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山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19:58

陈连山,1963年生于洛阳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1985-1987年在河南大学中文系任教,1990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领域为神话学、民俗学

人物经历

1985—1987年,在河南大学中文系任教。

1990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先秦文学,获博士学位。

出版图书

1.陈连山,《山海经学术史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3月。

2.陈连山,《话说端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8年5月。汉英双语版《话说端午》,付瑛瑛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3.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组:刘魁立、萧放、施爱东、陈连山、黄涛。《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本人写“端午”,30000字。2008年1月,安徽教育出版社

4.陈连山,《游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王文宝《中国民俗研究史》292页评价本书“将对今后民间游戏、民间娱乐研究起到推动作用,大大丰富了民俗学理论研究的内涵”。

5.陈连山主编,学术资料集《中国端午节》(俗文学卷),20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6.陈连山、李征康主编《武当山南神道民间叙事诗集》,60万字,长江出版社。2009年。本人参与搜集、全部校勘、全部注释。

7.陈连山,《中国神话传说》,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年12月。此书陆续出版了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语译本。

8.《神怪故事集成—搜神记》(合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2年。

9.《结构神话学》,1998年11月。

主要成就

专著与论集

1、《结构主义神话学——列维· 斯特劳斯与神话学问题》,外文出版社,1997年。

2、《游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

3、《中国节典》(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4、《话说端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8年。

专业领域

神话学、民俗学

担任课程

1.民间文学概论

2.中国神话研究

3.《山海经》研究

4.结构主义神话学

5.民间游戏研究

6.中国传统节日研究

7.民俗音乐研究

8.民间文学实习

科研项目

《中和节的源流考证与社会功能分析》

代表著作

2017年

《隐居在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理论依据》,载《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论二十四节气————精英与民众共同创造的简明物候历》,载《文化遗产》(CSSCI)2017年第2期

2016年

《传统节日里的真善美》,《中国德育》,2016年1期。

《如何实现民俗学研究方法的转向》,《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1期。

2015年

《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思维理论浅说》,《长江大学学报》,2015年12月。

《卑微与伟大之间的转折点——对民俗学学科价值的再认识》,《民俗学:学科属性与学术范式》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2015年6月20日。

2014年

《口口相传的大智慧》,《华夏地理》,2014年10月1日。

《作为仪式民歌和作为说唱艺术的孝歌》,收入吴文科主编《常德“鼓书”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激扬》,2014年10月1日。

《月亮的圆缺变化与不死观念》,《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月25日。

《论神圣叙事作为一个概念》,《华中学术》,2014年5月1日。英文译本发表于《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 3 (___7) 35-47:A Discussion on the Concept of “Sacred Narrative”,Chen Lianshan 陳連山,Translated by Kathryn Henderson

2013年

《又是一年月圆时》,《经济日报》2013年9月19日。

《周民族对异族的想象与其自画像》,《长江文艺》,2013年第4期

《想象与现实有多远——以\u003c山海经\u003e对异族的想象为例》,2013年4月1日,《长江文艺》2013年第4期

《作为时间想象的节日》,《民间文化论坛》,2013年第1期。

《论七夕节的源流》,《天中学刊》,2013年第1期。

《钟馗何以成神》,《中国艺术报》,2013年1月28日。

2012年

《对\u003c歌谣\u003e周刊两个目的的再评价》,《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12月第6期

《我的春节观》,《文史知识》2012年第1期。

《〈山海经〉对异族的想象与自我认知》,《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重新审视五四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命运》,《民俗研究》,2012年第1期。

2011年

《端午节意义的分裂》,收入《端午文化魂脉——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兴)论文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论古代昆仑神话的真实性——古人为什么要探索昆仑的地理位置》,《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从端午节争端看中韩两国的文化冲突》,《民间文化论坛》,2011年第3期6月。

《文化多元化原则对传统节日研究的启发性意义》,收入《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中华书局,2011年3月。

《世俗的兔子与神圣的兔子》,《民俗研究》2011年第3期。

2010年

《民俗中的汉字崇拜》,载《中国艺术报》2010年11月30日第7版。

《禹神话捞泥造陆说献疑》,《百色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英文翻译于2011年在美国出版。

《再论中韩两国陶瓷、冶炼行业人祭传说的比较》,载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遗产》,第三辑。2010年12月。

