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波 :内地男诗人、翻译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21:30

马永波,男,当代诗人,翻译家,学者。马永波在创作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汉语诗歌语言的后现代化转型,并长期致力于英美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是大陆译介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诗人翻译家,填补了英美后现代诗歌研究空白,并首次将美国托马斯·艾略特之后最著名的诗人阿什贝利译介到中国。

主要作品有《炼金术士》《存在的深度》《树篱上的雪》,译著有《美国诗选》《艾米·洛厄尔诗选》《史蒂文斯诗学文集》《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学术专著有《文学的生态转向》《美国后现代诗学》《英国当代诗歌研究》等。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1964年7月生于伊春市汉族,已婚。文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

1981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获学士

1986年7月~2004年9月,铁道部哈尔滨市车辆工厂,高级工程师

2004年9月~2007年6月,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博士学位,导师罗振亚,博士论文《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诗学》。

2009年4月~2011年4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孙绍振,博士后出站报告《文学的生态转向》。

2012年5月,当选为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

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诗歌、评论和翻译作品八百余万字。20世纪80年代末致力于西方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研究,系英美后现代诗歌的主要引进者和研究者。

现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要学术方向:中西现代诗学、后现代文学、生态文学、比较文学及西方文论。

地址:210094南京市孝陵卫200号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

因写作实绩被写入《黑龙江文学通史·第三卷》、《边缘的呐喊》等若干种文学史。20世纪80年代,是大陆主要译介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诗人翻译家,填补了英美后现代诗歌研究空白。在《世界文学》、《当代外国文学》、《文艺评论》、《诗探索》、《南方文坛》、《北方论丛》、《山花》等各级学术期刊和文学杂志发表论文若干篇。有诗作连续入选1998—2005各种年度最佳诗选。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东三省诗歌年鉴》主编,《流放地》主编,省重点科研项目“龙江文学大系·翻译文学卷”主编。某出版社副编审,文艺学博士。

个人作品

著作

译著

1.《未来的灾难》(海南出版社,1999年)

2.《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

4.《爱因斯坦的圣经》(海南出版社,2000年,合译)

5.《过去的痛》(梅·萨藤/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年)

6.《梦里晴空》(梅·萨藤/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年)

7.《漫天星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8.《超级律师》(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

9.《吻与倾诉》(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

10.《为了你爱我,我就放弃自己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

11.《1950年后的美国诗歌:革新者和局外人》(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

12.《英国当代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13.《约翰·阿什贝利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小人国和大人国》(斯威夫特/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

《为美而死》(哈尔滨出版社,2005年)

《诗人与画家》(山东画报出版社W.H.奥登等著,2006年)

《法兰西之旅》(亨利·詹姆斯/著,鹭江出版社,2006年,合译)

《肖邦在巴黎》(新星出版社,2006年)

《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教父们》(新星出版社,2007年,合译)

典型的日子》(惠特曼,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

《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

谦卑者的财富》(莫里斯·梅特林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

《法兰西之旅》(亨利·詹姆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

《少雨的土地》(玛丽·奥斯汀,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

《典型的日子》(惠特曼,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

《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双语版,2009年)

《漫步巴勒斯坦》(新星出版社,2010年,合译)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论随笔集》(新星出版社,2011年)

《意大利时刻》(亨利·詹姆斯,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

《陌生日本之一瞥》(小泉八云,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

《河上漂流记》(约翰·巴勒斯,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

《延龄草》(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河畔小屋》(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标志与季节》(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自然之道》(约翰·巴勒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旅行尽头的土地》(玛丽·奥斯汀,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少雨的土地》(玛丽·奥斯汀,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阿拉斯加之旅》(约翰·缪尔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加州的群山》(约翰·缪尔,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我的青少年生活》(约翰·缪尔,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原创作品

《以两种速度播放的夏天》(诗集,台湾唐山版,1999),另有散文诗及杂著4部。

主编书目

1.《龙江当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卷》,北方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本文学大系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04-A0027)、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计划攻关项目(GC5D411)成果。

