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 :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8-29 14:12

雷山县是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县域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末常住人口数12.32万人,有苗族汉族水族等民族居住,其中苗族人口最多,汉族次之。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全县分为低山、低中山、中山、高中山等地貌类型。其中,低中山和中山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90.50%。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明洪武年,设镇远县、清浪、铜鼓等八卫;清时几经归属;1944 年设置雷山设治局;1950年,雷山设治局改为雷山县至今。截止2023年初,县辖9个乡(镇、街道),政府驻地在丹江镇

雷山县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芦笙舞、贾理等47项 。境内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和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1997年,郎德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雷山县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实施全域旅游,结合以农牧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8.04亿元,同比增长3.2%,三次产业比为21.6:17.0:61.3。

名称

雷公山,苗岭之巅,为贵州苗岭山脉东段总称,主峰海拔2178.8米,雷山县因此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雷山县县域春秋时期在牂牁、且兰二国间地。

战国时归属大夜郎

秦汉至两晋时期

秦朝,归属象郡且兰县;西汉为且兰、毋敛二县间地,东汉归属毋敛县;三国时期,归属蜀汉牂柯郡;两晋时期,是郡新宁、毋敛二县间地。

隋唐至元时期

隋朝时期,归属牂牁郡宾化县唐朝贞观三年(629 年),以东谢首领谢元深地置应州,雷山归属罗恭县;五代十国迄宋,归属夔州路绍庆府羁縻州;元代归属新添葛蛮安抚司。

明朝时期

朱元璋洪武(1368年至1398年)年间,设镇远、古州、清浪、铜鼓、五开、偏桥、清平、兴隆八卫。

朱棣永乐十一年(1413 年),废思州等宣慰司,设立思州、新化 、镇远和黎平县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

朱瞻基宣德九年(1434 年),撤新化府并入黎平府。

朱祁镇正统九年(1444 年),设立施秉县、永从 2 县。

朱祐樘弘治七年(1494 年),设立麻哈州和清平县,十一年(1498 年),设镇远县

朱翊钧万历二十五年(1597 年),设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 年),设黄平州

清朝时期

清康熙(1662年至1722年)年间,镇远、偏桥、清平 3 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

清雍正七年(1729 年),设立丹江厅驻丹江(今老丹江),归都匀府。

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迁丹江厅驻肇庆堡(今县城)。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 年),改丹江厅为丹江县,归属黔中道。民国三十年(1941 年),撤销丹江县,并入台拱、八寨两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 年),设立雷山设治局,归第一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雷山设治局改为雷山县至今。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雷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地理

位置境域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介于东经107°55′~108°22′和北纬26°02′~26°34′之间,北与凯里市接壤,东与台江县剑河县榕江县毗邻,西通丹寨县,南达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域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

气候

雷山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冷夏凉,最热月是7月,最冷月是1月,年均气温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无霜期长达240-250天,年均日照时长1225小时,日照率为28%。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春夏两季雨水最多,3~8月雨日均在15天以上,9 月最少。

地质

雷山县境内最主要通断裂为西江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5~75 度,断层两旁角砾岩、破碎带极为发育。并有云煌岩岩体侵入。其次为排翁逆断层、正断层、桐油坡逆断层、永乐逆断层等,断层走向均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境内主要的褶曲有雷公山复式背斜,轴线为北北东向。雷山县构造上,处杨子准地台上次级构造江南台隆的北西部出露地层全为元古界下江群。震旦系和新生界的第三,四系仅有零星出露。岩层中富含铁质,砾石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石灰岩等。

地形地貌

雷山县位于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处海拔480米。全县分为低山、低中山、中山、高中山等地貌类型。其中,低中山和中山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90.50%。低中山分布在西北部、南部地区以及东部乌迷河谷和南哨河谷地区,海拔在800米~1200米之间,相对高差 200~400米。面积 683.1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6.55%。中山分布在雷公山主脉及两侧地区。海拔在1200~1800米之间。面积410.1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 33.95%。高中山分布在东北部雷公坪~雷公山一线及中部冷竹山地区,海拔在1800米以上,最高2178.8 米。面积30.9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56%。

水文水利

水文

县域内共有河流62条,其中,州管河流3条(分别是巴拉河、平江河、巫密河),县管以下河流59条。境内雷公山脉是清水江都柳江两大河流的分水岭,其中,县境内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流域面积为763.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2.7%,有大小河流40条;县境内珠江柳江水系流域面积为455.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7.3%,有大小河流22条。

