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非 :原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学生

更新时间:2023-11-08 12:07

陈克非(1903—1966),号钟灵,浙江天台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学生。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等职,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高参兼第五十军副军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湖北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陈克非于1926年夏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1929年,陈克非随蒋鼎文西征讨伐桂系,在第九师任连长。1932年1月,陈克非随蒋鼎文赴上海抗击日军,1938年至1943年,陈克非率部多次与日军激战,率先打通中印公路,攻占缅甸边境小镇,与驻印新一军会师,立下“首功”。1944年末,他任中国远征军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及远征印缅抗战诸役,获得军队最高荣誉“飞虎旗”。陈克非于1946年任整编第九师第九旅旅长。1948年,陈克非任整编第十五师师长,不久升任为第二军军长。1949年12月24日,陈克非在郫都区通电中外,宣布自即日起“脱离中国国民党的建制和指挥,站到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的旗帜下,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愿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到底”。1955年,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参事。文化大革命后,陈克非受到迫害,1966年逝世。

1979年4月,中央统战部在武汉为陈克非召开追悼会,并予以平反。2012年8月15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联合主办“一片丹心照汗青——抗日名将陈克非将军文物特展”。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克非出生于1903年,浙江天台人,自小在家乡读书。1926年夏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进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入伍训练,考试合格,并于当年11月编入学生队。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同时在军校内开展“清党”,7月,第五期的部分学生迁往南京,并于当月20日举行了毕业典礼,陈克非领到了军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后来他被分配到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一军第九师任少尉排长(该师原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1928年北伐到济南后,经调整部队建制,才改称为第九师)。

军阀混战时期

1929年,蒋鼎文奉命率师西征讨伐桂系,陈克非随军沿江西进武汉,桂军不战而败。蒋介石又以第九师为基础建立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辖三个师,即蒋鼎文的第九师、陈诚的第十一师、夏斗寅部的第十三师。蒋鼎文任军长兼第九师师长,陈诚为副军长,陈克非则在第九师任连长。

1930年5月,蒋、冯、阎爆发中原大战,蒋鼎文率第二军三师一旅之兵力,进击冯、阎。陈克非随师转战中原,并升任为营长。冯、阎败北,蒋鼎文率部进驻洛阳市,九师营地扎在张钫的家乡,张钫曾赠给第九师燃料和粮食。次年,该师在蒋鼎文的指挥下,参加了蒋介石对江西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1932年1月,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市,十九路军奋起抗战,蒋鼎文奉命率部赴上海参战,时第九师驻嘉善县一带,师长李延年。当年年底,第九师又奉命参加了对江西苏区的第五次“围剿”。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延年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陈克非任该军第九师第五十一团副团长,第二年升任为该师第四十九团团长。当时,王凌云所部的第七十六师和杨宝毂部的新三十三师也先后编入第二军建制。在鄂北、鄂西等地,与日军展开了多次激战。

1938年至1943年,他率部多次与日军激战,率先打通中印公路,攻占缅甸边境小镇,与驻印新一军会师,立下“首功”。1944年末,他任中国远征军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及远征印缅抗战诸役,获得军队最高荣誉“飞虎旗”。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一面与共产党搞和平谈判,一面加紧准备发动打内战,并对军队建制方面进行了调整。这时原第二军改称为整编第九师,原第九师则改为整编第九旅。陈克非于1946年任整编第九师第九旅旅长。1948年,陈克非任整编第十五师师长,不久升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所部驻在南阳市、鄂西一带。

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胜利之后,随即发起了淮海战役。蒋介石调陈克非率第二军南下,保卫南京。陈克非随即奉命率部往南推进。但当他的先头部队到达沙市区后,才发现缺乏转运船只,为解决运输问题,陈克非亲自到汉口向华中地区“剿共”总司令白崇禧交涉。事后,陈克非便返回到沙市。

1949年4月,陈克非被提升为第二十兵团司令官。当年11月,陈克非为解决部队过冬棉衣问题,由施恩乘飞机前往重庆,找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及军需署长陈良,要求他们帮忙解决。事情办妥后,陈即飞回施恩。这时,人民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已到达秀山,陈克非率部转向川东,于当月中旬到达彭水南北一线。当晚他与宋希濂一起到江口见蒋经国。在谈话间,蒋经国取出他父亲写的两封信分别交给宋希濂、陈克非。陈克非向蒋经国表示恪尽职责,抱定“做个不成功便成仁的军人”,蒋经国称许陈克非为“标准将领”。

陈克非回到驻地后,与参谋长徐建德研究有关兵力部署等问题,在人民解放军的猛烈打击下,陈克非的主力被截断,失去掌握,他率领兵团的几个直属部队,突破川东,奔向川南,经綦江区到达璧山区集中,得知重庆市中国国民党军政要员都逃往成都,随即亦率本部向成都方面转进,并于12月初到达成都。蒋介石在军校召见了陈克非,并勉励陈克非要发扬“黄埔精神”,并把败逃到成都市附近的宋希濂的部队也统归陈克非指挥。当月12日,陈克非再去成都军校,得知蒋介石已在两天前乘飞机逃到台湾。

1949年12月24日,陈克非在郫都区通电中外,宣布自即日起“脱离国民党的建制和指挥,站到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的旗帜下,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愿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到底”。同日,川军罗广文兵团、胡宗南部第五兵团宣布起义,湖北流亡政府朱鼎文及其他部队,也在此影响下相继起义,共数十万兵员。

新中国建立初期

陈克非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副军长,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四届候补中央委员及湖北省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及湖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后不幸于“文化大革命”初期含冤去世。1979年4月,中央统战部在武汉召开陈克非将军追悼大会,并予以平反昭雪。

个人生活

蒋介石为了让陈效忠中国国民党,于1949年,将他的母亲和妻子儿女运往台湾作为人质,离开中国内地的时候,成都机场审查很严,陈克非的妻子马如君和五个子女偷偷把陈克非的物品分批装在小行李箱里,瞒着工作人员带上飞机,到台湾后,生活艰苦,连衣服也是面粉袋改做的,但陈克非的子女没有自暴自弃,五个孩子四个考上了著名的台湾大学,并且都具备海外留学经历。

2012年8月,陈克非的五个子女共向黄埔军校捐赠了四十余件遗物,包括怀表、放大镜、陆军整编第九师第九旅司令部用笺、陈克非将军的军装上衣、陆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军用差假证、陆军第二军司令部军用证明书、第二军识别章、军需识别章、陈克非的冬大衣、陈克非司令官的金质匾额贺牌、陈克非的司令官章、陈克非的签名章、第二十兵团识别章等等。

个人作品

人物纪念

陈克非故居位于天台县城关镇螺溪村,现为陈克非后裔居住使用。故居总占地面积约1250平方米,四周筑墙围合,中设墙门,门后设歇山顶门厅。故居采用中国传统木构形式与西式建筑风格有机相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000年12月,该故居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纪念日,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联合主办的“一片丹心照汗青——抗日名将陈克非将军文物特展”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开幕,展览展出了陈克非将军遗物及照片40余件,其中有将军服、金质贺牌、怀表、私章、文件等。

人物评价

爱国起义将军陈克非先生,是一位风云人物,其戎马一生为保卫国土、抵御外侵屡立功勋,尤其最后的起义壮举更是为保护成都市古城和川鄂人民的生命财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2004年,陈克非将军成功入选当代百位杰出天台县人。(天台县档案局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