2.《2008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诗歌年选》,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年版。

3.《2009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诗歌年选》,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

4.《东三省诗歌年鉴2005年卷》,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5.《东三省诗歌年鉴2006~2007年度黑龙江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

6.《东三省诗歌年鉴2008~2009年度黑龙江卷》,华夏翰林出版社,2009年版。

7.“经典游记”10卷,鹭江出版社,2006年版,计有:

《北美》(安东尼·特罗洛普)

《通向罗马之路》(希拉瑞·勃洛克)

《清新的田野·冬日之光》(约翰·巴勒斯)

日本魅影》(小泉八云)

美国手记》(查尔斯·狄更斯)

从大海到大海》(约瑟夫·吉卜林)

《大草原之旅》(华盛顿·欧文)

阿拉斯加的冰川》(约翰·缪尔)

《古老的卡拉布里亚》(诺曼·道格拉斯)

法兰西之旅》(亨利·詹姆斯)

8.“儿童冒险大王丛书”4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版,计有:

《狼孩毛格利》(吉卜林)

吹牛大王历险记》(拉斯伯)

《小飞侠》(詹姆斯·巴里)

《海盗的故事》(霍华德·派尔

9.“美国生态文学译丛”4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版,计有:

典型的日子》(惠特曼

《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

鸟与诗人》(约翰·巴勒斯

《山间夏日》(约翰·缪尔

10.“生态文学译丛”17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计有:

清新的原野》(约翰·巴勒斯)

《生命的呼吸》(约翰·巴勒斯)

《冬日阳光》(约翰·巴勒斯)

《延龄草》(约翰·巴勒斯)

《接受宇宙》(约翰·巴勒斯)

《河畔小屋》(约翰·巴勒斯)

《鸟与诗人》(约翰·巴勒斯)

《标志与季节》(约翰·巴勒斯)

《自然之道》(约翰·巴勒斯)

《旅行尽头的土地》(玛丽·奥斯汀

《羊群》(玛丽·奥斯汀)

《无界之地》(玛丽·奥斯汀)

《少雨的土地》(玛丽·奥斯汀)

《我在山间的第一个夏天》(约翰·缪尔

《阿拉斯加之旅》(约翰·缪尔)

加州的群山》(约翰·缪尔)

我的青少年生活》(约翰·缪尔)

主要论文

1.《荒野中的朝圣者》,《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生态整体观与美国生态文学》,《天涯》,2011年第2期。

3.《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作家》,2011年第4期。

4.《现代性与生态危机》,《文艺评论》,2010年第5期。

5.《唐诗学思想探源》,《江汉论坛》,2010年第12期。

6.《重返自然的悖论》,《山花》,2010年第9期。

7.《九叶诗派对象征主义的反思》,《江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2010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录。

8.《客观化写作》,《当代文坛》,2010年第2期。

9.《诗与存在:里尔克晚期诗学中的超验维度》,《湖北社会科学》,2010第4期。

10.《自我的悖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第1期。

11.《当代汉诗中的元文学意识》,《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2.《龙江当代翻译文学考察》,《文艺评论》,2009年5期。

13.《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扬子江评论》,2009年6期。

14.《美国四生态作家》,《红岩》,2009年特刊第2期。

15.《奥登:疗救者的诗学》, 《诗江南》,2009年第4期。

16.《诗歌救赎的见证》, 《中国诗人》,2009年第2卷。

17.《从经验到形式》,《诗刊》,2009年7月号下半月。

18.《从比较文学的视野观照当代诗歌中的南方精神》,《扬子江评论》,2008年第3期。

19.《法国象征主义的诗学思想》,《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0.《袁可嘉诗学思想探源》,《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008年第3期《复印报刊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卡》摘录。

21.《奥登与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录,收入《中国当代前沿学术理论》,新时代出版社,2009年版。