水利

全县15座水库、20座山塘。县域柳乌水库和巫王水库骨干水源工程均已获得批复。推进中型水库(鸡鸠)、小一型水库(望丰、西江、大塘)、小二型水库(翁养、乔兑)等在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鸡鸠水库目前已经蓄水,正在开展竣工验收工作;望丰水库已完成下闸蓄水验收,正在开展库底清理工作,2021年底已达到蓄水条件;西江水库大坝建设封顶,2021年12月17日完成移民安置验收,2021年12月17日完成蓄水验收;大塘水库、乔兑水库正在进行左右坝肩开挖工作;翁养水库正在进行大坝封顶,2021年12月30日完成通过蓄水验收。2021年,全县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85.5万元。

土壤

雷山县有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土四个土带,含7个土类,33个土属,77个土种。主要土壤的性态特征可分山地自然土、旱作土和水稻土三种。山地自然土又分山地灌丛草甸土、山地黄棕壤、黄壤、黄红壤、钙质紫色土等。山地灌丛草甸土,分布在1800米以上地带;黄红壤,分布在600米以下地带;山地黄棕壤,分布在1400米到1800米地带;黄壤,分布在600米~1400米地带;旱作土有7个土属,12个土种,其中分布较广的为黄沙泥土和黄泥土,面积分别占旱作土总面积的78.64%和18.38%。稻土占耕地面积的80.37%。分布在1550米以下的中山,低中山的坳坡,河谷,平坝等地带。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雷山县已发现矿产资源有锑、铅、锌、铜等。有开屯小型锑矿床、大槽中型锑矿床、冷竹山锑矿点、开电(北)锑矿点和小开屯锑矿点等多金属矿点10 个。其中,开屯小型锑矿床、大槽中型锑矿床、冷竹山锑矿点、开屯(北)锑矿点、小开屯锑矿点和交腊锑矿点含锑矿总金属量为1.2万吨。

土地资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雷山县耕地共10788.28公顷(161824.20亩)。其中,水田9050.54公顷(135758.10亩),占83.89%;水浇地10.05公顷(150.75亩),占0.10%;旱地1727.69公顷(25915.35亩),占16.01%。县辖区中,永乐镇、大塘镇、西江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县耕地的56.79%。林地96521.61公顷(1447824.15亩);草地668.79公顷(10031.85亩);湿地33.72公顷(505.8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40.38公顷(36605.7亩);交通运输用地1323.56公顷(19853.4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65.49公顷(15982.35亩)。

生物资源

雷山县的菌草是一种人工培植的高产优质菌草,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可用于饲养牛、羊、猪、兔、鹅、草鱼等草食性动物,因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推广“菌草+发酵床养猪”和菌草生态养殖技术,推动了县域畜牧产业的发展。2021年,雷山县共投入16余万元,在丹江、西江、大塘等乡镇推广种植菌草10余亩,每亩的产能能达到20吨左右。

截至2023年4月,雷山县已有1.78万亩采收天麻基地用于“麻芋”轮作,覆盖农户达170余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亩产值达7000余元。因地制宜发展林茶、林药、林菌、林蜂、林鸡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2.8万亩,林蜂、林鸡分别达1.38万箱、35.5万羽,综合带动全县2.7万户9万余人增收。县域有杜仲等200多种名贵野生中药材,生产的银球茶、清明茶等茶产品多次获省优、部优荣誉。“银球茶”被评为“贵州省十大名茶”。笋子、魔芋、蕨类产品等山野菜远销港澳台及日本等国家。

水资源

雷山县地处贵州的暴雨中心,雷山县有大小溪流216条,总长647千米,年均径流量5.3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6万千瓦。雷山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1218平方千米,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8万千瓦,水资源总量约9.1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423立方米。县境内地下水资源总量有1.1亿立方米,多为基岩孔水,为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0%。主要分布于方祥、西江,乌东等公山中心地区,表现为漫水田或补给河流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与地下水存在的地城内的地质构造地下水的赋存运移特征等切相关,主要以带状、面状渗出为主要排泄方式,通过沟谷排出地表,转化为溪流集发育的地表径流。