《射日神话的分析与理论验证研究》,《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

《山海经西王母的正神属性考》,载台湾《先秦两汉学术》第13期,2010年3月。

《端午枭羹考》,《民俗研究》,2010年第1期

《山海经巫书说批判》,《民间文化论坛》,2010年第1期。

《现代民歌中蕴涵的古代文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2009年

《走出五四,全面肯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2009年第3期。

2008年

《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确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两种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7月31日。第6版,理论月刊。转载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007年

1、《论形法家的涵义》,台湾辅仁大学《先秦两汉学术》第八期,2007年9月。

2、刘魁立高丙中、陈连山、黄涛、施爱东:本人完成《春节》部分,5000字。以《四大传统节日应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为名,发表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06年

《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韩国中国语文学会《中国语文学志》,2006年第4期。转载中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005年

《论〈山海经〉学术史研究的意义》,韩国中国语文学会《中国语文学志》第18辑,2005年8月。

《中国隐士文化的成立和发展》,韩国2005年《韩国隐士文化与谷云九曲第2次国际学术大会——以东西方隐士文化的传统和朝鲜时代性理学派金寿增的谷云九曲思想为中心》特邀主题论文。

2004年

《被忽略的“口头性”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报》,2004年8月12日第5版。

《中国民俗学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简史》,收入陈平原主编《现代学术史上的俗文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论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民间文学的推崇》,收入李扬编《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论文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勤子屠母”解》,载《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

《从小说家言到神话之渊府》,载论文集《中国民间文化的学术史观照》,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

《神怪内容对于〈山海经〉评价的影响——从文化背景谈山海经学史上的一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1期。

2003年

《中韩人祭传说比较研究》,载《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

《论春节民俗的文化象征意义》,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民俗学刊》第四辑,2003年6月。

2002年

《神话研究综述》,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1999——2000年中国文学年鉴》,作家出版社,2002年12月。

启母石神话的结构分析》,《民俗研究》,2002年1期。

《论族的戏剧体长诗》,戴庆厦主编《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论集(3)》,民族出版社,2002年。

2001年

《文化视野对中国现代神话学发展的影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主要论文

1、《启母石神话的结构分析》,《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2、《论春节民俗的文化象征意义》,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民俗学刊》2003年6月第4辑。

3、《神怪内容对于〈山海经〉评价的影响——从文化背景谈山海经学史上的一个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4、《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5、《形法家的涵义》,台湾辅仁大学《先秦两汉学术》,2007年第八期。

6、《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确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两种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7月31日。

博士论文:《\u003c山海经\u003e学术史考论》 导师:褚斌杰

代表论文

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论古代神话和民间习俗中的汉字崇拜[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8(05):2-6.

陈连山.论月亮神话与中秋赏月[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05):86-90.

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8(04):81-88.

陈连山.大洪水神话的思维困境[J].文史知识,2021,(04):13-18.

陈连山.论二十四节气之首[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01):63-67.

陈连山.《山海经》研究思路的拓展[J].文化遗产,2020,(05):97.

陈连山.年夜饭的文化变迁与回归[J].人民论坛,2020,(03):77-79.

陈连山.现实的昆仑山脉与神话的昆仑[J].文史知识,2020,(01):29-33.

陈连山.说说南北方端午节的异同[J].文史知识,2019,(06):3-8.

陈连山.文学经典中的春节:人生百态尽收眼底[J].领导科学论坛,2019,(02):82-96.

赖婷,陈连山.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J].前线,2018,(04):98-100.

卢仕融,陈连山.王莽赶刘秀的传说[J].前线,2018,(03):98-100.

周诗语,陈连山.羿与嫦娥的神话传说[J].前线,2017,(09):98-100.

陈连山.解读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属性[J].上海市艺术评论,2017,(04):11-13.

陈连山.神话中的昆仑山脉[J].前线,2017,(06):98-100.

陈连山.二十四节气:精英与民众共同创造的简明物候历[J].文化遗产,2017,(02):8-11+157.

陈连山.隐居在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理论依据[J].中原文化研究,2017,5(01):105-112.

陈连山.宇宙起源[J].前线,2017,(01):98-100.

陈连山.闹元宵国人的年度狂欢[J].中华儿女,2016,(03):56-57.

陈连山.如何实现民俗学研究方法的转向[J].民间文化论坛,2016,(01):107-108.

陈连山.传统节日里的真善美[J].中国德育,2016,(01):75-76.

陈连山.克劳德·李维-史陀的神话思维理论浅说[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38(12):1-5.

