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油菜 :蔷薇目豆科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3

霍州油菜(学名:野决明属 chinensis Benth. ex S. Moore)是豆科、野决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霍州油菜高约50厘米。茎直立,分枝,具沟棱,嫩时被伸展长柔毛,后渐秃净,侧生枝基部离茎向上弯曲。3小叶;叶柄长1.5-3厘米;托叶在主茎上的通常线状卵形,长于叶柄,在侧枝上的为披针形,短于叶柄,无毛,或沿边缘具稀疏睫毛;小叶倒卵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4.5厘米,宽0.8-2厘米,先端钝圆,具细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柔毛,侧枝上小叶较小。

总状花序顶生,长10-30厘米;花互生;苞片卵形,长1.2-1.9厘米,宽5-8毫米,下面被疏柔毛;萼钟形,长8-13毫米,萼齿5,疏被短柔毛;花冠黄色,花瓣均具长瓣柄,旗瓣近圆形,长2.4-2.8厘米,宽1.9-2厘米,先端微凹,翼瓣长2.2-2.7厘米,宽7-8毫米,龙骨瓣长2.2-2.5厘米,宽7-7.5毫米;子房密被绢毛,近无柄,胚珠16-22粒。荚果向上直指,披针状线形,自基部向先端渐狭尖,直至宿存花柱形成的细喙,长5-7厘米,宽7-8毫米,薄木质,褐色,被淡黄色贴伏长硬毛;种子多达15-20粒。种子肾形,长2.5毫米,宽约2毫米,红褐色,密布腺点。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范围

霍州油菜分布于中国(河北省陕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山西省)、日本

生长环境

生长于路旁、荒野和园内。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集果实,晒干。根,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植物学史

霍州市油菜的名称来自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时任山西巡抚吴其濬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该著作是一部长篇植物巨著,当时霍州油菜被作为蔬菜类植物记载,并提到其分布在霍州。此后,随着自然的演变,霍州油菜在山西省境内渐渐不见踪迹,《中国植物志》和《山西植物志》均没有记录山西省分布有霍州油菜。2020年5月26日,太原植物园科研团队在山西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野外考察中,重新发现了霍州油菜,丰富了山西省植物种质资源类别,为山西省植物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育植技术

对霍州油菜的繁殖是通过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的。霍州油菜的种子成熟后可于当年10月份或第2年的春天进行播种繁殖。一般条件下,秋天播种的苗子第2年就可以开花。分株是在春天发芽前进行的,分株栽培成活率高,开花较早。无论播种苗还是分株繁殖苗的管理都比较容易,其要点是:注意春季要浇好返青发芽水,结合浇水按照每亩撒入氮磷钾复合肥20千克,加强花期的营养,花后如果不收集种子,要及时剪除花茎,节约营养。于7-8月份施入有机肥,11月份浇好越冬水,及时清除地上部分枯枝落叶。在7-8月份的高温、高湿季节,要注意栽植在高躁和通风的地块,片植时要起垄栽培。

化学成分

全草含左旋美丽球花豆碱(anagylrine),左旋鹰叶碱(baptifoline),左旋金雀花碱(cytisine),左旋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右旋羽扇豆属碱(lupanine),左旋N-甲金雀花碱(N-formylcytisine),菱叶野决明碱(rhombifoline),右旋5,6-脱氧羽扇豆碱(5,6-dehydrolupanine)等。

根含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0.042%,金雀花碱(cytisine)0.005%,美丽球花豆碱(anagyrine)0.025%,羽扇豆碱(lupanine)痕量,N-甲酰金雀花碱(N-formylcytisine)0.0007%,左旋O-乙酰鹰靛叶碱(O-acetylbaptifoline)等。

主要价值

霍州油菜在城市绿化中可采用片植、丛植、孤植等方式在风景绿化中应用,有很好的绿化和美化效果。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上,霍州油菜的花期排在迎春花连翘之后,给盐碱地城市的早春带来了美丽的风景,丰富了盐碱地城市花弃的种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