森林资源

雷山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达到93060.28公顷,保护区外国家重点公益林41.0798万亩、区内国家重点公益林89.12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927.55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8%。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全县共有鸟类属13目,28科,121种,占贵州省鸟类总数的28.6%。两栖动物已知有8科,33属,36 种,属2目,占贵州省两栖类动物的56.3%。爬行纲共8科,56种,属3目,占贵州省爬行类动物的53.3%。昆虫纲有9目,54科,202种。兽类则有52种。有亚洲黑熊、麝羊等23种二类保护动物,有“天然绿色聚宝盆”之称。

植物

雷山县有2000余种生物物种。在植被中,森林覆被、灌木丛覆被、草植被覆被及农作物覆被占97.37%。植物种类 雷公山共有种子植物137科,349属,592种;1亚种,36变种。木本植物占全部种子植物总数的二分之一,有69科,166属,283种。草本植物有77科,170属,400余种。蕨类植物有41科,38属,249种。大型真菌有37科、4纲、86 属、195种。苔藓植物有46 科、76属、112 种(包括变种)。珍稀植物有中国特有种48种,其中列为国家作重点保护的有19种。

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地跨雷山、榕江县台江县剑河县四县,其中雷山县占总面积的75%。是长江水系珠江分水岭。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8º5ˊ~108º24ˊ,北纬26º15ˊ~26º32ˊ。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海拔650米。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11月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保护区总面积47300公顷(核心区面积16818公顷,占35.6%;缓冲区面积10314公顷,占21.8%;实验区面积20168公顷,占42.6%),涉及10个乡(镇)42个行政村,8905户3.0万人,其中居住在区内的有25个村,2683户,1.2万人。林地面积45888.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41896公顷,疏林地面积573.5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655.0公顷,其他地类65.4公顷,森林覆盖率88.76%,活立木总蓄积345.47万立方米。国有土地9048.7公顷,占19.1%,集体土地38251.3公顷,占80.9%。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较好地保存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原始面貌,是难得的科研教学基地。已经鉴定的野生动物资源共有2239种,分属53目280科。已经鉴定的高等植物有2582种,隶属278科954属。

自然灾害

雷山县主要有洪涝、干旱、倒春寒、冰雹、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夏季多发洪涝,引起山体滑坡;夏旱最为严重;3月中旬到4月中旬多发倒春寒。

2022年6月17日至19日,雷山县达地水族乡境内连续降雨,最高降雨量达213.4毫米,全乡通村通组公路多处垮塌,房屋、农田受灾严重。

行政区划

截止2023年初,雷山县下辖9个乡(镇、街道),包含154个行政村,323个自然寨,1305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在丹江镇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64785人,其中城镇人口 46098人,乡村人口118687人。其中男性90591人,女性74194人,0-17岁38415人,18-34岁41593人,35-59岁62732人,60岁及以上22045 人。常住人口数12.32万人,其中男性 6.65 万人,女性5.67万人。2020年,全县出生人口1551人,人口出生率为10.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3‰。

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统计雷山县共有27个民族。2022年全县户籍总人口数超过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汉族侗族水族瑶族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县总人口的92.7%,其中,苗族人口13.4万人占 84.2%,汉族次之,水族人口0.64万人占4%,侗族0.4万人占2.5%,瑶族人口0.1万人占0.6%,其他少数民族占1%。

方言

县内苗族全说苗语,雷山苗语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大方言区。苗族语言的结构形式,分单纯词与合成词,以单纯词为主。苗语语音有实际语言意义的音节,共约1700多个,每个音节差不多都具有词汇和语法意义,多音节的单纯词不多,声调系统有b(中平)、x(高平),d(中升)、L(低平)、t(次高平)、s(低升)、k(高降)、f(中降)八个调类。

宗教

至2015年底,县内宗教主要有佛教和基督教

佛教

佛教何时传人雷山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有城隍庙、火神庙、文昌庙、观音阁、魁星楼、玉皇阁、苗王庙、观音庙、龙王庙、山王庙、观音庙等。这些庙字的神像大部分于1952年被拾出砸毁或烧掉,庙地改作他用。改革开放后,菩园、桥王菩萨庙、播党排菩萨庙、乔桑老阁庙、乌泥五显灵、乔用山王(菩萨)庙、排座山五显灵(菩萨)庙、岩寨“龙洞坡”祭天坛善萨庙、达地立碑坳山王菩萨庙等,这些庙宇均为当地村民自发捐资修建,虽受宗教事务部门多次制止,但活动一直未能终止。2009年,经州佛教协会向省宗教事务部门申报,2010年2月省宗教事务局下发《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佛教协会在雷山县雷公山半山腰原764台职工住地修建飞来福寺,后改址为乌东村,至2015年末未建成,佛教有信众2000余人。

