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针 :萧凡生创作的修真文明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1 01:16

《鸳鸯针》,中国明代小说,又名《觉世棒》,全称《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鸳鸯针》。四卷十六回。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阅,卷首有序,后署独醒道人漫识于蚓天斋。据卓尔堪选辑《明遗民诗》《丹徒县志》等资料考知,明遗民吴拱宸号华阳散人。

《鸳鸯针》本四卷,书肆析前二卷单行,则为《一枕奇》;析后二卷单行易其卷第,则为《双剑雪》,三书五卷,去其重复,得四卷十六回。第一卷《打关节生死结冤家 做人情始终全佛法》,以明代嘉靖朝为背景,写杭州仁和县秀才徐鹏子考卷优异,被同学丁全买通考官,更名换姓,害人成己,揭露了科场弊端、官场受贿的黑暗。第二卷《轻财色真强盗说法 出生死大义侠传心》,以明天顺至嘉靖朝为背景,写江西南昌府新建区秀才时大来得到风子(黄侠)救助,脱离困境,最终二人都被朝延重用,时大来任巡抚有功,升兵部尚书。风髯子任御倭副将,升宁夏回族自治区挂印总兵。小说据以说明“朝廷要破格用人,不可拘定那一流一途才做得官”的主张。第三卷《真文章从来波折 假面目占尽风骚》,叙崇祯(1628~1644)年间,秀才宋连玉谦虚诚实,不幕功名。他的同社文友卜享一无所长,文不能成篇,到南京市捐监,骗宋连玉为他代考。卜享后到北京傅御史家,为逃避作文章,寻狗洞爬出逃走。作者以外谐内庄的笔法对假名士作了辛辣的讽刺。第四卷《欢喜冤家一场空热闹 撰钱折本三合大姻缘》,以明万历朝为背景,写吴元理、范顺两个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商人。范顺占有了吴元理干余担米,后出外经商,家中妻妾恣意行淫,弄出许多丑状。范顺之女真族姐嫁给一个穷儒生,女婿中进士,授知县。吴元理遭横事,赖范顺女婚相助免罪。

《鸳鸯针》是一部早于《中国古典小说最经典:儒林外史》百年的描写儒林的小说集,它从几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塑造了明代科率制度下几种不同的儒生形象,表现了他们心灵的美与丑、道路的正与邪、生活的贫困与追求。并于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的不平之思。现存明末写刻本,有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整理点校本。

内容简介

《鸳鸯针》原刻本误“拾珥楼”为“抬珥楼”。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阅”,卷首有序,后署“独醒道人漫识于蚓天斋”。残存第一卷。另有《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一枕奇》二卷,其第一卷与《鸳鸯针》所存之一卷同;《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双剑雪》二卷。编辑及批阅署名同《鸳鸯针》。孙楷第先生指出:三书实为一书。此书每卷四回讲述一个故事,针砭明至清代的社会现实,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第一卷以明代嘉靖朝为背景,写仁和县秀才徐鹏子乡试试卷被同学丁全以关节顶替,徐因要求查找落卷,反被诬陷入狱,对封建科举的弊端揭露比较深刻……《鸳鸯针》是一部针对明末社会腐败现象痛下针砭的杰出的现实主义拟话本小说,它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揭露了科场的腐败、官场的腐败、商界的腐败以及下层社会风气的败坏。作者开出的药方首先是在选拔人才方面不必迷信科举,让绿林中人也为国家效力;其次是要求官员正直廉明,宽厚仁恕,以德报怨,感化坏人;再次是提倡诚实守信,反对损人利己:提倡贞洁,反对纵欲。他对社会的揭露是有力的,但他开出的药方几乎是无用的。本书比《儒林外史》早一个世纪,在明清小说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但由于流传不广,影响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全书共四卷,每卷各四回,每卷为一个短篇。第一卷写徐鹏子虽满腹才学,但考卷被调换,自身还遭陷害下狱,历经坎坷,始得如愿。第二卷写时大来荒年失馆,衣食无着,幸得侠盗风髯子接济,始得解脱,此后几度被贪官下到狱中,均被凤救出,做官后恰审理凤的案件,将其开释,后带携凤髯子亦做官。第三卷写假名士卜亨,不学无术却要附庸风雅,到处招摇撞骗,最后大出其丑。第四卷写两个商人,一刻薄奸诈,侵吞他人寄卖的粮食,后来倾家荡产;一诚朴忠厚,后来反而发家,又接济那位奸诈的商人,感动得他改邪归正。