22.《元诗歌论纲》,《艺术广角》,2008年第5期。

23.《关于诗歌的诗歌》,《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3期。

24.《包蕴情怀的理性探索》,《北方论丛》,2005年第5期。

25.《返回无名》,《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

26.《重复与原型》,《诗刊》,2005年第1期。

27.《本源之诗》,《诗探索》,2004年秋冬卷。

28.《我的博尔赫斯》,《世界文学》,2004年第2期。

29.《随便谈谈》,《当代小说》,2004年第2期。

30.《对哑石诗歌个人化特征的一点考虑》,《诗林》,2004年1期。

31.《独自担当存在的人》,《诗选刊》,2004年第3期。

32.《诗歌是一种乡愁》,《诗林》,2004年第4期。

33.《返回无名》,《星星》,2004年2月上半月刊。

34.《对线性时间的消解》,《当代小说》,2003年第5期。

35.《真实与虚构》,《诗歌月刊》,2003年第10期。

36.《美国后现代诗歌概观》,《诗林》,2001年第1期。

37.《谈近年写作的客观化倾向》,《山花》,1998年第8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38.《在迷狂和理性之间》,《南方文坛》,1998年第7期。

39.《诗是什么》,《文艺评论》,1996年第5期。

40.《基督·神与人·疯狂》,《文艺评论》,1994年第5期。

翻译作品

1.《美国后现代主义诗选》,《诗林》,1993年第4期。

2.《阿什贝利诗选》,《诗林》,1995年第1期。

3.《毕肖普诗选》(3首),《诗神》,1997年第5期。

4.《默温诗选》(2首),《诗刊》,1998年第7期。

5.《罗伯特·洛厄尔诗选》(5首),《诗神》,1999年第5期。

6.《蜂箱的到达》(普拉斯),《南方周末》,1999年9月10日。

7.《史蒂文斯诗选》(2首),《南方周末》,1999年12月24日。

8.《树上的神》(谢默斯·希尼),《诗林》,2001年第4期。

9.《阿什贝利诗选》(23首),《诗歌月刊》,2001年第8期。

10.《库尼茨诗选》(8首),《诗选刊》,2001年第9期。

11.《靠近河流的夏天》(凯泽),《读者》,2001年第19期。

12.《家园化、家园性和异在世界》(海伦·文德勒),《诗探索》,2001年第1-2辑。

13.《尼禄、契诃夫的白兰地与来访者》(希尼),《希尼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14.《翻译的影响》(希尼),《希尼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15.《早期爱尔兰自然诗》(希尼),《希尼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16.《阿什贝利诗选》(5首),《中西诗歌》,2002年创刊号。

