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沃·帕特 :爱沙尼亚作曲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2:51

阿沃·帕特(爱沙尼亚语:Arvo Pärt,1935年9月11日-)出生于爱沙尼亚派德,是20世纪及21世纪的爱沙尼亚作曲家。他的作品以合唱圣乐最为人所知,是“神圣简约主义”的主要作曲家之一。

人物生平

阿沃·帕特的音乐教育始于7岁时在拉克韦雷的音乐学校。帕特开始尝试家里钢琴的高音和低音,因为中音区已经损坏。在十几岁时,帕特就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

1954年,他在塔林音乐中学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严肃学习,但不到一年,他暂时放弃了学业,去履行军队乐队中的双簧管和打击乐手的兵役。退伍后,他进入塔林音乐学院,在那里师从海诺·埃勒学习作曲。在1950年代,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声乐作品,儿童合唱和管弦乐的清唱剧《我们的花园》。他于1963年毕业。

作为学生,帕特为电影和舞台制作音乐。从1957年到1967年,他担任爱沙尼亚公共广播电台Eesti Rahvusringhääling的音效制作人。1962年,蒂霍·赫连尼科夫批评帕特在《讣告》(1960年)中采用了序列主义,这是爱沙尼亚第一部采用12音音乐的作品,展示了他“对外国影响的敏感性”。但九个月后,帕特在一个1200件作品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由全联合作曲家协会颁发,这表明苏联政权无法就何种音乐是允许的达成一致。他的第一部公开的宗教作品《信经》(1968年)是他职业生涯和生活的一个转折点;在个人层面上,他陷入了创作危机,导致他放弃了迄今为止使用的技术和表达手段;在社会层面上,这部作品的宗教性质导致他被非正式审查,他的音乐消失在音乐厅中。接下来的八年里,他几乎没有创作,而是专注于研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音乐,以寻找他的新音乐语言。1972年,他从马丁·路德教改信东正教。

1976年,帕特写出《致阿丽娜》标志着作曲家创作新时期的开始,音乐风格焕然一新。帕特从中古元素以及三和弦中汲取到更新力量,他自己称之为“Tintinnabuli”(钟鸣作曲法),即回到最简单基本的三音和弦,调性和声的基石,但抽去了调性体系的功能,使之失去方向感,类似中古音乐那样的平行级进。作曲家这样描绘“Tintinnabuli”:“我使用尽可能少的元素,只有一到两个声部,将音乐建构在最原始质朴的素材上——三和弦,一种特殊的调性音乐。”此后钟鸣作曲家成为作曲家每部作品的起点,往往有一个特定的三音和弦位于作品中心,就像一个信念或是钟声,回荡在整个作品中。帕特不但视该作曲法为自己的音乐表达,而且是一种解脱之道,一种拯救性的力量:“我在求索彷徨中进入这个领域,为的是探求我的生命、音乐和创作的答案。在我生命低谷的黑暗中,我似乎感觉一切都是外在而毫无意义,纷繁复杂的面貌令我困惑,我一定要寻求到一个统一,那个最重要的东西,我如何寻到?那个完美之物的轨迹变幻多样,令无关紧要的琐碎随之散去。三和弦的三音就像钟鸣,它很接近我心中的那个完美之物了”。音乐的技法和生命的体验、一元信仰统合在一起。从这点而言,作曲家之后的所有作品皆带有宗教观念。事实表明,钟鸣作曲法虽然朴素,但拓展空间很大,帕特以此写出了个性迥异的丰富作品。作于街头之星77年的一系列作品迅速确立了他的独特声音,如《纪念布里顿之歌》(Cantus in memoriam Benjamin Britten)、《兄弟》(Fratres)和《空白》(Tabula Rasa)。有论者把帕特归于简约派,甚至称其为“宗教简约派”(holy minimalism),但作曲家自己并不认同这点。他不像简约派那样采用大量重复段落,营造静止、循环的感觉,其结构往往是变奏体,缓慢渐进,气息悠长。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官方对其封杀得越来越紧,帕特几乎找不到愿意接纳他作品的演出机构和音乐家,作曲家说:“几乎是一夜之间,我失去了所有东方阵营的演奏家。”这其实是官方唯恐帕特的宗教音乐“流毒”太深,于是干脆逼迫帕特出走西方。1980年,帕特只能携全家移居西方。在美国,帕特被看作一个圣徒式的人物,崇拜者众。这是帕特不愿接受的,他说:“我只是一个作曲家。”作于1982年的《约翰受难曲》堪称“钟鸣作曲法”的集大成之作。该作的核心是三个叠置的五度(D–A–E–B),“钟鸣作曲法”也开始运用于更多层面,一个基本的时值模式是:短促、中庸、漫长。速度也分为三种明显不同的等级。八十年代后的作品大部分是合唱,但“钟鸣作曲法”并没有实质改变,作曲家将其和语调、半音进一步结合,晚近作品具有将歌词和音乐分离的倾向。