作者简介

据推断,华阳散人为丹徒区吴拱宸。吴拱宸,字襄宗,明末清初小说家。明崇祯间举人,入清不仕,隐居茅山终老。茅山有华阳洞,故自号华阳散人。

书序

医王话国,先工针砭,后理汤剂。针砭失传,汤剂始得自专为功。然汤荆灌输肺腑,针砭攻刺膏肓。世未有不知膏肓之愈于肺腑也。世人黑海狂澜,滔天障日,总泛滥名利二关。

智者盗名盗利,愚者死名死利。甚有盗之而死,甚有盗之而生。甚有盗之出生入死,甚有盗之转死回生。搏空轮,撑持色界,奥于玄扃府,而曰“膏之下,肓之上”,是扁鹊之望而却走者也。古德拈一语云:“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道人不惜和盘托出,痛下顶门毒棒。此针非彼针,其救度一也。使世知千针万针,针针相投;一针两针,针针见血。上拔梯缘,下焚数宅,二童子环而向泣,斯世其有乎?

独醒道人谩识于蚓天斋。

目录

第一卷

(《鸳鸯针》残存一卷)打关节生死结冤家 做人情始终全佛法

第一回 黄金榜被动骂主司 白日鬼飞灾生婢子 第二回 新贵惹秋风一场没趣 寒儒辞乡馆百事难成

第三回 艳婢说春情文章有用 船家生毒计甥舅无知

第四回 成进士债主冤家齐证罪 说仇人泥犁刀剑总生死

第二卷

(《一枕奇》第二卷)轻财色真强盗说法 出生死大义侠传心

第一回 一文钱困倒英雄 三杯酒随身线

第二回 真人不犯邪淫戒 出狱重生故旧灾

第三回 挥金穴上官姓制下官 侠女娘诳父还成父

第四回 举罪废双侠报恩知 化贪痴一门成忠孝

第三卷

(《双剑雪》第一卷)真文章从来波折 假面目占尽风骚

第一回 应声气招贤倡社 认年家杯酒呈身

第二回 横口谈题目忌记四书 满腹奇文章单注六等

第三回 刻诗文纳粟走南北 倩代笔副榜傲元魁

第四回 假到底狗洞出身 撇得开仙真玩世

第四卷

(《双剑雪》第二卷)欢喜冤家一场空热闹 赚钱折本三合大因缘

第一回 趁米麦三春浸东海 好夫妻一口吸卤江

第二回 没来历干鱼放生 煞风情野猪还愿

第三回 宣淫偿热债大闹端午节 苦节嫁寒儒稍娱暮景

第四回 不逆诈得财又得官 好回头有福还有寿

注:残存算一卷。另有《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一枕奇》二卷,其中一卷与《鸳鸯针》所存之一卷同;《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双剑雪》二卷。后二卷无序无图,编辑及批阅署名同《鸳鸯针》《鸳鸯针》卷首有图八叶。孙楷第先生指出:三书实为一书,原书名《鸳鸯针》。节本四卷;节肆析前两卷单行,则为《一忱奇》,析后两卷单行易其卷本,则为《双剑雪》。

创作背景

《鸳鸯针》的题名,出自于元好问的《绝诗三首》之一:“碧裁红点缀匀,回拈出一回新。鸳绣了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这是把绣成的鸳鸯比喻为艺术作品,意谓学艺不是轻易地教给别人方法,而悬要使人潜入其中,躬身实践,掌握其奥妙要领。在小说中移用其意,但已不是针对学艺而言,而是把“鸳聋针”当作救世、治世的良方,对现实社会痛下针砭的意思。即所谓“痛下顶门毒,此针非彼针,针针相投,一针两针,针针见血。”独醒道人《鸳鸯针》序)小说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明确的。而当时社会黑暗腐败,“黑海狂澜,滔天障日”,追名盗利,趋尚成风,因此,小说要用“鸳鸯针”来“医王治国”,救世济世。

