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动之秋 :刘玉民所著长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1 02:21

《骚动之秋》是中国作家刘玉民创作的以农村改革为题材的长篇小说,1990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于1997年12月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农村发展商品经济为背景,讲述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中所引起的种种骚动。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在一系列商品经济的冲击和不正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岳鹏程采用了非法手段进行倒卖紧缺物资的活动。作者通过一家几代人的命运,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生活,塑造了一群真实、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骚动之秋》是中国文坛早期反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通过岳鹏程的经历,展现了农村现实及农民蜕变。作品揭示了岳鹏程复杂性格及农村改革的深层意义,展现了新老两代改革家的观念冲突。作者运用了多视角描写,将人物的事业、爱情、生活结为一体,真实反映了一个骚动的时代。人物塑造上展现了作品真实性,以两代人的事业、爱情观念的冲突使小说的人性主题得以深化,反映了当代农村的种种现实。但在叙述模式上仍然沿袭了“改革文学”简单的政治性思维,缺乏深度结构。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已在广大农村普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等为重点,农村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骚动之秋》主要叙写中国当代农村的重大变革,无疑可以被纳入“改革文学”之列。从“改革文学”的发展脉络来看,《骚动之秋》上承蒋子龙等人的“改革文学”,下接90年代中期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处于“改革文学”发展的低谷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成为时代的主潮,文学迅速对此作出回应,“改革文学”应运而生。

作者背景

刘玉民荣成市人。8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改革浪潮,当时在胶东半岛出现了不少乡镇企业家。他们的经营管理方式与国营企业迥然不同、他们的生活观念也难以得到当地人的认可。刘玉民因此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将这些新鲜的人和事物展现在大众面前。

创作之初,刘玉民仅用批判的观念去写这些人们,将他们写成反传统、反道德的形象。但农村在三中全会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与好友谢永旺商讨后,他意识到作家要写出生活的真实全貌,不能一味地暴露和批判,于是便返回了故乡农村,亲自体验农村生活。几个月后,刘玉民对农村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认为这些改革者为农村经济发展立下了首功,由批判转为歌颂,于是有了岳鹏程等人物。

内容情节

岳鹏程自小被父亲岳锐安排回乡照顾爷爷奶奶,居住在农村替父尽孝。岳锐是一位党的高级干部,年轻时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率领一群年轻人组建了抗日游击队,是著名的“红胡子司令”。岳鹏程和情人彭秋玲约会,秋玲告诉他准备和工程师贺子磊结婚,这个约会被岳鹏程的老婆徐淑贞知道了,于是她搅黄了秋玲的婚事。徐淑贞和岳鹏程是青梅竹马,在岳鹏程当兵回乡后落魄的境况下,徐淑贞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岳鹏程。岳鹏程曾到矿山工作,后被镇党委书记强令召回,接替肖云嫂就任了贫穷的大桑园村的党支部书记一职。

岳鹏程一开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踏踏实实为人民做事,但之后迫于儿子的学费和全村人的经济压力,钻起了法律的空子。岳鹏程首次下关东,凭“几箱对虾、鲍鱼之类海鲜”,从国有林场套购来“最低价格”的木材;第二次下关东的过程中,岳程鹏开始采取非法手段倒卖钢铁,从中一次谋得十数万元的利润,成功地折服了一应亲朋乡里和村干部们。在岳鹏程手中,大桑园村十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也因此成为名燥一时的“大能人”和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

岳鹏程的儿子岳羸官和父亲一样, 都致力于改变家乡的面貌, 但在做法上和父亲截然不同。岳羸官暗恋秋玲,但秋玲却做了岳鹏程的情人,因此岳羸官和父亲决裂,独自来到小桑园开创自己的事业。岳鹏程担心儿子超过他,于是处处和儿子对着干。岳羸官想借助小桑园“山多土地多”的优势, 办水泥厂和大力种植林果和经济作物,但这种想法被岳鹏程质疑。岳羸官想集资办水泥厂,但岳鹏程釜底抽薪, 抢走了银行贷款。岳羸官想依靠民间集资, 但大家信不过经验不足的他,于是岳羸官效仿商鞅变法, 用一万块十万响的花炮让群众知道他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从而吸引人心、鼓足士气。这期间,肖云嫂收养的孙女小玉一直鼓励支持他,岳鹏程最终和小玉在一起了。

