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文扬 :韦文扬

更新时间:2024-09-20 20:34

苗族作家韦文扬创作的苗族歌舞剧《仰阿莎》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填补了贵州省该奖项金奖的历史空白。

韦文扬是专门从事苗族题材文学创作的苗族作家,小说创作成绩显著,是苗族当代实力派作家,现任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作家协会主席。韦文扬早年在部队就从事过舞台剧的编创,近年来,他一直在潜心于苗族文化的研究和苗族戏剧、影视的创作。他另有一部电影剧本《苗山》正在筹拍中。

简介

贵州苗族作家韦文扬(1955—)苗族,贵州丹寨县人。1973年应征入伍到北京某部队,从军八年。曾从事过舞台剧创作,民间文学整理,1978年发表小说处女作。至今有小说、散文、长篇电视剧文学剧本等约80余万字在《山花》、《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和出版。曾任过小学校长、民族文工队队长、文物管理所所长、文化馆馆长、雷山县县长助理等职。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首届聘任制专业作家。现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联《杉乡文学》杂志社主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作家协会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

有短篇小说《龙脉》,中篇小说《蛊》《山》《水》,电视剧本《仰阿莎》,电影剧本《苗山》等100余万字。其中,《仰阿莎》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学金奖;散文《守望一棵树》被贵州省作协选入《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散文卷》。代表作为小说《蛊》、《山》、《龙脉。》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苗山》。

短篇小说《龙脉》.

讲述的是一个经历过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朝代的苗家老寿星告相里的故事。主人公告相里早年为生活所迫而投师阴阳先生学看风水,以寻求养家活口之术,终于在30岁时学得一身绝技,找风水定方位可以不用罗盘,从此名声大振。他凭着这非凡的本领,秘密地在神奇而险峻的锁龙峰深山里为自己找得一穴龙脉宝地,留待自己归宿之需。多少年来,为为保护这穴宝地,他煞费苦心,受够了惊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锁龙山因风景特佳而被开辟为旅游胜地,人们根据探测积极寻找蕴藏于深山里德温泉时,更使得他日夜难安,因为那温泉正是他守了48年的龙脉宝穴。谁知当老寿星到到省城长子处躲避可能发生的不幸几个月回来后,外面新生活的启示终于使他省悟了,就这样主动把和龙脉宝地连在一起的温泉献给了旅游事业。小说对人们在市场经济冲击和影响下观念意识的变化,表现得很深刻。中篇小说《蛊》(《山花》1987年第2期)是一个关于苗山的感人故事。在作家的笔下,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告腊山这里,神话与现实、荒诞与真实交织在一起,在生机勃勃的山野与来自历史深处的传统恶习之间,生命和人性在催生、勃发,同时又在被窒息、扼杀。在小说中,作家自觉地以现代文明和都市文化为参照,本着对自己民族的挚爱,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形象地传达了他对这一文化中的落后因素的深重不安甚至激愤之情。这种创作主体的文化自觉,正是民族文化意识自觉的一种折射。他稍后发表的中篇小说《山》(《山花》1989年第2期),仍然一如既往地怀着对自己的民族那远非美好的生存状态的关切和忧虑,在主人公金麻子的故事中,在他那“山是有灵气的活物,半点也欺它不得”的观念中,既是对民族性格心理气质的刻画,也蕴含着对本民族文化深刻的反思,同样呈现出文化批判精神。

巫教文化对韦文扬“苗山”文学的影响渗透

巫教信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巫教一直作为绝对实体般存在,绵继于苗族社会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它包含有两层意思:既指与某些鬼神灵怪有关的象征事相(仪式、符号);又指这类事相所赖以生存的心理基础及其派生出来的一系列价值观念。用一句直观的话来说,就是信鬼好巫淫祠,它是达到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手段。本质上,巫教是神秘主义思维的产物,是人用奴隶的眼光和身份去认识世界,服从世界;它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再度丧失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虚空的蒙昧行为,是与现代文明悖逆而行的误区。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