人物介绍

【丁全】第一卷中人物。丁全富有,丁全之父“广积官资”,他自己也“偏会经营”。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丁全的小人嘴脸,“又时常到他年家门生各处,刮他几个抽风。他的家事,只有日挣起来的。除吃酒嫖赌之外,没有一文钱放空,错与了人”。学问上,徐鹏子才学丰厚,而丁全却胸无点墨,只知钻营,想尽办法作弊,“每科定要钻头觅缝,到处摸索,直到发榜那一日,才得安静。”

【徐鹏子】第一卷中人物。明嘉靖时浙江杭州府仁和县秀才,名必遇,字鹏子,书中多以鹏子称。出身没落官僚家庭,只知读书,不会营生,将祖上房地卖尽,只余一间老屋。乡试中文章做得字字铺霞,篇篇锦绣,但考卷被同学丁全串通考官掉换,因此落第,气愤中声言要告。丁全设计将其家中婢女诱出私藏,诬告他杀人,因此被押三年。其妻卖掉老屋,将他救出。后流落到山东省临清,替人抄写文字,受乡宦卢翰林赏识,留他在家读书,帮助他入山东籍应考,中进士后授刑部主事。前此,丁全靠缘权贵,做了户部主事,后因贪污被人参劾。此案恰由徐审理,本当发配沈阳卫,徐鹏子以德报怨,开释其罪,只问个罢职,永不叙用。后徐累官至吏部尚书,享年九十,有子三人,均克绍书香。

【时大来】第二卷中人物。明天顺间江西南昌府新建区秀才,名升,字大来,作品中均以表字称。他虽饱学。屡次考优等,但家业淡薄,平日靠教书训馆自给。时值荒年,因失馆衣食无着,外出借贷时打破一小儿之碗,但他连一文钱也赔不出,窘迫中幸得侠盗风髯子解救,并赠给银两。后被贪官任知府聘为师爷,遭遇风髯子等强人,任之女及其财宝均被劫去。风髯子本欲杀任,因其与时大来同行而纵放之,并将其女送归。任先是庆幸因有时大来而得脱危难,后又诬时大来通盗。时大来两次被陷入狱,风髯子两次劫狱相救,又赠盘费,嘱其移家别处。时大来避居东昌,改名袁时,入山东籍赴考,不想提学正是当年的任知府,将时大来禁于衙中,幸得任女私放。又流落至京师,改名高升应考,最后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审理黄侠一案时,发现犯人正是恩人风髯子,遂为之开脱罪名。因居官清正,迁升兵部。值俺答汗入侵,他带风髯子前往御敌,立战功,升兵部尚书总督三边。风髯子亦授官。两人都倦于宦海,上本致仕。

【宋连玉】第三卷中人物,宋连玉是作者笔下的“真贤儒”,他才学出众,“有个题目到手,滔滔莽莽,千万余言,倚马可待”。他品性高洁,不追求功名利禄,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他的性格有木讷的一面,不懂交际逢迎,明清文人皆爱刊刻文集留名,宋连玉却全然拒绝,“诸兄莫说错了,宋珏的诗文就可以刻来问世,莫天下无人”,足见他为人的谦虚低调。而当他走上仕途,也没有被俗世繁华所迷,依然是干干净净地抽身而去。宋连玉虽然耿直天真,比如后来卜亨对他略施小惠他就感恩戴德,骗他同游实则是找他代写代考,他也从不怀疑。