基督教

基督教于民国年间传入雷山境内。1921年由桃子寨人十潘绍贤到其房族所在地凯里平乐季刀信教受洗后传人。1952年8月,潘绍贤病逝后由其长子潘德忠继传。在“文化大革命”中,桃子亦基督教基本停止宗教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桃子寨基督教活动逐步得到恢复,1993年12月在凯里市开怀“福音堂”潘进知被立为长老,潘进国被授任传道员。至2010年,全县有基督教徒86个,其中男44人、女42人,分布在桃了寨19户,南屏2户,猫猫河2户,郎德镇老猫村7户,望丰乡排肖村1户。2013年,全县有基督教救徒91人,其中男46人、女45人。2015年,全县有基督教教徒89人,其中男47人,女42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雷山县生产总值48.04亿元,同比增长 3.2%,三次产业比21.6:17.0:61.3。初步测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896元,比上年增长3.9%。雷山县以实施全域旅游为主,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佛山市顺德区协作共建“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景区“前店”市场搭建生产平台。2022年,扶持和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户,引导入园企业10户。

第一产业

2022年,雷山县第一产业以农业、牧业为主导产业,总体增值10.40亿元,同比增长4.0%。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7.27万亩,其中夏粮面积4.65万亩,同比下降1.8%;秋粮面积12.63万亩,同比增长0.7%。全县粮食产量4.87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夏粮产量0.94万亩,同比下降1.2%;秋粮产量3.93万亩,同比增长3.9%。全县油料产量952吨,同比增长11.6%。蔬菜产量13.49万吨,同比增长11.7%;中草药材产量8342吨,同比增长13.2%;食用菌产量1442吨,同比增长15.2%;水果产量1.79万吨,同比增长13.8%;茶叶产量6442吨,同比增长6.9%。全年生猪存栏44914头,同比增长0.2%;牛存栏14215头增长0.2%;羊存栏8963只,同比增长18.1%:家禽存栏20.17万只,同比增长10.6%。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6350吨,同比增长6.7%。禽蛋产量518吨,同比增长30.7%。

第二产业

2022年,雷山县第二产业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导,总体增值8.18亿元,同比增长14.7%。全县工业增值3.81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制造业增值2.82亿元,增长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值0.98亿元,同比下降2.6%。建筑业增值 4.37亿元,同比增长25.0%,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1.21亿元,增长60.5%。全县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投资额0.67 亿元,同比下降68.6%。商品房销售面积为 2.04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7%。

第三产业

2022年,雷山县服务业总体增值29.45亿元,同比增长0.04%。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产值15.33亿元,同比下降2.9%。批发和零售业增值2.54亿元,同比增长1.3%;住宿和餐饮业增值1.76亿元,同比下降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值1.48 亿元,同比增长6.3%。全县共接待游客73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25 亿元。

截至2021年11月19日,雷山县培育旅游出行类重点市场主体3家、旅游住宿类重点市场主体6家、旅游餐饮类重点市场主体8家、旅游购物类重点企业5家、娱乐类重点企业2家、旅游综合服务类市场主体6家。2021年1-9月,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次872.9万人次(其中西江接待游客356.03万人次),同比增长373.9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9亿元,同比增长486.85%。

雷山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2021-2025)是全县“十四五”系列专项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雷山“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城镇带县”四大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一主导四围绕”特色发展之路。自2016年以来,完成直接涉旅重大项目投资约50亿元。已有国家4A级2家,3A级景区2家,其中西江景区被评为“世界十大乡村旅游度假胜地”和“中国十大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并已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大塘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接受省级专家评审时取得全省第一的成绩。同时还精心打造了《蝴蝶妈妈》《仰欧桑》《西江盛典》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剧目。成功获得“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全国十大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等荣誉,于2020年12月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经济功能区

