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港 :陈庆港

更新时间:2024-09-21 17:50

陈庆港,1966年6月出生于连云港市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毕业,现任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及浙报深圳报业集团视觉中心首席记者。以其深入报道和摄影作品著称。

人物事迹

陈庆港自2002年起,致力于深入报道和摄影工作。2001年,他加入《青年时报》组建摄影中心,并开始进行细菌战调查采访拍摄;2004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血痛》;2005年,至城报传媒任视觉总监;2006年,出版报道摄影作品集《陌生地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拍摄专题作品《霞关葬礼》,并由东方卫视拍摄纪录片《十年》;2010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纪录片《新闻摄影师》;2014年3月,获得马格南(MAGNUM)2014 EF基金,继续作品《木里病人》的拍摄。他的作品《细菌战调查》《外省人》《最后的氏族》《灰度空间——抑郁症》《拉萨刻石者》《山村教师》分别在2002年、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获得新闻摄影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贡献奖”大奖、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CHIPP)金奖。2009年,陈庆港获得邵飘萍新闻奖。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陈庆港在第一时间赶往灾区。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不仅用手中的相机真实记录了这场中华民族的空前劫难,还一次次放下相机参加抢救伤者。他拍摄的反映八名解放军战士奋力抢救一名幸存者的作品《走出北川》,获得第52届荷赛奖(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巨大灾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抢救每一个生命“不放弃,不抛弃”的伟大精神。荷赛是公认的全球最权威的新闻摄影大赛,而突发新闻类一等奖是荷赛最具含金量的奖项,陈庆港为中国摄影记者实现了荷赛突发新闻类奖项中零的突破。这幅《走出北川》,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共浙江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鲍洪俊认为,陈庆港在荷赛获奖,不仅是记者的职业殊荣,也是杭州市、浙江乃至中国新闻界的骄傲。从2004年起,陈庆港在全国范围内对二战期间被迫成为慰安妇的幸存者进行调查采访,这是一次历时很长、跨地域广、涉及人物多、难度很大的采访。4年中他赶赴海南省云南省、湖北、山西省河北省江苏省上海市等省市,几乎采访到了所有国内目前还活着、并愿意公开自己那段历史的慰安妇老人。拍摄的《中国慰安妇》是我国目前第一部关于“慰安妇”的大型长篇纪实摄影作品,获的首届华赛金奖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奖。记述“慰安妇”老人们口述实录的专著《真相:慰安妇调查纪实》,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献作品。

从1998年开始起,陈庆港数次前往西部贫困地区,行程数万公里,从山西、陕西省甘肃省贵州省云南省。对十余个贫困家庭进行长达十余年的跟踪采访,用大量图片和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所有贫困家庭的变化,看到了中国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正在摆脱贫困、以及他们走向富裕的这一史诗般的伟大历史进程。陈庆港的事迹和新闻摄影成就,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内的全国数十家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站都报道过他的事迹,东方卫视曾特派摄制组行程两万公里,制作他的个人专题纪录片和多集系列片。陈庆港还出版了《真相》(江苏文艺出版社)、《陌生地带》(人民日报出版社)、《血痛》(北京出版社)等多部新闻摄影专著。

荣誉奖项

陈庆港的主要作品包括《20世纪末中国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状况调查》《细菌战调查》《外省人—农民工生存调查》《中国慰安妇》《灰度空间—抑郁症》等。其中《中国慰安妇》2005年获首届国际新闻荷赛奖金奖,《灰度空间—抑郁症》2007年获国际新闻摄影大赛金奖;《拉萨刻石者》获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山村教师》获第五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走出北川》获得52届荷赛突发类新闻一等奖。此外,还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年赛“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金奖3次、银奖2次,浙江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新闻摄影年赛金奖等全国、省、市各种奖项30余次。2011年,出版长篇纪实作品《丽嘉则拉》;2012年,出版《十四家——(2000-2010)中国农民生存报告》;2014年,获得马格南(MAGNUM)应急基金;出版长篇文学作品《冈底斯遗书》。曾获邵飘萍新闻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新中国60年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荷赛奖(WPP/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人类贡献奖”大奖等荣誉和奖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