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珂 :张枣所著图书

更新时间:2024-09-20 18:16

《黄珂》是2009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枣

出版信息

书 名: 黄珂

作 者:张枣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508051956

开本: 16开

定价: 49.80元

内容简介

这本书汇集了一些生动而真实的词,试图夸奖一个人,一种风格和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因地制宜的美感。黄珂有效地布置了一个自己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即使是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那样的现代生活批判者,也不会像蔑视我们那样把黄珂划入客体化了的符号之列,而会称他是“象征意义的承担者”。因为,黄珂引起了一场舌头的革命而重新占领了日常。

在这本书里,朋友们情趣不一,发声方式也不同,不妨大致按古代叙事记人的类书那样,成全这本书的体系:释义、痛饮、旁观、记趣、食色。这里有对黄珂深的辨析,有对他日常的质疑,有低级趣味的戏言,有《浮生六记》似的记趣,也有颓废中的思索和亢奋里的憧憬。作者们大都是好写手、真名流,可谓群贤毕至。也都是黄珂的好朋友,都想赞赏他这个“四川好人”,都觉得自己在自己的角色中活得零碎、活得累,而在黄珂家玩,都开心快活,都分了一羹庆典都从心里感激黄珂。

所谓历史,无非是今天鲜活的日常细节。赏善罚恶二使的日常和黄珂的日常,都平凡得特殊。一个不请客的人跟一个天天请客的人都是特殊的,或者说,都是平凡的。而如果得到图文并茂的临场记录,就能还原事情的事理性,给未来聪明的读史者一个合情合理的想象和研判的空间。观史,往往哀叹事理之阙如和意识形态之充斥,大事中无小事之辨,小事中无情理之析,尤其是近代史,中国人主体成长和应变的痕迹其实已被虚假的宏大叙事所遮蔽。其实我们不了解“五四”运动,也不了解“文革”,因为缺乏对一个主体人的日常事理的鲜活记录。

作者简介

张枣:诗人、德国图宾根大学文哲博士、教授、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代表,巴蜀五君子之一。著有《春秋来信》、《中国文化现代性研究》等。长期寓居西方,从事世界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谙熟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翻译过莱纳·里尔克、泽兰、西尼、夏尔等诗人的作品,并主编了《德汉双语词典》。他是欧盟文学艺术基金评委和“当代中国学”通讯教授。2010年3月8日因肺癌德国逝世,享年48岁。

媒体评论

几乎每天宾客不断,很好玩。去黄珂家的人各式各样的都有,真算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黄珂

朋友的确是一笔财富,像这样完全没有利益瓜葛的人聚在一起,我觉得是挺难得的一件事儿。  ——《鲁豫有约(访谈节目)》采访黄珂

日复一日地大摆流水席,免费宴客。黄珂的慷慨与从容,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商品社会,显得有些格不入。  ——东南卫视采访黄珂

黄珂家的客厅其实有一个灵魂,那就是诗人、作家、艺术家居多。  ——刘春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

黄珂没什么伟大的作品,在思想上也不见得有多少见地。但他是催生这些东西的场地提供者,是产生这些东西的催化剂。

——梁文道(学者、著名主持人)

我们得向黄珂致敬!——虹影(作家)

黄珂让朋友、朋友的朋友们,分享了美食和自在的人生。  ——余世存(学者)

黄珂看上去很简单,特别简单,他就喜欢朋友多。 ——邱华栋(作家)

我觉得在他身上会有一种奇迹发生。 ——张小波(出版家)

这是一个可以温婉深远,细水长流去交往的人。  ——王宁彤(电影导演、主持人)

黄珂宽容也包容,他所有的行为都证明他已是个活得大彻大悟的人。  ——芒克(诗人)

黄珂那里总有人来与去,不留痕迹间也有许多故事和传说。  ——张一白(电影导演、制片人)

在黄珂的酒桌上,我既喝了酒也戒了酒,境界越来越高。  ——李亚伟(诗人)

我们从黄珂的身上获益匪浅,包括发现自己的好胃口和坏脾气,以及从他身上偶尔悟得的人生真谛。  ——老康(社会活动家)

“黄客”们来自世界各地,在黄珂那里结下各自的殊缘,进而在未来的时光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野夫(自由作家)

图书目录

序1 现代社会的天然文本/吴明喻胡德平

序2 庆典/张枣

黄珂之妙

发现真实的黄珂——主题访谈:张枣Vs黄珂

闲聊黄珂——刘春/万夏/李亚伟

影像黄珂

《央视人物》访黄珂

鲁豫有约(访谈节目)》访黄珂

《福建卫视》访黄珂 黄珂与“黄客”

