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慧 :陈朝慧

更新时间:2024-09-21 05:52

陈朝慧,笔名淡墨,是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生于1938年4月,来自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他于196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先后在包头市第24中学、包头师范专科学校、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后来,他加入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并成为该校教授和主编。陈朝慧于2016年7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人物经历

陈朝慧,196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曾先后在包头市第24中学、包头师范专科学校、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后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已退休),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此间曾任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等职。陈朝慧长期以“淡墨”为笔名从事散文、诗散文创作,已出版散文集多种,单篇作品曾被选入十几个选本,《淡墨散文精品选》曾获西部散文奖。值得关注的是其以“诗散文”命名的散文集《淡墨诗散文选》,列入了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由内蒙古出版集团隆重推出,于2013年7出版。

对于散文创作的追求陈朝慧先生如是说:我喜欢散文的自由和随意,我崇尚诗意的深厚和含蓄,所以,我的人生选择了“诗散文”。文学作品中诗意的层次,我始终都认为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层次。从“散文”到“诗散文”,那是一种文体生命的生长和提升。事实上“诗散文”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它要求散体、自由和随意,那是情感(灵魂)无拘无束、无疆无域的散漫和驰骋;而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凝铸诗意的内核,这就需要戴着镣铐去跳舞,要求艺术信息密集和精神旨趣的聚焦,要在有限的形式中压缩雷霆千钧。这种文体就是这样,既舒展又约束,既自由散漫而又要求高度的集中和内敛,其写作当然并非易事。

原《散文月刊》主编贾宝泉先生在《西部散文家》、《昭通文学》发表评论《善的想象力通向神明》说:淡墨散文的核心部分是诗意的,构思是以跳跃的方式奔进,语词衔接自然也就出现较大跨度,不免给部分读者造成一定程度上追随的倦意。淡墨散文色泽明艳,语调欢快,裁地方语汇翻出新意境。对于他所心爱的云南省、大西南,舍得泼墨,不怕输掉老本钱;当然,倾注情感写人生的作家是不会输的。淡墨散文蕴涵某种文化自觉,或谓文化统一性,他着力于将这种文化自觉或文化统一性转而成为有血有肉的客体生命,让云南成为云南,让大西南成为大西南——我是说云南和大西南少了这些诗散文是不完全的,而这些诗散文也成为与之并峙的精神的云南、精神的大西南。淡墨诗散文蕴涵云南、大西南各民族的性格基因。淡墨以人的个性张力辅以词语张力而呈现其“大”。

主要著作

1、《大峡谷之恋》(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

2、《淡墨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3、《守望者的麦田》(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4、《淡墨散文精品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5、《淡墨诗散文选》(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3年7出版)

代表作品

《故乡的井台》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7月5日

《空山鸟语》发表于《十月》1992年5期

《情系红土地》发表于《散文百家》1955年2散、《散文选刊》1955年7期。

《怒江》发表于《散文》1993年8期。

《走进滇西》发表于《散文百家》1995年2期、《散文选刊》1995年7期

《写给红河》发表于《散文百家》2005年12期

《渐行渐远的马帮》发表于《散文百家》2006年6期

《陈圆圆》发表于台湾《皇冠》杂志1995年6月号

《大峡谷》发表于《散文》1986年12期

《石匠》发表于《散文》1986年5期

《金江船夫》发表于《散文》1985年12期、《散文选刊》1986年4期

《乌蒙山月》发表于《散文》1989年5期

《乌蒙山,那片麦田》发表于《乌蒙山》2007年6期

《成吉思汗陵》发表于《西部散文选刊》2010年4期

主要成就

淡墨先生在他的“诗散文”创作实践中对“诗散文”的理论作了系统的探索和总结,最终完成和建构了一个诗散文”自足自立的理论体系。淡墨先生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上发表了《论什么是诗散文》,这是他多年的创作实践和经验的理论总结。后来又经过他不断的思考、完善、扩充和修改,最后形成了题为《验证诗散文》的理论文章。这篇文章作为《淡墨诗散文选》的压卷之作,对“诗散文”的发展脉络、文体特征、艺术个性、审美评判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阐述,形成了靓丽的创作实绩和深的理论智慧交映生辉的壮观格局。这篇文章对“散文”、“散文诗”、“诗散文”的文体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作了比较明确的阐释和界定。

在我国文坛上,写散文者不乏其人,也不乏大家,但写诗散文的人却很少,至今尚无一个完整的、成熟的诗散文文本。淡墨把“诗散文”从“散文”和“散文诗”的混沌中剥离出来,用自己的创作实绩验证了诗散文。《淡墨诗散文选》是我国第一本自成体系的“诗散文”文本。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没有诗散文文体文本的空白,成为了我国“诗散文”文体文本的开拓者。

相关学术活动

2015年5月21日,淡墨“诗散文”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著名“诗散文”作家淡墨先生,原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文艺评论家张运贵先生,著名评论家余斌先生,昆明信息港管委会主任张稼文先生,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陈国学先生,作家杨军先生,以及来自各地区的专家、学者、诗人、作家、评论家、诗友、文学院师生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研讨会由文学院院长胡彦教授主持。淡墨先生在会上做了发言。他首先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来形容今天昆明市的这一场吉祥雨,寓意今天是个好日子,而诗散文的研讨会有如一场好雨,此乃为吉祥之兆。淡墨先生表达了“四个感谢”,即感谢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支持,感谢学校党委书记叶燎原教授对其作品的鼓励,感谢关注淡墨“诗散文”的评论家、学者,感谢一直支持他诗散文创作的朋友。在感谢的话语间隙,一度哽咽,诗人的激动足以见得淡墨先生的赤诚之心。接着淡墨先生介绍了自己在“诗散文”领域躬耕多年的体会。淡墨先生表示:自己一直致力于为中国提供第一个“诗散文”的文体文本,在文体写作上,从“散文”到“诗散文”应该是一种文体生命的生长和提升。最后,淡墨先生希望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成为“诗散文”的研究中心和创作中心,并提出“诗散文”开发的四个“一工程”,即一本书、一个组织、一个网站和一个刊物。文学院胡彦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谈到,文学将作家、学者、师生连接在了一起,“淡墨先生诗散文研讨会”的举办,第一次深入探讨了“诗散文”文体,将“诗散文”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增强了“诗散文”创作和研究的使命感。研讨活动传承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传统,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参考资料

淡墨“诗散文”研讨会在云师大文学院举行.搜狐新闻.2016-09-0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