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宪 :高祖宪

更新时间:2024-09-21 03:12

高祖宪(1870-1943),字又尼,又作幼尼、又宜,陕西米脂人。早年师从著名学者刘光蕡姚家巷中学读书。1897年,高祖宪参加乡试,其应试文章痛言国是,深得考官杨宜瀚赏识,但主考大吏怕触怒朝廷,未敢录取。堂荐时争论激烈,高祖宪因此而得盛名。此后,他更留心阅读有关西方经济、政治、历史诸方面书籍。

基本介绍

高祖宪(1870~1943)字又尼,亦作幼尼、又宜。陕西米脂人。早年曾师从著名学

者刘古愚在味经书院读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加乡试,其应试文章痛言国是,

深得考官杨宜瀚赏识,但主考大吏怕触怒朝廷,未敢录取。堂荐时争论激烈,高由此

而得盛名。此后,他更留心阅读有关西方经济、政治、历史诸方面书籍。二十八年

(1902)再应乡试中举,任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史地教习,张季鸾、张奚若、杜斌丞等人

皆出其门下。鉴于故乡陕北地瘠民贫,文化落后,高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回陕北创

绥德县城郊二中堂并任该校监督 (校长) 。他亲笔书写“勤学爱国”四字悬于大厅,又在

《开学辞》中写道:“崇文崇理,尚实尚武,为爱国之志士,任救国之前驱……”

用以勉励学生。

三十三年(1907),高带十余名学生东渡日本留学,考察日本的政治、实业,并在

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同时,陕甘留日学生在东京筹办进步刊物《秦陇报》,既无经

验,又乏资金,便求助于高。高慨然担任主编,并为该刊写了发刊词,强调人要改变

思想,振奋精神。他指出:秦陇人宜“聚精神以运思想,思想愈灵;由思想以鼓精神,

精神愈奋。不出数年,百废俱举。吾关中豪杰、陇西县狂士,必能与碧眼紫须众争黄池

之一。”其爱国思想与激情溢于言表。该刊是陕甘留日学生在国外办的最早的一份

爱国刊物,虽仅出一期,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还集资从日本购回全套纺织机器,

在米脂创办纺织厂。后因原料运输等困难,工厂停办。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机器在陕

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中发挥了作用。

从日本回国后,高投身于中国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斗争。宣统元年(1909),陕西省

议局成立,高被选举为议员、副议长,与同盟会会员郭希仁及新军中同盟会骨干张钫

等人一起,积极从事反清斗争。他还与其他同盟会员赴耀州区(今耀县) 、延安市(今延安

宝塔区)、米脂县等地,勘察地形,创建陕西畜牧场、庙湾畜牧场,并任主任(即场长)。

畜牧场以养羊为名,实则为革命党人训练武装、制造炸弹及往来联络的秘密据点。

1911年10月22日西安反清起义爆发,27日成立了陕西军政府。高为军政府总务府

秘书厅成员。时清朝调集大军,分东西两路向陕西省进攻,潼关县失守,形势危急。有

人主张国民革命军放弃西安市,退守商洛龙驹寨,与湖北革命军联络,再图恢复。高力主坚

守西安,认为若丢失省城,则大势不可挽回。他说:革命军与清军作战士气旺盛,惟

财力缺乏。应充实银行,暂借各当铺的金银助济军饷,一定会守住省城。意见被军政

府采纳,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做出了贡献。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陕西军政

府中的一些当权者投靠袁氏,打击、排挤以井勿幕为首的进步力量。高对此举不以为

然,主张有功于辛亥革命的同志应戮力同心,为民国共创始基。他还建议成立善后委

员会,清理辛亥起义以来陕西军政府的收支账目。在张凤任陕西省都督的几年中,高

担任过都督府秘书长、中道观察使等职。1914年夏,袁世凯免去张凤翙都督之职,派

其亲信陆建章督陕。陆以残酷镇压革命志士闻名,有“陆屠户”之称。陆到陕后,一

些昔日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当权者为了个人禄位,对陆阿谀逢迎。高深为不满,愤而辞

职,于1915年2月赴北京。此后,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日彰,以杨度为首的筹安会为

袁氏称帝大造舆论。高虽无力阻止,但决不与其同流合污,宁可以行医、卖字维持生

计,也不肯趋炎附势。同时,专心治史,以通古今之变。于右任敬佩高的德行人品,

亲书对联一副相赠,联云:“救国尊今圣,读书为庶民。”高对此联十分喜爱。由于

时局动荡,他不能返陕,在北京居住长达20余年。五四运动后,他的女儿高佩兰回故

乡结婚,他指导女儿创办米脂县第一女子学校,为米脂兴办女校之始。九一八事变

后,面对强敌入侵之危局,他主张全国团结、抵抗外侮。其忧国之心,多表现于诗文

中。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他的长子高建白在西北军任旅长,率部在察北南口一带与

日军英勇激战。北平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因痛恨建白而迁怒其父,对高多次威胁。高

坚强不屈,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后离平回陕,1943年2月4日病逝于城固县,著有

《嘉乐堂诗文稿》。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