陈泳超,户晓辉,吕微,巴莫曲布嫫,尹虎彬,王杰文,安德明,陈连山.“传说动力学”批评[J].民间文化论坛,2014,(04):5-21.

陈连山.民俗学理论应该为具体研究预留空间[J].民间文化论坛,2014,(03):52-54.

陈连山.论神圣叙事的概念[J].华中学术,2014,(01):373-380.

陈连山.月亮的圆缺变化与不死观念——论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亮的能指与所指[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03):1-4.

陈连山.论七夕节的源流[J].天中学刊,2013,28(01):124-128.

陈连山.作为时间想象的节日[J].民间文化论坛,2013,(01):71-75.

高有鹏,陈连山,陶阳,吕微,施爱东,陈建宪,王娟.《歌谣》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专辑(七人谈)[J].民间文化论坛,2012,(06):5-10.

陈连山.论科学至上主义春节习俗的破坏[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3):14-16.

陈连山.《山海经》对异族的想象与自我认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01):130-135.

陈连山.重新审视五四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命运——以20世纪对于传统节日的批判为例[J].民俗研究,2012,(01):28-34.

陈连山.我的春节观[J].文史知识,2012,(01):11-15.

陈连山.从端午节争端看中韩两国的文化冲突[J].民间文化论坛,2011,(03):12-18.

陈连山.文化多元化原则对传统节日研究的启发性意义[A].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清明节寒食节)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11:57-61.

陈连山.再论中韩两国陶瓷、冶炼行业人祭传说的比较[A].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遗产(第三辑)[C].: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010:100-108.

陈连山.射日神话的分析与理论验证——以台湾布农族射日神话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10,(03):5-16.

陈连山.端午枭羹考[J].民俗研究,2010,(01):241-249.

陈连山.《山海经》“巫书说”批判——重申《山海经》为原始地理志[J].民间文化论坛,2010,(01):12-19.

陈连山.鲧、禹神话原型研究中的“捞泥造陆说”献疑[J].百色学院学报,2010,23(01):41-44.

陈连山.现代民俗音乐中蕴涵的古代文化——对房县民歌与古代典籍之间关系的考察[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1):1-7.

陈连山.论武当山区民间叙事长诗的文化价值[J].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04):1-3.

陈连山.走出五四,全面肯定非物质文化遗产[J].民间文化论坛,2009,(03):17-20.

陈连山.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确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两种思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17-19.

陈连山,安金平,刘学武,赵中献,高豹华.西气东输压缩机组油冲洗技术分析与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08,(05):49-51+7.

陈连山,陈兵辉,安金平.304L不锈钢弧焊接工艺特点及常见缺陷的防治措施[J].石油工程建设,2008,(03):49-50+75.

刘魁立,陈连山,施爱东,高丙中,黄涛.四大传统节日应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18.

陈连山.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论中国神话学界使用西方现代神话概念的成就与局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7-21.

吕微,叶舒宪,萧兵,刘宗迪,马昌仪,安德明,陈连山,靳大成,杨利慧对想像力和理性的考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座谈《山海经》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231-234+280.

陈连山.中国神话学应该如何评价神话的历史地位[J].民间文化论坛,2005,(02):8-9+14.

陈连山.中国民俗学未来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J].民间文化论坛,2004,(06):8-12.

陈连山.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J].民间文化论坛,2004,(05):9-15.

陈连山.“勤子屠母”解——对于《楚辞的文化破译》的一点批评[A].章必功方铭、黄凤显、刘毓庆、朴永焕、周威兵.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中国屈原学会,2004:332-336.

陈连山.神怪内容对于《山海经》评价的影响——从文化背景谈《山海经》历史学上的一个问题[J].民族文学研究,2004,(01):74-77.

陈连山.从“小说家言”到“神话之渊府”——中国现代神话学对《山海经》经典地位的塑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03:55-74+412.

陈连山.启母石神话的结构分析──兼论神话分析的方法论问题[J].民俗研究,2002,(01):115-122.

陈连山.文化视野对中国现代神话学发展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15-17.

获得荣誉

1.2000年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三等奖

2.2004年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3.2013年《山海经学术史考论》获中国文联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第11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

4.2014年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参考资料

人物风采详情.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12-22

《山海经》学术史考论.中国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博士论文).2012-08-03

陈连山_isScholarID_a0003677407_北京大学_万方分析学者知识脉络.万方.2021-12-2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