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1:52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2年5月,是在原历史系、旅游系的基础上扩充组建而成。2007年6月,又合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组成新的人文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新闻传媒系、历史学系、民族学系与社会学系及文学教研室、历史学教研室、社会学教研室、民族学教研室、语言教研室、对外汉语教研室、广播电视教研室、广告学教研室等8个教研室。专业设置更为广泛,学科结构更趋合理,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历史沿革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2年5月,是在原历史系、旅游系的基础上扩建而成。2007年6月又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原中文系)合并,组成新的人文学院。学院现设5个系,即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媒系、历史学系、民族学系与社会学系,5个系下面又分设文学教研室、语言教研室、对外汉语教研室、广播电视教研室、广告学教研室、历史学教研室、民族学教研室、社会学教研室等8个教研室。学院还设有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教育中心。目前是全校学科专业门类较为齐全,规模最大的学院,现任院长为陈斌教授、博士。

办学条件

学院教学条件优越,有供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语音室。有广播电视摄录编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广告动画视频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结合新校区建设,正拟建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工作案例室。学院设有2个图书资料室,藏有丰富的图书报刊资料,可供师生教学、科研使用。

师资情况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科研实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23人,副教授27人,合计50人,占62.5%;学历结构为博士26人(不含在读博士13人),硕士40人,合计66人,占82.5%;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75%。另有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0人。师资队伍呈现出职称高、学历学位高、年轻化三大特点,是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综合素质较高且发展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截至2010年10月,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70人、硕士生400余人,联招博士生6人。在本科生中,有不少为少数民族,分属彝、白、傣、壮、哈尼族、回、藏、僳、纳西、苗、瑶、布朗、佤、基诺族景颇族、拉、普米等20多个民族,生源主要来自省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来自四川、湖南、陕西、河南、贵州和广西等其他省区;硕士生则广泛来自北京市上海市湖南省、湖北、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江苏省、新疆及本省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学科建设

学院现已形成“本科-硕士联招博士”较为完整的专业培养体系,并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和社会学两个一级学科。现有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社 会工作、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对外汉语等8个本科专业,和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等1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社会工作硕士(MSW)、汉语国际教育((MTCSOL)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与中国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培养社会学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有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办学特点,其中本科教学是学院的办学主体,研究生教育是重点。学院主要承担院内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工作,共开设相关课程近150门,同时承担全校部分公共课、通识课、选修课的教学工作。

目前,社会学被确定为博士授权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已被学校确定为博士授权建设支撑学科。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民族学、社会学),省级特色专业1个(历史学),省级重点学科1个(社会学),省校省院合作重点建设学科1个(社会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汉言文学专业),省级重点专业2个(社会学、民族学),校级重点专业2个(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另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省级重点课程2门(云南民族史、民族学概论),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共6门。

科研学术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多有论著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在学术界影响较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民委等省部级项目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一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院内师生员工共独撰、合著、主编、参编出版学术著作共200余部,发表论文1500多篇,教师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等各级各类社科基金研究课题50多项,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为全校拥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多的学院,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获奖10余项。在学院学术发展积淀上,汪宁生、王宏道、张尚谦、朱桂昌、戴静华、谢本书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先后在本院执教,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仅汪宁生教授和谢本书教授,就出版专著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此外,著名阿拉伯文学翻译家、《一千零一夜》译者纳训教授,全国著名民族文学专家、《阿诗玛》主要整理者杨知勇教授,全国知名修辞学家、原西南修辞学会会长程家枢教授,全国知名美学专家金丹元教授,现代文学专家张直心教授等优秀学者均曾执教于本院。

对外交流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多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与大真大学泰国东方大学等国外高校互相承认学分、互相承认学历证书。2006年9月,经国家汉办批准,云南民族大学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签订合同,共同在斯里兰卡首都建立孔子学院,学院承担了孔子学院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任务,并以此推进两国间经济、教育、艺术和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学院许多专家学者及教师曾先后出国访问、讲学、研究、交流。同时,学院还非常注重与国内著名大学、科研院所加强学术联系,曾多次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担任兼职。此外,学院还是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在云南省指定承办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证书考试的唯一考点。学院在对外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进行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规划