最后,秋玲还是和贺子磊结婚远走高飞了。小桑园的水泥厂奠基了,岳羸官的能力也得到了证实,虽然徐淑贞选择原谅岳鹏程,但岳鹏程还是众叛亲离。在政治上,他既无法得到岳锐和肖云嫂老一辈革命者的谅解和原宥,又和儿子岳羸官这一代新人决裂;而在生活方面,他既不可能真正和秋玲结婚,也不可能真正和妻子淑贞分离而毁灭家庭。最后“他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天边雁、海上舟,于茫茫中显出孤零零一个身影”,终于病倒了。

人物介绍

岳鹏程

岳鹏程是一位有头脑、有能力的农民改革家,他以大胆、果断、魄力、远见等优点,将大桑园村从一个名为“大丧院”的地方转变为“大富院”“大福院”,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媒体的关注和赞誉。但同时他身上依旧带有浓郁的封建色彩,他虽然是村党支部书记,却垄断了大桑园这块领地,并展现出独断专横、霸气十足、不容不同意见的个性特征。他虽然在发展乡镇企业、改变落后面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同时也采取非法手段倒卖紧缺物资从中取利。在感情方面,他表现出矛盾的一面,既想保持家庭完整,又难以割舍与秋玲的感情,使家人、社会、国家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最终众叛亲离。

岳羸官

岳锐的儿子,一位年轻的改革者。由于对父亲岳鹏程的专横作风和处事方式深感不满而离家。在马雅河对岸的小桑园村,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摸着石头过河”,脚踏实地地探索真正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革举措,并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果,为农村改革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改革举措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支持,成为了农村改革的“希望之星”。

彭秋玲

岳鹏程的情人。秋玲因为岳鹏程的注意进了木器厂,并当上了班长,后来被调到接待处。一开始岳羸官暗恋秋玲,秋玲也对岳羸官有感情,但在与岳鹏程发生“天津市一夜”后,秋玲做了岳程鹏的情人,便不再理岳羸官。秋玲希望与岳鹏程结婚,但岳鹏程并不想娶她。最后,秋玲决定离开岳程鹏,与心爱的人远走高飞。

徐淑贞

岳鹏程的妻子。面对丈夫的背叛深恶痛绝,先是寻死觅活、后来又想着打击报复,但她又觉得岳鹏程的良知没有丧尽,夫妻间也还有感情,因此在深思熟虑后,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原谅了丈夫, 回到他身边。

主题思想

农村改革

《骚动之秋》是较早出现在中国文坛的反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通过农民改革家岳鹏程的经历,展现了迅速变化中的农村现实以及农民的蜕变。作品成功地刻画了岳鹏程复杂的性格特征,他既有开拓进取、顺应时代潮流的一面,也有受到封建观念局,逐渐落后于时代的一面,从而揭示了农村改革的深层意义。

进入九十年代,农村已不再是仅仅包涵“种地”这个概念,而是触及农民的思想和进一步改革。乡镇企业是农村改革焦点,作者定位于此,通过描写改革家岳鹏程和他儿子的冲突,展现新老两代改革家的观念冲突,揭示新的矛盾。岳鹏程的成果具有偶然性,钻地方性法律空子的发家致富是时代不允许的。而以岳赢官为代表的新一代革命家选择踏实、从根本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得到了作者的赞许支持。但结果如何,作者未明确指出,这正是时代性的体现,未来的发展永远是未知的。

真实人性

岳鹏程的创业历程中,他想让农村富裕,但农民观念落后,他采取了投机倒把的方式并获得成功,但最终因不适应时代而失败。他的爱情历程中,他在新的环境中爱上了另一个女人,但不能和她结合,同时和妻子的感情冷淡,受到众人谴责,这种复杂的感情现象在农村中被揭示出来。他的儿子赢官与他在事业上是竞争对手,但出发点相同,都是改革农村现状。赢官想方设法赢得人心,而岳鹏程则是不择手段不管人心。秋玲和赢官互相爱慕,但她却做了岳鹏程的情人,赢官后来和小玉走到了一起,岳鹏程也没有与秋玲结婚,也是一种人性观念的反映,那就是对新现象的不可接受,与情感的多种冲突,最终造成了父子之间的决裂。作者以两代人的事业、爱情观念的冲突使小说的人性主题得以深化,反映了当代农村的种种现实。

