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旗 :日本庆祝五月五日男孩节的道具

更新时间:2023-08-15 17:42

鲤鱼旗是日本男孩节(5月5日)的装饰物,以此表达家长期望男孩健康成长、事业有成的心愿。

传统的鲤鱼旗是手工绘制,匠人们将纸、布或绸做成空心鲤鱼,再染绘上精妙的颜色,完工后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鲤鱼旗造型抽象且有现代感。鲤鱼旗设计突出鲤鱼的嘴,弱化鲤鱼的其他部分。传统鲤鱼旗色彩鲜艳明快,主要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色的真鲤旗代表父亲、红色的绯鲤旗代表母亲、青蓝色的小鲤鱼旗代表孩子们。青蓝色鲤鱼旗的数量要与自家男孩的数量相同,且大小相应。而五彩缤纷的鲤鱼旗则是家庭和睦及幸福的象征。

悬挂鲤鱼旗的风俗源于中国古老的传说“鲤鱼跃龙门”。江户时代,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是日本梅雨时节,盼求子嗣的武士家族在雨天,将绘有鲤鱼图案的风幅幡悬挂于门庭,企盼自家的男孩也能“鲤鱼跃龙门”。明治维新改用阳历后,鲤鱼旗多展示到阳历五月五日,预示着酷夏将临。

今天日本的鲤鱼旗,状如鲤鱼形的风向袋,不仅用于家庭的节日装饰,而且每年4月至5月时,一些高速公路也会用鲤鱼旗替代风向袋来表示风向和风速。

历史沿革

起源

中国端午习俗在隋唐时期已经成熟化。日本通过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传播了中 国文化,端午风俗应该也被传入日本。日本有关端 午节活动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 611 年推古天 皇关于“药猎”活动的记载。据《遣唐使》中记载,早在公元 600 年日本已经派遣隋使来到中国,虽然在 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推古天皇初次派遣的遣隋使是 否回到日本,但明确记载了第二次派遣的遣隋使小 野妹子于公元607年到达中国,公元608年回到日 本。第三次派遣的遣唐使于公元609年回到日本。在此之前日本文献中并没有关于五月五日举行仪式活动的相关记载。而在推古天皇三次派遣大使到中国之后,公元 611 年《日本书纪》中便有了五 月五日关于举行仪式活动的详细记载。此记载详细 再现了推古天皇在五月五日举行“药猎”仪式的隆重场面,严格要求大臣着装、仪态,命名先头部队和后队指挥官,可见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由此可以推断,公元 611 年五月五日的仪式活动在日本已经 颇具规模。从“零记载”到“颇具规模”可以看到日 本对中国隋朝端午风俗的借鉴。

日本悬挂鲤鱼旗的风俗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鲤鱼跃龙门的古老传说。中国正史后汉书》中曾记载鲤鱼跃上黄河中的龙门瀑布后变为龙的故事,鲤鱼跳龙门成为立身成功的象征。和中国连年有余年画中抱着鲤鱼的男孩一样,日本文化中鲤鱼和男孩也有不解之缘。日本民众接受了鲤鱼化龙的古老传说,并传承了鲤鱼代表男孩的民俗观念。

日本挂鲤鱼旗的风俗始于江户时代。而鲤鱼旗的出现,跟日本的武家有关。和古代中国的战将一样,日本都是要在自己的盔甲上插上小旗子的。这些插旗上通常都绘有自己的家纹。换言之,这些旗子是武将们表明身份的符号。晚春五月的天空特别晴朗,武士们的插旗在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之后,必须拿出来放到阳光下晒一晒,晒去潮气之后既防虫蛀,也预防在即将到来的梅雨季节长霉。武士们晒出的插旗迎风飘扬,非常好看。于是普通百姓也开始模仿。但普通百姓是没有家纹的,便在晒出的旗子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传说人物。最受欢迎的是钟雄和金太郎。钟尴是中国人,金太郎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这一老一少,被大人们赋予无限祈愿,共同守护寻常百姓家中的孩子长大,也算得上是中日友好的先驱了。这个时候的旗子,鲤鱼还没有出现,因为源自武家,所以被称为“武者绘旗”。

江户时期

江户时期(1603年-1868年),“武者绘旗”的绘画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除了钟尴和金太郎,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也开始被搬到了绘旗上。这个源于中国的传说,令日本人武者绘旗的内涵产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鲤鱼旗终于出现了。只不过,最开始的鲤鱼旗是平面的,到江户中期,才开始有了大家现在所见到的风一吹就鼓起来、像一条活鲤鱼在空中游泳的立体鲤鱼旗。

最早出现的立体鲤鱼旗是“真鲤”——唯有一条的黑色大鲤鱼。按阴阳五行的说法,黑色代表的是水。水是生命之源,与枯山水的象征意义相似,全身黑色的“真鲤”也自带水源,长久飘舞空中也不会缺水。此外,日本人称家中的顶梁柱为“大黑柱”,因此,后来陆续出现了代表母亲的红色“绯鲤”和代表孩子的蓝色“青鲤”,黑色的“真鲤”则演变成了父亲的代表。