雷山县建设“茶麻菇稻”产业园,构建茶产业、预制菜产业、食用菌菇、米酒产业、山泉水饮品、银饰及手工艺品六个园区的“一园六区”新产业格局。

茶麻菇稻产业园

雷山县“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食用菌研发及种植基地项目是2022年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建设内容:林下基地,食用菌种植规模30亩,配套建设喷淋设施、简易栈道、林下修整、种植等其他;羊排基地,风大秀珍菇食用菌种植基地生产规模12万棒,配套设施水电维修;郎德基地12个食用菌大棚红托竹荪种植11万棒,配套设施水电维修、包装车间等。目前主要品种为红托竹、秀珍菇和香菇,项目建设直接带动60人就业。

社会

教育

2021—2022学年度,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07所,学生总人数为25835人,教职工总数2368人(专任教师1623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572人(专任教师282人);小学教职工922人(专任教师713人);初中教职工520人(专任教师382人);普通高中教职工297人(专任教师19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52人)。

2022年,全县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756人,招生884人,毕业生860人。中等职业教育1所,在校生561人,招生427人,毕业生69人。初中5所,在校生5928人,招生2072人,毕业生1914人。普通小学26所,在校生11383人,招生1508人,毕业生2109 人。幼儿学前教育在园5216人。全县普通高考录取本科学生284人,本科及以上上线率37.5%。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杂费覆盖率已达100%,免除教科书费用覆盖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19%,高中毛入学率达93.01%。

雷山民族中学

雷山民族中学创办于1952年,是雷山县唯一的普通高中学校,在2012年底搬迁至位于城郊的中寨欧亚河口的新校区。2015年被评为省级三类示范普高学校。现在校学生2717人,教职工297人,其中专任教师194人。

文化事业

2022年1月25日,县图书馆在羊排城南社区特色小镇开展雷山县图书馆“畅读经典 欢度新年”春节主题活动,此项活动由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书法协会共同举办,本次活动以送春联的形式开展,现场赠送春联共计266户480副春联。

2021年5月8日,县图书馆利用“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雷山---2021年‘书香雷山’读书活动”的契机,在县木鼓广场开展图书进万家宣传赠送活动,涵盖政治、文化、地方文献、医疗保健等各类书籍和全域旅游宣传册共计300余册,现场免费赠送给广大人民群众。

科技

截至2023年初,全县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1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县级民营科技型企业56家。开展新技术研发7项,推广农业新技术6项、农作物新品种5个。2020年财政科技支出为1039万元,技术市场成交额为8000万元。“十三五”期间,共争取落地科技项目24个,项目资金980余万元。

雷山县2016年申请专利任务目标60项,完成专利77项,完成率128.3%。其中,完成发明专利40项,完成率200%;实用新型专利19项,外观设计专利18项。获得专利授权1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9项。

医疗

2022年,雷山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7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8个,民办非企业(诊所)20个,村卫生室14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56张,其中医院450张,乡镇卫生院176张,妇幼保健院30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93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0人,注册护士373人。全年总诊疗人次44.7万人次,入院人数2.4万人,出院人数2.3万人。

体育

截至2021年3月16日,雷山县有各类体育场地259个室外运动场地;其中,篮球场252个,足球场地5个(十一人制2个,七人制2个,五人制1个);田径场1个;汽车露营基地1个;完成8个乡镇农体工程、154个村级农体工程,农体工程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全县体育场地建设总面积14.603万平方米。

2021年,雷山县建成丹江镇乌开村、郎德镇老猫村、大塘镇乌独村、达地乡乌空村、西江镇中寨村、永乐镇党开村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共建成体育场地369个,面积25097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01平方米。

实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丹江社会足球场、大塘社会足球场、永乐社会足球场、一中室内篮球馆对外开放。2021年成功举办了庆“七一”篮球运动会、全民足球周末联赛、老年人乒乓球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2023年8月9日,“奔跑吧少年”2023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青少年摔跤锦标赛上,雷山县代表队获得2金1银4铜的优异成绩。

社会保障

2022年雷山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727人,比上年末增加29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3693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43171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522人。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583人,比上年增加137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148人,增加281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984人,增加52人。全县共有2011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8003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540人享受五保户,全年临时救助1114人。

2022年,雷山县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高龄补贴、临时救助等民生保障资金5276万元,惠及1.65万余人。投入619万元完成县老年养护楼提质改造建设,完成南门、羊常、城南3个养老服务站点建设。

生态环境

2022年,雷山县全年平均气温为16.1度,同比下降0.5度。全年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98.4%。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县城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97%和86.3%。累计完成94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80个,设置669个垃圾收集点,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89.7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8%。

