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 :脊索动物门软骨鱼纲下的一个总目

更新时间:2023-08-21 14:40

鲨鱼,是软骨鱼纲中鲨总目(学名:Selachimorpha)鱼类的统称,又称沙鱼、鲛鱼,在世界领域共有9目34科105属约539种,在中国领域有9目25科61属约133种。鲨鱼起源于4.2亿年前泥盆纪石炭纪为全盛时期,此后发生大规模灭绝,现代鲨鱼从侏罗纪白垩纪开始出现。其分布广泛于全球三大洋热带亚热带,中国见于东海南海等,栖息深度从浅海到深海均有,不同种类对栖息地选择不同,多数种类很少出现在3000米以深。鲨鱼为肉食性高效掠食者,具有滤食性。会因觅食、交配等迁徙;体色可作为伪装融入环境;各种敏锐感官如听觉等用于定位;利齿、强尾和形态适应辅助防御。

鲨鱼体重约为1100千克~2500千克,体长为17厘米~12米,颜色多样等,带有斑点、带状、大理石花纹或突起的图案。头部有感应气味的嗅囊及称为罗伦氏壶腹;眼睛视野根据物种不同而不同;口部有许多锋利的牙齿,一生可换30000颗。躯干有成对的胸鳍、背鳍、腹鳍等。尾鳍推动鲨鱼游动,不同种类的尾鳍形状各异。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示将56种列为濒危(EN),如太平洋铰口鲨(Ginglymostoma unami)、35种鲨鱼列为极危(CR),如天使鲨(Squatina Californica)、50种被列入近危(NT)、77种被列为易危(VU),如大西洋护士鲨(Ginglymostoma cirratum)。姥鲨(Cetorhinus maximus)、噬人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及鲸鲨(Rhincodon typus)被列入《国家动物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保护级别为二级;双髻鲨科(Sphyrnidae)所有种、长尾鲨属(Alopias)所有种、姥鲨、噬人鲨、鲸鲨、灰鲭鲨(Isurusoxyrinchus)、长鳍鲭鲨(Isurus paucus)及鼠鲨(Lamna nasus)被列入202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鲨鱼具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皮革、胶原蛋白和旅游业形成经济价值。肉、皮、骨、肝等可提取药效成分。鳍可制鱼翅。在文化作品中常以凶残形象出现。也见于神话故事中。2018年加拿大发行鲨鱼系列邮票。

分类与演化

鲨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2亿年前的泥盆纪,比恐龙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还早。由于鲨鱼的软骨结构,它们很难留下像其他有骨骼的古生物(如恐龙、哺乳动物和爬行纲)那样的骨化石。我们主要通过已成为化石的鲨鱼牙齿、鳞片、脊椎和某些软组织印迹来推测鲨鱼的演化历史。最古老的鲨鱼鳞片出现在4.2亿年前的一种鲨鱼身上,而最早的鲨鱼牙齿则来自4亿年前的泥盆纪。根据这些化石,已经描述了2000多种古鲨鱼。

由于早期鲨鱼的了解较少,仅从4.2亿年前留下的鳞片几乎无法判断最早的鲨鱼外观,之后通过对比研究后发现最早的鲨鱼可能体型较小,生活在浅海或淡水中。且发现3.7亿年前的古鲨鱼枝条鲨(Cladoselache)已经与现生鲨鱼非常相似,有五对鳃裂、两枚发达的背鳍以及软骨骨骼,但无臀鳍和外部生殖器官,体长可达2米,主要捕食小鱼。石炭纪(3.6亿-2.86亿年前)是鲨鱼的全盛时期,种类繁多,出现许多奇特形态的种类,但枝条鲨在此时期的末期遭到了灭绝。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导致大量古鲨鱼灭绝,仅少数鲨鱼的猎物在这场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随着海洋的恢复,辐鳍鱼开始充满海洋,并适应不同栖息地。同时,它们的掠食者也进化了。

侏罗纪白垩纪时代,海生爬行动物取代鲨鱼成为顶级掠食者,但鲨鱼仍然存在并存活下来,同时,现代鲨鱼也从此时代开始出现。著名的古鲨鱼包括长达10米的巨口鲨(Megachasma pelagios)。白垩纪中期,大约1亿年前,类似大型快速游动现代鲨鱼的鲨鱼开始出现。白垩纪末期的灭绝事件导致恐龙灭绝,但还是有80%的鲨鱼存活下来。现生大白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与1.6万年前长度达20米的巨牙鲨可能曾共存。白垩纪第三纪灭绝6500万年后,鲨鱼持续演化,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不同软骨鱼类。

