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玉 :甘肃武山县鸳鸯镇产的玉石

更新时间:2023-11-09 11:54

鸳鸯玉,学名蛇纹岩”,矿体呈透镜状,由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辉石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形成,矿石有块状、条纹状、花斑状三个自然类型。鸳鸯玉主要由氧化镁二氧化硅氧化钙等组成,呈墨绿色、翠绿、橄榄绿、荧光淡绿等多种颜色,其斑斓的色彩,隐含天然纹理,恰似龙蛇舞动,其质地细腻坚韧,抗压、抗风化,可琢磨性极好,由此而成为玉雕工艺品、高级家具配套镶嵌和高级板材的理想材料。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城西渭河以北的盘龙山蕴藏大量黑绿色蛇纹岩矿,因其最早发现于鸳鸯镇邱家峡北山,故名鸳鸯玉。

武山鸳鸯玉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发利用,早在1712年武山县志就有“峡谷蕴玉”的记载。据地质部门钻探,武山鸳鸯玉的藏量约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开采价值极高。鸳鸯玉的生产据说最早可追溯到秦汉之际,有观点认为现在陕西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便都是和鸳鸯玉相类似的蛇纹岩雕琢而成。 很早以前就在民间流传着鸳鸯玉雕琢工艺,经过精工细酌制成的夜光杯造型独特细腻,透过光亮似有淡淡荧光,夜光之美名即由此而来。用夜光杯斟烫酒,不爆不裂,寒冬时,不冻不炸。武山夜光杯雕现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形成

鸳鸯玉的成因是页岩在区域性地壳运动时,埋藏于地下深处,遭受强大的压力和热力,发生质变,变得更为坚硬,与钢刀、玻璃硬度相似。同时发育了沿层面的长裂隙,间以垂直于层面的短而疏的缝隙,各缝壁间现由变质而来的尖晶石矿物,发出耀眼的光泽,再加上墨绿色、碧绿、翠绿、阳绿翡翠等底色陪衬,纹样奇妙,似蛇纹、若瀑布,又如漫天云霞,分外绚丽。且纹理致密、质地坚硬、细腻均一,有一定的透明度、块度和抗压强度。艺人们根据其材质加工成各种纤巧精致、晶莹玉润的玉器工艺品和复面细工板材。

特性

鸳鸯玉加工性能良好,易于麻平抛光。物理性能:吸水率0.5%,硬度莫姓6度,抗压强度898.3kg/cm²。矿石化学万分主要是:3MgO:4SiO2.H2O,其成分,MgO:39.11%,SiO2:38.24%,氧化铁:5.45%,/CaO:0.77%

制作工艺

鸳鸯玉工艺品的制作可分为采石、选料、造型、绘画、雕刻、定型、抛光等几十道工序。其中采石和雕刻为诸工序中的关键。

主要玉器

武山玉雕在以“夜光杯”为主的同时,还生产玉雕人物、花卉山水、飞禽走兽、炉瓶、文房用品、茶具等旅游纪念品和实用工艺品。

夜光杯

驰名中外的夜光杯是用鸳鸯玉精雕细琢而成,他集实用、观赏、馈赠、收藏于一身、杯壁薄如纸、明如镜、晶莹剔透,是收藏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诗人王翰这首千古绝唱,使夜光杯久负胜名,流传至今。

历史影响

夜光杯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国王周穆王王母娘娘之邀赴瑶池盛会,席间,西王母馈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日“夜光常满杯”。姬满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夜光杯名扬千古。

武山素有“众山皆藏玉”的称誉。成书於一七一二年的《宁远志》(今武山县)中,就有“峡谷蕴玉”的记载。此峡谷就是指武山的鸳鸯峡,因而武山玉也称之为鸳鸯玉。用鸳鸯玉加工生产的石材谷称大花绿,品质好,亮度强,档次高。加工制作的各种工艺品色彩斑、光泽夺目、精巧美观、新颖大方、风格细腻、造型生动,誉满国内外。特别是特别是用鸳鸯玉制作的夜光杯洒具系列产品更是别具一格,色自天然,耐高温、搞严寒、斟烫酒,不爆不炸,严冬不冻不裂,盛酒后酒色不变,酒味更浓,多年来享誉海内外!1982年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尼泊尔国王的“双龙杯”就是武山鸳鸯玉制作而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