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界寺 :北京石景山区的汉传佛教寺院

更新时间:2024-09-20 14:32

香界寺位于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八大处第六处。香界寺创建于唐朝,起初称“平坡大觉寺”。明朝重修时,改称“大圆通寺”。清代康熙重修,改称“圣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重修,改称“香界寺”,意为香林法界,沿用至今。

简介

香界寺的建筑从山门到藏经楼,依山势顺坡而建,前後六个院落、五层殿堂,殿宇宏大、门户重重。一进寺门,有石台阶,长达数百级,拾级而上,就到大乘门。有副楹联:一竿竹影敲明月,半榻松风卧白云,把这里的幽静环境,雅洁风景一语道尽。寺的规模比其他七处大,过去是帝王游山时休息的地方。现在寺里还保存着清乾隆的行宫和藏经楼。

现存建筑多马明清遗物,寺院以藏经楼为中心,以东西弄楼围成方形庭院,左右有钟鼓楼,东边是乾隆行宫。中为正殿,供奉大佛三尊,两旁有十八罗汉彩色塑像。行宫上层设皇帝宝座,对面大厅悬乾隆亲题缘净平毕匾额

藏经楼有三组,主楼内供有千手千眼观音,旁有高大藏经橱四个,内藏佛教经典756部。左楼为禅堂、厨库;右楼内供奉着历代住持传贤牌位百馀个。藏经楼前庭院宽敞,院内栽种了牡丹、芍药、丁香、朱槿中国樱桃紫藤罗等珍奇花木。最为珍贵的是一棵明代所植玉蔺花,高与楼齐,花开时节,馥郁满庭。一般是暮春开放,芬香四溢,瓣洁白,蕊金黄,相传是明代所植,为八大处中仅有的一株。殿东乾隆的行宫,规制与寺院不同,规模宏壮,点缀极佳,前厅前面有眺远斋。

建筑布局

香界寺布局沿中轴线左右对称,自南向北依次为:三门殿:面阔三间,硬山大脊式。汉白玉券门,门上嵌有爱新觉罗·弘历御书“敕建香界寺”五字汉白玉额,殿内两厢塑有哼哈二将立像。大乘门:位于山门殿内。石额刻有“觉径同由”四字。天王殿:位于大乘门内。券门、槛窗均为汉白玉雕成。殿内两侧为彩绘泥玩具四大天王。迎面供奉手持“佛手”的弥勒菩萨坐像。弥勒菩萨背后,有韦驮塑像。钟楼、鼓楼:位于天王殿前院落两侧。都是重檐歇山卷棚顶楼阁,平面呈方形。鼓楼下的汉白玉围栏内有一株古油松,枝叶分披在大乘门和鼓楼上,被誉为“龙松”。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以北。面阔五间,朱漆明柱,门窗雕有三交六碗梭花纹。殿内供奉贴金三世佛及十八罗汉坐像,均为21世纪初所塑。原先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大雄宝殿前有两通高大的石碑。东首的石碑,龟座首,碑阳刻有清代康熙帝十七年《御制圣感寺碑文》,碑阴刻有《御制香界寺碑文》,该碑是乾隆十四年重修圣感寺工毕后树立。西首的石碑,青石刻成,碑座四周雕梅鹿海马纹,碑阳刻有《大悲菩萨自传真像》,碑阴刻有康熙帝御书“敬佛”两个大字。据考证,《大悲菩萨自传真像》可能是明代佛教雕像,风格和法海寺明代壁画类似。雕像为阴刻平雕,颈佩璎珞,头戴法冠,广额丰腮,唇续须,是观音菩萨像。该碑左侧面阴刻有一篇行草诗文,是爱新觉罗·颙琰御笔。寺僧传说,西首这块碑是康熙帝来香界寺礼佛时发现。西方三圣殿:殿内正中供奉木胎贴金西方三圣像:中为接引佛,两肋侍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殿前檐下铜钟康熙十年造。殿前院内有两株明代所植的七叶树。原先该殿为三世佛殿,中间供奉释迦牟尼,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两厢台上为十八罗汉坐像。藏经楼:过三圣殿登上十八级台阶,是藏经楼院。院内正北的后罩楼形制的藏经楼,上下两层,面阔五间。两厢配弄楼各六间,均为两层。院内两侧有两株七叶树,传说是自西藏自治区移植而来。藏经楼东有一株玉兰树,传说为明代所植。如今藏经楼已挪作他用,文物所存不多。楼内现存4个通高丈许的经。藏经楼以东是爱新觉罗·弘历的避暑行宫,俗称“行宫院”。行宫院院门朝西,院内建筑雕梁画栋,有游廊、奇石。乾隆帝在乾隆十二年夏、乾隆十三年冬、乾隆十四年春、乾隆十八年秋四次驾幸香界寺和行宫院,留下不少诗篇和墨宝。康熙帝、乾隆帝、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溥仪,偕后妃曾多次在行宫院居住。进入行宫院,首先是一座敞轩,面阔三间。敞轩以东是寝宫,面阔五间,是帝后居所。寝宫前有抱厦,檐下悬挂“取畅山情”匾额,明柱挂对联:“山色溪声净理了可悟,风清月白胜赏良有因”,均是爱新觉罗·弘历御笔。寝宫内设有蟠龙宝座。寝宫以南是眺远斋,檐下悬挂“绿净平皋”匾额,是乾隆帝御笔。眺远斋为倒座式,和寝宫相对,形成完整的院落。院内有多株古紫藤,年龄超过二百年。眺远斋内悬挂“豁达烟霄”匾额,另有两块楠木中堂诗匾,均是乾隆帝御笔。眺远斋内设御座,从眺远斋可眺望玉泉山、颐和园滇池