经过长期的演化,从而形成了现存的物种,在世界和中原地区领域可以分为以下物种:

它们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是否具有尾鳍,具有尾鳍的鲨鱼: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具有6~7对鳃裂;异齿鲨目(Heterodontiformes),有一个脊椎作为背鳍;须鲨目(Orectolobiformes),口位于眼睛前方;鲭鲨目(Lamniformes),保留了环状的肠瓣;真鲨目(Carcharhiniformes),具有螺旋肠瓣。不具尾鳍的鲨鱼:角鲨目(Squaliformes),口短小;日本锯鲨目,有一细长锯状的鼻子;扁鲨目(Squatiniformes),身体扁平,口前位。虽然它们现已形成了现存的物种,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些分类争议,例如角鲨目与棘鲨目之间。

形态特征

鲨鱼的种类极多,鲨鱼的体重约1100千克~2500千克,体长根据物种的不同而不同,最小的鲨鱼为深海物种小型佩里乌鲨(Etmopterus perryi),体长只有17厘米,最大的鲨鱼为鲸鲨(Rhincodon typus),体长为12米。鲨鱼体型为大多为纺锤形,颜色也不尽相同,从灰色到奶油色、棕色、黄色、板岩色或蓝色等,通常带有斑点、带状、大理石花纹或突起的图案。例如鼬鲨(Galeocerdo cuvier),幼鲨时期具有虎纹条纹,但长大后消失,体色为蓝绿色;还有根据颜色命名的鲨鱼,例如噬人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短吻柠檬鲨(Negaprion brevirostris)等。

骨骼主要是由软骨组织构成的,也就是由软骨形成的骨架。这种软骨骨架可以帮助鲨鱼保持浮力并漂浮在水中,使得它们能够在水里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游动。如果没有这种软骨骨架提供浮力,鲨鱼由于缺乏像普通鱼类那样的鱼鳃来使身体浮起,就会沉到水底。

由于体内没有骨头,所以他们依靠一种覆盖在皮肤上的真皮小齿来维持形状,皮肤质地粗糙,表面覆有名为真皮小齿的小齿状鳞片,这些小齿的排列结构有助于将水引导到身体上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阻力,使游泳更轻松并节省能量,真皮小齿上的细小沟槽和脊状结构可以让水流形成层流,而真皮小齿尖端的微小涡流可以阻止大规模紊流的形成,否则会增加水的阻力和摩擦。在速度很快的鲨鱼身上,比如灰鲭鲨(Isurus oxyrinchus),它们的真皮小齿很薄小,密集排列,略有弹性,可以帮助鲨鱼进行爆发式的高速游动。而速度缓慢的鲨鱼,身上的真皮小齿排列较松散;这些结构还有助于保护鲨鱼的皮肤免受伤害和水中各种元素的影响。身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躯干、尾部。

头部

鼻孔

鼻孔里包含有一对检测气味所需的嗅囊,在鲨鱼游泳时,水会流入鼻孔和嗅囊,可以感知到很远距离的气味;除此之外,在它的口腔和鼻孔周围的大部分区域覆盖有一种名为罗伦氏壶腹的感觉孔群,这些感觉孔群可以检测其他动物运动产生的电场

眼睛

眼睛的视野根据物种的不同而不同,如锤头双髻鲨拥有近360度的视野,而底栖天使鲨的视野可以向前和向上的,它们的眼睛中存在一个名为绒毡层的结构,它可以让鲨鱼在黑暗或是深水产生的微弱光线下看清事物。

鳃孔位于头部两侧,数量可变,一般在5~7个之间,主要用于从水中提取氧气并与二氧化碳一起释放。

颌骨

鲨鱼的上下颌没有连接在头骨上,都可独立的向前或向后移动。上下颌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咬合压力,所以需要特殊的加固结构。上颌表面有一层很小的六角形薄片,是由钙盐结晶体排列组成,像镶嵌图案一样。这种结构使上颌具有和其他动物骨头一样的力量,可以承受巨大的咬合压力。