17.《西密克诗选》(7首), 《中西诗歌》,2002年第2期。

18.《艾德里安娜·里奇诗选》(5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5期。

19.《奥登诗选》(7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6期。

20.《奥登诗选》(5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7期。

21.《德里克·马洪诗选》(2首),《星星》,2002年第8期,下半月刊。

22.《雷克斯罗斯诗选》(6首),《诗歌月刊》,2002年第9期。

23.《俄罗斯当代五人诗选》(18首),《诗林》,2003年第2期。

24.《斯蒂文斯与济慈的“秋颂”》(海伦·文德勒),《扬子江诗刊》,2003年第2期。

25.《西密克诗选》(7首),《诗刊》,2003年第5期,下半月刊。

26.《奥登论凡高》(奥登),《中国铁路文学》,2003年第10期。

27.《荷兰当代诗选》(14首),《诗林》,2004年第3期。

28.《一棵树的功课》(惠特曼散文选3),《文字客》,2004年第5期。

29.《对月亮的沉思》(阿道司·赫胥黎),《文字客》,2004年第6期。

30.《当代爱情》(道格拉斯·敦),《诗刊》,2004年第8期。

31.《比利·科林斯诗20首》,《诗歌月刊》,2004年第9期。

32.《马克·斯特兰德诗选》(6首),《青年文学》,2006年第2期。

33.《家的宁静与欣喜》(乔治·吉辛),《读者》,2006第6期。

34.《奥登诗选》(14首),《中西诗歌》,2007年第3期。

35.《奥登诗歌》(4首),《诗选刊》,2007年第7期。

36.《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诗歌》(文论),《诗林》,2008年第4期。

37.《科蒙亚卡诗选》(7首),《扬子江诗刊》,2008年第5期。

38.《惠特曼随笔选》(23篇),《世界文学》,2008年第6期。

39.《声音的奥登》(西默斯·希尼),《诗探索》,2008年第3期。

40.《箴言》(华莱士·史蒂文斯),《扬子江诗刊》,2009年第1期。

41.《马克·斯特兰德诗选》,《诗江南》,2009年第1期。

42.《蝈蝈和蟋蟀》(约翰·济慈),《青年文摘》绿版,2009年第7期,下半月。

43.《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文选》,《诗歌月刊》,2009年第9期。

44.《奥登诗选》(14首),《诗江南》,2009年第4期。

45.《玛丽·奥斯汀随笔选》(3篇),《滇池》,2009年第11期。

46.《内在的流亡者》(海伦·文德勒),《诗探索》(理论卷),2010年第1辑。

47.《路易斯·麦克内斯诗选》(8首),《诗选刊》,下半月,2009年第11期。

48.《加拿大当代诗选》(10首),《延安文学》,2010年第2期。

49.《索菲娅·安德雷森诗选》(8首),《扬子江诗刊》,2010年第3期。

50.《作为想像的价值》(华莱士·史蒂文斯),《青年文学》,2011年第4期。

待出版著作

研究专著

原创文学作品

译著

相关评论

1.《\u003c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u003e研讨会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封二、封三。

2.《诗学批评亟待回归本真》,傅小平,《文学报》,2010年4月8日。

3.《纵贯中西的神性探索:评马永波\u003c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u003e》,卢桢,《诗探索》,2010年第3期。

4.《寻常日子里的富足:读惠特曼\u003c典型的日子\u003e》,彭程,《北京日报》,2010年11月28日。 |

5.《巴勒斯坦: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维舟,《南方都市报》,2010年10月24日阅读周刊。

6.《答广东诗人杨勇问》,《山花》,2010年第5期。

7.《惠特曼的雪松》,沈胜衣,《中华读书报》,2009年1月14日。

8.《走近翻译家马永波:“炼金术士”在路上》,傅小平,《文学报》,2009年3月5日,第5版“人物”。

9.《所有澄静温暖甚至奔赴光荣的诗歌都因为爱——马永波长诗论》,马知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10.《与奥丽雅一日谈》,《文学界》,2007年第8期。

11.《用于呼吸的声音》,孙磊,《诗探索》,2006年第1辑。

12.《重瞳》,哑石,《诗探索》,2006年第1辑。

13.《面向事物自身的因缘之诗》,王晓华,《文艺评论》,2003年第3期。

14.《答〈诗选刊〉21问》,2002年。

15.《答〈中国诗人〉10问》,2000年。

诗歌作品要目

1986年:

《我生死相依的泥土》发表于《草原》1986年6期。

1987年:

《秋天我会疲倦》《极地》《近处的手》发表于《草原》1987年5期。

《秋天的面影》《自传》《风之秋》《背景》《画意》发表于《飞天》1987年4期

《读诗》(3首)发表于《诗歌报》1987.9.6。

1988年:

《钢琴曲》发表于《草原》1988年3期。

《白杨》《又见春天》《睡着的男孩》《倾听阳光》发表于《草原》1988年10期。

《半坡母亲》《女娲》发表于《飞天》1988年2期。

《寒冷的冬夜独自去看一场苏联电影》《二次大战后的东部德国》发表于《诗歌报》1988.3.21。

《冷杉树》《雨中》《信》《友谊》《睡着的男孩》《早上的声音》发表于《诗林》1988年3期。

1989年:

《水晶树》发表于《诗歌报》1989.1.6。

《归来的诗》(5首)发表于《人民文学》1989年6期。

《夏日的雨滴》《聆听冬日》发表于《飞天》1989年11期。

1990年:

《秋末黄昏》《星》《黑鸟》《无题》《这一刻》发表于《诗林》1990年1期。

《我时常望着远方》《看山》《迎接秋天》《上午的阳光》《潮湿的夜》发表于《草原》1990年3期。

《流浪诗人QX》(3首)发表于《北方文学》1990年2期。

《山中》《秋天》发表于《滇池》1990年9期。

《雪谷》《怪鸟》《走路》《绿鸟·镜子》发表于《北方文学》1990年12期。

《大河汉子》《关于这条河》《秋水》发表于《海鸥》1990年12期。

《重读旧诗》《逝》发表于《芒种》1990年6期。

1991年:

《献给父亲》(长诗)发表于《诗林》1991年2期。

《赶走魔鬼》《父亲》发表于《诗歌报月刊》1991年5期。

泥娃娃》(2首)发表于《飞天》1991年5期。

1992年:

《新生》(长诗)发表于《诗林》1992年3期。

《远离那个夏天的正午》《液体的早晨》《通往大海的路上》发表于《江南》1992年2期。

《纸蛇》《秋天的父》发表于《天涯》1992年7期。

1993年:

《在一个中午梦想古老希腊的喷泉》(4首)发表于《诗刊》1993年2期。

《存在的深度》(选4)发表于《诗歌报月刊》1993年7期。

《亡灵的散步》(长诗)发表于《诗刊》1993年12期。

1994年:

《存在的深度》(选4)发表于《诗林》1994年3期。

《天使》《一生的工作》(等4首)发表于《诗刊》1994年9期。

《对一个夏天的回忆》《渡过一个真实的夏天》《在山中过夏》发表于《诗潮》1994年9-10期。

《山中谈话》发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诗双月刊》1994年5期。

1995年:

《夏日的躯体》(长诗)发表于《鸭绿江》1995年1期。

《夏日的知识》(长诗)发表于《诗潮》1995年3-4期。

《眺望》《春天》《梦见诗歌》《度过一个想象的夏天》发表于《花城》1995年5期。

《临河之窗》《洪水过后》《诗艺》发表于《作品》1995年11期。

1996年:

《散失的笔记》(长诗)发表于《厦门文学》1996年2期。

《散步》(长诗)、《秘密美人之歌》等8首发表于《作家》1996年7期。

《小慧》(长诗)发表于《青年文学》1996年9期。

《奇妙的收藏》《秋湖谈话》发表于《湖南文学》1996年9期。

1997年:

《附近的人》(5首)发表于《湖南文学》1997年2期。

《哈尔滨十二月》(长诗)发表于《诗刊》1997年3期。

《以两种速度播放的音乐》(长诗)发表于《诗神》1997年10-11期。

1998年:

《眼科医院:谈话》(长诗)发表于《湖南文学》1998年1期。

《春天谈话》《寒冷的午餐》发表于《长江文艺》1998年2期。

《1993:挽歌之夏》(长诗)发表于《西藏文学》1998年2期。

《本地现实:必要的虚构》(长诗)发表于《山花》1998年8期。

1999年:

《伪叙述:镜中的谋杀或其故事》(长诗)发表于《今天》1999年3期。

《书信片段》(即《响水村信札》,长诗)发表于《山花》1999年4期。

2000年:

《词语中的旅行》(长诗)发表于《中国诗人》2000秋之卷。

《灵魂致沉默的肉体》(5首)发表于《山花》2000年11期。

2001年:

《白日酒吧》(长诗)发表于《诗林》2001年1期。

《伪叙述:镜中的谋杀或其故事《(长诗)发表于《诗林》2001年2期。

《致永恒的答谢辞》(长诗)发表于《人民文学》2001年7期。

2002年:

《纪录片》《譬如》《秋天的蛾子》《薇薇》发表于《诗歌月刊》2002年1期。

《秋湖谈话》《纯粹的工作》发表于《草原》2002年8期。

《绣水》《三个梦》《梦见迪金森》发表于《星星》2002年7期。

2003年:

《凉水诗章》(选14)发表于《红岩》2003年2期。

《虚构的风景》(长诗)发表于《诗歌月刊》2003年2期。

《词语中的旅行》《11/20/1994》《断章》(长诗3首)发表于《诗歌月刊》2003年10期。

《他们就这样度过一生》(6首)发表于《山花》2003年11期。

《阳光之外》(4首)发表于《广西文学》2003年4期。

《给马原的信》(6首)发表于《诗潮》2003年7-8期。

2004年:

《电影院》(长诗)发表于《星星》2004年2期。

《不会再有痛苦了》(9首)发表于《扬子江诗刊》2004年2期。

启程》《寻找我的萨福》《午夜认识的真理》发表于《红豆》2004年6期。

长河》《地下王国》《和人争吵的梦》发表于《西湖》2004年10期。

2005年:

《秋日出游》(选3)发表于《诗刊》2005年1期上半月刊。

《凉水诗章》(选9)发表于《诗刊》2005年8期上半月刊。

《惟一的事实》(5首)发表于《扬子江诗刊》2005年1期。

2006年:

《奇妙的收藏》《纯粹的工作》《春天谈话》发表于《红豆》2006年1期。

《冬末读弗罗斯特》《那些夜晚又回来了》《大哥在1990》发表于《北方文学》2006年2期。

《启程》(7首)发表于《文学界》2006年4期。

《战争过后》《秋天我会疲倦》《巴勃罗·聂鲁达》发表于《星星》2006年4期

《拿玻璃的人》《和一匹来历不明的白马在草场上度过一天直到红日西沉》发表于《诗歌月刊》2006年4期。

《客观化写作》(论文)、《电影院》(长诗)发表于《诗探索》2006年第1辑。

2007年:

《凉水诗章》(选10)发表于《诗林》2007年2期。

《极少主义》(选12)发表于《红岩》2007年6期。

《窗上的霜》《雨中曲》《雪落在雪上》《门前的白马》发表于《诗刊》2007年8期下半月。

《野地天堂》(7首)发表于《青年文学》2007年12期。

《告别》《午后降雪》《无穷的》《瞬间》发表于《星星》2007年5期。

《巴勃罗·聂鲁达》(6首)发表于《作品》2007年9期。

2008年:

《再卑微的存在也妄图建立自己的秩序》(长诗)发表于《山花》2008年9期。

《红衣人读书》(3首)发表于《星星》2008年11期。

《古雨花台》(8首)发表于《诗林》2008年4期。

《冬末读弗洛斯特》(5首)发表于《青春》2008年第1期。

《模糊的镜子》(3首)发表于《诗刊》2008年第7期上半月刊。

《疯邻居》(11首)发表于《西湖》2008年第10期。

《极少主义》(9首)发表于《文学港》2008年6期。

《新山水诗》(6首)发表于《国家人文地理》2008年12期。

《早晨和夜晚的鸣鸟》(3首)发表于《诗江南》2008创刊号。

2009年:

《局部与抽象》(长诗)发表于《花城》2009年1期。

《凉水诗章》(选9)发表于《广州文艺》2009年1期。

《夜登紫金山》(组诗)发表于《星星》2009年1期。

《与一位女诗人的通信》(11首)发表于《诗歌月刊》2009年3期。

《早春的越洋电话》《午后降雪》《冬天的猎鸟者》发表于《天涯》2009年4期。

《白马诗章》(选7)发表于《绿风》2009年5期。

《拿玻璃的人》(4首)发表于《广西文学》2009年2期。

《死亡的恐惧》《命定的旅程》《夜行车》《忧愁夫人》发表于《诗选刊》下半月2009第2期。

《在一个雨天想起潘狄翁和他的女儿》(4首)《上海文学》2009年3期。

《空无一人的故乡》《说方言》《清晨的考古学》发表于《作品》2009年3期。

《去年的黄花》《黄昏雨》《一只黑鸟引导我》《流杯渠》《午后降雪》《扫树叶》发表于《诗潮》2009年7期。

《白马诗章》(选7)、《随笔两则》、《从自我到自性》(创作谈)发表于《绿风》2009年5期。

贝克特》《水底的闪电》《缓慢的激情》《深渊与石头》发表于《鸭绿江》下半月刊2009年10期。

《夜宿山中》《失去背景的马》《秋葵》《母亲》发表于《飞天》2009年11期上半月刊。

2010年

《流浪女》《君子之交》《深秋窗上的呵气》发表于《中国诗歌》2010年3期。

《答广东诗人杨勇问(访谈)》《马永波的诗》发表于《山花》2010年5期。

《后半夜的游戏》《幸福的蒸汽》《深秋窗上的哈气》《摇篮中的摩西》《肚肚疼》发表于《星星》2010年3期。

《冬天的岛》《午夜的车站》《客厅》《为一首没有写出的诗辩护》《给马原的信》《凌晨读书,读到世界之恶》《亡灵之年》《在你的好梦里》《中秋节与妻书》《北方的沙果红了》发表于《诗江南》2010年3期。

主要入选选集

1.《花大姐》收入《2009中国年度散文诗》,漓江出版社,2010年版。

2.《秋天,我会疲倦》《寒冷的冬夜独自去看一场苏联电影》《响水村信札》《像鸟儿原谅了冬天荒凉的打谷场》收入《当代陕西先锋诗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马永波诗选(10首)》收入《以诗作证——当代先锋主义诗人群像》,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沙》收入《60年散文诗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5.《读者》《又一个早晨》收入《2006中国新诗年鉴》,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

6.《太阳照亮一半的尘土》《午睡醒来》收入《现代小诗300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7.《满地的黑蟋蟀是活棺材在爬》《雨夜》收入《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6年诗歌》,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8.《我向一匹白马走去》收入《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6年诗歌》,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9.《奇妙的收藏》收入《2006中国最佳诗歌》,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雪落在雪上》收入《2005中国最佳诗歌》,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在一个中午梦想古老希腊的喷泉》《春天谈话》《简历“阿赫玛托瓦》《致青年诗人》《纪录片》《我所爱的女人身体的若干部分》收入《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人》,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版。

12.《登高远眺》《峭壁上的蝉》《秋日的闪电》收入《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4年诗歌》,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3.《寻找我的萨福》《启程》收入《2004年中国诗歌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4.《锡箔》收入《创世纪诗选》,台湾尔雅出版社,中国台湾83年初版。

15.《醒前刹那的梦》收入《冰凉的花瓣——中国当代散文诗精品选》,成都时代出版社,2004年版。

16.《问题》《在我的生日》《死去的人们》收入《大河风——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选评》,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

17.《白房子》收入《2003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漓江出版社,2004年版。

18.《瞬间》收入《2003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漓江出版社,2004年版。

19.《午夜的散步》《蝴蝶》收入《2003中国最佳诗歌》,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欲望的形式》《有时我一个人在世上感到孤单》《艾米莉·迪金森》收入《中国网络诗典》,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1.《散步集》收入《2002中国最佳诗歌》,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2.《五月的事物》收入《新世纪编年文选·2003年诗歌》,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23.《小慧》《默林传奇》《眼科医院:谈话》《电影院》《伪叙述:镜中的谋杀或其故事》收入《中间代诗全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4.《蝴蝶》《秋千》《我来到生命的尽头》收入《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2年诗歌》,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5.《林中小溪》收入《2002年中国诗歌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6.《薇薇》收入《2002中国年度最佳诗歌》,漓江出版社,2003年版。

27.《白日酒吧》收入《2001中国最佳诗歌》,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8.《岁末》《冬日的光落在干燥的柳树上》收入《2000中国最佳诗歌》,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为一个普通日子的悼词》收入《词语的盛宴》,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30.《伪叙述》《他人的信》《寒冷的午餐》收入《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31.《临河的夏天》《另外的躯体》收入《90年代实力诗人》,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