1972年,他与第二任妻子诺拉结婚时改信东正教。1980年,经过与苏联官员长期的斗争,他被允许与妻子和两个儿子移民。他先是在维也纳居住,后来取得奥地利国籍,然后于1981年搬到柏林。在21世纪之交,他回到了爱沙尼亚,一段时间内在柏林和塔林之间居住。他现在住在离塔林约35公里(22英里)的劳拉斯马。由于在德国生活,他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2010年,帕特一家在劳拉斯马村建立了阿沃·帕特中心,负责保管他的个人档案。该中心的新建筑于2018年10月17日向公众开放,包括一个音乐厅、图书馆和研究设施。该中心还为儿童提供教育项目,并作为关于帕特生活和作品的国际信息中心。2020年4月,尽管帕特很少接受采访,但他接受了西班牙报纸ABC关于冠状病毒危机的采访。

获得荣誉

- 1996年 - 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音乐部

- 1996年 - 悉尼大学音乐荣誉博士

- 1998年 - 塔尔图大学艺术荣誉博士

- 2003年 - 杜伦大学音乐荣誉博士

- 2006年 - 国家徽章一级勋章

- 2007年 - 布吕克奖

- 2008年 - 丹麦莱奥尼·索宁音乐奖

- 2008年 - 奥地利科学与艺术荣誉十字勋章一级

- 2009年 - 塞尔维亚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成员

- 2010年 - 圣安德鲁斯大学音乐荣誉博士

- 2011年 - 法国荣誉军团克利夫兰骑士队

- 2011年 - 教宗文化委员会成员

- 2013年 - 普世牧首奖

- 2014年 - 大日本帝国

- 2014年 - 圣弗拉基米尔州东正教神学院圣乐荣誉博士

- 2016年 - 牛津大学音乐荣誉博士

- 2017年 - 德国拉齐格奖

- 2018年 - 波兰文化功勋金质勋章

- 2018年 - 弗里德里希·肖邦音乐大学音乐荣誉博士

- 2019年 - 拉脱维亚二级认可十字勋章

- 2020年 - 西班牙BBVA基金会知识前沿奖

- 2021年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蓝马克斯勋章

- 2022年 - 卢森堡橡树冠勋章军官

- 2023年 - 瑞典极地音乐奖

个人生活

1972年,他与第二任妻子诺拉结婚时改信东正教。1980年,经过与苏联官员长期的斗争,他被允许与妻子和两个儿子移民。他先是在维也纳居住,后来取得奥地利国籍,然后于1981年搬到柏林。在21世纪之交,他回到了爱沙尼亚,一段时间内在柏林和塔林之间居住。他现在住在离塔林约35公里(22英里)的劳拉斯马。由于在德国生活,他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2010年,帕特一家在劳拉斯马村建立了阿沃·帕特中心,负责保管他的个人档案。该中心的新建筑于2018年10月17日向公众开放,包括一个音乐厅、图书馆和研究设施。该中心还为儿童提供教育项目,并作为关于帕特生活和作品的国际信息中心。2020年4月,尽管帕特很少接受采访,但他接受了西班牙报纸ABC关于冠状病毒危机的采访。

个人作品

《死亡名册》(Nekrolog) 1960年

《第二交响曲》(1966年)

《第三交响曲》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