牙齿

鲨鱼有很多排的牙齿,且都很锋利,能在瞬间撕裂血肉和骨头,牙齿的形状取决于它们的饮食,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鲨鱼种类牙齿密集而均匀,呈密集扁平状,例如口鲨(Ginglymostoma cirratum)和天使鲨(Squatina Californica);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鲨鱼物种牙齿小,以鱼类为食的鲨鱼物种牙齿像针一样锋利,呈针状,例如公牛鲨和大青鲨;此外,还有下牙尖齿上牙三角齿类型的,常见于大白鲨,有锯齿边缘。牙齿在它们的一生中,会经历多次的脱落长出再脱落的过程,一般每7天更换一次牙齿,脱落的牙齿会在24小时内重新长出,据统计,鲨鱼的一生中可能会失去和替换多达30000颗牙齿。

躯干

胸鳍位于身体前端的腹部,成对,主要在游泳时提供升力;大多数鲨鱼沿着背线有两个鳍,称为背鳍,通常可见于水面,第二个鳍比第一个鳍小,位于第一个鳍的后方;腹鳍位于胸鳍的后方,成对分布;臀鳍位于腹鳍和尾鳍之间,但并非所有物种都存在有臀鳍。这些鳍都可以帮助鲨鱼在运动中保持稳定。

尾部

尾鳍可以帮助推动鲨鱼的运动,使鲨鱼能够在水中快速移动,但根据不同鲨鱼的生活方式不同,尾鳍也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和大小,运动缓慢的鲨鱼有一个相对狭窄、柔韧的尾鳍,沿脊椎尾端呈穗状,且下叶较小,如皱唇鲨科(Triakidae)。活跃的游泳鲨鱼尾鳍更僵硬,下叶更发达,在最快的鲨鱼中,鲨鱼的上下尾叶几乎是相同的大小。天使鲨(Squatina Californica)的尾鳍下叶发达,可用来快速撤离攻击。

内部结构

鲨鱼与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体内都具有肝脏器官,但又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鲨鱼的肝脏占据了更多地内部空间,肝脏不仅仅可以帮助消化,将食物转换成能量并储存脂肪,为鲨鱼提供能量,更多的是肝脏中储存的脂肪可以给它们提供浮力以保持它们在水中漂浮。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南纬55°至北纬80°之间,大多数物种集中在赤道、热带亚热带海区,中国绝大多数物种属热带和亚热带种,分布于东海、南海等地。

栖息环境

鲨鱼的栖息地非常广泛,从浅海到深海,从近海到远洋都有它们的身影。不同鲨鱼物种对栖息环境也有不同选择,有的喜欢浅海沿岸区域,例如虎鲨(Galeocerdo cuvier)通常出现2.5米~350米深的沿海地区,以及河口和港口也有它们的踪影;钝吻真鲨(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出现在0~50米深的珊瑚礁栖息地;有的栖息在深海底层或远洋洋面,如太平洋睡鲨(Somniosus pacificus)栖息于0~2205米深的海域。也有极少数鲨鱼物种,如公牛鲨(Carcharhinus leucas),能适应淡水、咸水和盐水等多种水域环境。虽然鲨鱼物种的栖息地极多,但它们在海面以下3000米以上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此外,还有少数物种栖息于环境寒冷的水域中,如格陵兰睡鲨(Somniosus microcephalus)栖息于大西洋的冷水环境中。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鲨鱼觅食行为因物种不同而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大多数物种是典型的肉食性和高效的掠食者,但也有少数以浮游生物为食,鲨鱼的食物通常包括鱼类、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磷虾、海洋哺乳动物、浮游生物和其他种类的鲨鱼,大多数鲨鱼会在下午或晚上开始捕食,对于许多生活在海底的鲨鱼来说,通常会使用伏击战术捕食,特别是那些静静地等待猎物自行靠近的种类。比如扁平的天使鲨(Squatina Californica),因为它们颜色和海底极为相似,因此是非常高效的伏击掠食者,它们会突然冲出来,张大嘴把游过的鱼吸进嘴里。且如果在某个地点吃到过食物,它们会定期回到那里捕食。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会在复杂的礁石栖息地中觅食,甚至可以移动小石头以发现并捕获藏在洞中的猎物。

