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喇镇 :重庆市黔江区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2:51

重庆市黔江区马喇镇,位于东经108°51′,北纬29°17′,黔江区的东南角,相距主城42公里。东邻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细沙乡,南连金洞乡,西接濯水镇,北靠五里乡,东西宽14.5公里,南北长11公里。镇域面积91平方公里。境内有土家族苗族汉族三种民族混杂居住、共同生息繁衍,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马喇镇常住人口数为9822人。马喇镇有四级公路与黔江区主城区联系,并实现了公路村村通,镇政府驻地莲花居委。

2006年马喇镇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中心镇”建设。

地理环境

马 喇镇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较多。

马喇镇地处黔江区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27至29℃,森林覆盖率达39%。横跨黔江区马喇镇、五里乡、邻鄂镇和湖北咸丰坪坝营镇的灰千原始森林在马喇境内就有3万亩。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马喇镇集镇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化率提高3.2%。扩大集镇面积0.032平方公里;新增建房面积0.6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面积达0.55公顷。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社会政治稳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资源环境

马喇镇土壤基本为沙壤土质,土壤肥沃,海拔600——1900米不等,东西 两山高耸,南北中部丘陵地形,东边灰千山有3万亩的国有林场作为天然屏障。中间小河遍布,水源丰富。独特的高山立体气候,最

适合优质水稻的生 长。“白脚粘”是马喇优质大米的代表,相传清乾隆曾作为贡品年年进贡;马喇镇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业以优质米、玉米、烟草等为主,养殖以猪、牛、鸡、鸭、羊为主,栽培药材有天麻白术牛夕、“三木”药村等,草山草坡有纯天然的蕨苗、微菜等抗癌、抗肿瘤、抗高血压食品等。境内无污染,环境清纯。马喇镇是野生中药材生长乐土,镇内优质野生中药材有姜黄、天麻、枳豌、辣根党参、萝卜七等数百个优良品种遍布其间,犹以枳豌、山萝卜、党参、天麻居多,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明代“张仲景张仲景所述中国最好的马喇竹叶紫胡还有所幸存。

经济状况

马喇镇马喇米因清代乾隆的朝廷进贡而闻名,历史悠久,地理条件得天独厚。1999—2000年经西南农大水稻研究所论证,符合优质米的全部条件。马喇镇种植金优系列优质米1万斤,“白脚粘”特种贡米2000亩。马喇镇引进重庆世纪生物公司投资,成为重庆市十个百万药材基地之一。马喇镇建立5300亩的以佛禾、吴茱萸等38个品种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中心,严格按GAP国际标准SOP操作规程操作,总投资约300万元。药材基地建成后,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马喇镇引进重庆扶贫开发公司开发,投资1100万元,已建成日产(企业)铅、锌矿250吨的五峰山铅锌矿,铅锌平均含量达20%左右,已在马喇境内建铅锌洗选厂和氧化锌粉厂,日产95%氧化锌粉5吨,铅精粉20吨,锌精粉40吨。马喇镇引进福建省仙游县金斗食品公司开发。公司包技术,包回收,主要出口日本

2006年马喇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485万元,比2001年的2757万元增加4728万元,增加17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31元,比2001年的1519元增加612元,增加40.3%;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农民存款余额突破5265万元,比2001年的1500万元上升3765万元,年均增长753万元。马喇镇2007年累计实现财政收入77.39万元,完成收入基数98.5万元的78.6%。其中:上划中央两税7.4万元,占考核基数7.4万元的10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9.9万元,完成基数91万元的76.7%(零星工商税及其他税实现24.1万元,占基数42.1万元的57.2%,烤烟特产税实现16.5万元,占考核基数的100%,农业税收入实现31.8万元,占应收32.6万元的97.4%)。市级收入实现19173元。中央级个人所得税50%实现30900元。马喇镇集中精力搞好了农村税费改革,减免工作富有成效,马喇镇的农民负担减少22万元,减幅达35.01%。