明治时代

明治时代(1868—1912),立体的鲤鱼旗成为主流,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也从此与端午节的鲤鱼旗完美合在一起,变得密不可分。而纵观整个日本历史,明治时代,正是“日本”这条鲤鱼跳龙门的时代。明治维新与鲤鱼旗—这两样毫不相干的事物,居然毫无预谋地巧合在一起。明治时代的日本人已经开始使用阳历,每年阳历3月3日是女儿节,有女儿的家庭在家中装饰女儿节人偶。端午节也变成每年的阳历5月5日,有男孩的家庭都在家中悬挂鲤鱼旗。因此,日本人的端午节,又称为“男儿节”。

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大量引进西方制度文化开始采用西历,端午节等“五大节日”也随之被取消,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开始成为社会新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借原来端午旧俗将公历5 月5 日定为国民节日,但节日命名为“儿童节(又称为男孩节)”而非“端午节”。现在每年公历5 月5 日,虽然民间也还有菖蒲祛毒等风俗,但随处可看到各地飘扬五颜六色的鲤鱼旗,端午节在日本已经彻底演变为“儿童节”。

现代

1948年,日本政府将5月5日端午节这天规定为日本法定的“儿童节”,因此,5月5日这天,在日本同时拥有几个身份:端午节、男儿节、儿童节。此外,因为5月5日这一天,在日本的天空飘扬的鲤鱼旗特别多,所以它还拥有一个别称,叫“鲤鱼旗之日”。日本许多地区都会在5月5日前后举办“鲤鱼旗节”,成千上万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鲤鱼旗,在日本的蓝天下、山谷间、溪流中,迎风飘扬,极为壮观。例如熊本县阿苏郡的杖立温泉,每年有3500条鲤鱼旗在5月的天空畅游。还有被称为“鲤鱼旗之故里”的群马县馆林市,每年从3月到5月都会举办日本最盛大的“鲤鱼旗节”,5000条以上的鲤鱼旗在空中花枝招展,其数量之多,甚至被写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尽管现在日本人很少使用阴历,但也并非日本所有的地区都只过阳历的端午节,飞驒古川的鲤鱼旗,是从阳历5月5日一直悬挂到阴历五月五日的。

种类

鲤鱼旗设计突出鲤鱼的嘴,弱化鲤鱼的其他部分。传统鲤鱼旗色彩鲜艳明快,主要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色的真鲤旗代表父亲、红色的绯鲤旗代表母亲、青蓝色的小鲤鱼旗代表孩子们,有趣的是青蓝色鲤鱼旗的数量要与自家男孩的数量相同,且大小相应。

制作工艺

形制图案

一般的鲤鱼旗宽1米、长9米,旗杆长15米,用杉木和柏树的树千制作;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象征着鲤鱼跳龙门鲤,面料为纸质的,图案多为武者像,如丰臣秀吉加藤清正、牛若弃庆、金太郎、桃太郎等历史或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情有独钟,他们喜欢武者齐聚的豪壮画面。

染色

染色时,先在预先画好的图案上粘一层薄薄的白木棉,并沿着图案的边沿粘糯米糊,糯米糊干燥后,用黄色染料和灰色染料漂染,最后给鱼鳞上墨上墨的难点是怎样使颜色由浓到淡地晕开。

晾晒

染色完以后,用大豆汁定色,洗去糯米浆,拿到太阳底下晒干就完成了。洗涤后的布料放到阳光底下晒,干燥得越快,颜色越鲜艳。晒布料以三月底的阳光较合适了。

悬挂方式

挂鲤鱼旗在日本按旧习惯,家里生第二个男孩后,还要增加一面鲤鱼旗,以后每生一个男孩再增加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男儿节改成儿童节,没有男孩只有女孩的家庭也有升鲤鱼旗的,它已成为节日的装饰品,甚至工厂、商店、社会团体、村政府等,也有升鲤鱼旗的。

文化内涵

日本悬挂“鲤鱼旗”的风俗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鲤鱼跃龙 门”的古老传说,鲤鱼跳龙门成为立身成功的象征。 和中国“连年有余”年画中抱着鲤鱼的男孩一样,日本文化中鲤 鱼和男孩也有不解之缘。日本民众接受了鲤鱼化龙的古老传说, 并传承了鲤鱼代表男孩的民俗观念。他们祝愿家中的男孩能像 鲤鱼一样激流勇进、逆水而上、勇猛无畏。每年五月五日也是日 本的端午节,也叫男孩节。有男孩子的家庭,都会在庭院内竖起 旗杆,旗杆顶端通常有旋转球,并且安装风车,下面大大小小依 次挂起多彩的鲤鱼旗,企盼自家的男孩也能“鲤鱼跃龙门”。在儿童节这一天,五颜六色的鲤鱼旗随风摆动,仿佛一群群鲤鱼一起向龙门跃进,这既是日本初夏的风景,也同时体现着家庭的温馨。

相关景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