交通

综述

雷山县距州府凯里市42千米,距离凯(里)一玉(屏)高等级公路30千米,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仅两个多小时车程。2015年12月底,凯雷高速建成通车,改写雷山不通高速的历史;2016年10月,雷榕高速开工。雷山交通路网四通八达,202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1.4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货物运输总量546万吨,同比增长30.3%。货物运输周转量27200万吨/千米,同比增长29.8%。全年旅客运输总量90.9万人次,同比增长0.2%。旅客运输周转量3637万人/千米,同比增长1.7%。该县暂时没有通火车。

公路

2022年末,全县境内公路里程1664.2千米,同比增长7.1%。其中,高速12.4千米,与上年持平;国道51.8千米,与上年持平;省道191.4千米,与上年持平;县道200千米,比上年下降 0.6%;乡道221.3千米,比上年下降1.2%;村道795.8千米,比上年增长16.8%;组道191.5千米,与上年持平。雷山县拥有省道S204、国道G243两条重要公路主干线;拥有雷山县汽车站、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客运站、永乐汽车站和达地汽车站等4个汽车站。

雷山县汽车站

雷山县汽车站成立于2003年02月18日,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城关南门坝。2021年春节期间,雷山县汽车站共有雷山至贵阳、凯里市丹寨县榕江县四条线路。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雷山县共有公交企业1家,共有南屏路口至莲花、羊排岩寨至陶尧桥、牛王寨至枫香东路总站3条公交线路;拥有雷山县苗城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和雷山县苗都出租车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出租车公司。

雷山县苗城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6月21日在雷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金30万元整。2013年6月30日雷山县道路运输管理局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于当月正式进入公司化营运管理模式。2017年,公司有管理人员7人,入股车辆30辆,驾驶员70余人。

人文

综述

雷山县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包括西江千户苗寨、独南苗寨、白岩苗寨等,演绎出铜鼓舞、古瓢舞、锦鸡舞等丰富的特色人文;县域不仅有雷山县烈士陵园、胡仲烈士故居等革命遗址,还整理出了《雷公山铭记的先烈——胡仲毓》《民主人士梁聚五》《雷山革命遗址概览》《雷山解放记》等史料书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雷山苗绣、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15项;拥有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雷公坪咸同起义遗址等。以及雷公坪“点将台”、格头“秀眉营”等历史遗迹。

文物古迹

雷山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雷公坪咸同起义遗址、西江千户苗寨等。

郎德上寨

雷山郎德上寨是一个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 29千米,距县政府雷山 7 千米,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郎德上寨是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指的是欧兑河下游的意思,村以河名为名,“昂纠”为上寨。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长裙苗”。郎德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排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公坪咸同起义遗址

雷公坪咸同起义遗址位于雷公山主峰北麓,由大雷公坪和小雷公坪组成。大雷公坪在高处,海拔1850米,坪宽0.267平方公里;小雷公坪在低处,海拔1721米,坪宽0.333平方公里。1985年11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军退守雷公山,在大雷公坪设置大本营。起义军凭着天然屏障,设置七道关隘,且战且耕,与清军展开斗争。直到全省各族农民起义运动接近尾声,在十多万湘、川、黔三省官军的联合围剿下,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雷公坪防线被攻破,张秀眉、杨大六被迫带领义军撤离雷公坪。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到2022年,雷山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项,省级13项,州级名录19项。有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莫厌学、苗族织锦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甘小芝、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李正云、苗绣传承人杨阿妮、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杨昌义等一批优秀的传承人。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寨吊脚楼多依山势而建,为穿斗式木构建筑,因前檐柱吊脚而得名。一般为四三开间或五榀四开间,个别为六榀五开间,框架用榫卯衔接。建房时无需图纸,掌墨师根据地形和房主的需要确定相应的方案,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建造。房屋不用一钉一铆,便能使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一栋栋木楼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上,足见苗族民居建筑工匠的工艺水平。2006年5月,雷山县申报的“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排笙是深受苗族群众喜爱的多簧气鸣乐器苗族芦笙种类较多,音质有别,形体大小各异,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不仅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物理知识和力学原理。芦笙制作工具有风箱、锤子、黄铜、斧子、凿子、锯子、钻子苦竹油桐生石灰。其中凯里市、雷山地区制作的芦笙音质纯正,外表光洁美观,极负盛名。雷山县、凯里市申报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分别于2006年5月、2011年5月先后入选第一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织锦技艺