民俗文化

马喇镇保留着神秘的土家族巫文化,境内流传有如穿花、端工、请扫帚神、请背兜神等多种土家巫文化。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以今巫溪宁厂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 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域特色文化。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吴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郭璞《巫咸山赋》更载“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神秘悠远的巴文化之母文化---巫文化(盐文化、药文化),在唐尧时期就建立了巫咸国,形成了巫文化在三峡地区(大巫山地区)之滥觞。还从这里迁徙出巫诞一部的五姓巴人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钟离山,巫文化与楚文化等文化融合产生了一度繁荣的巴文化,孕育了“记神事之书”《山海经》、伟大的文学开篇巨著《诗经》、巫歌《楚辞》,并在天文、文学、文字、艺术、医学、地理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风土人情

马喇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黄柏丫乱堡“迷宫”、幽幽峡谷与“群龙奔溪”是大自然赐予当地群众最好的礼物。迷宫的峰回路转与峡谷的幽静深在这里交相辉映。中国工农红军也曾在这里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关向应同志率领下在马喇湖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逐家逐户退租、退 押的赈济活动,在当地留下了感人的故事。至今仍保留着神秘的土家族巫文化:境内流传至今有如穿花、端工、请扫帚神、请背兜神等多种土家巫文化。本地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高炉号子”、“马喇花灯”也颇为流传。马喇原声态号子,来源于原始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马喇号子的“过街号”、“过河号”、“过桥号”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表现了在劳作之余的娱乐场面。听着这雄浑厚浊,野性十足的马喇号子,那声音仿佛在蓝天白云,山岗、土丘,临水的田畔回荡,一群劳作的农民正卷起裤腿,挽着衣袖,随着激昂号子无能运动作。

黔江区马喇镇最出名的,除了贡米,就应该是这用独特腔调吼出来的高炉号子了。

习惯上,人们喜欢称马喇为马喇湖,是黔江区用土家语命名的两个乡镇之一,翻译成汉语就是极具诗意的牧场。这里有茫茫的灰千梁子原始森林,冬季银装素裹,是赏雪的好去处,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

被原始森林覆盖着的马喇镇高炉村,便在日积月累、口口相传中吼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炉号子,形成了马喇独特的民族文化。

人口数据

有5098户179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2人),人口密度为209.7人/平方公里。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马喇镇常住人口数为9822人。

马喇镇下辖村:

杉树村龙溪村 高炉村 小万村

官庄村香树村印合村

民族

马喇镇人口主要为土家族汉族

历史文化

马喇湖,地处黔江区东南部,这里层峦叠嶂,交通不便,成为当时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薄弱地区。1934年4月至5月上旬,红三军主力转战鄂川边境,举兵攻打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曾三进三出黔江马喇湖。4月3日,红三军直属单位和红九师,从湖北来凤县安抚司经川鄂交界地进入酉阳细沙一带,4月5日到达马喇湖。这天,正值清明节,人称莫二老爷的大恶霸莫跃堂正为其女定亲摆宴席,莫家大院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中国工农红军突袭莫家大院,活捉了莫跃堂及其亲戚,将粮食分给当地群众。4月19日,贺龙军长率领红三军由湖北咸丰活龙坪乡出发,在黔江沙子场宿营,于20日再次来到马喇湖。5月5日,红三军由酉阳毛坝出发,到木叶后,兵分两路,一路走小涵、大板营,一路走矮洞溪,于当晚进入黔江区境,第三次会合于马喇湖。在马喇湖期间,贺龙军长和老百姓亲切交谈,了解社情,并和贫苦大众同吃同住。

风景名胜

灰千梁子地处武陵山西翼,重庆黔江区东部边缘,溶洞,岩溶发育,岭脊平缓、岩陡交错,千峰突兀,沟壑纵横,其北端直距黔江城16公里,咸丰县城33公里,南端直距酉阳县城36公里,面积之广为黔江一绝。

参考资料

重庆市黔江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重庆市黔江区统计局.2021-06-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