艺术特色

叙事特色

因为观念的冲突,农村企业改革并不乐观,年长的改革者拥有拼劲但缺少文化积累,年轻的改革者有一定的文化但自私观念严重。作者借此运用了多视角描写,即将人物的事业、爱情、生活结为一体,真实反映了一个骚动的时代。小说以《骚动之秋》为名,既讲述了“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中的外部骚动:上级的关怀、运作的困难,以及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描写了岳鹏程个人和内心的骚动:父子冲突;婚外情和家庭矛盾的尖锐化。用多元化的呈现视角对比了三代人的爱情和事业观念的冲突矛盾。

《骚动之秋》在叙述模式上虽然改变了部分改革家的塑造模式,但仍然沿袭了“改革文学”简单的政治性思维,没有跳出黑白分明、对错判然的构思模式,缺乏深度结构。整部作品由岳氏父子的两条改革之路和岳鹏程的婚姻爱情纠葛扭结而成的,这样的艺术构架并不新鲜,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缚了作者的思路和笔墨,使之未能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减弱了作品的新鲜感和感染力。

人物塑造

《骚动之秋》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能看到作品真实性。岳家三代的综合对比,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岳锐是老革命,一心工作,关心国家事业;岳鹏程是农村改革后的产物,复杂多变;岳赢官是新一代,他充满朝气,锐意进取,具有独立的思想。几代人观念的差异形成了对立,作者将不同时代人的观念汇集于一处,造就了作品的矛盾性,反映了现实生活。

特别是岳鹏程,他的性格呈现复杂性与多面性。不是单一的好坏与善恶的堆积,而是各种复杂情绪的统一。岳鹏程作为改革家,敢于打破传统。他不但能适应现有的环境,同时又能积极地改造客观环境。他顺应经济潮流,发展了大桑园的乡镇企业,调动各方关系为大桑园的发展服务,可在发展的同时,他也钻了法律的空子,违反了规则。例如,倒卖钢材等。他十分善于处理与上面的各种关系,例如他与县委书记黄公望的来往。正是因为他对于人际关系的灵活处理,使得他在改革工作上得到了各方支持,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改革家。

重要获奖

1998年4月20日,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骚动之秋》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评价

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胡平评论《骚动之秋》反映了农村改革现实,属于最早出现的一批描写改革的长篇小说。作品较为成功地刻画了岳鹏程复杂的性格特征,揭示出农村改革的深层意义。

山东省文联党组织成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宝云认为《骚动之秋》成功塑造了农民改革家岳鹏程的艺术形象,较好地处理了历史、道德与审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任美衡表示《骚动之秋》在市场经济与全球化之境遇下,对人们该如何处理义与利、个人自由与集体伦理、公平与正义、真知与信仰等问题作了深入地辨析、批判与取舍,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鉴照。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评论家洪治纲表示“几乎所有的局外人都对《骚动之秋》获茅盾文学奖感到意外。我也如此。这并非是因为这部作品从问世以来就没有引起什么阅读反响,更重要的是,它在艺术上确实较为平庸”。

参考资料

骚动之秋.中国权威的出版物数据服务平台(PDC).2023-11-21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中国作家网.2023-11-19

茅盾文学奖走过40年!这些山东作家获此殊荣.大众日报.2023-12-14

刘玉民:《骚动之秋》是时代的产物.光明网.2023-11-21

改革开放给农村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3-11-19

刘玉民.中国作家网.2023-11-19

“ 骚动”是改革创新的源动力 ——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读后感 荐.湖北省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网.2023-11-21

茅奖四十年|巴金再次重申:“宁缺毋滥”“不照顾”“不凑合”,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颁给了谁?.扬子晚报.2023-12-04

一个在场批评家的秉性和“脾气”——洪治纲和他的文学批评.中国作家网.2023-12-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