【卜亨】第三卷中人物,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名士”。卜亨家中祖辈为官,家财甚厚,“又有无数书舍花园,论他家的藏书,却也是汗牛充栋”。卜亨的天赋极高,有“一双好手,一张好口,一副好胆,一个好记性”。可卜亨却只知玩乐,荒废了学业,“若论起读书本经,也不知是那一经;那本四书,自从蒙师点句读后,不知可曾温习第二遍”。所以说,卜亨就是一个“精于嬉而荒于学”的纨绔。但他却又不甘心只做纨绔,他仗着自己的钱财与人脉,糊弄了许多外行之人。但卜亨不仅想让外行人认可他,还想着让真正的读书人来认可他,所以他就一门心思想要进入冀社。卜亨的虚荣、爱面子,在其设法进入翼社的开始,就被最大化地展现了出来,比如他进社遇上社期,本该相互比较学问,他却连社里的题目都看不懂,只能临阵脱逃。再如当“宗师挂牌,从日即考”时,卜亨心知要露陷,可还强撑着笑脸与宋连玉说笑,可见他的确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当他在山东省受挫转道南京市,入了国子监后,则更为变本加厉,作弊的手段都被他用了个遍,只为成为“名士”。甚至在第四回中,他人因有所怀疑而把他锁在房内时,他为了保住个人名声,选择从狗洞出逃。

【范顺】第四卷中人物,范顺是一个典型的奸商,他为人尖酸刻薄,生意场中更是分毫不让,他能“左手算右手写”,算的又快又准,一点不差,若有人想要在生意上欺瞒于他,他必“跟着你三日三夜……直盘得黄河碧溜清终罢”。但是这样的范顺在欺瞒吴元理之前都还算是个合法的商人,可当其行市看涨后,范顺就把一切的道德与行规抛之不顾,把吴元理寄存在他手中的米趁着高价抛售,靠着吴元理的本钱挣出了偌大的一份家业。之后他对吴元理肆意欺瞒,谎称米都发了霉而不肯给钱,完全不觉得羞耻,此时的他已经从一个商人变成了诈骗犯。然而贪图小利终究走不长远,在扩展生意的过程中,饶州山上的便宜木材让范顺吃了大亏,为了自己能够抽身,他再次骗了帮助自己的吴元理,可见此人唯利是图到了忘恩负义的地步。

【吴元理】第四卷中人物,他代表了商人中的恪守行规的好商人。吴元理勤劳踏实且天性善良,他在生意亏本后也没疑心范顺,遭齐姓白眼被说“有饭拿两碗,留着喂狗,等他饱了,好替人看门”后也并未报复,反而在范顺被当作奸细的时候替他作证并借给他银两。可此次他再次被范顺欺骗,接盘了山里的生意,好在吴元理后来不仅挣了钱,还博得了一顶乌纱帽。但有了权势的他并未向范顺报复,而是想“我已受荣利之实,不可昧却良心,何时遇着他,还要实补实报一番”,这就把他和范顺那种见钱眼开之人区别开来。

作品鉴赏

《鸳鸯针》塑造了明代科举制度下几种不同类型的儒生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下层儒生们心灵的美与丑,道路的正与邪,生活的贫困与追求。徐鹏子、时大来、宋连玉穷困、诚实、忠厚、有才学、受恩必报,又各自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经历。卜亨、丁全都沽名钓誉、招摇撞骗、钻营贿赂,其表现、手段、性格、言谈又各不相同,作者讽刺鞭挞了他们。都在科举制之下,都要走仕途的道路,却有两种不同类型,同一类型里又各不相同,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做到了同中不同而有辨,表现了人生的艰难曲折,生活的多样复杂。