迁徙行为

鲨鱼通常不会固定在同一个区域,它们更倾向于在不同的栖息地之间移动,尤其是在它们交配季节会看到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区域,以此来吸引异性进而达到交配的目的,除此之外,它们也会因为原生活的栖息地可供捕猎的食物减少,而去寻找食物完成迁徙。

睡眠

鲨鱼必须保持慢速游动来让水通过鳃呼吸,它们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性觉醒”状态,表现为缓慢游动,同时通过鼻孔滤水呼吸,眼睛部分张开。某些鲨鱼可以躺在海底短暂休息,这时它们通过鳃部的振荡主动吸入海水。它们的眼睛保持张开以观察周围。专家认为鳃裂让鲨鱼能在海底休息。鲨鱼也可能短时间进入更深睡眠状态。与鲨鱼不同,针鱼可以在睡眠时保持游动。关于鲨鱼的睡眠方式,一种猜测是其大脑半球交替休息,保持部分意识。

伪装

鲨鱼的身体颜色和图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以帮助它们融入栖息地环境。例如短鳍鲭鲨属(Isurus oxyrinchus )的背面呈深色,腹面呈浅色。这样从上方俯视时,鲨鱼的身形可以与海洋深的背景色相融合。这种上暗下浅的保护色有利于鲨鱼隐藏自己,更容易突袭捕食猎物而不被发现。这是鲨鱼适应海洋生存的重要进化的结果。

沟通与感知

大多数的鲨鱼都具有多种感官管道,它们可以通过这些感官感知到是否有猎物的存在,以及猎物的方位,例如公牛真鲨(Carcharhinus leucas)它们有非常敏锐的听觉,可以捕捉到400~600赫兹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甚至也可以听到100~1500赫兹的声音,这使得公牛鲨可以在6米开外就能察觉到潜在的猎物,此外,它们的嗅觉也很灵敏,鲨鱼可以释放出信息素,然后通过嗅觉器官可以检测到这种气味从而感知到异性个体的存在;还有短吻柠檬鲨(Negaprion brevirostris),它的视网膜上有特化的名为“视条纹”的水平带,那里锥体细胞特别丰富,可以辨别颜色和视觉细节。在捕食时,可以检测到是否有猎物及猎物的方位。

防御攻击

鲨鱼的牙齿和尾巴是它们最有力的防御武器,它们的牙齿可以迅速的将猎物撕碎或咬碎,尾巴可以快速地将它们的抢夺者拍晕从而为他们争取到逃离的时间,此外,有些物种自身的形态也可以是保护它们自身的有力武器,例如长吻锯鲨(Pristiophoruscirratus)的鼻子,呈锯状,可以击昏鱼类。

生长繁殖

鲨鱼繁殖的特点是生长缓慢、性成熟晚、繁殖周期长、生殖力低、寿命相对较长。一般来说,鲨鱼的繁殖可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但具体的繁殖方式因鲨鱼物种的不同而方式不同。鲨鱼的寿命为20~30年。

有性生殖

鲨鱼的有性生殖方式为体内受精。雄性鲨鱼具有用于将精子引入雌性体内的分类器,称为扣环,共两个,分布于身体两侧各一个。且雄性鲨鱼腹鳍后方还有称为交配腔的生殖器官,用于向雌性传递精子。交配时,雄鲨会将交配腔插入雌鲨的输卵管内。不同鲨鱼物种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各异,有的雄鲨会紧紧抓住雌鲨,有的则是两性同游时进行交配。为吸引雌鲨,雄鲨会咬雌鲨以引起注意或固定雌鲨。交配时,雄鲨也会咬雌鲨以固定两条鲨鱼,这不会真正伤害雌鲨,只会在皮肤上留下咬痕。鲨鱼的产仔数量和怀孕周期因种类不同而差异很大,从每胎仅2条小鲨到每胎40~80条都有。怀孕期从3~4个月到两年多不等,大型鲨鱼的怀孕期通常更长。它们的繁殖年龄为12~15岁。按繁殖方式,鲨鱼可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三类。

