。

种间关系

闪鳞蛇身上存在一类寄生昆虫——Macrobothriotaenia ficta。其头节由四个带柄的荷叶钳形吸盘形成。此外,该属的特征是拥有一个非常大的卷毛囊,可以达到孕胚的中线,很少的睾丸(少于60个),卵黄卵泡局限于孕胚的背侧,一个大的阴道括约肌,卵具有三层胚囊,上面覆盖着圆形突出物。

近种对比

闪鳞蛇科已知仅存1属2种,闪鳞蛇与海南闪鳞蛇(Xenopeltis hainanensis)同为闪鳞蛇属,形态相似,鉴别如下:

参考资料

闪鳞蛇.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30

闪鳞蛇.ITIS.2024-08-30

The IUCN Red List.iucnredlist.2023-05-30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forestry.2023-05-30

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三卷 有鳞目 蛇亚目-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zoology.2023-05-30

..2023-05-30

中国科普博览 云南动物馆 动物多样性 爬行类.kepu.2023-05-30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2000.2023-05-30

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forestry.2023-05-30

..2023-05-30

..2023-05-30

..2023-05-30

..2023-05-30

..2023-05-30

Sunbeam snake.britannica.2023-05-30

..2023-05-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fgcx.bjcourt.2023-05-30

..2023-05-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