历史沿革

以山命名的平坡寺,始建於唐朝。15世纪,明代翠微公主葬在这里,才改翠微山为翠微山。到l425年,平坡寺建设得已经有相当规模。古书记载,殿前後凡三重,因山势为之,愈後则愈高,皆翼以长廊(见明王直著《王文端集》。古籍记载,当时的香界寺门户重重,殿宇巍巍,规模宏大,为本山诸寺冠,殿堂依山而建,大小共176间。现存建筑多是明、清两朝兴建的。香界寺的五层殿堂是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

相关记载

造里自建寺以来即为历代帝王登山野游休憩之所,朱棣的重臣,也曾是出家人的姚广孝说:平坡最幽胜,真学佛者所宜处,好游之士所必也。所以,他在《题平坡寺》诗中赞叹:平坡杳杳挹西湖,径断樵行败叶铺。泉落石河涤愈急,云归沙树远疑无。夜堂风静帷幔,晓井霜寒响辘轳。但得馀生辞世纲,卷衣来此曰。

香界寺内还有一珍贵文物,即在大殿院内左右各有一通石碑,左侧碑两面分别刻清康熙帝帝和爱新觉罗·弘历书写的寺史碑文;右侧碑石正面刻的是康熙书写的敬佛两个大字;碑阴侧是一幅大悲菩萨自在真像的线刻,菩萨的面部雕着胡须。据《法华经》说,观世音本系男性,他是印度一位圣王的长子,名叫不珣。不珣和他的父亲、弟弟都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道。观世音又名观自在。观世音表明他大悲,观自在表明他大智。菩萨有很多化身,能化现各种身相以救苦救难,化做女相是其中一种。观音卧女相出现,大约始自南北朝时代。中国佛教隋唐时达至鼎盛,广大女性信徒需要一位接引女性的菩萨;封建社会,女性闺房中总不能挂罗汉像,当然以胸垂璎珞,发髻披,秀丽慈祥的女菩萨为适宜。有人认为,女相观世音的出现,说明大乘佛教不再认为女身污垢而排斥女性。还有种说法,认为男女之相乃凡夫见解,证到阿罗汉、菩萨位後,纯为金刚体,已无所喟男女之别。如此依佛法而论,香界寺碑的留须观音线刻像也就虽特而不奇了。

参考资料

石景山区.百度地图.2023-11-07

八大处公园——4A景区.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11-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