32.《伪叙述》收入《1999中国最佳诗歌》,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3.《词语中的旅行》《场景》《断章》《秋湖的谈话》《永生者言》《1995:致永恒的答谢辞》《夏日的躯体》《1993,散失的笔记》《诗艺》《纯粹的工作》《你不能看见更多的景象》《另外的躯体》《临河之窗》《洪水过后》《奇妙的收藏》收入《第三代诗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4.《从昨天开始》《山中谈话》收入《中国诗选》,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5.《庭院》收入《1994青春诗历》,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36.《古瓶》收入《中国新生代诗赏析》,宝文堂书店,1991年版。

37.《水罐打破了》收入《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精选》,北方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38.《情诗》收入《禁果》,中国文联出版社,1989年版。

39.《画意》《半坡母亲》《近处的手》收入《冰城十年文学选》,哈尔滨出版社,1988年版。

学术会议

1. 汉语灵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重点学科,2008年10月11日-12日。宣读论文《限界的意象——诗与信仰关系初探》。

2. 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协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09年8月16日—19日。武夷山市世纪桃源大酒店。宣读论文《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

3. 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节当代诗学论坛。主办: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2010年6月26日-27日。宣读论文《当代诗歌中的元文学意识》。

4. 《骆寒超诗学文集》首发式暨骆寒超诗学理论研讨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国际文化学系、浙江省文学学会。2010年4月8日—11日。做主题发言。

5. 跨文化视野中的生态批评学术讨论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2010年5月8日-9日。宣读论文《惠特曼散文中的生态思想》。

6. 《九叶诗派与西方现代主义》学术专著研讨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中心。2010年4月3日。

7. 诗歌与诗学的对话: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一届年会。主办: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华中师范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研究论坛》杂志。2011年9月29-30日。英文宣读论文:Ultimate Elimination of Ego:On the Dual Consciousness in Mark Strand’s Poems。

获得荣誉

个人评价

剑疤先生的《中国诗坛必须彻底批倒、批臭、批烂、批得永世不得翻身的53人黑材料汇编》云:“马永波是一个有大师相的知识分子,他在技术上的处理绝对是中国最好的一个,他于写作有自己的思想有抱负,但可惜因北京帮的不和导致没有人会捧他,于是只好坐镇东北抱着大师们的东西猛啃闹了个消化不良,一打嗝就是大师的口臭。后来嘛,俺们这旮都是活雷锋:帅哥小马去翻译一些自救术之类的东西啦,想帮怕世界的人们活一把。”

马永波,其《平衡之美---读王雪莹诗集\u003c另一种声音\u003e》:云“作为上世纪东北最有影响,率先走出地域的限制,以其冰雪般纯粹清冽的诗篇独步诗坛的著名女诗人,王雪莹在沉潜数年之后的复出,于我个人,于龙江诗歌,都是一件不能不让人兴奋、欣喜的幸事。在《倾诉》之后,她的这本新诗集无疑显示,这是一个经过时光洗礼后生命意识和艺术修持都已达到相当高度的值得信任和期待的诗人。雪莹的为人为诗始终秉持着独立的品质,我想,她数年的沉默,是在拉开一段“审美的距离”,也许正是出于对诗歌的真爱,她才勇于远离诗坛,而靠近诗歌本身。80年代,诗坛上的诸多争论尚属“观念之争”,到了90年代,则已经成了打着美学幌子争名逐利的利益之争。非但没有澄清多少诗学的问题,反倒使简单的复杂化,复杂的简单化。读者冷淡诗歌,首先和一些诗人的做派有关。在这种局面下,真正爱诗者,必然会远离热闹,深入灵魂的圣地,在默默劳作中为心灵保留一份热爱。”

参考资料

马永波 (豆瓣).豆瓣.2021-06-08

马永波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2-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