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枕王鹟 :常单独活动的小型鸟类

更新时间:2024-09-21 08:17

黑枕王(Hypothymis azurea),又名黑枕蓝鹟,是小型鸟类,体长14-16厘米,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模式产地为菲律宾吕宋岛。雄鸟全身为青蓝色,包括两翅和尾表面,头顶为天蓝色,额基黑色,枕部有一黑色斑块,胸具一半月形黑色胸带;雌鸟全身为暗青蓝色,背呈灰蓝褐色,枕部无黑色斑块,胸亦无黑色环带。黑枕王鹟特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黑枕王鹟性活泼好奇,喜欢在低地林及次生林中活动。它们常与其他种类混群,多栖于森林较低层,尤喜靠近溪流的浓密灌丛。鸣声清脆,为pwee-pwee-pwee声;联络叫声粗哑,为chee,chweet声。黑枕王鹟与亚洲天堂王鹟的鸣声相似,因此在热带森林中,它们可能组成混合种群的觅食群。 黑枕王鹟属于王鹟科王鹟属,是台湾省特有亚种,普遍分布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坡地杂木林或河谷旁的竹林中。然而,在夏天,它们会向上迁移到海拔较高的山区避暑纳凉。

外形特征

雄鸟额基黑色,枕部有一绒黑色斑,其余额、枕、后颈、头侧和颈侧辉青 蓝色,尤以头顶较鲜亮。背、肩、腰至尾上覆羽以及两翅和尾表面概青蓝色或深蓝色,两翅和尾暗褐色,外羽缘蓝色。眼先、颊、耳羽、头侧与头顶相似。下体须黑色,喉、胸和上体相似亦为青蓝色,下喉和上胸之间有一半月形黑色环带;腹及尾下覆羽白色,两胁淡灰蓝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

雌鸟前额基部和颊尖黑色,其余头部和颈暗青蓝色或深蓝色,到背、肩等上体变为褐色或淡灰褐色,两翅和尾暗褐色,翅上覆羽和飞羽羽缘沾青蓝色;尾羽外翈羽缘亦沾蓝色,枕无黑斑。额、喉为暗青蓝色或灰蓝色,胸暗蓝灰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两胁沾淡蓝灰色。

虹膜蓝色或暗褐色,嘴钴蓝色或黑色,脚铅蓝色或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1~14g,♀8~11g;体长♂141~165mm,♀144~15OMM;嘴峰♂10~14mm,♀10~14mm;翅♂67~75mm,♀69~72mm;尾♂65~79mm,♀67~77mm;跗♂14~8mm,♀14~18mm。

(注:♂雄性;♀雌性

分布范围

原生种分布地绿:原生种分布;紫:迷鸟(稀少) :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迷鸟分布地:巴基斯坦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南部西昌市贵州省南部册亨县望谟县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西部腾冲市、盈冲、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蒙自市河口瑶族自治县富宁县,广西柳州、瑶山,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岛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脚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缘疏林灌丛中,尤以沟谷与河流沿岸疏林灌丛较喜欢,有时也出入于农田等开阔地区的稀疏树丛、竹丛和灌丛中。

生活习性

常单独活动,机警,行动敏捷,在树枝和灌丛间来回飞翔,从一 棵树飞至另一棵树,或停息于树枝或灌木顶端,当空中有昆虫出现,则立刻飞去捕猎,也在树枝和林下灌木枝叶间跳跃觅食,边跳边叫,叫声似‘几哟,几哟,几哟’,一般不下到地上活动和觅食。

迁徙:黑枕王鹟在中国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岛等地为留鸟四川省贵州省夏候鸟香港特别行政区福建省为冬候鸟。部分繁殖于四川和贵州。

繁殖方式

黑枕王鹟繁殖期4~7月间。营巢于树和竹的枝杈上。巢呈深杯状,主要由金鱼藻茎和草叶、树皮纤维和苔藓植物等构成,再用蜘蛛网将它们网织在一起,结构精美,巢壁很薄,距地高1.2~1.2米。除在茂密的森林中营巢外,也在林缘疏林、次生林和开阔地区的树丛中背巢,有时也在果园和农田地区的孤树上营巢,营巢环境的选择不甚严格。巢的大小为巢口直径5厘米,巢深3厘米。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3~5枚,卵淡乳黄色、粉黄色或粉白色,被有淡棕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5.9~19.0mm×12.1~14.1mm。

地理分布

原生种分布地: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迷鸟分布地:巴基斯坦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南部西昌市贵州省南部册亨县和望谟,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西部腾冲市、盈冲、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蒙自市河口瑶族自治县富宁县,广西柳州、瑶山,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岛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未量化。该物种在原产地分布广泛(del Hoyoet al. 2006)。中国台湾约有10,000~100,000繁殖对((Brazil 2009)。黑枕王鹟在中国云南、海南岛和台湾地区种群数量较丰富,容易见到;而在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和福建等地则较为稀少,不常见。种群数量更趋减少,与环境条件恶化和人为捕猎有关,应注意保护。

亚种分化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红色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