卵生

雌鲨在交配后会将卵产出,卵在雌鲨体外发育并孵化,胚胎的营养供给靠卵囊里的卵黄囊,卵产出后无需雌鲨和雄鲨照顾,自行发育完全,如鲸鲨(Rhincodon typus)。每条小鲨鱼发育需要在卵囊中吸收卵黄非常长的时间,慢慢成长为幼苗之后才能破壳而出。这期间的过程可能需要一年多,期间这些卵暴露在海床掠食者面前,被捕的风险很大,尤其是发育后期卵壳出现缝隙的时候,这时海水可以进入卵壳内,小鲨鱼开始摆动尾巴,这时很容易被发现和捕食。而小鲨鱼唯一自卫的方式就是在感知到危险时不动,减少被发现的可能性。

胎生

有些物种的雌鲨体内会有胎盘,会像哺乳动物一样产下活体仔鲨,仔鲨出生时就已经完全发育。卵黄囊通过胎盘连接子宫壁,为胎儿提供营养,如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在孕育期间为幼鲨提供营养,出生后分离,幼鲨独立生活,出生时平均体长为39厘米。

卵胎生

大多数鲨鱼属此类型。卵在雌鲨体内孵化,仔鲨靠卵黄和子宫分泌物营养生长。一些种类会吃未孵化的卵,这称为“食卵”。最终仔鲨在母体内出生,如鼬鲨(Galeocerdo cuvier)。在13至16个月的妊娠期间为幼鲨提供必要的营养,出生时已发育完全且独立,它们天生具有帮助它们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生存的特征,包括伪装图案、帮助捕获猎物的牙齿以及躲避捕食者的速度。

无性繁殖

鲨鱼的无性生殖非常罕见,这种情况发生于雌鲨找不到配偶时,可能会通过一种名为孤雌生殖的方式来进行受精卵和生育后代,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水族馆饲养的鲨鱼物种,通常通过一种称为“自合单性生殖”的过程进行。在卵子发育过程中,细胞减数分裂照常进行,会产生一个卵子与其他三种称为极体的产物,然后通过让极体再融合到卵子里或极体内的染色体复制恢复成二倍体状态,此时就会发生孤雌生殖。在2017年,一种名为斑马鲨(Stegostoma tigrinum)的鲨鱼从有性生殖转向了孤雌生殖。

代表物种

鲨鱼的体型较大,某些物种的攻击性较大,尤其是在海洋中面对游泳的人类时可能会突然发起攻击,从而可能对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是生命。下表列举了一些攻击性较大及外形较特别的鲨鱼: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虽然鲨鱼的种类极多,但由于过度捕捞和对鱼翅和肉的需求,这些物种的数量不断减少,截止2021年,大约四分之三的鲨鱼面临着灭绝的可能,截止到2021年,全球公海的鲨鱼种群数量减幅达71%。

保护等级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示,将35种鲨鱼列为极危(CR)、56种列为濒危(EN)、77种被列为易危(VU)、50种被列入近危(NT)、73种被列为数据不足(DD)、249种被列为最不关心物种(LC)。

另外,姥鲨(Cetorhinus maximus)、噬人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及鲸鲨(Rhincodon typus)被列入《国家动物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保护级别为二级;双髻鲨科(Sphyrnidae)所有种、长尾鲨属(Alopias)所有种、姥鲨、噬人鲨、鲸鲨、尖吻鲭鲨(Isurusoxyrinchus)、长鳍鲭鲨(Isurus paucus)及鼠鲨(Lamna nasus)被列入202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致危因素