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当前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学校发展定位和要求,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基本建设规划、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博士学科授权点建设规划、博士授权支撑学科建设规划等各项建设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目前,学院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各项规划正得到逐步落实。

社会贡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不断深化高教体制改革的今天,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有信心、有决心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遵照教育部和省厅的统一部署,在继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档次的同时,不断深化以本科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我校创建“民族型、综合型、现代型的高水平大学”,同时也为云南省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系部介绍

中文系

中文系是云南民族大学设立最早的专业系之一,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招收研究生,迄今培养毕业生2500余人。它是云南民族大学基础深厚、学科完备、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专业大系之一。目前中文系设有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个专业。

中文系有一批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民间文学等领域,曾经拥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如 周坊 教授、程家枢 教授、杨知勇 教授、陈述元教授、陈保亚 教授、金丹元教授、张直心 教授等,3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有的考取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博士生或硕士生,有的毕业生担任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文汇报》的编辑记者。

中文系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讲师12人。教学团队中有博士(含在读)14人,学历结构与学缘结构合理,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高职称、高学历、高层次的教学科研队伍。

中文系教研成果丰富,在专业及课程建设方面,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已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文学概论、写作、外国文学和现代汉语等课程已建设成校级重点课程。近五年来在教学研究方面,获得省级教学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科现有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参加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在社科研究方面,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项,云南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15部,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有的被国家级刊物登载,如《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民族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有的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和存目。

中文系学科建设发展迅速,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已建设成为硕士一级学科,被学校列为博士学科建设支撑学科,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和民俗学等四个硕士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特色和优势;对外汉语专业现已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并面向社会招生。

历史系

人文学院历史系成立于1978年,是云南民族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系部之一。在三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汪宁生、王宏道、张尚谦、朱桂昌、戴静华、谢本书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曾在本系执教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系现有在职教师11人,其中,学历结构为:博士8人,硕士2人,学士1人;职称结构为: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专业设置合理,职称、学历结构优势明显,师资力量厚实。

该系现已形成“本科——硕士”2个层次的专业培养体系,拥有专门史(中国民族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语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史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历史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云南民族史”为省级重点课程,“云南民族文化史”、“中国古代史”为校级重点课程,体现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的办学特色。

该系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系教师先后独撰、合著、参编出版学术著作10余 部,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等各类社科基金研究课题近10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一部分发表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民族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或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转载或检索,引起学术界关注,提升了本系的学术水平。

在不断深化高教体制改革的今天,本系将在继续推进以本科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提升办学档次和水平,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社会学

社会学系始于1998年设立的社会学硕士点,到2001年增设社会学本科专业,再到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联合招收培养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此后又于2005年获准设置社会学硕士一级学科和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10年增设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由此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社会学学科专业体系。载至2010年,社会学本科专业已连续招生九届464人,毕业两届203人,在校生四届265人;硕士生已连续招生十二届385人,毕业九届240人,在校生三届105人;博士生已连续招生七届21人,毕业四届11人,在校生三届10人。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已连续招生五届166人,毕业一届28人;2011年起招收社会工作硕士(MSW)。社会学、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50%,部分同学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录取。社会工作、社会学在我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中,生源充足稳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社会影响和声誉较好。

社会学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与优势学科。自设立以来,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云南省教育厅立项,2007年挂牌)、“云南省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2003年云南省政府立项,合作方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国家民委挂牌)、“少数民族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2006年全国妇联挂牌)、“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社科研究基地”(2007年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立项)、“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云南省教育厅公布)、“云南省省级重点专业”(2007年云南省教育厅立项),合计各级各类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研究基地、研究中心达7个之多。此外,作为新兴的应用型专业的社会工作,也在适应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社会学系目前有专职教师14人。职称结构为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学历结构为博士7人(含2人在读),硕士5人,本科2人;50岁以下的教师60%的具有博士学位。此外还聘请了若干位学术造诣较高或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