《鸳鸯针》描写的主要是明中后期的历史状况,第四卷提到的“闯贼”和“倭寇”,则是晚明的历史折射。明代中后期,朝政废驰,吏治腐败,官宦当道,奸横行。官你阶层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一般老百姓和寒门儒子,深受其害。对于这些社会腐败现象,小说表达了极大的愤慨,总是用犀利、抨击的笔触予以深刻的揭露。第三卷中的“吏部关昌时”,“纵贿容奸,变乱成法”,搜利提夺钱财,中饱私囊。时大来之妻为了营救丈夫,倾尽家产,也救不了丈夫囹囝之苦,亏得豪侠风髯子送了“二百两赤金”给新到的按院,按院“关照”知府,才得以出狱。时大来出狱时不知详情,以为是遇着了“靡明按院”,到被世田谷风子抢白了一通,认为“这般凑巧,那般清廉,若是都恁样起来,天下该久已太平了。”时大来至此才如醍醐灌顶,如梦方醒,认识到了“铜钱”的作用。任知府任会稽郡知县时,因“诈了原告,又诈被告”,被调任到江西靖安县。但他一上任,就不再“靖安”了,“连地皮卷尽,还恨那树根生得不坚牢他“财运颇亨,管粮抽税,加三加五,又搜克了无限银子。”尽管朝野已有“物议”,却照样不妨碍他升官发财,打听到潮州市是“有生发去处”,就升任去做州知府了。一些读书人做了官,就挖空心思搜罗钱财,“终日散人拶人,着心肠刻剥人的东西,就是富堪敌国,也还不知靥足。”地方官们不仅贪赃,而且枉法,动不动就将老百姓和寒儒拿去监禁、鞭打。第一卷中那个为丁全顶名的莫推官,因为得了丁全的“一所房契,价银三千两”,就将王法置于一边,咪着良心算计迫害徐鹏子,诬他一个谋杀罪,搞得他家破人亡。第三卷中的那个任知府,以怨报德几次欲陷时大来于绝境。我们看到,在这个社会里,公理与良心的天平一切都倾斜了,封建统治机器的一切都被锈蚀了。那些如狼如虎的差役、狱卒、巡捕,也一个个狗仗人势,横行无忌,敲诈勒索。以致作者慨叹“强盗何曾在绿林”官府狱卒的狠恶,使强盗反而变得可亲了,“世上谁人能得君!”这是小说的愤极痛极之言。

艺术特色

《鸳鸯针》的创作与宋元话本及以后的拟话本体制有所不同,有其创新之处。首先,明代拟话本,如“三言二拍”则将故事收在一起编为回目,每回写一个故事;《鸳鸯针》有所不同,总本共有四卷,每卷写一个故事,每卷又由四回组成。小说打破了宋元话本及明代拟话本的体制,创造了独特的多回连本的形式,为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其次,每个故事前面的入话也有所不同,话本和拟话本的入话多是故事,与正文相同或相反,而《鸳鸯针》的入话多半以议论为主,有时虽写故事,但也是为前文议论的观点服务的,并不独立成文。再次,话本拟话本最后都是以二句或四句诗词作结,《鸳鸯针》只有第四卷以诗结尾,前三卷都是以散文化的笔调交代主人公最终的团圆结局,形式更自然,内容也更充实。

《鸳鸯针》每卷的创作都是多条线索联结进行的,突出一条主线,用曲折的情节和意料之外的巧合来安排结构,以正反的强烈对比突出作者的价值观。第三卷“真文章从来波折,假面目占尽风骚”,主要描写了山东东昌府区平原县的两个秀才宋连玉和卜亨的故事。宋连玉学识过人,并不畏权贵,敢于弹劾佞臣。卜亨不学无术却偏要假冒名士,虽然曾也一时飞黄腾达,最终被人揭穿,出尽丑态。对比中显示了作者对假名士以及腐败官场的强烈的批判和对真儒士的赞美。

《鸳鸯针》采用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方法,使每一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故事和画面之间的转化非常自然,不着痕迹。叙事过程对世界的多维性包括真实时空的多维性和幻想时空的多维性,不可避免地需要不时切断某一线头,插入另一线头,要想使众多线头在切断和重提之间不致杂乱无章,就必须精心在切断时埋下伏笔,在重提时作出呼应,从而获得血脉流贯的审美效应。

后世影响

《鸳鸯针》在体制上继承了多回体拟话本将入话放置在第一回开篇,之后的每回都以一首诗开始,然后紧接正文的形式。但其最大的创新是将入话作为独立的部分,放置于每卷卷目之后和每卷第一回回目之前,这在拟话本发展史上堪称新奇。将入话独立出来,是多回体拟话本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入话的内容大意对小说整个正话故事的主旨有提纲掣领的作用,而不是对第一回起到正面或反面映衬的作用,所以将入话作为单独的部分较为合理,且使得小说结构显得清晰。《鸳鸯针》的这一体制创新,对后来的中篇章回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代写刻本,藏大连图书馆。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清初写刻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初写刻本。《鸳鸯针》卷首有图八叶。孙楷第先生指出:三书实为一书,原书名《鸳鸯针》。节本四卷;节肆析前两卷单行,则为《一忱奇》,析后两卷单行易其卷本,则为《双剑雪》。

参考资料

《鸳鸯针》.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4-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