释义

颓世华筵忆黄门——野夫

人生“沾黄”好——余世存

值得一刻的黄珂——毛喻原

天下就有不散筵席——张一白

在现实与未来问穿行的“小人物”——向宏

烦躁时代的闲仙——姜汤

痛饮

在流水席上戒酒——李亚伟

爱黄珂爱美食爱“黄客”——陈晓卿

吃喝玩乐找黄珂——周墙

与食聚近——梁和平

迷失望京——老六

记趣

借黄珂而说——芒克

向黄珂先生致敬——虹影

江湖游龟——王宁彤

黄大官人——影子

桔坐——张枣

食色

黄珂的生日派对——邱华栋

望京黄家——牟森

最好的人生——小宽

常为黄门客,美酒聊共挥——阿野

黄珂的美食美酒和美女——二毛

旁观

六个作品——旺忘望

黄哥的微笑——盛丰

孤魂野鬼共厅堂——汉斯

路过黄门——唐云

好一个黄珂——艾丹

黄兄珂先生——高群书

他是盐——刘兴平 跋 日常生活的圣者/王大迟

饭菜飘香

闻到窗外飘来菜香,怀疑是邻居黄珂家的,打信息去问,黄珂回信息说他不在家,又说:对不起啦。

他把每一个客人都供奉得跟什么似的,有一次我听几个人在讨论信仰问题,末了不忘把黄珂当成一个例子来说事:每个人嘛都有信仰,有人信仰钱,有人信仰上帝,有人信仰共产主义,而黄珂呢就信仰客人。

信仰客人?我读到《黄珂》就毫不怀疑了,一堆黄门客人中,一组舞文弄墨的合写了关于黄珂的文章,编成这本集子,文中透出种种的饭菜香味儿,那饭菜香味儿不同于饭店的,亦即不是来自功利性的饭局,按刘春的说话,是“在物质层面上完全无功利性,其次精神状态里边呢,是一种非常松散的随意性,漫无目的。”他并将这个黄门饭局的兴旺不衰归因为中国人的三个梦想:一是《水浒传》中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梦想,二是中国文人弹琴有知音的沙龙梦想,三是返回上世纪80年代之前群居性生活的梦想。文人出书写黄珂显然不是投桃报李这么简单,而是要透过黄珂表达一些什么,缅怀一下家园情结,探究一下人生意义。豆花,吊烧鱼,炒萝卜缨,萝卜连锅汤牛肉汤锅,各种黄氏招牌菜吃得你颊齿留香之余,也不忘要把肠胃升华一下,邱华栋说,到了黄家,这个房间有人练书法,那个屋子有一个歌剧演员在唱歌剧,另一处又有几个朋友从法国回来的谈诗歌,实际上搞成了一种文化沙龙了,筹交错间,眉来眼去者有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者有之,当然也不乏试图结交权贵以曲径通幽之人,黄珂呢总是静坐人群中,面呈微笑。

交来这么多朋友,一大招数是淡定。我印象中黄珂从

没对任何人事表现出情绪起伏,有一次我在黄珂安排的郊外黄门宴中竟然见到一个十七年前认得的人,把这等奇事絮叨不休,但黄珂根本不以为然,也不过问半句,他像是个和好奇心无关的人,也许是因为本身经历已经被各色人等塞满了,据他在书中说,前不久有个三十年没见的朋友找上门来,他也不诧异也不兴奋,觉得这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而已。

淡定,却不是冷漠,黄珂对80年代前理想主义那一套的坚守,真是啥文人艺术家也比他不过,他看见几个画家凑在身边谈的不是画,而是卖画,也会感到痛心,但却无奈,家中是他阅尽人间世态见证时代变化的地方,他仍然只能是从饮饮食食出发,让自己的一颗爱心在已经有所疏漠了的人群中消化,并尽量拉扯出一个破旧的理想主义大旗,遮掩住每个人都不过是孤独的鱼到处乱窜的现象本质。

所谓近朱者赤,黄珂一个搞医药及广告等等出身的混合人物,也成了艺术家一分子了,他在接受《福建卫视》采访中说“要做一个真正的美食家,他实际上本质上是艺术家,因为美食说到家是一种创新,具有一种创新能力,其次是一种感受能力,最后是一种搭配能力,把握能力,这些都是和艺术家很相通的”。门庭若市,把烹跟所谓人生大计社会大计都联系起来去实践,这就是黄珂。他说他只和各色人等的本质打交道,这倒是以逸待劳。因此偶尔在渐渐昏暗下来的时分,我也会想起黄珂,并在空气中辩认一下那菜香中的熟悉情调。(戴萍)(中华读书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