苗族织锦技艺是苗族妇女运用彩色丝线,经提花、织造等工艺织出图案织物的手工技艺。苗族织锦纹样丰富,有动物纹、植物纹、器物纹、几何纹等。总体布局均衡,结构严谨,工艺精湛,美观大方,多用作衣服、围腰、背带等面料。雷山县、麻江县申报的“苗族织锦技艺”和凯里市台江县申报的“苗族织锦技艺”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11年5月入选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饮食

雷山苗族饮食历来以大米为主食,辅之玉蜀黍属、麦子等杂粮。副食有豆类、红薯、阳芋以及各种蔬菜。荤菜有牛、鸭、猪、羊、鸡、狗、鱼肉和鸡、鸭蛋等。苗族喜吃酸辣,家家户户都备有酸菜、酸番茄酸辣椒、面辣以及醃汤、腌鱼等。

长桌宴

长桌宴,是雷山苗族饮食文化中的最高形式,已传承上千年。最盛大的长桌宴莫过于庆祝苗年,每家每户搬出座椅接龙般摆出十至上百米长桌,端上苗王鱼、白切鸡、鸡稀饭、米豆腐、鼓藏肉、酸汤鱼、鱼酱、青菜、酸菜、农家小米渣、腊肉腊肠、韭菜根、蕺菜等几十道菜,欢庆节日的同时也迎接着五湖四海的贵客。宴席上吹起排笙,苗族姑娘身着盛装,手持酒海,从高到低依次排开,一边唱着敬酒歌一边为客人倒酒。其中的十二道拦门酒、高山流水敬酒礼等酒礼酒仪蕴藏着华族丰富的待客之道和好客精神。

苗家鼓藏肉

鼓藏肉是苗家过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以黑猪的胸脯五花肉或大肥肉为主,有二尺宽、二两重,用白水来煮,不占盐、不占辣椒,当客人在过节日吃这道菜时,最好多吃少说,吃饱喝足后可不能直接说出来,要说苗家鼓藏语:吃饱了要说“仓满了”,喝酒喝不下去要说“水涨”等等吉利语。

特产

雷山县有雷山银球茶、雷山鱼酱、雷山黑毛猪腊肉、雷公山天麻、雷公山红米、苗族银饰品、苗王鱼等独特的特产。

雷山银球茶

雷公山银球茶,系采用常年云雾缭绕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生态茶园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优质茶青精制加工而成;其造型独特,球体直径18-20毫米,表面呈银灰墨绿,干球重2.5克,每杯放一颗,用沸水150毫升冲泡,3分钟后球体在杯中徐徐舒展。

雷公山富硒清明茶

雷公山富清明茶茶叶品质优异,叶肉肥硕柔软,香味浓醇,爽口回甘,耐于冲泡;茶叶含硒量高达2.00微克-2.02微克/克,是一般茶叶平均含硒量的15倍。清明茶,是上年秋季形成的越冬芽,在清明前后发育而成。

苗王鱼

苗王鱼是闻名贵州省省内外的一道苗族传统名菜家肴。用白菜、广菜、竹笋、血豆等菜中之一两种放入盏有清水的酸汤中,把取除苦胆、内脏的鲜鲤鱼放入菜锅中煮熟,然后把鱼捞出置于食盘或大碗中,剔去骨刺,适度捣烂鱼肉,把在木炭火上烧熟捣烂的青香(或用干糊辣椒面代)拌匀,加配适量盐、葱花、蒜泥、花椒、鱼寥等调料,即制成苗王鱼。

习俗

雷山县苗族有三大舞:铜鼓舞、芦笙舞、木鼓舞;有三大歌:别福歌、苗飞歌、游方歌;三大节:爬坡节、吃新节、鼓藏节,其中一年一度的“苗年节”和十三年一度的“鼓藏节”最为隆重。

春节为例,雷山县城主要活动有:民间龙灯花灯盛会、苗族歌舞展演、图片展、猜灯谜、苗岭笙歌音乐季元宵晚会等;郎德苗寨将安排每天两场的大型十二道拦门酒迎宾及歌舞表演,永乐镇推出首届贺新春“相聚美丽乡村、共唱美好生活”山歌大赛;西江千户苗寨主要活动有:新年大花脸、银饰制作技艺展示、苗族酿酒技艺展示、苗族蜡染技艺展示、村民原生态舞蹈、打糍粑比赛等。