对于鲨鱼的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来源于鱼翅贸易的不断增长,从而使渔民增加了对鲨鱼的需求造成的过度捕捞,渔民们会使用数百乃至上千个钩的远洋延绳在全球范围内捕获大量的鲨鱼。虽然这些渔业的目标可能主要是北方蓝鳍金枪鱼旗鱼科,但捕获的鲨鱼也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它们的鱼翅,金枪鱼围网也会捕获大量的鲨鱼,虽然海洋广阔,但工业化捕捞下鲨鱼几乎没有避难所,一些远洋物种如长鳍真鲨由于无法快速繁殖后代而遭受了大规模种群损失,导致鲨鱼数量大量减少;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在捕捞其他鱼类时所使用的渔具会误捕鲨鱼,或渔具被丢弃在海中造成的污染,以及栖息地减少等原因。在捕捞其他鱼类时,会使用各种渔具,这些渔具也会误捕到鲨鱼。被丢弃的渔具污染海洋,也会危害鲨鱼。此外,鲨鱼栖息地的减少,如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也对它们的后代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对鲨鱼种群造成了额外压力。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鲨鱼,WWF(WWF)加强了对鲨鱼的检测,他们通过对鲨鱼进行标记,通过卫星检测的方式检测其活动,并将它们的行为信息汇总,制定出相应的保护区来对鲨鱼进行保护;并制定捕捞限制的相关规定,以防过度捕捞再次加强对鲨鱼的侵害;世界自然基金会还联合其他国家开展了渔业管理工作,制定了国家鲨鱼行动计划并实施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为了保护迁徙物种并改善跨境保护,还参与制定区域行动计划,包括珊瑚三角区、北印度洋地中海的行动计划。在公海,鲨鱼捕捞活动发生在某些国家的专属经济区之外的公海区域,主张区域渔业管理组织(RFMO)改进管理和养护措施。这些组织将渔业国家聚集在一起,管理和监测鱼类资源,并管理特定海洋区域的捕捞活动。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鲨鱼的皮可以制成皮革,也可以制取鲨皮胶,是制作明胶和止血海绵的原料,鲨鱼还可以带动某些地区的旅游业经济,不仅保护了鲨鱼,还成为了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动力之一。

生态价值

无论在哪个海洋环境中,鲨鱼都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它们是第一个脊椎掠食者,通过长期的进化过程,鲨鱼获得了极强的狩猎能力,可以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生存。鲨鱼可以捕食许多动物,同时也被其他生物捕食,在食物网中起到连接和平衡不同群落的作用。特别是体型更大、对人类更危险的鲨鱼,它们的存在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

药用价值

鲨鱼作为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其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具有药用价值,如鲨鱼肉中含有丙氨酸、精氨酸酶谷氨酸、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等物质,可治疗久病体虚,补脾利水、促进伤口愈合等疾病;鲨鱼皮可治疗食物中毒、心神不定;鲨鱼的胆中含有胆酸、牛磺胆酸以及胆色素等,可以治疗喉痹;鲨鱼的骨头中含有软骨素,具有抗肿瘤作用、抗凝血药作用以及抗血栓作用,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头痛以及腹泻;除此之外,鲨鱼肝中存储的油脂可制成鱼肝油,可用于治疗夜盲症、干燥性眼炎等疾病。

食用价值

鲨鱼的鱼鳍可制成鱼翅,鱼翅的饮食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尤其是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一带备受喜爱,虽然鲨鱼肉也是可以食用的,但人们更偏爱鱼翅,鱼翅可以做成鱼翅汤,人们尤其喜食鱼翅中形状似针一样的软骨部分,称其为翅针或翅筋,鱼翅汤的营养价值极高。

新闻报道

2022年,全球鲨鱼无端袭击人类事件数量有所减少,与2020年持平,成为过去10年来报告事件数量最少的一年。根据佛罗里达大学国际鲨鱼袭击档案(ISAF)统计,2022年共有57起无端鲨鱼咬伤事件,其中大部分发生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其中,有5起袭击造成死亡,低于2021年的9起和2020年的10起。其中美国的咬伤数量最多,佛罗里达州报告的咬伤数量再次超过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澳大利亚确认有九起无端咬伤事件,新西兰泰国和巴西也发生了单次咬伤事件。南非平均每年都会被咬几次,2022年发生了两起无端袭击事件,两次都是致命的,很可能是由噬人鲨造成的。

2024年2月6日,有研究显示,2023年全球共发生69起鲨鱼咬人事件。其中10起造成受害者伤重不治(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有4起),较2022年增长了一倍。

相关文化

鲨鱼虽然很凶猛,但还是阻挡不了人类对鲨鱼长期以来的向往,它们会出现在例如《大白鲨》等书籍、《大白鲨》《鲨鱼旋风》等灾难型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其他媒体中,它们通常被描绘为暴力、凶猛的杀手。此外,它们还会出现在夏威夷神话故事《守护神》中。

鲨鱼的形象也曾被澳大利亚的一支棒球队印在了他们的队徽上。2018年加拿大邮务公司和温哥华水族馆还共同推出了一套以鲨鱼为主题的邮票系列,共有5种鲨鱼,分别为分别是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姥鲨(Cetorhinus maximus)、大白鲨和小头睡鲨(Somniosus microcephalus),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和喜爱。还被一些牙齿公司用来作为公司吉祥物,并制出相应的表情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