铜鼓舞

铜鼓舞是敲击铜鼓时踩着鼓点节奏跳的舞,击鼓的方法是:把铜鼓置于宽敞的鼓柱中央,用绳将鼓侧的两支耳朵系好悬挂于鼓柱挑手杭吊起来,然后鼓手右手持鼓糙击鼓面,左手持小木棒击鼓胭部,可发出两种音响;有的还需另一人手提木桶大小的助音桶,桶口对鼓胭同时,一人击,一人来回地“接调”“送调”,使鼓音雄浑远远传扬。“铜鼓舞传承地”掌坳村仍保留有11种鼓点舞步,新桥村和郎德上寨各有异彩,舞姿经长久积累和创新改进,形成集鼓、跳、声音、歌于一体,独具热烈奔放,古朴、庄重、豁达的特点。

苗族飞歌

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县凯里市等一带。飞歌的歌词,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一首歌中,常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但多数是五字句。曲调有大致固定的谱子,拍节的长短与快慢有大致固定的格式,但有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挥。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

鼓藏节

鼓藏节12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达4年之久,现在改为持续3年。苗族聚族而居,雷山苗族以血统宗族形成的地域组织“鼓社”为单位维系其生存发展。“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鼓藏节的仪式由鼓社组织的领导“鼓藏头”操办,“鼓藏头”经由群众选举产生。鼓藏节第一年二月申日举办“招龙”仪式。全鼓社男女老幼集中到迎龙场的枫香神树脚,由“鼓藏头”在五彩宝下主持“招龙”仪式。第一年的七月寅日举办“醒鼓”仪式。第二年十月卯日举办“迎鼓”仪式。第三年的四月吉日,举办“审牛”仪式。第四年十月丑日,举行杀猪祭鼓仪式,称为“白鼓节”,是“鼓藏节”的结束仪式。

传统村落

雷山县第一批传统村落有4个;第二批传统村落有46个;第三批传统村落有7个;第四批传统村落有1个;第五批传统村落有10个;共68个,涉及9个乡镇。

龙塘村

龙塘村位于雷山县东,距凯里市区30千米、距西江景区14千米,与凯里市的三棵树镇小乌烧、猫鼻岭村毗邻,是雷山县的北大门。龙塘村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十大乡村旅游点”,曾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国家森林乡村”“乙级乡村旅游村寨”。2022年,龙塘村入选贵州“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乌东村

丹江镇乌东村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半山腰,位于雷山县城东部,海拔1300米,距离县城20千米。村寨自然景观保存完好,四条溪流穿村而过,民居建筑以吊脚楼为主。乌东村被誉为雷公山下的“世外桃源”苗寨,已被列入“中国经典村落景观”,是盛夏避暑理想旅游胜地。2018年被评为“乙级乡村旅游村寨”;2021年入选贵州省“第三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风景名胜

综述

雷山县共有300多个苗族中国传统村落,有5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至今仍保持着传统完好的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有郎德上寨、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江千户苗寨等,共有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和雷山县郎德旅游景区2个AAAA级景区,一个雷县山大塘景区AAA级景区。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

西江千户苗寨,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5.5平方千米,距雷山县城25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千米,紧邻沪昆高速公路、凯雷高速公路,开通了贵阳、荔波、凯里高铁南站、都匀东高铁站、镇远古镇等地直达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直通车。全寨共有1400余户、6000余人,苗族人口占99.5%,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成立于2002年12月,规划面积4354.7公顷,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中部苗岭西坡。森林游览区分为6个景区:苗岭之巅景区、欧开河景区、莲花坪景区、响水岩景区、乌东景区、高岩峡谷景区。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挪威专家誉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地区之一”。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04 年,雷山被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省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

2009年4月25日至27日,在世界旅游精英博峰会上,雷山县被授予“中国旅游王牌目的地”荣誉称号。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等机构评为“中国最美的小城”;被中国精选国际旅游品牌推广盛会评为“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

2016年,雷山县荣获“全国十大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称号。

2019年,雷山县入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县名单。

2020年2月,雷山县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2月12日,雷山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

2020年5月,雷山县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2020年7月,雷山县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2020年11月25日,雷山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雷山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11月,雷山县入选“2021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